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武汉黄陂 > 黄陂大成潭

黄陂大成潭

发布时间:2020-12-10 22:33:55

黄陂有哪些景点

黄陂有木兰山,木兰草原,云雾山,木兰天池,木兰湖,清凉寨,胜天农庄,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锦里沟,铁寨等景点。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武汉主城区50公里,海拔582.1米,她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天池、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部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木兰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因木兰将军而得名,是木兰将军的故里,佛道两教圣地。同时入选古黄陂十景和木兰八景。
享有“西陵胜地、楚北名区、陂西陲障、汉地祖山”美誉的云雾山,地处武汉市黄陂区西北部李家集街道泡桐店境内,距武汉市中心城区65公里,距黄陂城区29公里;是一处以山地为主的自然风景区。为木兰八景之一,国家AAAA级景区。拥有历代兵家博弈所遗存的古代城寨龙王尖石寨。每年元宵灯会,黄陂木兰云雾山舞僵狮子盛行。木兰云雾山地处武汉北部,总面积20多平方公里。这里有“十里花山,八里柳溪,一山两教,四季香火”,还有非遗泥塑、白鹭林、花语山。云雾山蕴藏着千万株形态各异的杜鹃,这里是全国著名的杜鹃花研究基地,云雾山杜鹃花节颇受关注。

木兰天池(Mulan Great Lake),是中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的石门山,距武汉市中心5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40公里。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由“浪漫山水”、“高峡人家”和“森林公园”三大主题景园链接成一个南北走向,长达十余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峡谷。整个景区分为风景游览区和休闲度假区。主峰海拔520.6米,景区内以观赏飞瀑、溪潭、怪石等景观为主。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木兰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境内,与荆楚名岳木兰山毗邻,距武汉市中心 60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这里水丰鸟美,人杰地灵,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湖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被人们誉为荆楚明珠、武汉市的后花园,木兰八景之一。花木兰将军幼时在此饮马而得名。木兰将军庙和木兰墓矗立于木兰湖边。湖区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57公里,有132个湖汊,23个岛屿,13个泉眼。木兰湖鸟岛长年栖息着各种鸟类10余万只,其中30%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春秋之季,鹭鸟在此交替云集,蔚蔚壮观。明代藩王博物馆和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位于木兰湖畔。木兰川内明末清初兴建的古民居民俗村——大余湾已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清凉寨景区位于蔡店街道西北部,是中国木兰八景之一。国家AAAA级景区。距武汉市中心城区85公里,距黄陂中心城区(前川)62公里,平均海拔600余米,景区总面积6000余亩,年平均温度低于武汉市中心城区4-6度;山体高大陡峭,植被丰富,层峦叠嶂。木兰清凉寨十里中华樱花、映山红、油菜花、茶花花花飘香,推出的攀水瀑布、古炭窑、滴水观音、九龙飞瀑等旅游景点,加入丰富多彩的祈福、采茶等活动。清凉寨深秋,三角枫等多种秋季红叶树种面积3000余亩,形成艳丽的秋季红叶景观。景区内刘家山和丁家山两个高山自然村银杏树达5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银杏近百株,是武汉市境内目前最大的高山古银杏群。
胜天农庄,即木兰胜天风景区,国家3A级名胜风景区,湖北省五星级农家乐,坐落在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境内,为国家3A级景区,东临红岗山茶场,南接王家河,西连木兰山,北望木兰湖,是黄陂木兰景区之一。胜天农庄始建于1995年,前身是知青下放的胜天林场。占地面积6000余亩,其中水面300余亩。她四面环山,中间是水,风景秀丽。2000年创建户外休闲基地。胜天农庄历史遗迹丰富。茶麻古道上留下的是古代的商旅足迹,它记载着“茶麻古道”的历史沧桑。灵宫殿的建造与白马寺与木兰山道观同步,始建于唐朝,它是当地民间宗教历史的见证。
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道,拥有山林近万亩,稀有植物和珍禽异兽百余种,原为国营林场。总面积共2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8%,各种珍贵动植物达1000余种,如国家二级珍稀保护动植物山柏、橲树、麂子、大鲵等。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门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同时也是三峡植物保护移植基地。素山寺森林公园作为AAAA级景区黄陂木兰天池的三期园区投入开发。紧邻木兰八景,靠近苗寨AAAA级景区锦里沟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
锦里沟旅游度假风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蔡店街道境内,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土家族地区的两大土司施南土司下属的忠峒土司第十七代土司王在清朝雍正年间从鄂西恩施州宣恩县迁至在鄂东,选中了黄陂区蔡店街道,经过近300年的发展变迁,拥有大量的土家山寨。
铁寨风景区山体属喀斯特地貌,山上岩石裸露,在千百年风雕雨琢、鬼斧神工之后,更是象形附会,惟妙惟肖。在众多奇山异石之中:巨鲸出水、神龟入海、王母仙桃、神剑开石、玉版压山、铁汉神脚、如来神掌、瑶池仙子、花篮扣妖、果老问道、神像流泪、巨蟒呲牙、观音神眼、金顶神庙、峭壁飞虹、玉箫化竹、参天神树等奇景。还有那段坊间相传的八仙故事,则是活灵活现,绝世无双,因此铁寨也有“八仙神话奇石园”的美誉。‍

