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裴氏辈分排列
你要问姓氏起源么?可以BAIDU下裴的起源就OK了
B. 裴姓都出了哪些名人
1,裴子添
裴子添(Tim),1990年6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10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回家》,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17年,在都市仙侠网络剧《私立蜀山学园》中饰演洪阳;同年,主演青春校园励志剧《甜蜜暴击》。
2,裴唯莹
裴唯莹,1988年4月21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内地女演员。裴唯莹小时候就有过演出的经历,4岁时已拍过保健药品及饮品广告。
3,裴珠泫
裴珠泫(Irene),1991年3月29日出生于韩国大邱市,韩国女歌手,女子演唱组合Red Velvet成员之一。2009年,裴珠泫参加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的选秀被发掘,进入该公司成为旗下练习生。
4,裴秀智
裴秀智(Bae Suzy 、배수지),1994年10月10日生于韩国光州广域市,韩国女歌手、演员、主持人。2010年,以miss A组合成员身份出道。
5,裴涩琪
裴涩琪,1986年9月27日出生,韩国女演员、歌手,毕业于祥明大学电影科。2004年,在电视剧《浪漫满屋》中客串小角色。2005年,作为女子组合The Red成员出道。
C. 裴氏家谱字辈排行汇编永海福
裴氏家谱 (申请加精) 现在所知裴氏家谱、家传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晋傅畅有《回裴氏家答记》。南朝刘宋裴松之撰《裴氏家传》4卷(《隋书·经籍志》)。南朝萧梁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2卷(《梁 书·裴子野传》)。裴松之、裴子野祖孙二人都重视裴氏家...
D. 裴家家谱是什么
裴氏家谱 (申请加抄精) 现在所知裴袭氏家谱、家传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晋傅畅有《裴氏家记》。南朝刘宋裴松之撰《裴氏家传》4卷(《隋书·经籍志》)。南朝萧梁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2卷(《梁
书·裴子野传》)。裴松之、裴子野祖孙二人都重视裴氏家传的编撰。北朝高齐裴良《宗制》10卷(《裴良墓志》)。《宗制》的缘起和宗旨是:“君尝以季叶绕替,骨肉世疏,九族斯穆,事光圣典,实欲驱末反本,化薄反淳。乃于五服之内,著《宗制》10卷,使夫后生稚识,知在宗之为重;少长晚辈,悟收族之有归。散花萼于常棣,飞脊令于原野,规模宏远,有可观焉。今则行于宗族,以为不刊之训。”裴良根据时局变乱,骨肉离散,宗族不亲的情况,为正本清源,乃著《宗制》。对于当时的北朝来说,裴良的《宗制》也适应了重建门阀世族制度的需要。另外,梁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任诞和文学篇曾两度引用了《裴氏家传》。
E. 裴氏辈分排列
我就是一个找不到祖宗的江姓小子`
人家让我去找支系```
我找毛啊`几百年前的事了`~
所以我决定``自己当祖宗`
自己造辈分`
N年后``人家一翻家谱``老祖是:江XX
哈哈哈哈哈哈~
F. 求姓裴的名人
在隋唐河东裴氏(在今山西闻喜县)是个大族,出了很多的名人,其中出名专的有裴仁基,裴属行俭父子,还有唐朝的四宰相,唐明皇开元年间的裴光庭;历事德宗、宪宗、敬宗、文宗4朝,以人德始终的裴度;导致元和年间较为安定社会环境的裴土;以及被誉为“太平宰相”的裴坦。总之裴氏出了很多人才的,
G. 裴氏家谱,克,广,后面是什么字辈
裴氏家谱 (申请加精) 现在所知裴氏家谱、家传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内。晋傅畅有《裴氏家容记》。南朝刘宋裴松之撰《裴氏家传》4卷(《隋书·经籍志》)。南朝萧梁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2卷(《梁 书·裴子野传》)。裴松之、裴子野祖孙二人都重视裴氏家
H. 裴氏家谱
