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汉口租界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
鸦片战争后忡英天津条约》的签订,使汉口开埠,外国列强纷纷涌入。在246平方公里区域内(北抵京汉大道,南至江边,西起江汉路东至一元路的范围)划分了英、俄、法、德、日、美等国租界,建立了12个外国领事馆,设立了近30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先后有18个国家前来通商。建港、办工厂、开商行,使汉口呈现出一派带有殖民色彩的畸形的繁荣景象一905年,汉口外贸出口额达1.3亿两白银,成为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的商贸中心。汉口已是殖民者们乐而忘返的“东方芝加哥”。
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是旧时租界的缩彩。该路全长 604米,建于 1900年(光绪 26年),为黄破人所建,故老黄胶路。后划入俄租界,称夷玛路。因两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挪人1946年此路改为黎黄破路。两侧有多栋欧式建筑物,如:道胜银行旧址、俄国巡捕房!日址、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洛伽碑路高 普住宅区旧址等17处旧址,宋庆龄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足迹。“八·七”会议旧址与该路毗邻。1997年7月江岸区政府决定建设黎黄破路街头博物馆,以示纪念。
汉口道胜银行旧址建于 1896年,道胜银行于1927年9月停业。大革命时期,为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后为民国中央银行武汉分行。1927年宋庆龄在此工作和生活过。
汉口俄国巡捕房旧址建于1902年,为工部局的警察科,没治安。情报、司法等课,1900年前后有外籍和华籍巡捕叨人1924年撤销。
汉口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建于1915年,为美国海军在汉设立的俱乐部,由康生记营造厂承建,砖木结构,正面四层另加地下室和屋面暗层,外围铁砂砖。
汉口路伽碑路高级住宅区旧址1910-1927年由英商始和洋行投资所建,石格司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承建,三层混合结构,共计刀栋,略带西班牙建筑艺术风格。
汉口英国领事馆旧址位于汉口天津路二号。建于1861年,是武汉最早的领事馆建筑。在汉口奖租界内(江汉路江边至中山大道,江汉路至合作路)。英租界是旧汉口的第一个外国租界。领事馆有西式二层楼3栋,坐西朝东,1944年被炸一部分,后进行过维修,现为参事室办公楼。
汉口德国领事馆旧址位于汉口一元路2号,在德租界内(一元路至六台路,临江至中山大道),坐西朝东,为一幢二层砖混结构维多利亚建筑,四周巷廊,轻盈活泼,建筑面积3202平方米,现为武汉市政府办公地。
汉口美国领事馆旧址位于车站路。1905年建,砖木结构,楼房主体为三层,建筑造型带有“巴洛克”风格,曲线墙面呈现动态,宏伟别致,韵律感强。
汉口英国汇丰银行旧址位于青岛路上。1913年始建,四层花岗石结构,平面呈矩形,带通立面的并列巨柱形成柱廊。室内正中为营业大厅,用天井采光,建筑古朴粗扩、体形雄伟高大,具有古希腊建筑风格。
汉口横滨正金银行旧址位于南京路2号,大楼曾三次重建。现建筑系1921年建,武汉沦陷后,正金银行掠夺了所有在汉的中国银行资产;太平洋战争后又鲸吞了全部在汉的外国银行的资产,为日本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服务。旧址为四层花岗岩岩石结构,临街的东南两立面的擎天巨柱,系用双柱组合形成柱廊,建筑恢宏、粗扩。
汉口江汉关旧址位于沿江大道江汉路口。汉口海关于1861年11月成立,它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工具。始建1921年,1924年建成。楼分四层,高约21米(不包括钟楼),钢筋混凝土和花岗石砌筑,刻凿粗犷的花纹线条,使大厦更显得坚固壮观。设有钦望台和钟楼,现为武汉诲关办公楼。
除以上所介绍的几处外,现还有一大批保存尚好的历史建筑,如位于汉口洞庭街74号的汉口俄国领事馆旧址、汉口洞庭街33号第一家在汉设立的外资银行汉口英国麦加利银行旧址、汉口沿江大道97号汉口美国花旗银行旧址、汉口上海路天主教堂旧址、汉口江汉路电信银行旧址和汉口日清银行旧址等等。几百处的旧址和遗址,反映了城市形态上的历史演变和城市建筑的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文物保存价值。