⑵ 黄陂哪些旅游景点大全

黄陂旅游景点大全推荐给您:

  1. 木兰天池

    木兰天池景区位于黄陂区石门镇、木兰生态旅游区西部,东与木兰山、木兰湖毗邻。
    木兰天池由飞瀑、溪潭、怪石、奇木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达200多处,其中游人可通达的景观有40多处。
    在自然景观中,最为有名的是天池峡谷中的”上八潭“、”下三潭“、喋血溪等。
    这里的风光特点与九寨沟、庐山有诸多相似之处。最大的景观为大天池,即朱家山水库,该水库建成于1978年,从山下景区大门进入后,沿石阶一路观景,一条溪水相伴,走在林间时闻潺潺溪水声,间或可见飞瀑。

  2. 武汉木兰草原

    武汉木兰草原位于黄陂区王家河镇街聂家岗。草原挺大的,景色很美,适合定格画面。在此您可亲近大自然,呼吸清新空气。

  3. 武汉木兰云雾山景区

    云雾山地处黄陂区西北部泡桐店境内。杜鹃花开的季节美极了,满山红,在这里可远离城市的喧闹,周末呼吸新鲜空气的好去处。

  4. 木兰山

    木兰山位于黄陂区长轩岭镇。她是大别山南麓的高峰之一。因山中多长木兰树,故名木兰山。又因“木兰将军”的传说,使山蒙上神秘色彩。山上现存“木兰将军之墓”碑。木兰山山势嵯峨、群峰攒族、云雾缭绕、古木参天。

  5. 锦里沟

    锦里沟位于黄陂区蔡店乡道士冲村,这里青山环抱,溪流环绕。

⑶ 黄陂区有哪些街道

武汉市黄陂区目前管辖15个街道(前川街道、武湖街道、滠口街道、天河街道、横版店街道、三里桥街权道、王家河街道、罗汉寺街道,祁家湾街道、蔡家榨街道、六指街道、李家集街道、长轩岭街道、姚家集街道、蔡店街道)、1个乡(木兰乡)和1个场(大潭原种场)。

⑷ 黄陂区的名胜古迹

1、盘龙城遗址

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遗址是中国早期城市遗址,时代一说为商代早期,一说为夏代,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杨家湾盘龙湖畔。

2、鲁台山古墓葬群

鲁台山古墓葬群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鲁台村,属周代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滠水东岸的鲁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发现。

3、双凤亭

双凤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鲁台山,占地36平方米,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双凤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龙王尖遗址

龙王尖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山寨遗址。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周长12公里,分设东南西北四个寨门,寨墙由条石垒砌而成,平均高35米,最高处达45米,宽13~15米。

5、作京城遗址

作京城遗址属汉代古城址,位于黄陂区李集镇作京城村。遗址呈不规则“亚”字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为140米,残高2—6米,夯筑城垣顶宽约12米,基宽约30米,北、东、南三面有城门遗迹,城外有护城河遗迹。

