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黄陂区的名人
黄陂区的名人有黎元洪
一、黎元洪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原名秉经,字宋卿,是湖北黄陂人,故称“黎黄陂”, 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
二、涂治
涂治(1901.7.1-1976.1.1),农学家。湖北黄陂人。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八一农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第一副院长,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对新疆的教育与科学事业及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田长霖
田长霖(1935.07.24-2002.10.29),湖北黄陂人,传热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首位主席。
四、陈庆宣
陈庆宣,地质力学家 1916年4月4日生于湖北黄陂。194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05年10月2日逝世。 曾任国土资源部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首次在实验构造方面研究了扭裂隙的形成条件和过程以及长期应力作用下岩石非弹性变形。
五、黎重光
黎重光(1903~1983),原名绍基,湖北黄坡人,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长子。民国9年(1920年)去日本东京求学,3年后回天津,入南开大学读书,毕业后曾任济南鲁丰纱厂和中兴煤矿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建国后,他先后从香港调回轮船5艘,重建中兴轮船公司,任董事长,致力于祖国航运事业的发展,1956年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㈡ 民国时期,有袁项城.冯河间.段合肥这样的叫法,这样黎元洪叫什么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今属武汉市辖区。。。黎元洪因此亦称“黎黄陂”。。。在今天的汉口。有一条专门以此命名的街路,曰:黎黄陂路。懂?
㈢ 裴高才的人物简历
裴高才,男,1957年生,湖北黄陂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0年后历任黄陂县教育局教研员、黄陂二中教师兼团委书记,黄陂县李集镇办公室、经委副主任等,黄陂县(区)台办副主任、科长,统战部副处级领导。2004年发起创办黄陂作协并任主席,2007年发起创办黎黄陂研究会(2012年被吸收为武汉社科联团体会员)并任理事长、黄陂海外联谊会与台胞台属联谊会副会长,黄陂作协名誉主席。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次年当选湖北省周易学会理事。
三十年来发表或出版各类文学作品800余万字,其代表作《田长霖传奇》荣膺国际艺术金奖,《首义大都督》列为辛亥百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并获武汉社科成果奖,《理学双凤·程颢程颐》《辛亥丰碑·首义精魂》获中华炎黄文化优秀成果奖,《民国第一伟人》、《胡秋原全传》获全省优秀作品奖,《无陂不成镇》在台北首发与研讨。
个人传略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录》、《中国作家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湖北作家辞典》、《武汉年鉴》与《黄陂区志》等辞书。
2004年
与文艺界同仁一道发起成立了黄陂作家协会,随后创办、主编了“黄陂文联”、“黄陂文坛”与“黄陂作家”文学网站,他策划的“盘龙根,海峡情”青少年学生征文比赛活动在海峡两岸产生反响。
2005年
10月,《田长霖传奇》入选在香港大会堂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大型艺术展览。随后,由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艺术家协会和《世界日报》社联合组成的国际艺术家审评委员会,经过初选、入选、复审三个阶段严肃认真的评审,《田长霖传奇》脱颖而出获得本届名人传记类惟一一个国际艺术金奖。同时,裴高才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光荣称号。美国《世界日报》、《美华文学》杂志、世界华人网、世界艺术网、香港《出版之门》以及中国作家网、中国文艺名站网等媒体或网站进行了报道。同年11月25日,经他策划,省市作协与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在滠口街举行《冯铸传》暨“双凤文丛”首发式。接着,他撰写的《冯铸传》赴台交流并在岛内上架销售,实现黄陂图书在台湾销售零的突破。
