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民党五次围剿共产党所发生过什么事情
1、第一次围剿:
由南昌出发的国民党军分三路纵队,从袁水流域到赣江以东,一次次扑空,始终找不到红军主力。
红军的应对政策是一副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下联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几天后,红军总部侦察得知,敌第一纵队司令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正大步向龙冈推进。毛泽东一直等待的机会出现了。
群山环抱的龙冈,中间是狭长的盆地,当地群众又能帮助封锁消息,是红军设伏的好场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击败国民党军10万兵力,第18师师长张辉瓒被活捉,第一次围剿结束。
2、第二次围剿:
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积极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决定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红1方面横扫七百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粉碎敌人“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
3、第三次围剿:
1931年7月,国民党军集结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
1931年11月10日黄安战役打响,历时43天,国民党军被歼15000余人;1932年1月19日商潢战役打响,历时10多天,国民党军被歼5000余人。
1932年3月21日,徐向前率部包围了六安苏家埠等敌据点,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历时48天,国民党军被歼30000余人,总指挥厉式鼎被生擒,第三次“围剿”又以胜败告终。
红军第一方面军30000人,在毛泽东指挥下,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避敌主力,共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5000余人,缴枪20000支。第三次“围剿”又以失败告终。
4、第四次围剿:
1932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
其部署是:以陈诚指挥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16万余人为中路军,分3个纵队,担任主攻任务;以蔡廷锴指挥第19路军和驻闽部队为左路军,以余汉谋指挥的广东部队为右路军,负责就地“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
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
经过黄陂、草台冈两仗,国民党近3个师被歼灭,1万余人被俘虏,第四次围剿又以失败告终。
5、第五次围剿:
从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
其部署为: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第1、第2、第3路军,计33个师又3个旅。其第1路军4个师又2个旅位于吉水、新淦(今新干)、永丰、乐安、宜黄地区;第2路军6个师位于金溪、腾桥、崇仁地区。
以陈诚任总指挥的第3路军18个师又1个补充旅为此次“围剿”的主力军,集结于南城、南丰、临川地区。北路军的任务是:由北向南,构筑碉堡封锁线,实施对中央苏区的主攻。
以第3路军在第1、第2路军策应下,向广昌方向推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由北路军总司令部直接指挥的2个师扼守赣江西岸的吉安、泰和等地,配合西路军维护赣江交通;总预备队3个师位于抚州(今临川)附近。
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指挥11个师又1个旅,筑碉扼守武平、安远、赣县、上犹地区,阻止红军向南机动,相机向筠门岭、会昌推进,配合北路军作战。
西路军总司令何键所部9个师又3个旅,和浙赣闽边守军5个师又4个保安团分别“围剿”湘赣、湘鄂赣和闽浙赣苏区红军,并阻止红一方面军向赣江以西和赣东北机动。
第19路军总指挥蔡廷锴指挥6个师又2个旅,负责福建防务,并阻止红军向东机动。空军5个队配置于南昌、临川、南城,支援作战。
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
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五次反围剿
B.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什么曾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著名的黄陂战役
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