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武汉黄陂 > 湖北黄陂蔡氏

湖北黄陂蔡氏

发布时间:2020-12-26 07:30:41

① 蔡氏族谱字辈大全

1、安徽宣城:百世其昌文章道德

2、安徽合肥:邦家有庆继善传心学遵经训立观其成崇仁版尚义锐志权富强群安华泰英杰荣光

3、安徽无为:洪武多孝顺加德必昌盛

4、安徽蚌埠:文长仕为德

5、福建石狮:洪德奕世种孝友敦宗本修业绵祖泽公候伯卿仕

6、福建大宇:一用士玉君国成家宗祖传守子孙式光伯仲昭烈孝友忠贞创垂功伟大启迪知深长云眜承远泽奕世庆其昌

7、福建美林:仰思乔日迪仁义礼智信纲常皆克己奕世少通卿

8、四川内江:俸承维应甲金廷子万文济阳肇先声汝安尔修其

9、四川广安:任天大洪中文广齐民心万年永兴隆

10、广东罗定: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善奕

(1)湖北黄陂蔡氏扩展阅读:

蔡氏人口分布:

明朝时期,蔡姓大约有4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9%,为明朝第四十六位姓氏。浙江为蔡姓第一大省,约占蔡姓总人口的20.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江苏,这四省蔡姓大约占蔡姓总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二省。

宋元明期间,蔡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特别是向江浙闽沿海地区移民。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闽、苏蔡姓人口聚集地区。

② 前川的历史

前川街道: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文教坊的是二程的诞生地,1998年城关镇更名前川街道,取程颢的诗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以纪念二程在黄陂的影响和贡献。
蔡店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北,根据民间传说,明代有蔡氏兄弟二人在此开设小店,接待过往的客人。后来此地成为一个交通便道,店铺日益增多,于是发展成为集镇。因为是蔡氏兄弟首居,所以叫蔡店。
横店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南,清末有几家饭馆和小杂货铺,居民不足百人。传说以前这里是南来北往的一个大驿道,老横店即为驿站(又名烟灯),面积约三、四百平方米,因店房多为坐北朝南方向,横排于驿道的两旁,故名横店。
滠口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南,原为较大的驿铺,清代曾在此设置巡检司。历史上这里是鄂豫交通要津。附近有3500年前的盘龙城外,相传滠口东面早年有一“营盘城”,为一小土城,可能有过驻军;还有东岳庙、马王庙、禅定寺、文昌宫等名胜古迹,可见当时滠口的规模。根据《中国地名大辞典》注:滠口一带晋代曾置滠阳县,北周废。
祁家湾街道:位于前川西,清末为一小集镇,街道驻地人多姓祁。
三里桥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南,相传此地原有一条天然形成的排水大沟,给过往的行人带来很大的不便。清代末年,由附近的乡绅集资,于沟上建了一石桥,当时称为三眼桥,后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名字。1954年桥被毁没。
长轩岭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北,以建在一条长3华里的山冈上而形似车轼,“轼”即“轩”,《说文》:“轼”为古代舆车前横木。)而得名。根据泊漠港出土的晚商或西周铜器断定,早在3 000多年前,此地就有类似盘龙城的先进文化。根据《湖北通志》记载,这里曾设置过木兰县,后废。此后这里一直是鄂豫的交通要道。相传明代中叶,有一余姓人家在岭南开设小店,人称余家店。明代为一驿铺,自木兰山宗教闻名后,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商业活动日渐繁荣,可以说长轩岭与木兰山关系密切。
姚家集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北,明代即已经形成集镇,相传旧时有兄弟二人在此开设了两个小店,一名仁和店,一名太和店。清代,因当地有一个姚姓人名声显赫,官至巡抚,太和店被改称为姚家集。当时姚家集因位于彭城河(也叫姚蔡河,为滠水河上游的支流)北岸的小山坡,因而房屋和街道都依山而建,河边有百级台阶与街道相连。
罗汉寺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北,旧称青龙岗。明末清初,因附近修建了供奉罗汉的寺庙,所以改名罗汉寺。
六指街道:位于前川东,原为湖埠,明代中期已经发展为小集镇。传说明洪武二十五年,一位手生六指的老人名张税胡,由江西上饶县迁移到这里定居,以开茶馆和饭店维持生活,后来逐渐发展为小集镇,人们根据首居老人的生理特点,定名为六指店。