裴氏家谱 (申请加精) 现在所知裴氏家谱、家传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晋傅畅有《裴氏家记》。南朝刘宋裴松之撰《裴氏家传》4卷(《隋书·经籍志》)。南朝萧梁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2卷(《梁
书·裴子野传》)。裴松之、裴子野祖孙二人都重视裴氏家传的编撰。北朝高齐裴良《宗制》10卷(《裴良墓志》)。《宗制》的缘起和宗旨是:“君尝以季叶绕替,骨肉世疏,九族斯穆,事光圣典,实欲驱末反本,化薄反淳。乃于五服之内,著《宗制》10卷,使夫后生稚识,知在宗之为重;少长晚辈,悟收族之有归。散花萼于常棣,飞脊令于原野,规模宏远,有可观焉。今则行于宗族,以为不刊之训。”裴良根据时局变乱,骨肉离散,宗族不亲的情况,为正本清源,乃著《宗制》。对于当时的北朝来说,裴良的《宗制》也适应了重建门阀世族制度的需要。另外,梁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任诞和文学篇曾两度引用了《裴氏家传》。
唐代谱牒,号称最为兴盛。其中河东裴氏的有:《裴若弼家传》1卷、裴守真撰《裴氏家牒》20卷(《旧唐书·经籍志》)。
五代以后,谱牒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适应门阀制度的谱牒学退出了历史舞台。宋以后逐渐形成的新的谱牒学,出现了新的特点。家谱由官撰转变为民修(私修);由通国谱、州郡谱转为单一宗族谱;谱书体例由重世系转为全面记载一个家族的发展;家谱由唐以前图书的一个类目,到宋代以后从图书类目中消失。然而,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家谱的修撰长盛不衰,积累下了丰富的家谱文献。裴姓后人对于家谱的修撰十分重视,留下了丰富的家谱文献。现在以收藏单位为线索,介绍已知海内外裴姓家谱收藏情况。
山西闻喜河东裴氏研究会:1991年我去考察时,他们收藏了金、明、清时的裴姓家谱共10种,其中石质家谱2种。
家谱文件
裴姓家谱文献目录
1.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裴氏家谱碑》。碑石高 269厘米,宽38厘米,厚28厘米。碑额题为“裴氏相公家谱之碑”。碑文前为《闻喜裴氏家谱序》末署云“金大定十一年八月晦日里人彭城刘若虚序”。碑文为《裴氏家谱》。署名为“将仕郎试秘书校书郎知闻喜县令裴滔”。裴滔为唐人。文中说:“自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魏、周、隋、唐,历一十二朝,皆采于史记。”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唐代裴氏家谱!全谱以河东裴氏在《贞观氏族志》中的等第为主要线索进行编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此碑碑文多不可辨认。此碑现藏闻喜县裴柏村“裴氏碑廊”。
2.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裴氏家谱》。据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河东裴氏曲沃宗人裴志灏《泽州裴氏序》称:“又按逊山公(窠)谱序,伯兄吾山公获闻喜裴氏成化间抄谱刻之,续刻泽州新谱于后。”由此可见,明成化年间确曾修成闻喜裴氏家谱。
3.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泽州裴氏家谱》,手抄本。《泽州裴氏家谱》合抄于《太原裴氏》之后,有序跋四篇: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吴兴陆昆序;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裴窠跋;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裴照跋;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裴志灏序。从以上序跋中,我们可以了解泽州裴氏修谱的过程。
4。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新安裴氏家谱》,手抄本。河东裴氏东眷自一代裴盖始,至第四十二代裴成,由闻喜迁新安,为新安裴氏。至五十一代进入清朝,裴九章为顺治己亥科进士,康熙甲辰科(公元1664年)殿试。新安谱记至第五十二代,所以可知修于康熙年间。
