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湖北的黄陂这一地名有什么来历
湖北黄陂现为武汉市黄陂区。陂,池塘也。公元前648年,楚成王灭黄国,迁黄国臣民于此。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楚国令尹孙叔敖筑陂塘灌溉农桑,因此地多黄国后裔,故得名黄陂。
汉属荆州江夏郡西陵县。汉末大将黄祖于此筑城,名黄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黄陂黄花涝置石阳县,为魏国荆州江夏郡驻地,为建置之始,有1800多年的历史。
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南齐建元元年(479年),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先后三次设置木兰县,木兰县驻地位于花木兰出生地黄陂大城潭镇(今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大城村),所辖地域包括今黄陂区北部和红安县西南。唐武德三年(620年)废除木兰县,并入黄陂县。
唐为南司州、安昌郡驻地。后南司州更名黄州。黄州改治邾城,黄陂属淮南道黄州。宋属淮南西路黄州齐安郡。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属湖广行省黄州路。明属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
中华民国,先后属鄂东道,江汉道、省直辖。自民国二十一(1932年)年起,先后属第四、二、三行政公署及鄂东行署。
1949年,黄陂属孝感专区管辖。1959年,划归武汉市。
1998年,国务院同意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行政级别为副厅级,享有地级市经济权限,以原黄陂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陂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黄陂大道380号。
(1)黄陂什么扩展阅读
黄陂的地理环境
黄陂区地处武汉市北部,湖北省东部偏北,黄陂区南邻东西湖区、江岸区,东连洪山区、新洲区,西北交孝感市,东北交黄冈市。
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大别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大体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50—850米,面积占全区的17.8%;有武汉市最高峰双峰尖(872.5米)。中部为平原丘岗区,海拔在30—150米之间,面积占全区68.9%;南部为平原湖区,海拔在30米以下,面积占全区的13.3%。
黄陂区水资源丰富,拥有“百库千渠万塘”之称。有长江、滠水、府河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99.91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充足。黄陂区有湖泊35个,其中武湖、童家湖、后湖较大,黄陂区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干燥阴冷。多年均日照时数1917.4小时。多年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为中南地区降水量较均衡的地区。
⑵ 湖北的黄陂这一地名有什么来历
黄陂地处武汉市北郊,历史文化悠久。据考古发现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三苗氏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区南的盘龙城,是长江流域迄今所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城。这座商代早期城址,在当时不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政治与军事中心,而且是南方与北方的一个经济和文化的交汇中心。这对于武汉三镇城市的孕育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据旧志记载:今黄陂区境古为荆州之城。春秋属黄国之地,楚成王灭黄归楚。秦统一中国后,分楚为四郡,黄陂属南郡。汉属西陵。汉末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拒吴侵轶,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名黄城镇。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镇为南司州,并置黄陂县。隋初改县为镇,后复为县。唐初属南司州,后州废,属黄州。南宋理宗端平三年,寄治鄂州青山矶。元世祖至元12年还旧治,属黄州路。明属黄州府。清雍正七年改属汉阳府。中华民国初年,废府改道,属汉阳道。自民国21年起,先后属第二、三、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鄂东行署。抗日战争时期,黄陂县政府一度迁至县东的仙台寺。1940年4月,在县北蔡店陈家畈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5月,黄陂全境解放,县人民政府进驻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陂县属孝感专员公署。1959年随专区并入武汉市。1961年,恢复原区治。1983年10月,划归武汉市管辖。1995年县治城关镇更名为前川镇。同年向上请示撤县设区。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同意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以原黄陂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陂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前川镇。
⑶ 黄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黄陂区名胜古迹甚多,文化遗存丰富,是湖北省文物十强县之一。公布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8个,县级12个。主要有:
盘龙城遗址:位于黄陂滠口镇,南距武汉市区5公里,因盘龙湖环抱而得名。整个遗址东西长2100米,南北宽约1800米,总面积378万平方米。1954年发现后,从1963年至1976年3次由省、地、县及北京大学考古专家组成发掘队进行有计划、大规模挖掘。考古结果显示:盘龙城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二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城垣建筑距今约3500多年。城内有三座宫殿基址,其结构为我国至今所知最早的“前朝后寝”的分布格局。城外有居民居住地、手工业区、墓葬区。出土的文物有铜园鼎、铜钺、玉戈、陶器、木雕等,工艺精细,形制完备,代表着我国南方文化的最高水平。由于遗址保存完好,因而为研究商代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和依据。1974年,湖北省博物馆在此设立考古工作站,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台山古墓葬:位于滠水东岸与前川镇隔河相望的鲁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发现。整个墓葬群范围: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共 有西周与春秋战国墓35座。其中西周墓5座,春秋战国墓30座。这批墓葬群,共出土160件铜、玉、陶器,其中青铜器约占二分之一。铜器造型严谨,花纹繁缛。198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凤亭:建于鲁台山椒,临滠水,眺区城。相传宋仁宗时,黄陂县尉程王向之妻夜梦双凤投怀,后生二子,取名程颢、程颐。二程崇尚儒学,尊奉孔子,乃筑台以望鲁,并取名望鲁台,鲁台山由此得名。二程学识渊博,诗文出众,为宋代大理学家,誉满国中。为缅怀先贤,宋代始建“清远亭”于鲁台山。南宋时取双凤齐飞之意,改称“双凤亭”。其间几经坍塌,几经修复。建国后,党和政府于1962年和1984年两次拨专款、聘巧匠精心维修。今日双凤亭,琉璃碧瓦,斗拱飞檐,造型严谨,气势恢宏。正面悬挂郭沫若题写的“双凤亭”金字匾额,光彩夺目。199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木兰山:位于黄陂区北,距区城27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群峰攒簇,古木参天,方圆30平方公里,最高峰祈嗣顶582.1米,系大别山南麓的高峰之一。相传南北朝时,羌胡入侵,木兰山下一位姓朱名木兰的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疆场12年,屡建奇功。班师回朝后,封她为武召将军佐侍郎。木兰不受朝禄,愿归桑梓奉养父母。从此,木兰山因是一代女杰的家乡而闻名于世。山上至今还保存着这位女将军的许多胜迹。木兰山又是湖北著名的宗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始于隋、兴于唐而盛于明,是我国历史上道佛两教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山上先后修建寺、观、庙、庵30多座,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之说。木兰山还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的诞生地。为纪念木兰山地区的革命斗争,胡耀邦、李先念、徐向前、陈再道、詹才芳先后题词。1983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⑷ 在黄陂区做什么生意好
黄陂区的发展势头挺不错的,创业能选择的项目也真的不少了,可以先在黄陂区的市场做一下调查看看,创业一定要找到符合市场情况的产品或者行业才行,现在做生意不容易的,没有好的项目往往都很难做起来,可以选择那种新出来的项目去做,因为新项目做的人很少,竞争很小,利润应该会比较高一些,赚的钱可能会多一些。
⑸ 黄陂的地形是什么样的
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大别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大体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50—850米,面积占全区的17.8%;有武汉市最高峰双峰尖(872.5米)。中部为平原丘岗区,海拔在30—150米之间,面积占全区68.9%;南部为平原湖区,海拔在30米以下,面积占全区的13.3%。
⑹ 黄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或景点
黄陂木兰山和木兰湖不错是比较有名气的景点,值得一去.
⑺ 黄陂肖文博是什么样的人
是朴实善良,德才兼备,有情有义,生活乐观向上,热爱自己事业,他们是优秀出色的人。
⑻ 黄陂人都有什么特点
六县中,黄陂人为人最为灵活,在社会上往往八面玲珑、应付自如,不是很好对付;大悟人普遍为人豪爽,有气质、气势较足,河口一带的人更是胆子大,不怕事,有些桀骜不驯;新州人多数长得一表人才,会让人觉得有些才气,不过都有点空虚、外强中干、后劲不足;麻城人较为本分,安居乐业,会读书的比上述几县人多;新县人则身体好、性格耿直,能吃苦,不怕吃亏、仗义,与人争吵时,敢动手。
红安人智商相对最高,红安人高考获得黄冈市状元人次是最多的,83年还得过省状元,全国最难的考试——司法考试,红安每年通过的人数在黄冈市是遥遥领先,稳居榜首,此外,红安在各地的大学生,普遍都在班上成绩较好,多数人冒尖等等。
但红安人为人处世远没有黄陂人灵活,与新州人相当,较麻城人要强;身体素质与周边任一县市相比,都处于下风,多数人好象有些营养不良;还有红安人性格不及黄陂、大悟人外向,但也不属内向。
⑼ 黄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黄陂区名胜古迹甚多,文化遗存丰富,是湖北省文物十强县之一。
公布为国家级、省级、伍弯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8个,县级12个。主要有:
盘龙城遗址:位于黄陂滠口镇,南距武汉市区5公里,因盘龙湖环抱而得名。
整个遗址东西长2100米,南北宽约1800米,总面积378万平方米。闹饥
1954年发现后,从1963年腔清至1976年3次由省、地、县及北京大学考古专家组成发掘队进行有计划、大规模挖掘。考古结果显示:盘龙城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二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城垣建筑距今约3500多年。
⑽ 黄陂有什么好玩的
木兰山啊!