③ 现今蔡氏人口数

蔡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姓源庞杂,族人众多,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三十四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九位,人口约八百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左右,多以洛阳、济阳、汝南、丹阳、高平、南阳、朔方、辽东、西河为郡望。蔡姓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如今的河南省境,其间因受楚国所逼,几度迁徙。先秦时期,蔡姓就已开始迁徙,后裔散居于今湖北、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世代不断繁衍。秦汉时期,蔡姓人主要在中原地区发展,且以河南、山东等地为其繁衍中心。到西汉时,河南已出现几个较大蔡姓郡望,并出现了一大批名人。魏晋南北朝时,我国战乱频仍,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加之两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战火遍及中原,迫使蔡姓族人随同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辗转定居于江浙各地,使家族势力进一步壮大,在此期间,蔡姓人由于在战乱中有功,所以高官不断涌现,家族显赫达十余世而不衰。随着朝代更变,至唐宋时期,社会逐步安定,经济逐渐发展,蔡姓宗族势力也不断扩大,并远播各地,逐渐成为中原一大姓氏。在唐初时,已入迁福建、广西等地,后安史之乱暴发,中原地区经济遭受重大破坏,蔡姓族人又一次大举南迁,并在当地繁衍生息,尤其是唐末入闽之蔡姓与唐初先入闽者混成一体,逐渐发展成福建大姓,并成为今台湾、广东蔡姓的重要来源。蔡用元为蔡氏入闽始祖,时在唐代[1]。宋朝时期外族不断入侵中原,仍留在北方的蔡姓族人为避杀掠,不得不再次大规模向江南迁徙,进入江浙、皖南、福建、广东等地,使南方蔡姓人口大幅增加,家族逐渐兴旺,名人高官也不断涌现,地位显赫一时,历数代而不衰。从而使唐宋时期成为蔡姓宗族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总之,追踪此阶段蔡姓的几次大迁徙与大发展,发现其显著特点便是在南迁族人中大部出自于河南蔡姓,从而证明了河南历来为我国蔡姓的主要的繁衍与聚居地,天下蔡姓可以说出自一家。到了明、清时代,蔡姓经世代不断迁徙、繁衍、播迁各地,远播于海外,最终成为我国族大人众的姓氏,并稳居于姓氏排行前列。蔡姓在我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多此姓,四省蔡姓约占全国汉族蔡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六。今江西省的赣州、九江市瑞昌县、瑞金市,广东省的广州市从化县、海丰市、陆丰市、雷州市、佛山市、揭西县、阳春县、阳江市、惠东县、深圳市、东莞市、饶平市、河源市紫金县、罗定县、潮安市,湖北省的武汉市黄陂区、黄冈市、武穴市、黄梅县、浠水县、蕲春县、英山县、麻城市、宜昌市夷陵经济开发区、房县、咸宁市、襄樊市、荆门市钟祥市、枝江市、荆州市、竹溪县、潜江市,浙江省的泰顺市、台州市玉环县、湖州市德清县、温州市乐清县、台州市,山东省的济南市、烟台市、青岛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宁市泗水县、临沂市、菏泽市单县、日照市东港区、枣庄市、济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博白市那林县、河池市,河北省的容城县、泊头市、邯郸市广平县、保定市高碑店、河间县、定州市、石家庄市寿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宿迁市、常州市、盱眙县、如东县、泰州市、盐城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内江市、广安市、广元市、乐山市、巴中市、宜宾市、安岳县、郫县、江油县,安徽省的合肥市无为县、安庆市太湖县、宿州市、宣城市、蚌埠市、五河县、霍邱县、淮南市,湖南省的长沙市、常德市、华容县、岳阳市、郴州市、麻阳市、株洲市,河南省的鹤壁市、开封市兰考县、长垣县、上蔡县、邓州市、光洲市,陕西省的西安市、汉中市洋县、安康市,商州市,贵州省的贵阳市、兴仁县,福建省的福州市、漳州市平和县、龙岩市上杭县、泉州市石狮市、莆田市、厦门市、长乐县、三明市尤溪县,海南省的琼海市龙江县,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的蓟县,重庆市的江北区、彭水县、开县、奉节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台北市,马来西亚古晋市等地,均有蔡氏族人分布。

④ 蔡热记是武汉黄陂蔡氏的吗

蔡热记源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一个流动摊位,实为蔡林记的前身。据上世纪武汉相关编年史书记载,热干面源于20年代初期,在黄陂卖汤面的蔡明伟。

⑤ 蔡氏族谱在保存在哪个地方

蔡氏族谱是按照省份划分的,共分为12个,分别为:

蔡氏族谱内: [湖北石首];

蔡氏族谱: [玉山];

[慈溪蔡容氏宗谱]: 不分卷;

浦阳香溪蔡氏宗谱;

蔡氏世系源流;

沩宁蔡氏东宗谱: 十八卷:[宁乡];

德清蔡氏宗谱: 十二卷;

蔡氏重修宗谱: [丹阳];

乌砶蔡氏宗谱: 二十一卷:[暨阳];

德清城关蔡氏家谱: 不分卷;

蔡氏族谱: 不分卷:[武陵];

湖南攸县渌田蔡氏九修族谱: 十一卷:[湖南攸县]。

(5)湖北黄陂蔡氏扩展阅读:

蔡姓是以国为姓的。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

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摄政。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由于胡在鲁政绩卓著,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⑥ 蔡氏家族如何起源

1、出自来姞姓,为黄帝支裔。

姞姓源于传自说中的黄帝王朝开创者姬轩辕, 是直接由黄帝所赐姞姓。《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了《国语》中胥臣对重耳说的前两句,即"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姞氏即黄帝十二姓其中之一,即黄帝之子伯鯈所承受姓,与《国语》、《史记》中所云是一样的。伯鯈的后代有改姞成简写吉。时至今日,从女旁的带有母系氏族社会标志的"姞"姓已经很少了。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得后裔。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3]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夏民族姓氏的起源。

⑦ 蔡姓的来源,人口的数据,地区的分布。有人知道吗请指点!