⑸ 黄陂有没有什么好玩的或者好吃的店

黄陂区古迹甚多,文化遗存丰富,是湖北省文物十强县之一。公布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8个,县级12个。主要有:盘龙城遗址:位于黄陂滠口镇,南距武汉市区5公里,因盘龙湖环抱而得名。整个遗址东西长2100米,南北宽约1800米,总面积378万平方米。1954年发现后,从1963年至1976年3次由省、地、县及北京大学考古专家组成发掘队进行有计划、大规模挖掘。考古结果显示:城垣建筑距今约3500多年。城内有三座宫殿基址,其结构为我国至今所知最早的“前朝后寝”的分布格局。城外有居民居住地、手工业区、墓葬区。出土的文物有铜园鼎、铜钺、玉戈、陶器、木雕等,工艺精细,形制完备。1974年,湖北省博物馆在此设立考古工作站,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台山古墓葬:位于滠水东岸与前川镇隔河相望的鲁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发现。整个墓葬群范围: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共有西周与春秋战国墓35座。其中西周墓5座,春秋战国墓30座。这批墓葬群,共出土160件铜、玉、陶器,其中青铜器约占二分之一。铜器造型严谨,花纹繁缛。198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凤亭:建于鲁台山椒,临滠水,眺区城。相传宋仁宗时,黄陂县尉程王向之妻夜梦双凤投怀,后生二子,取名程颢、程颐。二程崇尚儒学,尊奉孔子,乃筑台以望鲁,并取名望鲁台,鲁台山由此得名。二程学识渊博,诗文出众,为宋代大理学家,誉满国中。为缅怀先贤,宋代始建“清远亭”于鲁台山。南宋时取双凤齐飞之意,改称“双凤亭”。其间1962年和1984年两次维修。今日双凤亭,琉璃碧瓦,斗拱飞檐,造型严谨,气势恢宏。199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木兰山:位于黄陂区北,距区城27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群峰攒簇,古木参天,方圆30平方公里,最高峰祈嗣顶582.1米,系大别山南麓的高峰之一。相传南北朝时,羌胡入侵,木兰山下一位姓朱名木兰的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疆场12年,屡建奇功。班师回朝后,封她为武召将军佐侍郎。木兰不受朝禄,愿归桑梓奉养父母。从此,木兰山因是一代女杰的家乡而闻名于世。山上至今还保存着这位女将军的许多胜迹。木兰山又是湖北著名的宗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始于隋、兴于唐而盛于明,是中国历史上道佛两教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山上先后修建寺、观、庙、庵30多座,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之说。1983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点 黄陂人文荟萃、山清水秀、风景独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木兰山:荆楚名山木兰山昂立天宇,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群峦秀峰、宫观栉比的古代庙宇、甘冽晶莹的龙泉匹练、环绕山岭的溪河碧流、瞬息万变的云海奇景、盛夏如春的宜人气候,无不令人赏心悦目,近年来,木兰山修复了一批古式建筑,重塑了众多道佛泥塑,成为武汉近郊重要的风景游览区。 木兰湖:位于木兰山脚下的塔耳岗乡境内,是一个以山奇、水美、鸟珍而遐迩闻名的风景旅游区。全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20平方公里,70多个岛屿和半岛兀立湖中,100多个湖汊纵横交错,近百里的湖岸线蜿蜒曲折,20多个涌泉喷珠吐玉。湖周围群峦起伏,树木葱郁,10万只白鹭栖息于此,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候鸟聚集地。木兰湖水域宽阔,水质碧澈,自然环境清洁幽静,夏季月平均气温比武汉市区低4℃-5℃,是武汉市近郊理想的避暑胜地。木兰湖不仅有优厚的自然资源,还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这里流传着许多有关木兰将军替父从军的动人传说,保留着一批历史遗迹。有木兰将军墓、木兰将军庙、木兰将军唐代墓碑和宋代石狮。 木兰川:位于黄陂研子岗镇,是通往木兰山、木兰湖的绿色走廊。全川长15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东西两侧的玉屏山、木兰山两山对峙,一川通达,景观独特。川上云遮雾绕,层峦叠嶂,树木葱郁,百鸟翩跹;川内田畴如织,山花锦簇,清水漾碧,玉鉴琼田,秀色可餐。还有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余家大湾建筑群,青石布瓦、雕梁画栋、石雕木刻、精美绝伦。 木兰天池:位于黄陂长轩岭镇石门境内,距武汉市区中心63公里,区域方圆10平方公里。整个景区由飞瀑、溪潭、怪石、奇木等构成自然景观200多处。峡谷全长约10公里,上下落差200米,有大、小天池各一处,小天池水域面积150亩,大天池水域面积300亩,海拔350米,池水荡漾,清澈透底,既可泛舟,又可冲浪,整个景区自然景观如珠妙串,森林覆盖,绿荫掩映,飞流直下,山泉叮咚。 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黄陂长轩岭镇境内,南距县城58公里。公园南北长3.25公里,东西宽1.9公里,总面积6.18平方公里。境内群峰连绵,山势雄伟,最高峰无名峰海拔高程599.5米,是大别山南麓、武汉市北郊最高山峰之一。公园内树木参天,藤蔓罗织,自然植被和人工森林布满山峦,森林覆盖率达98%。飞瀑、奇石、古战场及寺观旧址等自然人文景观点缀其间。 主要土特产品:花生、茶叶、板栗、芦笋、桔梗、柿子、桃李、荸荠等。

⑹ 黄陂在三国时期属于哪里

魏国

汉属荆州江夏郡西陵县。汉末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名黄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黄陂黄花涝置石阳县,为荆州江夏郡驻地。

据在黄陂区长轩岭境内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明遗址——采石场遗址证实,早在5万年前,就已有人类在黄陂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距今6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期 ,以西陵国和“三苗”氏族为主体集团星布于滠水干支流域,历经大溪文化时期、屈家岭文化时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更迭与积累。距今4400年的张西湾城址为武汉市迄今发现最早的城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型城址聚落。夏商属古荆州之域。[2]

