1. BIM在施工建造阶段的应用有哪些
1、协助设计优化 2、施工前期的碰撞检查3、计划成本精确计算
4、深基坑施工方案模拟 5、支撑维护结专构与土建结构碰撞属检查
6、超高层材料运输有效管理 7、主体结构施工后的碰撞检查
8、管线排布综合优化 9、混凝土墙体预留洞口定位 10、钢结构预留洞口定位
11、管线排布综合优化 12、方案优化(4D可视化) 13、质量、安全缺陷管理
14、虚拟漫游 15、机电设备构件库 16、设备运维资料管理
17、钢筋与钢构碰撞 18、净高检查
2. 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概念上 应该是能够综合所有与建筑相关的信息,所谓的全生命周期
目前只能做到:机电综合,碰撞检测,施工指导,物业管理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3.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有哪些应用
BIM自引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以来,带给行业的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上,还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并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其价值逐渐被认知并日益凸显,近两年更是呈现出风生水起的发展势头。目前推动BIM发展的有两种模式,业主模式和承建商模式。目前业主推动占行业的70%,承建商推动占30%。随着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初次接触BIM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免会问到“BIM技术在在施工中的应用都有哪些?”。
经常听到通过BIM技术对施工进行模拟,是的,这确实是施工中BIM技术重要应用之一。模拟施工的目的是在施工前对施工整个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不同资源配置对工期的影响,综合成本,工期、材料等得出最优的建筑施工方案。从而减少因为建筑过程中的错误造成的成本浪费。据统计由于管理及错误造成的成本浪费大概占总成本的10%-30%;那么在施工中最常见的BIM应用都有哪些?
1、碰撞检查,减少返工BIM最直观的特点在于三维可视化,降低识图误差,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进行碰撞检查,直观解决空间关系冲突,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返工,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2、模拟施工,有效协同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进度模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利用BIM技术进行协同,可更加高效信息交互,加快反馈和决策后传达地周转效率。利用模块化的方式,在一个项目的BIM信息建立后,下一个项目可类同的引用,达到知识积累,同样工作只做一次的“标准化”。
3、三维渲染,宣传展示三维渲染动画,可通过虚拟现实让客户有代入感,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配合投标演示及施工阶段调整实施方案。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中标几率。
4、积累经验,保存信息模拟过程可以获取施工中不易被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5、可以把模拟的模型及数据卖给运营、维护方。因为建筑过程的数据对后面几十年的运营管理都是最有价值的数据。
6、通过BIM方法,增加信息传递和分发效率,让经济管理、风险管理的数据源收集更高效;通过集中的信息处理方法,让管理的分析过程,部分标准化后实现“电算化”,提高决策效率。
4. BIM在施工单位中有哪些作用体现
【BIM对施工企业的作用】BIM技术的出现,为企业集约经营、项目精益管理的管理理念的落地提供了手段。具体作用如下:
1、虚拟施工、方案优化;
首先,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结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建造。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其次,模型结合优化技术,身临其境般进行方案体验、论证和优化。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2、碰撞检查、减少返工;
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在施工前快速、全面、准确的检查出设计图纸中的错误、遗漏及各专业间的碰撞等问题,从而减少施工中的返工。
3、形象进度、4D虚拟;
通过将BIM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和虚拟形象进度。
4、精确算量、成本控制;
工程量统计结合4D的进度控制,即所谓BIM在施工中的5D应用。BIM是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可以快速对各种构件进行统计分析,非常容易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的完全一致。
5、现场整合、协同工作;
BIM技术的应用更类似一个管理过程,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到了业主方、设计院、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应商等多方的协同。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需要以BIM模型为中心,使各参建方能够在模型、资料、管理、运营上能够协同工作。
文章来源:http://www.zjtcn.com/dh/
6、数字化加工、工厂化生产
建筑工业化是工厂预制和现场施工相结合的建造方式,这将是未来建筑产业发展的方向。BIM结合数字化制造能够提高承包工程行业的生产效率。实现建筑施工流程的自动化。
7、可视化建造、集成化交付(IPD)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逐渐成熟,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建设项目综合交付方法IPD(IntegratedProctDevelopment)是在工程建设行业为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和科技水平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项目信息化技术手段和一套项目管理实施模式。它带来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变更,最大程度的建筑专业人员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及跨职能、跨专业、跨企业团队的高效协作。
5. BIM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在传统条件下各个专业间的建筑模型设计数据不能相互导出和导入,使各个专业专间缺乏相互的协作,属即使设计院内部通过大量的技术把关,也只能解决建筑和结构间的构件尺寸统一问题,对于水电、暖通和建筑、结构间的构件冲突都只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修改。因此各专业图纸间的矛盾众多,导致施工过程中变更加大,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协调难度增加;设计单位不断调整设计变更增加工作量,造成工程成本增加,达不到业主要求。
建筑和结构专业都完成后,将包含建筑和结构专业数据的BIM信息导入水电、暖通、电梯、智能专业进行优化。同时水电、暖通、设备等专业的BIM信息也可以导入建筑、结构专业,达到了各个专业间数据的共享和互通,真正实现在共享平台下的协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进行各个专业间的有效协调,避免各个专业间的构件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