、蔡姓来源:蔡氏的构成,主要有三大支:姞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1)姞姓蔡氏:姞姓蔡氏,相传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分布于渭河流域及河南省的东部和北部一带。殷代时,姞姓蔡氏担任祭司的职务,时常在商王的身边备顾问,所以其采地往往在王畿附近,今河南省的郑州市、中牟县、长垣县、卫辉市,都可能曾是古蔡城的所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商,有些蔡人迁徙到今河北省邢台市北的蔡河地区,有的则南迁到今湖北省广济县与黄梅县交界的蔡山,也有部分归附蔡叔度,后世姞姓与姬姓两支蔡氏已融合为一体。(2)姬姓蔡氏: 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从此其胄裔以国为氏:姬姓蔡氏立姓,至今已有三千零五十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蔡氏的足迹已经遍布今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秦、汉时期,蔡姓主要活动地在中原地区,在河南省东部与山东省西部一带形成了著名的济阳蔡姓。西晋末,北方战乱,中原民众大量南迁,蔡姓开始大规模进入江苏、浙江地区:自东晋以后,居于我国南方的蔡姓人氏,都认为自己的祖根在河南济阳考城,并把“济阳”作为家族专用的堂号,沿用至今。唐初和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有两次移民福建的活动,蔡姓是主要族姓之一,这为蔡姓成为南方著姓奠定了基础;唐代两次移民入闽的蔡姓甚众,其确切人数已经无法统计,而且彼此混为一体,发展成福建大姓,后来又成为台湾、广东蔡姓的主要来源。经历了唐末五代的战乱洗劫之后,蔡姓已经散布江南各地(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到宋朝时由于受战争的影响较少,人口剧增,蔡姓继承祖先敦厚重礼的优良传统,耕读传家,拚搏奋进,出现了些新兴的显赫家族及名人。元、明、清时期,蔡姓继续在全国各地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中华人口众多,影响巨大的姓族。明末清初,蔡姓渡海入台湾,主要来自福建泉州府、漳州府及广东潮州府、嘉应州。蔡姓目前为台湾第八大姓,大多集中于台北、台南、嘉义等地。蔡姓人氏向国外的移民开始于明代,其主要的出发地是我国沿海地区,以福建、广东、台湾诸省为多,到东南亚和日本、欧美等地谋生、经商、打工、求学。(3)外族改姓的蔡氏:我国南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北宋时,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时,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匾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汉姓蔡,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尤兴盛于东北地区。战国时,高蔡国的蔡姓族人,后来沿沅江进入贵州,与当地土著混居,成为当今苗、土家、瑶、布依等族蔡姓先民;可以认为唐、宋、明、清时期,贵州、广西、湖南的蔡姓土司乃是春秋时蔡国的后代。

⑧ 蔡氏家谱字辈

广东蔡氏族谱字辈
1 广东罗定

世伯日克 七念万丈

昌能亮性 彦诚国于 卿士善奕

2 广东揭西

始基贵鸟山朝天守蔡联

正宗彝纪定 振兴家美传

高明常眷佑 博厚永生全

燕翼诒谋远 缵成奕世贤

3 广东潮安

侯都建豫上 郡望开济阳

抵德昭眷佑 博厚繁生绵

宗支源流远 衍派世泽长

北基桂馥茂 南国兰腾芳

燕羽贻谋裕 诗书启秀贤

历朝文武盛 致仕赞忠良

科学光华夏 政绩显万安

敦睦循祖训 孝廉相继传

立志创伟业 奋发竞自强

承先应溯本 奕代兆征祥

4 广东饶平

逢元吉起 万世垂芳

瑶林叶茂 玉树森香

教家礼仪 华国文章

体全用佝 实大声扬

惟邦之庆 于祖有光

衍传至是 继序为良

5 广东梅州

军世勤明昌 仁天大红中

文光齐明兴 万年永兴隆

6 广东廉江

金木水火土

7 广东湛江

世毓其开汝如

8 广东鹤山

尚正郁文良作兆, 维时立业振家声

9 惠东县多祝镇

福粤公第十八世馥友公多祝镇内东片开基:

馥、辉、发、裕、锡、

济、植、炳、尧、铨、

洵、果、照、培、钢、

泽、树、炫、坚。

10 河源埔前镇陂角村洞鸿宝岭

福粤公第十九世守为公开基:

守道文仕康,瑞廷怀干家,

国春德??茂,奕世向荣华,

文武登豪杰,朝楚史卿纲。

11 东莞市樟木头官仓村

福粤公第十五世绵基公脉系辈序续编:

系统肇姬周,先芬孰比牟,

西山崇理学,东士庆封侯,

蕃衍逾千派,云仍遍五洲,

人文长蔚起,万冀介洪麻。

12 梅县南口镇车陂村

福粤公第十世伯礼公字派:

十世伯礼宝纯居、刚轩应促及台居,

复润联文奕仕派、各支各取便攸分。

13 揭西县河婆镇

福粤公第十五世绵基公派下字辈:

始基贵鸟山,朝天守蔡联,

正宗彝纪定,振兴家美传,

高明常眷佑,博厚永生全,

燕翼诒谋远,缵成奕世贤。

14 大埔县洲瑞镇赤水村

福粤公第十五世质静公派辈序:

从第三世昭穆

攀永奇昭,允宜超先,

望于斯时,俊秀书开,

赞囊熙朝,章业鸿勋,

芳微济美,显扬宗亲。

15 丰顺县汤坑田心

念大伯千从玉良日元国立沐君恩诗书传家礼义贤朝迁备用在皇都安定世近帝王。

16 广东清远

志成立安邦,永锡祖汝常,

昌大启文明,长发裕其祥。

17 潮安县凤塘镇湖美村

外世诗:状元名声,扬于中国,当年秉政,宣昭异域, 旌别得宜,朝野咸服,惟格君心,润授天禄, 积善余庆,敦厚载福,教诲尔详,似此色谷。

内世诗:学仕政绩,广大端方,维香钦宗,泽远世昌, 仁存利志,义迪吉康,勋犹着美,和顺致祥, 财增贤哲,秀旭骏良,述事继志,更耀前光。

新 诗:侯都建豫上,郡望开济阳。袛德昭眷佑,博厚繁生绵。宗支源流远,衍派世泽长。北基桂馥茂,南国兰腾芳。燕羽贻谋裕,诗书启秀贤。历朝文武盛,致仕赞忠良。科学光华夏,政绩显万安。敦睦循祖训,孝廉相继传。立志创伟业,奋发竞自强。承先应溯本,奕代兆征祥。

18 广东汕头

广士群振详,裕镇安贤,仁义忠信,厚德绵长

19 广东蔡氏一支

天开景光。

20 广东蔡氏一支

诗书传家礼仪贤。

河南蔡氏族谱字辈

1 河南新洪路

真首以元单仲大仁一伯廷应明世维刚常邦家自吉祥诗书开后序礼乐迪前光式谷端蒙养传箴守义方俭勤垂令范忠孝袭余芳嘉植培兰桂成才作栋梁德言功并立才学识兼长建树宏经济贻谋重显扬象贤朝克肖嗣服卜浸昌

2 河南郑州

天地义春长,文言武贵昌,

金玉云风虎,家国殿庭堂。

3 河南罗山县子路

长春福为广,国家兴乃昌。

江苏蔡氏族谱字辈

1 江苏旸坞

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至维明汝一元复始振其家声聿为邦瑞宽厚贤良保宗贵长

2 江苏无锡信派

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善奕光

3 江苏宿迁

“庚楼蔡”,“若丕家声崇效敦同以广宗统德化培中光昭世守佑启有功永绍懿训宪章修明尊承先业勤达昌宏利国安邦”。

“兵马蔡”,“鼎献曰良以兹聿长克绍祖则之子惟将作善集庆家乃其昌勖尔敬承事业用光泽衍恒康声德震广佑峰祥瑞相国裕强”。

“牌坊蔡”,“云国绍士毓珽永景孝思才兆宏万志欲光大修先培德承绪延泰敬伦恒长”。

“小河蔡”,“修佩才运士维守先培囗心田锡福万年雨泉汇河承尚英贤文武兴盛书香馀传”。

4 江苏盱眙

连汉立传中厚

5 江苏南京

蔡氏一支:

庆廷广远德登高望崇明

蔡氏一支:

昌志德

6 江苏盐城

九步文昌永

山东蔡氏族谱字辈

1 山东枣庄

“以邦赓法宪敦敬可承先世增祥继延政清国永灿忠厚传家远林秀蔚华天”。

2 山东临沂

荣长恒德明,永纪振家兴,

翔文存田广,玉是秀春成。

3 山东菏泽曹县桃源镇

蔡氏始祖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河南祥府县,又移仪封县。(从十七世起)

常之希化普,尚成广治勤,

本自昭金锡,乃尔庆锦鸿,

安修同延世,钦宪建家祥。

浙江蔡氏族谱字辈

1 浙江温州平阳县

文国世邦,君如汉昌,万年修业,卓致丹青,

诗书化雨,规章箴训,尧禹哲理,晋楚桓中,

孟儒津智,鹏程远展,飞奂至举,俊侠式弘,

星范亚祯,仕胥品重,任民咨仪,少巨向前,

恒奉汝伦,泽俞勉俭,滋润实甫,沛聿充满,

泰岳崇伟,先玄佑基,彦然煌亮,连涵普造,

欣观商格,适怡欢乐,居安旭宇,浩序济阳。

2 浙江黄岩锦川洛阳堂

子朝秉维崇明良,承平交泰启永昌,

康保咸熙恒大有,诗书理达可安邦。

后续辈:

钦学时夫若曰贤,必振家声士培宣,

显国文章宜法祖,道隆孔孟绍开天。

3 浙江黄岩

祖傅讳行:

“均定宝国建翘 勉允圣止志原

全功孙如光嗣 智庆守宗世子”。

字行:

“郎孝凤海克敬 从公景仲季淑

叔伯安世君彦 元庭贵德舜钦”。

续衍讳行:

