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些学校的生态学专业比较厉害
你好,我是南昌大学生态学双学位的大三的学生,根据我的了解,我来给你汇总一下哪些学校比较厉害吧。
生态学是当今最有发展潜力和全面影响力的前沿与交叉科学之一,对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地球环境变迁的规律、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NO.1浙江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以地理学为主体,包含生态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等多个相关学科,具有理、工、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城市与环境学院目前设有包括生态学在内的5个本科专业,2017 年,北京大学地理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首批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这就是生态学专业的前三甲,希望你能考取一个好的分数,选择心仪的大学。
❷ 民国第一美女林徽因的爱情史
林徽因一生中与其感情相关的三个男人: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
徐志摩初识“人艳如花”的林徽音是在风景如画高贵宁静的伦敦康桥,那年,他24岁,而林微因只有16岁。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恰以及对诗情的理解和对秋天的感怀使两颗年轻的心不断靠拢。徐志摩燃烧的眸子里写满了对林徽因疯狂的眷恋。那时候,徐志摩早就为人父为人丈夫了,而林微因已和梁思成定了婚约。
徐志摩疯狂的追求着林微因,爱着林微因。但遗憾的是未获佳人任何许可。他认为“有妇之夫”是他的“白璧微瑕”,他受困于感性的驱使,将狂烈的爱情之火烧熔理智,对林微因穷追不舍……在妻子生下第二个孩子以后,于1922年3月向妻子张幼仪提出离婚,抛弃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这个才华横溢冲动任性的诗人,他用他不顾一切的爱和多情,让中国近代史上杰出而又完美的女性林徽因刻骨铭心地伤过、痛过……
林微因是灵动的精灵,不但冰清玉洁,还口齿伶俐。她爱恋着和她年龄相仿志趣相和的梁思成。当梁思成知道徐志摩也疯狂爱恋着林微因时,并没有责怪林微因,只是更加怜惜她。为此,林微因感动万分对梁思成说了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的行动来回答你!
从徐志摩和林微因的故事里面,徐和林的情感瓜葛很引人注目,而梁思成这个白马王子却很引起人们的兴趣。实际上,林和梁才是幸福的一对(梁思成和林微因的几十年婚姻可以证明这一点)。有时候,幸福是不用拿出来见人的。在爱的范围内,理智才是重要的,只有不缺乏理智的爱情才会真的长久。越是疯狂的爱情就越伤害人,当然这种伤害也说明风流才子徐志摩曾经以自身魅力也深深吸引过林徽因,但他只是个过客,最终林徽因是嫁给了梁思成!
然而,在林徽因短暂而又充满传奇的人生里。“金岳霖”三个字却让人感动和震撼。他为了林微因终生未娶,用一生的痴爱和一辈子的坚持始终站在林微因的不远处,默默关注她的尘世沧桑,苦苦相随她的生命悲喜。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这种远远超出简单男女之情的倾慕与忠贞,让多少屈服于欲望的现代人汗颜?
面对林微因与徐志摩之间的情感纠葛,金岳霖教授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襟怀与品格。金岳霖教授不忍看着林微因痛苦抉择而主动退出。他认为,爱不是给予对方痛苦和压力,真正的爱是希望对方过得比自己好,而不是伤害!爱她(林微因)不一定非要得到她,放手,也是一种爱的方式。他用自己独特的爱的方式告诉世人一个真理:深埋在心间的爱,反而更炽烈更持久,如陈酿的酒在似水的流年里沉淀出浓郁的芬芳。
❸ 哪些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
互联网时代下IT技术就业前景好,IT也不仅仅是指软件类的技术,只要和互联网相关的都可以统称为IT技术。就业前景都很不错的,主要看你对方面比较感兴趣。学的专业是一类的,根据选择的专业不同,工作也有所不同的。
分享以下几个专业,可以参考以下:
it行业各个专业就业都是不错的, 比如: 电子商务 ui设计 动漫设计 软件开发 人工智能 电子竞技等等
Java技术培训之后可以从事java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开发工程师、软件架构师,以及其他与Java语言编程相关的工作,就业面非常广。工作一年以上,基本上就可以选择跳槽加薪的事情了,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基本上都能达到万元以上。或者是高级Java工程师,或者是项目负责人。
UI设计学完后就业方向非常广,除了美工,可以做webUI设计师、移动端UI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产品经理等很多方向。图形设计师,它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美术工人,而是了解软件产品、致力于提高软件用户体验的产品外形设计师,例如工业外形设计、装潢设计、信息多媒体设计等;交互设计师,设计软件的操作流程、树状结构、软件的结构与操作规范等;用户测试/研究工程师,主要测试交互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图形设计的美观性,通常采用户外问卷的形式来衡量UI设计的合理性。
❹ 清华大学的师资力量有多强
本人在清华攻读硕士,对于师资力量深有体会,在科研的道路上,简直扎心...自己闷头苦干一学期,也比不过导师一句话,一个建议管用。
在清华的教授,都是各大领域的专家,他们不但学习研究上有所成就,甚至有些还对行业有所贡献,对世界有所改变,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❺ 中国最小的大学
全国面积最小的大学有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外交学院等。面积最大的大学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塔里木农垦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
1全国面积最小4个大学
1、北京协和医学院
整个校园面积只不过半个足球场的大小,仅有几栋楼,在校学生一共4000多人,其中研究生还占了总人数的80%,本科生也只不过600多人,每年也仅仅招收100多的新生。由于学校面积太小了,基础教育存在困难,所以协和的本科生的基础课基本上都由清华大学代培。但说到协和医学院的水平,相信在全国内的名声都不用过多介绍,协和系的医院基本上也代表了我国最高的医学水平。甚至在社会上还流传了一个非常幽默的说法:阎王要你三更死,协和留你到五更。由此可见协和的厉害之处。
2、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被称作财经类大学中的“黄埔军校”,学校属于国家985、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全国财经大学中也属于一等一的佼佼者,其实力可见一斑。实力强劲,可校园面积却很小,全校只有一栋教学楼,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把学校逛一圈。此外,也只不过两栋居民楼般大小的教学和宿舍混用的建筑楼。可以真正算的上袖珍般的存在了,别说和同类大学比了,连一些小学面积都比它大。
3、外交学院
全校占地面积不到80亩,在全国范围里的高校乃至中小学校中也绝对算是很小的学校了。由于学校面积小,所以录取人数和学科规模也不大,但作为外交部唯一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每年的录取分数却并不低,学校开办了9个本科专业,每年都招收200个学生,报考人数却络绎不绝,在部分省份录取分数仅次于清华北大。这所学校的学生多半是外交部定向培养的,前后大概培养了500多位优秀的外交官,被称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这个学校有多小呢,这么说吧,学校一共有东南西北四个校门,但是你从北门可以看到南门,从东门可以看到西门,这个距离有多短不用多说了吧,不用测量都可以感受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合并而成的经济类综合性高校。该校在财经专业领域成就非凡,而且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十分可观,毕业生有85%都留在了北京,就业年薪平均值也在15万左右。
