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潮汕环线高速的规划与发展
项目一期工程位于揭阳市榕城区空港区地都镇、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潮阳区西胪镇、河溪镇、金浦街道、文光街道、潮南区井都镇,起点位于揭阳市榕城区地都镇军民村北侧,设置Y型枢纽互通立交接既有汕梅高速公路,路线向南设置隧道穿越桑浦山,沿汕头变电站西侧进入汕头市金平区,经小坑、福斗,路线向南经牛田洋,设置特大桥跨越榕江,路线向南经过西胪镇、河溪镇,在西环山脉前上跨拟建的汕湛高速,穿越西环山脉,跨越练江,路线进入潮南区内,在井都镇与沈海高速公路相接。同时,一期工程还在潮阳区设潮汕连接线。潮汕连接线起于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通过桑田枢纽立交连接主线,路线经西胪镇,跨省道S234,穿过厦深铁路,随后路线并入省道S234走廊,设高架桥于省道S234上,直到蛇仔龙附近与省道S234分离,从后院村与新溪村、树下村与大东湖村之间的空地穿过,终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金溪西村东面,通过金灶枢纽互通与在建的潮惠高速(潮莞高速)相接。主线长约35.947km,设置隧道4725m/4处,桥梁长度28874m/11座,其中特大桥长25867m/5座,榕江特大桥主桥为跨径40+160+400+160+40m的斜拉桥,大中桥3007m/6座;设置互通立交9处(含6处服务型互通立交,3处枢纽互通立交)及其他构造物等,桥隧比为93.5%。潮汕连接线长约15.152km,设桥梁12420m/8座(含主线上跨分离),其中特大桥11718m/3座,大、中桥702m/5座,桥梁占路线长度的比例为82%;设互通立交3座,与高速公路相接的立交2座,与地方道路相接的立交1座。
项目二期工程位于汕头市澄海区、潮州市潮安区,揭阳市榕城区空港区及揭东区境内,推荐方案起点设置于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碧砂村附近,接省道S335,路线沿溪头村、奕湖村南侧向西展线,在隆都镇北侧与汕汾高速相交设置枢纽互通,然后路线下穿厦深铁路,路线继续向西布线,在井美村、江东镇北侧跨越韩江东溪和西溪,在龙湖镇上阁州附近路线沿东升村南侧折向西南,经湖边村、后郭村以南,在松昌中学北侧跨越潮汕路,在厦深铁路北侧以高架桥形式路线沿既有兴潮大道走廊继续向西,在程畔村西北侧通过改建既有登岗互通与汕梅高速相接,和汕梅高速并线后终于一期工程起点溪头互通。澄海连接线长约8.8km,主线长约20.46km,汕梅高速共线段长约10.8km。全线共设置桥梁长度22.5km/7座,其中特大桥长21.252km/3座,大桥1.142km/2座,中桥0.106km/2座;共设置互通立交5处,含3处服务型互通立交,2处枢纽互通立交(其中一处为T型枢纽互通)以及其他构造物等。 潮汕环线高速串起汕潮揭三市,总投资约130亿元。2015年7月15日,项目业主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已进行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含潮汕连接线)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招标。
在“十二五”规划即将收官之际,汕头市交通建设大会战传来喜讯!省委、省政府确定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潮汕环线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昨天上午在汕头市委会议厅举行建设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划建设的四个高速公路项目已全部启动。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与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希元共同按动启动球,潮阳金灶施工现场同步开工建设。
㈡ 潮汕的传统建筑有哪些,设计理念是什么
普宁洪阳德安里,在深汕高速潮阳境内,可以看到路旁的一些村庄,一排排具有特色的房子整齐排列,颇有气势。
这里有不少村子,规模都挺大,民居连片而成,整齐划一。
这些民居有的已有数十年到百年的历史,也有是解放后和改革开放以后建成的,大部分都保持潮汕民居的传统风格。因此潮阳民居建筑特色其实也是潮汕民居的传统风格。
潮汕传统民居是平房,为寻找拍摄的制高点,我们选择废弃的碉楼,这往往是全村最高的地方。解放前这些村子为了防御土匪盗贼,往往都建有碉楼。
但大部分都已经废弃或坍塌了,有的是外面的框架犹存,内里楼梯甚至楼板都荡然无存,无法登上。
潮汕的民居传统上有“四点金”、“驷马拖车”和“下山虎”三种。“四点金”一般是有钱人的居所,式样和北京的四合院类似,相传也是仿自四合院;“驷马拖车”规模比“四点金”大,往往是富豪才拥有。
潮汕地区现在保存得较好的“驷马拖车”是号称“南粤第一侨宅”的澄海陈慈黉故居。
潮汕农村一般平民百姓的房子是“下山虎”格式。“下山虎”也可以叫“跑狮”,是潮汕地区最常见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也是其它民居建筑的基础。它采用中轴线布局,只有一厅两房。进门是天井,天井直接进去是中厅,中厅的两侧各有一间大房,天井的两侧又有俗称“伸手”的小房和大房相接。整个结构的平面近似于北方民居中的三合院。下山虎的屋顶是硬山顶,也就是后高前低,形状被形容为下山的老虎,因此有“下山虎”之称。这样的设计既通风又便于泻水,是为了适应潮汕地区炎热多雨的气候。这里拍摄的民居就是这种“下山虎”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