⑵ 武汉哪里有一些异地风情或是古老建筑的街道呀
很多啊,司门口的民主路,十一开放的汉街,江汉路,光谷西班牙风情街都是这样的
不过还是专推荐你属去一些原汁原味的老街,什么汉街,西班牙风情街都是仿照的,算个赝品。
要去就去江汉路,纯正的民国时期的街道,以江汉路为中心,往东西南北走都是武汉老城区了
都遍布着各式各样的民国时期的大楼和居民区。
中山大道是武汉老城区的中心街道,从三民路一直到芦沟桥路这段四点五公里长的街道沿街遍布老建筑,而且都是精品,著名的汉口水塔,民众乐园,大清银行,中央信托银行,西门子洋行,金城银行,大陆枋,明牌首饰大楼,南洋大楼,武汉市总商会,浙江实业银行大楼,德润里,宝润里,三德里等等,沿街还分布有大量原英租界,俄租界,法租界,德祖界,日租界的建筑。
推荐的保存还好的老街道:江汉路,江汉一路,铭新街,车站路,吉庆街,黄石路,上海路,鄱阳街,洞庭街,胜利街,天津路,青岛路,兰陵路,蔡锷路,黎黄陂路,沿江大道,合作路,南京路,一元路,芦沟桥路,山海关路,张自忠路,球场路,惠济路,黄兴路,汇通路,保成路。等等
⑶ 谁了解武汉的近代史呢最好要关于江汉路那里的古建筑来历,可以详细一点吗
在近代史上,江汉路曾是华界和原英租界商业金融区衔接地带,曾有人用“专小香港”的称呼来形容属"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的江汉路,至今道路两侧仍存留着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和许多具有风貌特色的建筑,成为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
因为旧时为英国租界,顾外国建筑云集.
汉口德国领事馆旧址位于汉口一元路2号,在德租界内(一元路至六台路,临江至中山大道),坐西朝东,为一幢二层砖混结构维多利亚建筑,四周巷廊,轻盈活泼,建筑面积3202平方米,现为武汉市政府办公地.
英国汇丰银行旧址位于青岛路上。1913年始建,四层花岗石结构,平面呈矩形,带通立面的并列巨柱形成柱廊。室内正中为营业大厅,用天井采光,建筑古朴粗扩、体形雄伟高大,具有古希腊建筑风格。汉口江汉关旧址位于沿江大道江汉路口
⑷ 江岸区古风建筑有哪些
武汉之大,大在建成区面积,也大在具有深厚历史遗迹,虽然城市的发展让“武汉每天不一样”,但武汉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并没有因此而落下。武汉市区内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其中江岸区内有一条小街,它以辛亥革命领导人黎元洪名字命名,街道上遍布欧式风格建筑,被称作街头博物馆,可谓是武汉市区最具历史感的街道,它就是黎黄陂路。
至今留有17处租界时代欧式建筑。黎黄陂路最初由黄陂人所建,建设时间为1900年,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做黄陂路。后来,黄陂路被划入汉口俄租界,被俄国人改为夷玛路,兴建了大批建筑,至今留存的17处建筑即是建于那时,这些建筑包含教堂、银行、巡捕房等,全部是欧式风格,因而分外显眼。后来在1946年,国民政府收回了全部汉口租界,黄陂路改名成为现在的黎黄陂路。很庆幸,一直到现在,那些欧式风格的建筑都被列为文物保护起来了,大多完好无损,在城市的高楼林立间显得极其特别。
多部电影拍摄地。黎黄陂路具备悠久历史,但也并非只有历史感,实际上,黎黄陂路所在的胜利街也是汉口中心城区之一,里面仍有众多人生活,成为武汉市区的一大特色,这样的特色也成为武汉文化的一种代表,吸引众多文青前往采风。比较有意思的是,黎黄陂路所在的老武汉风格建筑也成为众多影视剧拍摄取景地,比如说前些年上映的动作题材电影《全城通缉》《法医秦明》就是在此取景拍摄。“通缉”开篇里,刘烨主演的警察生活在黎黄陂路附近的巷子里,表现出了一位接地气的人民警察,他也由此走出,开始全剧正反派对决剧情。
升级改造为首个历史风貌步行街。黎黄陂路自上世纪末改造后,期间鲜有修缮,一直到2016年,江岸区政府终于对它进行了第二次大“手术”,进行了完美改造,重新定位为“武汉首个历史风貌步行街”,这样的定位非常吻合黎黄陂路的特点。改造后的黎黄陂路,可谓变身亮点众多的街头展览,不但之前的古建筑得到更好保护,还创意性开辟出企业孵化器,诞生了一大批创意企业和工坊,集古朴现代风格于一体,更加吸引人。
⑸ 武汉有哪些著名的历史建筑有何历史意义呢