2占地面积最大排名前十的高校
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排名前十的高校: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塔里木农垦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大学;内蒙古农牧学院;华中理工大学。
1、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占地面积11082722平方米
作为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蓝天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除了为新中国培养输送了占中国民航直属航空公司总数90%以上的飞行人才和大量的其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总院位于广汉城郊,有广汉、绵阳、新津和洛阳4个分院,占地面积1164万平方米,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学。
2、江西农业大学
占地面积11042208平方米
江西农业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总面积1.6万亩,教学用地3,950亩。主校区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大学区中心,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3、华中农业大学
占地面积4950327平方米
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狮子山,三面环湖,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建筑楼群鳞次栉比,自然园林风貌引人入胜。
在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积淀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等优良的办学传统,凝练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校风。学校桃李遍及海内外。1952年迄今,已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近13万人,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优秀管理专家以及“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等新一代大学生典范。
4、华南农业大学
占地面积4025223平方米
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占地825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5、塔里木大学
占地面积3502760平方米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为了适应国家屯垦戍边事业和开发塔里木垦区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倡导和关怀下,于1958年创建,他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
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原为农业部直属高校,现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
6、清华大学
占地面积3290000平方米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清华园。清华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所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
7、浙江大学
占地面积3053053平方米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成长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浙大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大学、首批9所“985工程”大学,中国大学C9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
8、广西大学
占地面积3052922平方米
广西大学,简称“西大”,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中国南方著名高校,也是广西办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学府,中国大学百强高校。
学校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之一,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之一。
9、内蒙古农业大学
占地面积2814963平方米
内蒙古农业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创办最早的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为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更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同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内蒙古林学院。1999年经自治区政府决定,教育部批准,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
现在学校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建设的院校,也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院校之一,是国家草业学会会长单位。学校下设的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
10、华中科技大学
占地面积2789558平方米
华中科技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千人计划”入选高校,是21世纪学术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成员,是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建医学院的十所院校之一。
❻ 罗哲文简介
1924年,罗哲文出生于四川宜宾的一个农民家庭,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长城赞》(已录入北师大版小学课本中)、《长城史话》和《中国帝王陵》等。
1940年,四川宜宾人罗哲文考进中国营造学社。1946年,他随老师梁思成来到刚刚成立的清华大学建筑系。1950年,成为国家文物局最年轻的古建专家后,他一头扎进北京古建的修护中,修长城、保团城、转移清音阁…
曾任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的名誉会长。
2012年5月14日晚11时,罗哲文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长眠于八达岭陵园。