5.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翟凤翥编纂《裴氏世牒》 4卷,乾隆时坊刻本。序跋六篇:参加编写的翟风翥、朱裴、裴之英各一篇,作于康熙五年;安世鼎、邝奕垣各一篇,作于康熙七年;裴绍文一篇,作于乾隆十八年。本谱体例严谨,第 1卷为源流考、庙茔图、世系表、世附、官品、封爵、茔墓、制命;第2卷为列传、女传;第3卷为奏议、杂文、诗、赋、表启书序;第4卷为碑文、诗、事录。
6.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裴摔度汇辑《裴氏世谱》12卷。《裴氏世谱》与《裴氏世牒》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世谱》首卷列“协修姓氏”:原纂:翟凤翥;原订:朱裴;重刊:裴宗锡;续刊重阅:裴正文。《世谱》的序文共七篇:有从《世牒》中移置来的翟凤翥、朱裴、邝奕垣三序;有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仁和沈仁芳、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长白高晋、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介休刘锡五三序;又有“元人序”一篇。《世谱》又录跋、后序七篇:裴章美的、康熙五年 (公元1666年)裴之英的、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裴摔度的、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余杭严锡绶的和裴宗锡的、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益都李文藻的和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裴正文的。《裴氏世谱》是裴摔度、裴宗锡、裴正文祖孙三代费时80年的精心之作。江西巡抚、左都御史裴摔度于康熙年间将《世牒》4卷扩展为《世谱》12卷,然未及梓。安徽、贵州、云南巡抚裴宗锡继承父志,又对《世谱》加以补充,但未能印制成书。中宪大夫裴正文继承父祖事业,又对《世谱》加以增补重辑,又得裴志灏《河东裴氏新谱》,据以增广世系,遂成全帙。今本《裴氏世谱》为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板引,扉页有“咸丰戊午桂月增修,光禄祠藏板”字样。《世谱》将《世牒》4卷扩充为12卷,体例没有变化,内容大大增加,更加完美地反映了裴氏繁盛时代的浩大规模以及后嗣的赓续不绝,成为一部历史感很强的裴氏总谱。
7.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裴志灏修《河东裴氏新谱》, 抄本。裴志灏,字汉友,山西曲沃人,安徽宁国府同知,曾参加乾隆六十一年(公元1796年)的“千叟宴”。《新谱》共10册:三眷世系表、曲沃世系表(1册);曲沃制命、奏议(1册)、曲沃家传、列女、志表(1册)、艺文上下(2册)、曲沃艺文上下(3册),但没有总目录,各册也没有总序次,与《世谱》相比,尚缺源流、庙茔、官品、封爵等内容。《河东裴氏新谱》以记明清时代曲沃裴氏历史为特色。清代裴姓以曲沃裴氏最为发达,《世谱》和《新谱》均出自曲沃裴氏之手。
8.明末清初裴希度补辑的《太原裴氏家谱》,手抄本。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裴希度继承父志,修辑家乘,完成了世系表、传记、诰制、行状、志铭。清康熙元年(公元 1662年),他又补辑了家语、杂记,而后刊刻。现存谱序和世系表部分。
9。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裴际昌撰《河北永年临洺关裴氏宗谱》。临洺关裴氏是明末李白成起义军经过临汾时,临汾裴氏从乔李镇迁至河北永年后形成的。始祖为裴大用、裴国庆、裴国用,修谱时,已至十世。
10.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 《裴氏世系源流考碑》,由四通巨石组成,碑石高242厘米,宽80厘米,厚21.5厘米,座高34厘米。蔚为壮观。现存闻喜县裴柏村“裴氏碑廊”。序文是借用金刻裴谱的序。作者署名“唐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闻喜县令裴滔”。因此碑所记裴姓三眷世系有至宋、明的,所以这个署名也是借用的。这份裴氏三眷世系是经综合文献资料重新整理而成的,为河东裴氏自发源至宋明时期最为系统完整的一份族谱。它列东眷裴自汉至明共36世,中眷裴自魏至唐共20世,西眷裴自魏至宋共24世。碑文长达1.3万余字,如此宏大壮观的石质家谱,世所罕见。