武汉简称“汉”,因地处江汉平原,长江穿城而过,故又称江城。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座城市,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洋务运动重要基地,“枪杆子里出政权”重要论断也发源于此。虽然几经战乱,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损毁殆尽,但建国以后,很多历史建筑陆续得到修复和重建,荆楚大地厚重芬芳的历史底蕴再度焕发。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侵扰了这座历史古城、华中重镇,在荆楚人民的不屈“抗争”下,在全国人民的驰援鼓励下,武汉经过短暂的沉寂,即将迎来全新的绽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武汉,看一看那些深藏历史的建筑地标——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起义门、红楼、八七会议纪念馆,记录着近代历史不凡的进程;户部巷、归元寺、江汉关向人们展示不同的文化……
黄鹤楼——公元223年的军事瞭望台
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是东吴夏口城的一座“瞭望楼”。晋灭东吴后,黄鹤楼的军事作用逐渐淡化,演变成受文人墨客追捧的观赏楼。特别是盛唐时期,很多历史文人在此留下千古绝唱,李白留下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户部巷——从民生衙门到美食小巷
关于户部巷的相关记载最早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在清朝时期因为地方户部衙门建在此巷内而正式得名。户部巷虽然不大,但是名气很响,因为临近港口,往来熙熙,久而久之形成小吃聚集地,因为粮食充足、海品鲜美,声名鹊起,经久不衰。户部巷的延续,也是对汉味美食文化的传承。
2003年,武昌区根据历史渊源,将户部巷打造成为汉味早餐巷,受到广泛认可,后来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的说法。
晴川阁——楚天第一名楼
晴川阁始建于嘉靖年间,与黄鹤楼隔江相对,因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一句而取名。晴川阁曾多次被毁,多次重建,最近一次是武汉市政府于1983年比照光绪年间样式重建。
⑹ 武汉为什么是一座“不三不四”的魔性城市
重庆和上海争夺魔都之战未果,武汉也要加入战队。武汉人以魔性令人闻风丧胆,公交车赛过火车、在马路上边走边吃热干面……可是这座城市里,却有中国最温柔美丽的大学。就是这么矛盾。
安逸的成都、魔幻的重庆、暧昧的东莞……有这么多“性格”鲜明的二线城市,很难说武汉到底是座怎样的城。
同样喝长江水的重庆,码头文化孕育出同样火爆的脾气,但对重庆多称“耿直”,对武汉,却说是精刮。同样以“小市民”著称的上海,时时刻刻透着“老克腊”风格的矜持与讲究,而武汉,不惮以糙劲示人。
易中天觉得武汉是个“不好说”的城市:“当年上帝创造武汉三镇时,如果不是头脑发昏,便一定是别有用心。因为他为武汉选择或者说设计了中国最好,同时也是最坏的地形和地理位置。这种‘最好同时也最坏’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左右逢源,腹背受敌,亦南亦北,不三不四。”
被称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南来北往的人穿梭于其间,三教九流,鱼龙混杂,造就了它的繁杂和粗鄙,形成了泼辣、大胆和世俗的城市性格。
武汉人就像这里的天气一样随机播放,晴则久晴,雨则淫雨,晴天就高温火炉,阴天就雾霾漫天暴雨就淹水看海,雪天就寒路难行。变化无常,极具张力。
对于武汉人来讲,骂人只是语气助词。路上见妈妈对子女说:“个X子养的”(X代表某骂人词);说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会说“个X子养的”。
池莉小说《不谈爱情》中,吉玲的姐姐们就是这样相互称呼的。每到这时,吉玲妈就会不紧不慢满不在乎地提醒一句:“你妈我没当过X子。”同“个斑马”一样,这也是武汉的市骂了,像京剧里的起势一样,有了它才好开腔。
在武汉,你也别指望享受“宾至如归”的服务了。久闻武汉服务业的大名,初来乍到,随便进一家面馆,点单等面。陆陆续续来了客人。
一位客人嘱咐老板娘少放辣椒,老板娘没好气地说:“辣子放就放,不放就不放,么子叫少放。”他紧接着关照不用加香菜,她气急败坏:“你自个搞自个搞。”旁边一桌游客,显然是赶时间,小心翼翼地问:“麻烦您快点,成吗?”她把勺子往锅里一撂:“催催催,催么子催?阎王赶来了么?”