距今3500年的商代的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城,被称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盘龙城出土的94厘米长的大玉戈纳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被称为玉戈之王。
公元前980年,周昭王南征荆楚,建长子国,都城在黄陂前川椅子山遗址(今区档案局)。前655年起属楚国。秦,黄陂属南郡。
汉属荆州江夏郡西陵县。汉末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名黄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黄陂黄花涝置石阳县,为荆州江夏郡驻地。
南齐年间,为荣耀木兰故里,在黄陂北部的姚集大城潭设置木兰县。南朝梁武帝在湘州梁安县(今六指街道东城址)筑冶城。南朝梁普通四
黄陂在武汉的区位
年(523年),在梁兴县鹿关城(黄陂区北)置北江州,[2]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为南司州州府驻地,并置黄陂县,系合黄城与武湖得名。
隋在黄陂双龙镇复置木兰县。唐初属南司州,为安昌郡郡府驻地。后属淮南道黄州。五代初属吴,后属南唐。
宋属淮南西路黄州齐安郡。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属湖广行省黄州路。明属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属湖北布政使司汉黄德道汉阳府。

⑺ 湖北黄陂太公潭张姓属哪一分支,字辈怎么排的

由来: 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古书上记载黄帝的孙子挥创制出弓箭,这在当时对社会确实有很大贡献,因此被赐姓张。张姓还有一支形成于春秋时期,是以祖辈的名字中的字作为姓的,韩国的开国者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以张为姓,这一支张姓主要在今河南省境内。此外,居住在云南的南蛮酋长于三国时被诸葛亮赐姓张,此后其子孙便以张为姓。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原本姓聂,后改为张姓,世代居住在许昌,成为大姓。晋代有中原张姓迁至福建,唐朝年间,张姓人氏又随陈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后河南光州张姓迁往广东,从清初开始,广东、福建的张姓又迁入台湾,从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张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汉族。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道派,被称“张天师”,张角、张梁、张宝创立太平道起义,称为“黄巾军”,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张辽;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张凤,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说、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名将张巡,书法家张旭,小说家张读,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五代时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北宋有农民起义领袖张余、张海;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医学家张景岳,著名道士张三丰,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军首领张宗禹,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海外张姓华人杰出代表有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宇航员张福林,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著名画家张玉良、张融,航空与太空总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香港十大富翁之一张荣发等等。
姓氏起源: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氏在台湾仅次于陈、林、黄三姓,是第四大姓。台湾的张氏来自福建和广东。台湾张姓曾分金坡派、板桥派等多种。主要居往在彰化、台北、台南、南投等地,彰化有数为占全台人数的六分之一。与大陆张姓一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在;三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一个入台开基的张氏先人是张佑,来自广东梅丰。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⑻ 湖北的黄陂这一地名有什么来历

湖北黄陂现为武汉市黄陂区。陂,池塘也。公元前648年,楚成王灭黄国,迁黄国臣民于此。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楚国令尹孙叔敖筑陂塘灌溉农桑,因此地多黄国后裔,故得名黄陂。

汉属荆州江夏郡西陵县。汉末大将黄祖于此筑城,名黄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黄陂黄花涝置石阳县,为魏国荆州江夏郡驻地,为建置之始,有1800多年的历史。

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南齐建元元年(479年),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先后三次设置木兰县,木兰县驻地位于花木兰出生地黄陂大城潭镇(今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大城村),所辖地域包括今黄陂区北部和红安县西南。唐武德三年(620年)废除木兰县,并入黄陂县。

唐为南司州、安昌郡驻地。后南司州更名黄州。黄州改治邾城,黄陂属淮南道黄州。宋属淮南西路黄州齐安郡。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属湖广行省黄州路。明属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

中华民国,先后属鄂东道,江汉道、省直辖。自民国二十一(1932年)年起,先后属第四、二、三行政公署及鄂东行署。

1949年,黄陂属孝感专区管辖。1959年,划归武汉市。

1998年,国务院同意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行政级别为副厅级,享有地级市经济权限,以原黄陂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陂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黄陂大道380号。

(8)黄陂大成潭扩展阅读

黄陂的地理环境

黄陂区地处武汉市北部,湖北省东部偏北,黄陂区南邻东西湖区、江岸区,东连洪山区、新洲区,西北交孝感市,东北交黄冈市。

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大别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大体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50—850米,面积占全区的17.8%;有武汉市最高峰双峰尖(872.5米)。中部为平原丘岗区,海拔在30—150米之间,面积占全区68.9%;南部为平原湖区,海拔在30米以下,面积占全区的13.3%。

黄陂区水资源丰富,拥有“百库千渠万塘”之称。有长江、滠水、府河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99.91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充足。黄陂区有湖泊35个,其中武湖、童家湖、后湖较大,黄陂区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干燥阴冷。多年均日照时数1917.4小时。多年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为中南地区降水量较均衡的地区。

⑼ 地址: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南潭路11号

美瞳前 , 美瞳后

阅读全文

与黄陂大成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