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所收录裴姓家谱目录:
12133[山西闻喜]裴氏世牒4卷,(清)翟凤翥纂。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刻本,4册。
12134[山西闻喜]裴氏世牒4卷,(清)翟凤翥纂,裴绍义续纂。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刻本。
12135[山西闻喜]裴氏世谱12卷首1卷末1卷,(清)裴摔度汇辑,清乾隆间修,嘉庆十五年(公元1805年)序刊本,10册。
12136[山西闻喜]裴氏世谱12卷,(清)裴宗锡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肇经堂刻本,8册。 12137[江苏]泗阳县裴氏宗谱4卷,(民国)裴廷英经管,民国22年(公元1933年)绿野堂刊本。江苏泗洪县公安局档案室(缺卷3)。
12138[江苏]阜宁裴氏宗谱1卷,(清)裴荫森纂,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长沙刻本。江苏镇江市博。
12139[江苏丹阳]云阳裴氏宗谱18卷首1卷,(清)裴国治等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绿野堂木活字本,8册。美国。
12140[江苏句容]裴氏家乘14卷首1卷末1卷,(清)裴(王介)等纂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绿野堂活字本,8圩,吉林大学。 12141[江苏武进]东安裴氏宗谱16卷,(清)裴景圣主修,裴世纶编辑。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绿野堂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图(存卷1、2、6—8、10、13—16)。
12142[浙江常山]裴氏重修族谱口口卷,首1卷,(清)裴光晋八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球川镇西村(存卷首1、4)。 12143[浙江常山]裴氏宗谱5卷,首1卷,(清)黄飞鹏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阁底乡江家四村(存卷首1、2)。 12144[安徽黟县]湾里裴氏族谱6卷首1卷,(清)裴有耀修,裴元荣纂。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敦本堂刊本,北图、南京博。
12145[江西]南丰裴氏宗谱3卷,民国25年(公元 1936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球川镇西村。
12146[河南]固始裴氏宗谱12卷,(民国)裴吉煜等纂修,民国9年(公元1920年)绿野堂活字本。北图,河南固始县档。
12147[湖南]湘潭裴氏四修族谱18卷,(清)裴中笏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四支堂活字本,18册。北图,河北大学。 12148 裴氏族谱2卷,明万历刊本,2册。美国。
12149 裴氏世谱,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刊本,10册。美国。
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藏《中国家谱目录》(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所收录裴姓家谱目录:
裴氏世谱12卷首末各1卷,(清)裴摔度纂修,嘉庆十年刻本,10册,873页4W,285—5。
裴氏世谱12卷,(清)裴宗锡纂修,光绪六年肇经堂刻本,8册,770页4W,285—6—7。
湘潭裴氏四修族谱17卷,末1卷,(清)裴焕春等修,宣统二年刻本,18册,1284页,19×,569—2。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图书馆编,王鸣鹤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裴塔裴氏宗谱20卷:(清)裴淑贞等主修、裴人书等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绿野堂木活字本。9册,存卷1、2、4—10。唐末有从矩者,自闻喜迁江苏宜兴铜官。始迁视积四,从矩十六世孙,再迁邑之裴塔。卷1、2序、像赞、源流、簪缨录、系图,卷4至8系图、世表,卷9、10艺文。有清翟凤翥、周秉钧、周家楣序。馆藏:1826。