“子朝秉维崇明良 承平交泰启永昌

康保咸熙恒大有 诗书礼达可安邦”。

字行:

“钦学时夫若曰贤 必振家声士陪宣

显国文章宣法祖 道隆孔孟绍开天”。

4 浙江龙泉

“良廷圣志士,盛世起文人,

道学承先德,功纯(勋)建大(业)勋”。

安徽蔡氏族谱字辈

1 安徽宣城

百世其昌文章道德

2 安徽合肥

邦家有庆 继善传心

学遵经训 立观其成

崇仁尚义 锐志富强

群安华泰 英杰荣光

3 安徽无为

洪武多孝顺加德必昌盛

4 安徽蚌埠

文长仕为德

5 安徽五河蔡家湖

洪金道之汉兴

6 安徽淮南

秉初传瑞兆 福继西宏昌

7安徽巢湖居巢槐林(青墩嘴)

秉忠为国立(义)孝传家硕德渊远百世荣华

8 安徽巢湖

克昌其业永振佳邦

辽宁蔡氏族谱字辈

1 辽宁昌图

宝万国继春柯成百世昌

福建蔡氏族谱字辈

1 福建长乐龙角

名派:“惟学大道亦代子元士尚志由义行仁(记)想分支自济阳披来谱系重馨香燕翼贻谋争共仰子(后)孙(昆)瓜瓞喜绵长”;

字派:“弘于善可传后世□修祖武(德)忠孝居心宜勉继代有贤能知本斯敦道敬宗在裕昌万枝皆茂盛天与庆同春”。

以襄公为始祖:

甸、揆、甫、大、时、惕、鸣、光、文、伯、仲、叔、孟、季(1至15世未有统一学名、冠字)。16-27世学名,惟、学、大、道、亦、代、子、元、士、尚、志、 由 。 16-27世冠字,弘 于、善、可、传、厚、世、聿、修、祖、武或德、忠 。28-37世学名,义、行、记或仁、想、分、支、自、济、阳、披、来、谱、系、重、馨 。 28-37世冠字,孝、居、心、宜、勉、继、代、有、贤、能、知、本、斯、敦、道 。 43-52世学名,香、燕、翼、贻、谋、争、共、仰、子或后、孙或昆 。43-52世冠字,敬、宗、在、裕、昌、万、枝、皆、茂、盛 。53-57世学名,瓜、瓞、喜、绵、长 。 53-57世冠字,天、与、庆、同、春。

2 福建尤溪桂峰

名派:“肇宜行序念笃同宗清正自持温和可珍宣华恒衍祚”;

字派:“尧仁舜哲禹鼎商铭秀习大书健兼尚策敦敬则延熙”。

3 福建石狮

“洪德奕世种孝友敦宗本修业绵祖泽公候伯卿仕”。

4 福建大宇

“一用士玉君国成家宗祖传守子孙式光伯仲昭烈孝友忠贞创垂功伟大启迪知深长云眜承远泽奕世庆其昌”。

5 福建美林

“仰思乔日迪 仁义礼智信 纲常皆克己 奕世少通卿”。

6 福建漳州漳浦蔡府

六宗一而祚衍长,本行修则英华发,有确真实敦孝敬 ,幸人讲让达家邦。

7 福建漳州漳浦霞昙

因国乔松居撇日,明月绿行笋参天。

8 福建漳州漳浦六鳌

慈孟华则汉世立君统,孝恩达而清代发家声。

9 福建漳州漳浦车田

始祖蔡元泰(十八--三十五世):

元成仲继君德明奇保,长永士志勤修振家声。

10 福建石狮市宝盖镇塘边村

洪德奕世种,孝友敦宗本,

修业绵祖泽,公候伯卿仕。

11 福建三明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

北宋名臣蔡襄(始祖):

襄旬傅枢顒諲农煌长。

肇基桂峰的是襄公的九世孙—长公。

清康熙壬子取-第19--26世名派:肇、宜、行、序、念、笃、同、宗。第19--26世字派:尧、仁、舜、哲、禹、鼎、商、铭。嘉庆间续取-第25--32世名派:清、正、自、持、温、和、可、珍。第25--32世字派:秀、习、大、书、健、兼、尚、策。光绪甲申续取-第31--35世名派:宣、华、恒、衍、祚。第31--35世字派:敦、敬、则、延、熙。

12 福建省大宇

(自三世起)

一用士玉,君国成家,宗祖传守,子孙式光。

伯仲昭烈,孝友忠贞, 敦仁为美, 明德推馨 。

民国乙亥年新编昭穆如下:

创垂功伟大,启迪知深长,

云眜承远泽,奕世庆其昌,

骏业鸿基建,诗书礼义兴,

贤才膺盛选,龙凤绍英声。

四川蔡氏族谱字辈

1 四川内江

俸承维应甲金廷子万文济阳肇先声汝安尔修其

2 四川广安

任天大洪中文广齐民心万年永兴隆

3 四川广元

万春然自远培德恩光载

4 四川乐山

贵洪文培德孝

5 四川巴中

世光明远大 能以永兴长 君正登隆泽 昌中应汝扬

6 四川平昌浪楼

中、文、学、唯、思、贵、万、载、如、意、兴、轩、庭

湖北蔡氏族谱字辈

1 湖北钟祥郢中

国家祥瑞,崇安传世远,

天开文运长,正大方为本, 积德定永康。

2 湖北钟祥双桥

国家祥瑞,崇安传世远,

天开文运长,正大方为本,积德定永康。

3 湖北钟祥胡集

成宣志高崇,传家利世秀。

4 湖北钟祥石牌

月国正天兴,祖子传家宝。

5 湖北钟祥罗集

永世清吉庭,文化大振新,

国泰民安顺,忠直保函坤。

6 湖北钟祥长寿

政德文安永,国家万代兴,

大花开红振,祖传自克明。

7 湖北钟祥旧口

文绪传宗远,述诗绍祖昌,

梁世开国献,兆其左同祥。

8 湖北钟祥冷水

日国正天兴,祖德传家远,

文明世泽长,首道应开选。

9 湖北钟祥客店

官文蔡悦资,丕承亭财万,

月尉崇彩本,宏顿正学智,

清秀谊山川,兆明呈先祖,

道德存兴志,忠宇保朝庭,

纯修中立绾,世裔良大开。

10 湖北蔡氏钟祥一支

启自学文达,承先志高崇 。

11 湖北枝江

元俊裕厚昌

12 湖北宜昌

国正天心顺,光明永远大,

官清民自安,父孝子运宽。

13 湖北黄梅

惟有贤德,仁寿永昌,

文章名著,祖宗流芳,

承先启后,政彩春光,

忠纯应世,鸿猷其良。

14 湖北蔡官田

济阳堂”分支--“清廉堂”:

善士应隆之,成世裕宏功,

光明崇正大,礼义启文章,

祖德培家运,嗣贤保国昌,

谟猷召伟唤,福泽庆祯祥,

道学传宗永,勋华继续长,

纪元晋干禧,乾坤开泰康,

修齐兴邦业,清廉立栋梁。

15 湖北枣阳

中邦家道章

16 湖北麻城

道秉怀学,延忠邦思应,

之正永兴隆,科第绵世泽,

文章绍前红,洛阳经济美,

西山振家风,令德厯轫献,

虏功亿代丰,博善昭团结,先绪庆辉宏。

17 湖北宜昌

国正天心顺,光明永远大,

官清民自安,父孝子运宽。

18 湖北黄梅

乃西山一脉,九峰后裔,杭(抗)公之子相公为来鄂始祖。

惟有贤德,仁寿永昌,

文章名着,祖宗流芳,

承先启后,政彩春光,

忠纯应世,鸿猷其良。

19 湖北蕲春

乃西山一脉,九峰后裔,杭(抗)公之子相公为来蕲始祖。

相彦朝以,春星仲大,

子一正良,明其理道,

世际兴期,忠义传新,

法则因时,上承先训,

远荫宗支,根源广厚,

佑启宏基,统庆贤升。

20 湖北蔡氏一支

孙(音)明(音)达(音)丑帮忠厚传家远

21 湖北蔡氏一支

忠义传新发

22 湖北蔡氏一支

光明崇正大 礼义能问周

湖南蔡氏族谱字辈

1 湖南麻阳

元福文仲仕政廷荣朝学尚国永世安邦俊德泽明左治贤良

2 湖南株洲

朝元常琮蔡,国才思承恩,

祖来上蔡,诗书世泽,

贻谋允臧,礼义家常,

言本道德,子孙益振,

行由典章,源远流长。

3 宜章县黄沙镇堡城村

开基祖大成公(是浙江迁入)

文忠上光,贻谋允臧,

言本道德,行由典章,

诗书世泽,孝信流芳,

科甲蝉冠,礼仪家常,

子嗣益振,源远流长,

鸿基昌大,联合显扬。

4 麻阳惹都四甲兴隆田

元福文仲仕政,廷荣朝学尚国,

永世安邦俊德,泽明左治贤良。

5 怀化晃县方家屯乡枫树屯村

思、宋、体、宏、运、日、开、时、正、寅、昌、宇、临、世、泽、克、裕、泳、希、巡、沅、远、照、祖、德、茂、盛、维、松、柏、诗、书、贵、有、余、才、携、帮、国。

江西蔡氏族谱字辈

1 江西省湖口县

西元前1046年河南上蔡度公—西元后714年(唐明皇开元)福建蒲田宣公—914年江西都昌澄浦公—1214年江西湖口县福六公至今。

安春仁宽赞,元常思以兴,

文献宗孔训,志在绍先贤,

理学家声永,名臣世泽延,

诗书同宝贵,忠孝乃珍传,

祖德长为法,光辉及第全。

2 江西兴国宝石

(枚吉公派)

福杏寿若定,吉喜益诗全,

六智周干丰,大二枚崇仁,

子成祥朝登,贤俊秀选拔。

(续辈从三十一世后)

志士怀德义,显奕建名彰,

自有英才起,裕后桂腾芳。

3 永丰县沙溪镇坪上村

居政公第六子兴德居江西抚州,昭穆:

忠为宗元,承居兴宪,

伯光荣明,可泫定智,

居安必盛,世怀名爵,

绍接孔周,道德文章,

俊有财能,治民经邦,

诗书衍绪,科甲传芳,

中和仁义,正文纯良,

思源立本,长发其祥。

4 九江市浔阳

元小万士友宗德,志铣文弼养曰可,

学问思辨行光增,金泽茂灿报锦源,

根动著钧鸿业烈,垂铨派荣忻培锋,

激本炳堂钟浩森。

云南蔡氏族谱字辈

1 云南昭通

仪益国朝邦,福禄保安康,

永利家升远,发达胜辉煌。

陕西蔡氏族谱字辈

1 陕西白河

铭其理道世际兴期,忠孝传家法则因时,

诗书可业坊表攸宜,承先比慎培植根基。

2 陕西商州

世自周邦显,传家本善良,

贤才开景运,功列耀朝堂,

积德培根远,行仁润泽长,

书田勤布种,万代以流芳。

贵州蔡氏族谱字辈

1 贵州息烽县养龙司乡

入黔始祖蔡崇隆---养龙司始祖蔡普化公:

庆承升白紞,銮永仪应国,

启春瑛宗臣,荣世德朝汝,

绍显文明运,洪勋正贵恒,

元程光模业,贤仕遇忠真,

神寿昭天赐,伦常本性成。

2 贵州兴仁县

江苏经商迁居:

园明万定,本国家成,

吉庆康泰,永久乾坤,

后世昌隆,锦绣廷辉。

3 蔡氏一支

明林昌敬先尔方厚见(建)力其可祥

4 蔡氏一支

兴顺启明金知银安谱梦圆国正文

5 蔡氏一支

承其祖武克绍箕裘

6 蔡氏一支

光明崇正大理育启文章

7 蔡氏一支

官文蔡悦资丕承亭财万月尉崇彩本宏敦正学智清秀谊山川兆明呈先祖道德存兴志忠宇保朝廷纯修中立绾世裔良大开

8 蔡氏一支

学以成之德其恒



(8)湖北黄陂蔡氏扩展阅读:

蔡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及少数民族改姓。西周时期的蔡仲为蔡姓始祖。

蔡姓在宋版《百家 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当代蔡姓总人口达到55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6%,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

主要源流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 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 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出自黄帝支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 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数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朝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为汉姓蔡。这些外族在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兴盛于东北地区。

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

⑨ 湖北随州的蔡氏是古代谁的后人

湖北随州蔡氏字辈:“官文蔡悦资,丕承亭财万。月尉崇彩本,宏顿正学内智。清秀谊山川容,兆明呈先祖。道德存兴志,忠宇保朝庭。纯修中立绾,世裔良大开”。
湖北鄂州蔡氏字辈:“念山登云思日柏,汉永仲世兴启忠,良仁德作孚道义,文云锦映仕明珍,一代洪希承开国,英才建茂家昌隆”。

⑩ 百家姓寻根祭祖 蔡姓

一、蔡姓来源:蔡氏的构成,主要有三大支:姞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1)姞姓蔡氏:姞姓蔡氏,相传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分布于渭河流域及河南省的东部和北部一带。殷代时,姞姓蔡氏担任祭司的职务,时常在商王的身边备顾问,所以其采地往往在王畿附近,今河南省的郑州市、中牟县、长垣县、卫辉市,都可能曾是古蔡城的所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商,有些蔡人迁徙到今河北省邢台市北的蔡河地区,有的则南迁到今湖北省广济县与黄梅县交界的蔡山,也有部分归附蔡叔度,后世姞姓与姬姓两支蔡氏已融合为一体。
(2)姬姓蔡氏: 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从此其胄裔以国为氏:姬姓蔡氏立姓,至今已有三千零五十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蔡氏的足迹已经遍布今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秦、汉时期,蔡姓主要活动地在中原地区,在河南省东部与山东省西部一带形成了著名的济阳蔡姓。西晋末,北方战乱,中原民众大量南迁,蔡姓开始大规模进入江苏、浙江地区:自东晋以后,居于我国南方的蔡姓人氏,都认为自己的祖根在河南济阳考城,并把“济阳”作为家族专用的堂号,沿用至今。唐初和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有两次移民福建的活动,蔡姓是主要族姓之一,这为蔡姓成为南方著姓奠定了基础;唐代两次移民入闽的蔡姓甚众,其确切人数已经无法统计,而且彼此混为一体,发展成福建大姓,后来又成为台湾、广东蔡姓的主要来源。经历了唐末五代的战乱洗劫之后,蔡姓已经散布江南各地(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到宋朝时由于受战争的影响较少,人口剧增,蔡姓继承祖先敦厚重礼的优良传统,耕读传家,拚搏奋进,出现了些新兴的显赫家族及名人。元、明、清时期,蔡姓继续在全国各地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中华人口众多,影响巨大的姓族。明末清初,蔡姓渡海入台湾,主要来自福建泉州府、漳州府及广东潮州府、嘉应州。蔡姓目前为台湾第八大姓,大多集中于台北、台南、嘉义等地。
蔡姓人氏向国外的移民开始于明代,其主要的出发地是我国沿海地区,以福建、广东、台湾诸省为多,到东南亚和日本、欧美等地谋生、经商、打工、求学。
(3)外族改姓的蔡氏:我国南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北宋时,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时,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匾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汉姓蔡,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尤兴盛于东北地区。
战国时,高蔡国的蔡姓族人,后来沿沅江进入贵州,与当地土著混居,成为当今苗、土家、瑶、布依等族蔡姓先民;可以认为唐、宋、明、清时期,贵州、广西、湖南的蔡姓土司乃是春秋时蔡国的后代。

