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京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南大的名人校友真的太多太多了,本人学金融的,就先说几个金融方面的,还有自己比较熟悉的名人校友。
鲍哲南现在已经升任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是第一个在斯坦福当院长的华人女性,鲍哲南为华人女科学家树立了榜样!鲍哲南是同学们心中的“智慧女神”,整个人也是非常温婉,做起学术来十分的严谨。是南大有名的女性科学家的校友,值得学习!而且整个人做事特别低调,正如南大的那句名言“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南大的名人校友很多很多,自己也要加油成为名人校友哦!
⑵ 家庭用中央空调的优缺点
(1)家用中央空调相对其他空调来说,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操作简单,全自动运行,不需要维护;②冷热均匀,可避免普通空调的直吹过冷和房内冷热不匀的人体不适现象;③整个系统的隐蔽性较好,没有外露线路,装饰性较好,室内机可选择卧式暗装、明装吸顶、天花式、壁挂式等;④可加新风、加湿,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和卫生,使人不容易患空调病。目前,家用中央空调、单独供暖和精装修是高挡物业的三大发展方向,因此,家用中央空调是一种“一步到位、永不落后”的空调系统。
(2)家用中央空调相对其他空调具有以下缺点:
①设计和安装要与装修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舒适性和装饰效果;②电源负荷较大,电路负荷要求较高。
4.什么是分布式水源中央空调?
分布式水源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室外机分布安装,既可制冷运行,又可制热的新型节能空调系统。是由水源、冷却水管路和热泵组成。即室外机出冷冻水,经风机盘管进行热交换,再将室内热量带回室外机,由室外机将已升高温度的水与水塔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水温降低重新成为冷冻水,而热量被带回水塔散发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同理,制热的原理与此相反。
早期的水系统中央空调多用于大型建筑,以水为冷媒。由于其功率大,能效比高,很多大型制冷(暖)工程首选采用。但大型的水系统中央空调,体积庞大,要加装水塔作冷暖交换,初装和维护成本较高。
5.什么是变频中央空调?
传统中央空调压缩机依靠其不断地“开、停”来调整室内温度,其一开一停之间容易造成室温忽冷忽热,并消耗较多的电能。变频中央空调则是运用变频控制技术控制压缩机的转速,从而达到控制室温的目的。其核心是变频器,它是通过对电流的转换来实现电动机运转频率的自动调节,把50Hz的固定电网频率变为30~130Hz的变化频率;使制冷压缩机的转速在1800~7800r/min范围内变化,调节制冷系统的冷媒流量;并能在142~270V范围的电网电压下正常使用,根据温度控制指令,在压缩机连续运行时会改变频率,当产冷量需要增大时则高速运转,反之低速运转,最大产冷量为传统空调器的3倍。变频有直流变频和交流变频两种方式,以直流变频方式较好。
中央变频空调在每次开始启动时,先以最大功率和风量进行制热或制冷,迅速接近所设定的温度后,变频器控制压缩机在低转速、低能耗状态下运转,以维持设定的温度。通过变频技术,减少了空调的耗电量,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并达到了高效节能的目的。
6.中央空调有哪些控温新技术?
目前,中央空调的控温主要采用有线温控器和无线遥控器进行控制。主机有线温控器安装在室内主机下方的墙壁上,直接控制主机的开关、温度、定时和模式,等等;无线遥控器是用来在5m左右的距离内遥控主机的有线温控器,同样能达到控制主机的目的。
在每个房间内的出风口采用控制出风口内部的电子风阀开关进行控温,通过调节送风量的大小,从而实现不同房间的调温效果。
7.什么是风冷冷水机组?
风冷冷水机组英文全称为Air cool Chiller,简称Chiller,就是用空气散热代替冷却塔的一种空调系统。也就是风冷侧即热源侧为空气冷却或吸热,冷水侧为冷、热水的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冷冷水机组具有以下特点:
(1)主机采用全封闭制冷系统,不会因安装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制冷剂泄漏现象,同时,所有制冷剂都充注在一套系统中,其充注量即便有少量的变化,也对系统制冷量影响不大。
(2)风冷冷水机组的制冷系统设计为双回路制冷系统,能够卸载部分负载,其节能优势大于变频空调。
(3)只需安装一台室外主机,主机与室内末端的连接是冷冻水管,只要增加足够的水泵扬程,就可以增加水管的长度,实现远距离供冷。
(4)在北方地区可以与城市热网联网,方便实用。
8.什么是热泵式中央空调器?