云阳裴氏城分重修宗谱:13卷,裴汝曾等主纂,裴以珍等汇纂。民国20年(公元1931年)绿野堂木活字本,10册,十一修本。参见清裴淑贞修《裴塔裴氏宗谱》条目。一世祖希祖,谱称乃从矩裔孙,宋元之际自宜兴迁居丹阳东北丰城乡。十三世学易,明末清初复徙邑城。卷1谱序、源流、外纪,遗像;卷2家训,卷3、4礼,卷5、6系图、世系、行序雁行,卷6至9世表,卷10 12传赞、行实、寿序、祠图、墓图,卷13公产、仪注、名氏录、跋。有明唐顺之文、赞。馆藏:JP256;又一部JP256-1,10册;又一部925677-86,10册。
裴氏世牒:4卷:(清)翟凤翥修。清康熙七年(公元 668年)刻本,4册,存卷1、2。始祖遵,东汉时自云中徙居安邑,遵曾孙晔,徙闻喜东50里裴柏。晔孙四:潜、绾,居闻喜,称中眷;辑燕,称东眷;徽仕凉,称西眷。是后子孙散居稷山、临晋、济阴、汾州、襄阳等地。是谱辑录闻喜裴氏古今仕宦、名人脉系。卷1源流、序、庙茔图、世表、官爵、制命,卷2列传。世表白颛顼始,至遵为三十七世。馆藏:徐汇。
湾里裴氏族谱:6卷,首1卷:[黟县]/(清)裴元荣等纂修,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敦本堂木活字本,4册。一世祖三德,南宋绍兴间自河东徙皖之黟县北岭鹤山
I. 裴氏主要分布在哪里
裴氏家谱推荐列表(详细情况,请点击"家谱分布图",分省查询更快捷!)1、监利裴氏分支传略: 不分卷:[湖北监利]
题名监利裴氏分支传略: 不分卷:[湖北监利]作者裴来湘主编版本1997年, 1997年方正打印行胶印本居地湖北, 监利先祖/名人始迁祖:[宋元]裴文达; 先祖:[明]裴纶摘要始迁祖文达,约于宋元之际自湖广景陵宦居监利。六世孙纶,明永乐间探花。谱载序、源头、派行、分布、世系表、规诫、家传、告族众书、修谱考、编后语等。索取号XP92
2、天台裴氏宗谱: 十卷:[浙江天台]
题名天台裴氏宗谱: 十卷:[浙江天台]作者裴敬华等修版本2002年, 电脑排印本居地浙江, 天台先祖/名人始迁祖:[元]裴承宝摘要始迁一世祖承宝,旧谱称世居山西闻喜裴柏村,元末辗转迁来天台坦头。今后裔主要居于坦头、溪南。卷一谱序,卷二裴氏源流考,卷三至九世系图,卷十裴度传、名人录、公职人员名录、后记。索取号XP1219-24
3、湾里裴氏族谱: 六卷,首一卷:[黟县]
题名湾里裴氏族谱: 六卷,首一卷:[黟县]作者(清)裴元荣等纂修版本清咸丰5年(1855), 木活字本居地安徽, 黟县堂号敦本堂先祖/名人始迁祖:[宋]裴三德; 先祖:[明]裴长贞; 先祖:[明]裴长孙摘要一世祖三德,南宋绍兴间自河东徙皖之黟县北岭鹤山。三德十三世孙长贞、长孙兄弟,明末复迁湾里,是为湾里始迁祖。卷首谱序,卷一谱例、祠规、家规,卷二祠堂记、祖像、基图、墓图,卷三列传,卷四世系,卷五、六行传。索取号920462-65
4、中华裴氏: 十部:[全国]
题名中华裴氏: 十部:[全国]作者裴来湘主编版本1999年, 铅印本摘要是书收集国内各省市裴氏家族资料,有安徽合肥、海南万宁、广西官井、广东和平、山西侯马、河南新安、福建清流、建阳、江苏泗阳、河北永年、湖北荆州、监利、江西等地。部一公德录,部二各地简介,部三报载裴氏,部四考古家裴文中,部五书信选录,部六监利裴氏,部七来稿选登,部八优生优育,部九通讯选录,部十神医传奇、编后语。索取号XP88
5、云阳裴氏城分重修宗谱: 十三卷
题名云阳裴氏城分重修宗谱: 十三卷作者裴汝曾等主纂版本民国20年(1931), 木活字本居地江苏, 丹阳, 云阳堂号绿野堂先祖/名人先祖:[唐]裴从矩; 始迁祖:[元]裴希祖; 先祖:[清]裴学易; 先祖:裴积四摘要参见清裴淑贞修《裴塔裴氏宗谱》条目。一世祖希祖,谱称乃从矩裔孙,宋元之际自宜兴迁居丹阳东北丰城乡。十三世学易,明末清初复徙邑城。卷一谱序、源流、外纪、遗像等,卷二家训,卷三四礼,卷四、五系图、世系、行序、雁行,卷六至九世表,卷十至十二传赞、行实、寿序、祠图、墓图,卷十三公产、仪盰、名氏录、跋。有明唐顺之文、赞。索取号925677-86
JP256
JP256-1
6、湘潭裴氏四修族谱:十七卷末一卷:[湖南湘潭]
题名湘潭裴氏四修族谱:十七卷末一卷:[湖南湘潭]作者清裴焕春等修版本宣统二年,木活字本居地湖南湘潭先祖/名人
摘要
索取号zzjpg-sx
7、福建安溪湖头仙都裴氏族谱: 二卷:[福建安溪]
题名福建安溪湖头仙都裴氏族谱: 二卷:[福建安溪]作者苏财源主编版本2002年, 电脑排印本居地福建, 安溪先祖/名人先祖:[南宋]裴洙摘要本族先祖于宋代来福建。明崇祯以前旧谱奉元代人一公为仙都始祖,称“仅一公之名存焉,余不可考矣”。此谱则奉南宋人洙为一世祖,云是始居安溪湖头,以一公为第三世。载明崇祯以下谱序、唐裴度至一公世系表(一脉图)、本族各支世系传。索取号XP1568-69