蔡姓迁徙史

蔡氏得姓之初,蔡氏族人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河南上蔡一带,随着蔡国的搬迁,部分族人迁到了安徽一带。先秦时期,蔡氏主要在河南、安徽境内发展繁衍,也有到外地做官者。战国时,燕国(都蓟,在现在的北京市)人蔡泽曾游说了大小许多诸侯,但一直得不到重用。一次,他找当时有名的相术家唐单相面,唐举仔细看过他的相貌之后笑着说:“看先生长得蝎鼻,宽肩膀,大眉毛,有圣人之相。而圣人是从不相面的。”蔡泽知道唐举跟他开玩笑,于是对唐举说:“我知道我今后一定能够富贵,只是不知道我能够活多大岁数,愿听先生的高论。”唐举说:“先生的年龄,从今往后还能活43岁。”蔡泽大笑而去。
在返回的路上,蔡泽对他的车夫说:“我骑着高头大马,可以任意驰骋;怀揣着官印,可以陪王伴驾;吃穿不愁,富贵无比, 43年已经足够了。”他自以为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开始周游列国,向诸侯宣扬他的治国之策。他先到赵国,后又到韩国、魏国,没想到处处受到冷遇。
正在这时,秦国的宰相范睢因危机四伏相位难保。蔡泽认为机会终于来到了,于是他又到了秦国,要求见范睢。范睢见蔡泽是无名之辈,瞧不起他,让他坐在下位。蔡泽对此毫不在意,落座之后,他对范睢说:“我听说,人的生命都有一定的定数,达到壮年之后必然走向衰老。人的富贵也是这样,人不能一辈子居于荣华富贵,富贵至极,必然要走向衰落。人生最可贵的,就在于激流勇退,这样既能保全自己的名声,又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其次是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后却是名声受辱,身家性命也丢掉了。您现在正处于名身俱损的危险之中。”范睢听后,赶紧站起请蔡泽坐在上座,并对蔡泽说:“先生说得对。我听说,贪得无厌,就会失去所得到的;永不知足,就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谢谢先生的教诲。”
过了几天,范睢就向秦王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并向秦王推荐了蔡泽。不久,蔡泽即成了泰国的宰相。他向秦王献计攻灭了西周。后辞去相位,被秦王封为刚成君,在秦国居住了十几年。
蔡氏后裔自散居于今湖北、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包以后,世代不断迁徙繁衍。
汉唐之际,蔡姓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且以河南、山东等地为其繁衍的主要地区。魏晋南北朝之时,其地蔡氏家族世代累官显藉,形成当地一大望族,即济阳郡望。
蔡姓南迁早于汉代,大举南迁始子魏晋南北朝之时,再一次的大举南迁为唐时的黄巢起义期间。其南迁多出自河南蔡氏。
蔡姓入闽者,始子唐初,有从开基漳州圣王陈元光入闽,居漳、浦两地。
唐末又有蔡姓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开基漳州、同安、兴化等地,其后再传至广东的梅州、广州等地。
宋朝是蔡姓在我国南方繁衍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据(德清蔡氏通谱)所载,入杭始祖蔡源,其三个儿子维孟、继孟、承孟,分别居于洞庭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乌程(今浙江吴兴一带)、漓德(今浙江清德县)。其后代或迁安徽凤阳、毫州,或迁福建、广东等地。明清以后,蔡姓便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此后,又有大批的蔡姓人从福建、广东到台湾开基,有的又移居东南亚及欧美诸国。
台湾的蔡氏
台湾的蔡姓开基者,是明末万历年间郑成功的一位蔡姓部属。他于万历十九年 (1591年),东渡到达台湾,居住在云林县南镇的埤头乡,开垦荒野,成为台湾落基的蔡姓第一人。
三年之后,又有郑成功的一位蔡姓部属,到台湾屏东县的西势乡定居。过了七年,又有一位渔夫迁到台湾,这就是后来迁居旗后并兴建妈祖宫的蔡月。这之后,蔡姓移居台湾的人数越来越多。到了清代,又有大批的蔡姓人先后从福建和广东迁到台湾。康熙年间就有南安人蔡为谢、蔡挺、蔡构等人入垦于大槺榔西堡乡;有晋江人蔡姓开垦的鸢松堡等。雍正年间,有福建蔡妈西入台。乾隆年间,又有漳州蔡王昆、蔡五常迁入台湾。
蔡姓在台湾繁衍生息,几乎遍及台湾全省。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蔡姓子孙随处可见。就人数而论,它是台湾的第八大姓。就分布来说,蔡姓多集中在台南和嘉义两地,约占全岛蔡姓人数的一半以近代人才济济。

阅读全文

与湖北黄陂蔡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