顾客络绎不绝,客人每一句话,她都要回呛一两句,重点是周围的客人习以为常,被吼了依旧淡定吃面,只有我和那一桌游客面面相觑,不敢再造次。
学着做一名“识相”的顾客吧,不然只会受气。饭馆的阿姨的招牌手势是“甩”,和电影《食神》中,面摊老板娘莫文蔚“甩”给周星驰的杂碎面手势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武汉有“过早”文化,老派的武汉人非得在字号上讲究,为了吃一口正宗的热干面,宁愿渡江去汉口,讲究的只是口味。
形式么,就马马虎虎了,一次性碗筷装着,左手端碗,右手举箸,在路上边走边呼啦呼啦扒面,最好小拇指再勾个焦圈,好,武汉标配齐活了。
武汉小吃向来舍得给料,能把人吃得肚满肠肥。四到八月的火炉天里,正好也是小龙虾最鲜美的时节。晚上热度稍减,三五好友成群结伙嘬虾子,曰纳凉透气。武汉有一都市传说:“在地图上随便扎几下,能戳到八个油焖大虾摊位。”
向潮汕偷师的砂锅粥,武汉人直白叫“稀饭”,对这道和胃的小吃武汉也没忍住往里加上本地颡鱼,咸香酥脆。
夜市不光是虾子一条街,也充斥着你在各地能看到的炒面炒粉大胡子烧烤。最神奇的是,画速写的、美甲的、卖凉鞋的也点缀其间,不时来几句火冲但无恶意的汉骂,你来我往一场风风火火的嘴仗来给夜市加料。夜市里,不仅有顾盼生姿的来双扬,也有发愁生计的李宝莉。
武汉人的日常,就是打嘴仗和“飙车”。武汉就像一碗热干面,朴实无华、毫无修饰,还得赶紧趁热搅拌麻酱和面才能吃到最佳的风味。刚开始吃的时候,并不会觉得好吃,只有吃多了才能慢慢尝到“刀子嘴”里的“豆腐心”。这正是武汉的“魔性”之处。
⑺ 1900年的租界是建筑风格是怎样的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格
汉口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纷纷涌入。在246平方公里区域内(北抵京汉大道,南至江边,西起江汉路东至一元路的范围)划分了英、俄、法、德、日、美等国租界,建立了12个外国领事馆,设立了近30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先后有18个国家前来通商。建港、办工厂、开商行,使汉口呈现出一派带有殖民色彩的畸形的繁荣景象一905年,汉口外贸出口额达1.3亿两白银,成为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的商贸中心。汉口已是殖民者们乐而忘返的“东方芝加哥”。
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是旧时租界的缩彩。该路全长 604米,建于 1900年(光绪 26年),为黄破人所建,故老黄胶路。后划入俄租界,称夷玛路。因两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挪人1946年此路改为黎黄破路。两侧有多栋欧式建筑物,如:道胜银行旧址、俄国巡捕房!日址、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洛伽碑路高 普住宅区旧址等17处旧址,宋庆龄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足迹。“八·七”会议旧址与该路毗邻。1997年7月江岸区政府决定建设黎黄破路街头博物馆,以示纪念。
⑻ 汉口黎黄陂路上的很多历史旧址值得参观吗
yes
⑼ 黎黄陂路的慢生活
当游人来到黎黄陂路附近的街口,都能看到一块“街头博物馆”的碑样标示。其实,这处独特的博物馆所陈展的却是周边街区的特色楼房,陈展的是这里的生活情调。
黎黄陂路只是一条并不宽敞的小街,全长不过一华里,南起沿江大道,北至中山大道,中途与洞庭街、鄱阳街、胜利街等街道相交汇。只需听听这些熟悉的街名,就不难想象这片街区处在怎样的中心地段。与黎黄陂路交错的珞珈山街,就是早年闻名遐迩的高级住宅区。如今,黎黄陂路两侧保留着17处租界时代遗存的欧式建筑,集中展示了曾经作为租界城市的老汉口在建筑形态上的历史演变。