拓展资料: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曾撰文说,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能有今天的成就,除国家昌盛、政通人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一批能人志士为之鼓呼奔走,罗哲文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七十年来,他服务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初衷不改,老而弥坚。可以说,七十载矢志不移,七十载巧思笃行,俨然如文博苑中的花匠,尽心呵护着满园春色。
尽管已是建筑界泰斗级人物,但在老伴眼里,罗哲文还是那个“电话一响,背起包就走”的人。
“他是个小老头,个子矮矮的,今年已经86岁高龄,但依然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忙碌得很,不停地出席各地的古建、文物专业聚会,提供咨询、论证和建议。”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与罗哲文有多年深交,他曾对罗哲文的生活常态做过这样的描述。
❼ 梁思成的家庭状况
近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家 梁思成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在东京的华侨学校上学。他在父亲的教育督促下,自小打下了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1912年,梁启超携全家回到了北京。梁思成考入了"清华学堂",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在转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因梁启超病重而中断。梁回国不久应张学良邀请到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1931年回到北京,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此他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1946年梁思成回到了母校,在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直到1972年逝世。解放前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后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中国人要写自己的建筑史 梁思成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奠基者和创立者。 我国古代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著名的长城、雄伟的宫殿、秀美的园林、多姿多彩的民居,可惜在中国却没有人科学地研究它。梁思成在国外留学期间,当他看到许多中国古代文物,如战国的铜器、汉代的画象砖、唐代的石佛在异国博物馆出现时,他无限感慨。1928年他与林徽因婚后到欧洲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游历考察,看到那些建筑文物都得到妥善保护而且还有专门机构进行着系统的研究,梁思成夫妇下定决心投入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由中国人自己写出中国的建筑史。1931年回到北京,梁思成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投入对中国建筑的考察与研究。当时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宋代的《营造法式》;一本是清代的《营造则例》。这两本书讲的大多是官方建筑法规。1929年梁启超得到一本宋代《营造法式》影印后寄到美国。梁思成看到此书,如读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懂。他感到要想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还必须从实地考究入手,然后再从大量的测绘资料中得出规律性的东西。他首先选择了北京的故宫--这座集中国建筑之大成的杰作。 他到故宫做实地考察,把《营造法式》、清代的《营造则例》中的图文与故宫建筑实际进行对照,从总体到局部,从结构到装饰进行考察,还请教了当时尚健在的老工匠,并搜集散落在民间的资料。为了全面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需要更广泛的搜集资料,梁思成他们克服了在资金、交通、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难,历时五年,跑了100多个县。包括应县木塔、定州大佛、赵州石桥在内的几百座古代建筑。依靠简陋的工具、采用古老的办法测绘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1934年通过实地调查与测绘完成了《清式营造则例》。这是他的第一部著作。他把中国清代的建筑样式、结构、装饰做了科学的分析并用现代建筑的图表示出来,使后人对古建有了科学的认识。 日本人说中国以前不存在唐代木结构建筑,要看唐代木结构建筑只有到日本奈良。梁思成不以为然。一次他在敦煌的壁画中看到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形象,后在北京清凉山寺找到大佛光寺的记载,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带了助手到五台山探寻大佛寺,据判断这座建筑绝不晚于宋代。他们又从大殿的整体到局部,从梁架到门窗进行了仔细的测量,后又发现了经幢上面还刻了名字,推算经幢建于公元857年。根据一般规律是先有庙后有经幢,大殿建造年代还早于公元857年(唐宣宗时期),林徽因又在庙中找到了供养人,在大梁上也找到了有关建造年代的记载。这是我国自己发现的第一座唐代建筑。 "七七事变"爆发后梁思成带着家人取道天津、长沙于1938年1月抵达昆明,在昆明他们建立中国营造学社并在西南地区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调查。他们研究经费过去主要靠外国的基金会赞助,抗战后,资金受到了很大影响,梁思成夫妇在贫病交加的困境下坚持调查工作,并整理、刊出了学术论文。 1940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及助手开始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然而他们从重庆的国民政府那里只能要到很少的经费,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1945年《中国古代建筑史》终于在西南后方的一个农村诞生了。这部著作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规律、特点与西方建筑进行比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其学术水平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1946年10月梁思成受邀到耶鲁大学讲学。其间又完成《中国雕塑史》,把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示在国际学术界面前。为此,美国东亚问题专家,曾任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的费正清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在我们心目中他是不怕困难献身于事业的崇高典范"。"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技发展史》中多处引用梁思成的著作。他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祖师爷。 梁思成作为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中国政府的代表,被邀请担任联合国大厦建建筑师的顾问,并参与联合国大厦设计的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