热泵式中央空调是在普通空调器的冷媒管路中增加一个四通电磁阀,当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时,温度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使该电磁阀动作而改变冷媒的流向,使原蒸发器改变成冷凝器,由原来吸热变成放热,原来的冷凝器则变成蒸发器从室外吸热的一种中央空调系统。
9.什么是多联机家用中央空调?
多联机家用中央空调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空调,它采用一拖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多重健康技术、节能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其输送介质为制冷剂,采用制冷剂变流量技术,一台室外机通过制冷剂管路向若干个室内机输送制冷剂。采用变频技术和电子膨胀阀控制压缩机制冷剂的循环量和进入室内各换热器制冷剂的流量,可以适时地满足室内冷、热负荷的要求。与传统空调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用一台室外机,可实现各室内机的网络化管理,可单独启动一台室内机运行,也可启动多台室内机,使其控制更加灵活和节能。
(2)采用长配管和高落差配置,室外机可实现125m超长配管安装,室内外机落差可达50m,两个室内机之间的落差可达到30m,因此安装特别方便。
(3)室内机可任选各种规格,款式可自由搭配。与普通中央空调相比,室内机开机方式灵活,全自动化控制,可任意开启一台室内机,避免了一般中央空调一开俱开且耗能较大的问题,因此它更加节能。
(4)采用了一带多技术,可以通过它的网络终端接口与计算机的网络相连,由计算机实行对空调运行的远程控制,满足了现代信息社会对网络家电的追求。
⑶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之所以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就在于它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次全新实践。
首先,改革开放是促使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探索。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制度是首先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取得突破、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度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迫切需要从根本上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薄弱环节,建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改革开放也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
其次,改革开放是促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探索。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制度的竞争。改革是体制演进的重要方式。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有”。把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体现了更高层次的制度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正是体现在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改革、不断探索和不断发展的能力上。不改革,制度就会僵化,就会束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就没有生机活力,就是死路一条。不开放,也谈不上什么改革。封闭的国家、封闭的民族是不可能实现发展的。一句话,不改革开放,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也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之,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引起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化,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变化。因此,就其引起的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⑷ 关于詹天佑的故事/资料
詹天佑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内识分子。清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容二十六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清同治十一年(1872),考取公费赴美留学。清光绪七年(1881)六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雪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同年八月回国。曾先后任福州船政学堂和广州水陆师学堂教员。清光绪十四年(1888)任天津铁路公司工程师。19世纪八十年代,他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特别是他主持的京张铁路(1905—1909)的建成,震惊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他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的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1919年4月24日在汉口仁济医院病逝,享年59岁。同年在青龙桥车站竖立一座詹天佑全身站立铜像。
⑸ 29所名校就业率“不容乐观”,985大学怎么了,还有必要读名校吗
当然有必要了!关键是能不能考上985!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是普遍的:
2021届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攀升,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1日在京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909万人,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各地各高校要做好谋篇布局、力量统筹、政策储备、风险应对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促进2021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内卷化的社会,仍然是精英、高端学子更有分蛋糕的机会、优势,可以说985的名气就让你拥有了更多的就业面试机会,普通大学的甚至在某些公司连简历被检索的机会都没有。
而作为职业规划师、职业顾问,针对就业难也有一些建议:
一、心态方面:
我们求职过程中,尤其是求职时间拉得比较长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陷入焦虑和迷茫,而在做选择和决策时,更有可能冲动和盲目,比如我们常见的职场疑问:
比如:找工作找到心灰意冷,怀疑人生,要不要随意找个工作维持生活?
比如:工作难找,要先就业再择业吗?
比如:很迷茫、焦虑、困惑,因为不知道可以做什么工作,要做什么工作?