在列强侵占时期和民国年间,黎黄陂路一带不仅是武汉最具摩登气息的街区,而且也是风云际会之地。这里多次发生过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也先后设立过许多重要机构,现今保存的有中外闻名的共进会旧址和八七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旧址、中共中央长江局旧址。此外,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武汉守备总指挥部、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以致50年代初期的中共武汉市委,都曾设于这条小街。这片街区的大道小巷,都留有中国社会变迁的烙印,它们的每一扇旧式门户和别致的窗棂,都能透出一种神秘与深沉。
今日,经过政府对其“整旧复旧”,这片静静的街区显得更加洋气,更加风雅,依然散发着“小资”的情味,依然引领着生活的时尚。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里的街巷都没有喧嚷,也没有这座滨江大城的火辣,只有那些略显狭窄但充满着近代风情的西式马路,只有鳞次栉比的欧式房屋的典雅造型和寂静的院落,让人联想沧桑逝年。更能诱发游人兴趣的,还有整条街道的艺术画廊,一家挨一家的店铺摆满了油画,那装饰精美的画框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别有情致。某个小院里还有上世纪初年的老爷车和堆陈的酒桶,沿街一间挨一间的茶屋、酒吧、咖啡厅,多得数不过来,只见烛光微颤,窗影朦胧,真的能够让人实现“穿越”,穿越到百余年前的老城时光。
黎黄陂路“慢生活”街区,是大汉口神采与气质的延续,它以特有的宁静和浪漫,使无数现代年轻人向往和沉迷。当你漫步在这里的街巷,总有一种莫名的意愿和力量拽住你的脚跟,让你留恋,让你驻足。
⑽ 武汉这边哪有古老一点的建筑,最好详细点。
多了 汉口那边,从武胜路到长江二桥,沿江到解放大道这一大片城区里面全部是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楼,这就是汉口老城区,特别是江汉路到黄浦路这一片,是以前的五国租界区,纯正的西洋风情,虽然拆掉不少,不过遗留下来的建筑数量还是很庞大的 江汉路周边很多老建筑的,像江汉一路的联保里,吉庆街的鼎新里,南京路同安坊,大智路德润里,兰陵路的珞珈山街社区,黎黄陂路洞庭街那的同兴里,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的民国时期的小区,和上海的弄堂一样。 著名的老楼有,解放大道精武路对面,发源地后面,武汉国际大厦后面,武汉十九中学,原来的圣约瑟女子中学,也是清末留下的欧式洋房。 武汉市政府,沿江大道一元路,原德国领事馆 鄱阳街和黎黄陂路路口,八七会议旧址,原俄租界的一栋民房,旁边是著名的八公房子,清末建的欧式住宅楼,武汉最具特色的老楼 上海路上面有武汉最大的天主教堂 武汉江滩入口对面,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横滨正金银行旧址都在那里 车站路靠近京汉大道轻轨线的地方,老汉口火车站 还有很多街道,都是相对完整的民国或者清末的风采 像友亦街,黎黄陂路,民权路,民生路,民族路,蔡锷路,汇通路,中山大道友谊路到三阳路段,胜利街,鄱阳街,洞庭街,青岛路,兰陵路,车站路,扬子街,一元路,二曜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芦沟桥路,山海关路,岳飞街,海寿街,黄石路,铭新街 还有花楼街,汉正街,永宁巷,前进四路,前进五路,长堤街,游艺路,这些虽然较破,但是也都是完整的遗留下来的老城区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