8、裴氏世牒: 四卷:[闻喜]
题名裴氏世牒: 四卷:[闻喜]作者(清)翟凤翥纂修版本清康熙7年(1668), 刻本居地山西, 闻喜先祖/名人始祖:[汉]裴遵; 先祖:[汉]裴晔; 始迁祖:裴睶; 始迁祖:裴绾; 先祖:裴辑; 先祖:裴徽摘要始祖遵,东汉时自云中徙居安邑。遵曾孙晔,徙闻喜东五十里裴柏。晔孙四:睶、绾居闻喜,称中眷;辑仕燕,称东眷;徽仕凉,称西眷。是後子孙散居稷山、临晋、济阴、汾州、襄阳、寿春等地。是谱辑录闻喜裴氏古今仕宦、名人脉系。卷一源流、序、庙茔图、世表、官爵、制命,卷二列传。世表自颛顼始,至遵为三十七世。索取号XH
9、裴氏宗谱: 三卷:[江西南丰]
题名裴氏宗谱: 三卷:[江西南丰]版本民国25年(1936), 木活字本居地江西, 南丰摘要参见清裴盛万修《裴氏重修族谱》条目。卷一序文、族约、规训、凡例、艺文、迁徙、里居图、像图、墓图等,余卷皆世系。索取号929557-59
10、固始裴氏宗谱: 不分卷:[河南固始]
题名固始裴氏宗谱: 不分卷:[河南固始]作者裴熙民等纂修版本1999年, 1999年铅印本居地河南, 固始堂号绿野堂先祖/名人始迁祖:[元末]裴志刚摘要始迁祖志刚,元末自山西闻喜礼元镇裴柏村徙居河南固始古蓼国东南乡清河里。谱载谱序、凡例、源流考、宗训、家训、墓志、寿序、传、世系、风俗轶事、茔墓图、名人录、后记等。索取号XP409
11、中华裴氏通讯录: 不分卷:[全国]
题名中华裴氏通讯录: 不分卷:[全国]作者裴王旗修版本1998年, 1998年打印本摘要参见裴来湘修《中华裴氏》条目。此为各地裴氏人员通讯录。索取号XP93
12、裴氏重修谱: 五卷:[江西南丰]
题名裴氏重修谱: 五卷:[江西南丰]作者(清)裴盛万等纂修版本清嘉庆17年(1812), 木活字本居地江西, 南丰先祖/名人世祖:[唐]裴忠庆; 始迁祖:[元]裴彦直摘要一世祖忠庆,唐高宗丙子科状元及第。始迁祖十九世彦直,元至正十九年自山东青州益都路寿光县宦迁南丰东关城隅。后裔散居南城饶州、广昌、武宁、常山、开化等地。谱载序、凡例、条例、家训、杂文、世系、醮产、跋等。索取号929553-56裴氏起源姓氏: 裴 祖籍: 河东
祖宗: 伯益 郡望: 河东郡
分类: 以封、住地为氏姓氏来源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裴姓是伯益的后代,被封于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代因此以pei为氏,后来他们的后裔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称裴氏。而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说,裴姓原为嬴姓,是伯益的后代,秦时的非子之孙被封为裴乡侯,子孙因此以裴为氏,即山西闻喜的裴氏家族。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也记载,非子的孙子受封于pei乡,后代因以封地为氏,后来徙离封地,就去邑旁从衣旁为裴。因此,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伯益是颛顼帝的子孙,善于调驯鸟兽,被虞赐姓为嬴,后又佐禹治水,建立大功。距今大约2650年以前的周朝时,伯益的后裔出现了一位裴陵,因立功被周天子封为解邑君,食采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县南方的解邑,于是,他的家族也自然地从非乡搬到解邑,并且改姓为裴。自此,裴氏先人以解邑为中心,往其他地方搬迁,繁衍至今,分布于全国各地。望族居于河东郡,即现在的山西省夏县北部
J. 裴氏宗祠在哪
1、在山西闻喜裴柏村。
裴氏祠堂又称晋公(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修屡毁。
2、姓氏简介
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3、人物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佗、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枢等;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法学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