个人的建议是:
首先,认识到,我们年轻,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万事皆有可能,打破那些自我认知上的束缚。比如“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因为职场上跨专业就业的比例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根据智联招聘给出的调查数据,在已经签约的2017年应届毕业生中,有38.5%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同比上升了5.7%。医学、文学和工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对口率较高,分别为84.2%、65.9%和65.2%;而教育学、理学、农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对口率较低,分别只有55.2%、48.5%和47.1%。之所以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下降,最重要的一点是高校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的结果。
而2019年光明日报的信息显示,40%的毕业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
其次,我并不赞成“随意找份工作维持生活,或者先就业再择业的”的想法。
一方面,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后面的职业选择、职业道路可能就会被偶然性左右,可能会不断的面临逼不得已的选择。
另一方面,我们古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这句话到今天仍然使用,可以说“男女都怕入错行”,因为入错行业,想要改正,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超于你求职时间过长的代价。
况且,求职时间比较长,并不代表这段时间是浪费的,我们可以在求职期间就选定一些职场能力进行提升,比如职场沟通、职场礼仪等等个人软能力。
最后,是放平心态,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或者说“行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停下就是进步”。不要因为着急,而匆忙就业。眼前承受压力,找对正确的方向,远比以后不断焦虑迷茫来得划算。
二、准备方面:
首先是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专业背景扎实,以及打造由专业延伸出来的职场技能。
对于刚进大学校园的学子来说,这一块的可操作、可塑造性是最强的,是最佳时期;而对于毕业生来说,学校派知识和技能基本定型,更多的学习则来自于进入社会之后的继续自主学习。当然,实习经历也是储备的一方面。
其次是重中之重,一定要科学系统的做好职业规划。
我们职场人迷茫、焦虑,其实最大的根源,就在于缺乏目标,或者是只拥有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目标,或者只有短暂的目标。“前进的方向,来自于清晰的职业规划!”
比如《令人心动的offer》2中的贺鑫磊,其实她也是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对于公务员和律师两个选项,她其实也是纠结的。结果是没有得到君合实习的机会,因为自己的定位不清,目标不明。
毫无疑问,这样的简历就是典型的反而教材。
如果能提供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职业规划书,对于面试机会的获取以及面试成功的机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职场不缺人,但缺目标明确、职业规划清晰的求职者。
再比如就是职场礼仪的准备。除去硬能力的要求外,职场面试时这些软能力也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不要犯一些交际上的禁忌,要给面试官一种舒服的感觉缘。就像眼缘一样。
三、策略方面
面对最难就业季,我们需要采用一些职场策略。
比如曲线发展策略。当我们有了职业规划、有了职业目标时,针对求职目标,也许我们需要降低一些要求,毕竟竞争过大导致机会太少。
这时候我们可能需要降低职级或者薪资待遇的要求。比如求职的目标是亚马逊运营主管,那这时候可以把目标降低到亚马逊运营专员,尽管这样做职级和待遇都会不如人意,但是至少我们已经进入这个行业,我们就开始了在这个行业的复利积累,紧扣着我们的职业规划目标。同时,入职后我们应当以运营主管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而一旦公司有业务扩大或者晋升的机会,你就能顺理成章的成为最有利的竞争者。
职场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策略,比如荣誉策略,比如形象化策略,工作丰富化策略等等,这些策略都有其对应可行之处,由于文章篇幅问题,暂且一笔带过。
对此,您有何看法呢?
⑹ 大家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
因为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所以对于大家心目当中的理想职业当然也是不同的。就比如有些人的上进心并不是特别强,因此他们更青睐那种安安稳稳的工作。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认为趁着自己年轻就应该多努力,多一些冲劲,因此他们总是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
就比如现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微商或者是在某些视频上面出现了一些商家卖东西,那么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应该就是网络职业了。通过网络做一些小生意,卖大家所需要的物品,不仅时间自由灵活,而且效益也是比较高的,毕竟现在可是网络发达的时代。
其实对于这种工作与生活两不误,应该是大部分女性都想要的一种理想职业吧。但是对于这种职业,如果放在现如今社会当然也是比较少的,最有可能的就是自由职业了。比如在家里做一些兼职,不仅可以赚到外快,同时也能够陪伴孩子,或者是做一些小生意其实也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