2006年
9月15日,其新作《首义都督黎元洪》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后,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华社、中新社、中国作家网、香港作家、华夏经纬网、中国教育网、网易、雅虎、搜狐、新浪、荆楚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晨报》、湖北电视台、湖北经视、武汉电视台,港澳台以及美国和东南亚等媒体均进行了专题报道、热评或连载。
9月24日至26日,他出席了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首义都督黎元洪》在会上交流,受到了海峡两岸和日本学者的关注。
10月10日,《首义都督黎元洪》作为省、市台办的宣传品,成为“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暨第三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的礼品,馈赠给海内外来宾。接着,根据原著改编的30集电视连续剧《首义都督》筹拍方案于11月7日通过专家评审。
2007年
6月24日,武汉地区高校、社科院所、作协的专家学者60余人聚会辛亥革命研究中心,首次就《首义都督黎元洪》进行了专题学术研讨会,全面公正地评价黎元洪一生的功过是非。裴高才作了题为《首义都督黎黄陂的黄陂情》的主旨发言。他从《惜才、育才、护才》、《勤奋、廉洁、亲民》、《乡情、乡亲、乡音》、《好学、助学、兴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发。武汉市发改委还就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系列工程之一——筹建黎元洪纪念馆、扩建黎元洪墓的前期准备工作与设计方案作了介绍。
9月14日,湖北省暨武汉市作协报省委宣传部同意,列为2007年全省文艺创作重点项目。
9月28日,裴高才应荆楚网之邀到 “荆楚讲堂”就湖北名人文化进行系列讲座。其中第一讲:《黎黄陂:从首义都督到民国大总统》,于10月19日在荆楚网、长江网、汉网、火凤网、湖北广播网、武汉电视网、武汉热线、湖北教育信息网、中国湖北网、中国财经信息网、亿房网等11家省内主要网站上进行视频与文字联播。接下来,他还将演讲《理学双凤程颢程颐》、《华裔奇才田长霖》、《海峡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玫瑰诗人彭邦桢》等。
继《理学双凤》与《玫瑰诗人》于盛夏出版之后,《城市英雄》、《余家菊传》也于金秋绣梓,并在海峡两岸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北京中国作家网、《文艺报》、华夏经纬网、八斗文学网,上海东方网、文学会馆,湖北荆楚网、《湖北作家》、《今日湖北》、《武汉作家》、《投资时报》,福建都市作家网、浙江中国青年作家网、展现网,香港凤凰网、台湾《文讯》等进行了评介或专题报道。
2008年:
编著的《家乘全书》、合著的《芳林美韵》和独著的《胡秋原全传》(精华版)相继面世,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作家网、华夏经纬网、荆楚网、《文汇读书周报》、《长江日报》等先后发表了书评,武汉地区还举行了作品研讨会。
2009年:
6月1日,120万字之《无陂不成镇》(上中下)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冯今松、郁慕明与张善平题记或题名,皮明庥、严昌洪作序。
6月25日,加入中国作协。
7月28日,《无陂不成镇》在台北首发与研讨,两岸文艺界、出版界出席,两岸三地传媒连载、选载或跟踪报道。
2010年:
5月参加中山舰国际学术研讨会,6月在武汉大学参加胡秋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11月在光谷参加田长霖国际论坛,12月参加《皮明庥文集》学术研讨会。
12月,访问美国,赴华盛顿、纽约、宾夕法尼亚大学、洛杉矶与旧金山交流,并向美国著名诗人伯恩斯坦、柏克莱加州大学与华人华侨赠送《理学双凤》、《玫瑰诗人》、《飞翼文集·教育家田长霖》与《无陂不成镇》三部曲。
2011年:
3月,《辛亥丰碑》三部曲之《首义精魂》,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冯天瑜、严昌洪作序;