木兰山位于黄陂县城北30公里处,系大别山南麓的高峰之一。因山中多长木兰树,故名木兰山。又因“木兰将军”的传说,使山蒙上神秘色彩。山上现存“木兰将军之墓”碑。木兰山以其山势嵯峨、群峰攒族、云雾缭绕、古木参天为游客称道。
明朝诗人朱臣颐写了一道题为《木兰山》的诗:“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木兰与山名俱在,山并木兰争万古。”明代诗人屠达曾说:“木兰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
木兰山除了自然景观雄伟壮美外,人文景观也有特色。其主要的有玉皇阁、金顶、祈嗣顶3主峰建筑;有朝圣门、南天门、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5道寨门;有玄武殿、娘娘殿、木兰殿、朝天宫、帝主宫等32殿。
木兰山作为武汉市郊的风景游览区,按其地貌和环境特点,逐步建设古寨、石景、花苑、避暑四个小区,以“春秀美、夏艳美、秋丰美、冬壮美”的迷人景致,迎接海内客人前来观光游览。
《木兰山的传说》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武汉市50公里,海拔581.1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木兰山相传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和千古流芳的木兰息息相关。
据县志记载,古代有位叫朱异的千户长,住在山北的双龙镇,因年逾半百无后,常登木兰山求嗣,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取山名木兰,木兰山上的祈嗣顶相传是木兰父亲求子的地方。
木兰殿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殿里的三尊大的塑像代表木兰的三个阶段,这是她当将军时的形象,这是她从军前的形象,这是她从军时的形象。
相传木兰18岁那年,羌胡侵犯边关,木兰父亲连接12道兵书,但老将军年老体弱,木兰削发女扮男装。12年后,木兰已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了,唐太宗要封他为昭烈将军,木兰请求回到父母身边,尽女儿的孝心,远近的乡亲们为木兰的事迹所感动,在木兰山刻了木兰将军坊。
木兰山的石雕都采用了本地的石料绿帘石镌刻而成。“唐木兰将军坊”高5米、宽9米,下刻二龙戏珠的浮雕,双凤在上,双龙在下真是寓意很深的佳作,也是尊重女子气节的真实写照。
坐落在海拔520米的千尺峰上的玉皇阁,始建于唐代,阁高10米,相传是木兰将军凯旋归朝后,朝廷赐冠的地方,整个建筑没用片瓦寸木,都用大小石块交错干彻而成。
棋盘石状太极,凌空耸立在峭壁之颠,传说木兰将军解甲归乡后,时常到这块巨石上同道人下棋。
这块巨石叫下马石,相传是木兰将军下马的地方。
采访:
我是黄陂铁矢墩的人,为什么叫铁矢墩呢?是木兰将军为出征代父从军以前,在我们铁矢墩炼过了铠甲。
木兰山南陡崖间有一泓碧水,这就是木兰天池,相传木兰小时候经常到天池旁舞剑挥刀,操练十分刻苦认真。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木兰将军归来以后,她去世,乡民们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在这地方,用土一人一担把它挑起来,堆成一个坟。
在中国,有5个地区都把木兰说成是自己家乡的英雄。
木兰将军的丰功伟绩和她作为一个女子能代父从军,历代都有替父参军、替夫参军、替兄参军,所以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故乡有这么一个名人,感到无上的荣光。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女子不入史,所以木兰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已无从考察,唐代大诗人杜牧曾游木兰山,并赋诗一首: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赞颂了木兰女扮男装,奔赴沙场英勇杀敌的高风亮节和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自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问世之日起,木兰从军的故事在神州大地已广为流传,甚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上千年过去了,《木兰辞》的作者早已不知是何人了,但她的作品却一直流传至今,并被编进中学语文课本,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传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