4月23日“国际读书节”在高校首发,同时演讲《读书与写作——从黎黄陂手不释卷说开去》;
9月,主创《辛亥首义百人传》(与人合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冯天瑜作序;
9月,首部历史小说《首义大都督黎元洪》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章开沅、皮明庥、萧致治作序,王文元、蒋孝严题词。
10月7日,在湖北武汉纪念辛亥百年的“名家论坛”上解读《首义大都督黎元洪》。
18日,策划的全国首座黎黄陂塑像落成揭幕。
11月1日,做客南京电视台,制作《解密黎元洪》五集专题片专访。
11月16日,《理学双凤·程颢程颐》《辛亥丰碑·首义精魂》获中华炎黄文化优秀成果奖。
2012年:
1月,《记忆首义之城》出版。
4月13日,首部电子书《首义大都督黎元洪》上线。
7月23日,出席武汉炎黄文化研讨会,并向会议提交《木兰传奇》非遗丛书提纲讨论稿。
8-9月,出访地中海三国土耳其、埃及与希腊。
10月,出席湖北省第六次作家代表大会。
11月,出席洛阳二程(国际)研讨会。
12月,《首义大都督》获武汉社科成果奖。
2013年:
2月,做客湖北卫视,录制“中国NO1黎元洪”
4月,《“铸剑”先驱·蔡以忱》出版
㈣ 黎元洪(黎黄陂)评价
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皮明庥:
史坛上对黎元洪之文著时有所见,但较之黎元洪的复杂曲折阅历和独特的时代特色、人物性格,研讨似有不足。湖北黄陂裴高才先生夙好文史,究心于乡邦人物,推出《首义都督黎元洪》一书,运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对黎元洪进行颇为全面的解读,是一部具有学术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对深化辛亥革命及民初政局之研究均有裨益。
裴先生立足于对黎氏独特的身世与行状的把握,并将之与时代政坛闻人作比较研究,立论云:“如果说孙中山是英雄造时势的话,那么黎元洪则是时势造英雄。”正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时势以及民初政坛诡谲多变的时势,将黎元洪推上历史舞台,成为首义都督、民国总统。此一结局,决非黎氏本人事先之人生设计。黎元洪就是这样在不可意料、缺乏思想准备的境遇中,走上政坛顶峰的。
高才先生这部作品的另一成就是,对黎氏行状中之诸多谜团进行了解读。关于黎氏的一生,尤其是其籍贯身世,历来聚讼纷纭,各言其是。作者比较诸说,广事求证,为揭开谜底,进行深入考索,认定黎氏祖籍江西,世居黄陂,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厂畈最为可靠。应该说,是颇有说服力的。
在相当长的时段中,由于我们的史学研究流行一种简单的二元对应模式,品骘人物时“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是革命,便是反动”。此种非此即彼之“一刀劈”史论,是难以真实界定大千世界形形色色之人物的。我们要为历史留真,必须走出概念化、绝对化,如实叙介人物,不必拘泥于誉之或诋之的两极中。这也许就是此书的看点之一。
纵观黎元洪之一生,经历了北洋海军、湖北新军、首义都督、三任民国副总统和两任民国大总统诸时段,其间有于国有功者,也有功大于过者,亦也功过相偿者,还有过失难辞者。要进行细心的理性评介,而不能以论辩取代事实。窃以为,黎元洪出山为首义都督是黎氏一生中关键之史事。论者常出其首义前还杀过革命党人,但此事系传闻,无确证。历来文坛上常将黎讥为“床下都督”,更缺乏佐证。事实上,在1911年10月10日晚首义枪声大作时,身为新军协统之黎元洪并没有奔赴军营,指挥部下反抗革命军,而是避处于黄土坡僚属家中静以待之。相反,湖北新军另一统军人物张彪却在第八镇司令部组织士兵进行顽抗。此时此刻确乎为关键时刻,黎元洪与张彪的态度迥然有别。当时,作为湖北新军第二号人物的黎元洪居然在起义大火燃起时,对清军安危不挺身而出,而作壁上观。可见其不想与革命军为敌。黎的这种态度,才有可能被起义军请到谘议局大楼开会,并被拥立为湖北都督。以前的史论中,对这一关键史实缺乏认知,这是不能不顺便提到的。
作为两任民国总统,黎元洪可圈可点的史实很多。当时他受制于北洋军阀,也曾想有所作为,乃至一度谋南下,与孙中山的护法相呼应或参与,但毕竟由于势单力薄,也不具有孙中山再造共和的意志,因而,黎氏不能与进步潮流同行。但黎氏居京期间,最为重要的政治姿态是,当袁世凯帝制自为时,黎氏坚决予以拒绝、反对。这是黎氏的大节大德。从黎氏附和参与武昌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两件决定性的大事而言,黎氏在近代政坛上还是显示出了独特的灵光的。作为一位军界闻人、政坛巨子,而且在大事上并不糊涂的黎元洪,在史册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