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武汉黄陂 > 黄陂圩之战

黄陂圩之战

发布时间:2020-12-06 18:37:31

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什么曾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著名的黄陂战役

什么意思啊

❷ 湖北的黄陂这一地名有什么来历

湖北黄陂现为武汉市黄陂区。陂,池塘也。公元前648年,楚成王灭黄国,迁黄国臣民于此。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楚国令尹孙叔敖筑陂塘灌溉农桑,因此地多黄国后裔,故得名黄陂。

汉属荆州江夏郡西陵县。汉末大将黄祖于此筑城,名黄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黄陂黄花涝置石阳县,为魏国荆州江夏郡驻地,为建置之始,有1800多年的历史。

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南齐建元元年(479年),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先后三次设置木兰县,木兰县驻地位于花木兰出生地黄陂大城潭镇(今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大城村),所辖地域包括今黄陂区北部和红安县西南。唐武德三年(620年)废除木兰县,并入黄陂县。

唐为南司州、安昌郡驻地。后南司州更名黄州。黄州改治邾城,黄陂属淮南道黄州。宋属淮南西路黄州齐安郡。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属湖广行省黄州路。明属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

中华民国,先后属鄂东道,江汉道、省直辖。自民国二十一(1932年)年起,先后属第四、二、三行政公署及鄂东行署。

1949年,黄陂属孝感专区管辖。1959年,划归武汉市。

1998年,国务院同意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行政级别为副厅级,享有地级市经济权限,以原黄陂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陂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黄陂大道380号。

(2)黄陂圩之战扩展阅读

黄陂的地理环境

黄陂区地处武汉市北部,湖北省东部偏北,黄陂区南邻东西湖区、江岸区,东连洪山区、新洲区,西北交孝感市,东北交黄冈市。

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大别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大体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50—850米,面积占全区的17.8%;有武汉市最高峰双峰尖(872.5米)。中部为平原丘岗区,海拔在30—150米之间,面积占全区68.9%;南部为平原湖区,海拔在30米以下,面积占全区的13.3%。

黄陂区水资源丰富,拥有“百库千渠万塘”之称。有长江、滠水、府河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99.91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充足。黄陂区有湖泊35个,其中武湖、童家湖、后湖较大,黄陂区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干燥阴冷。多年均日照时数1917.4小时。多年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为中南地区降水量较均衡的地区。

❸ 1933年黄陂之战光未然因违反中央苏区战术理论而导致部下军心涣散,导致全军覆没,是真的吗

在87年前的今天,1933年2月27日(农历1933年2月4日),黄陂山地伏击战。

黄陂山地伏击战,是第四次反“围剿”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进行了第四次大规模“围剿”。其中由蒋介石嫡系12个师组成的中路军为“进剿”军,左右两路均为“清剿”军,策应中路军的行动。

敌中路军总兵力约70个团,分成三个纵队:第一纵队11、52、59师,向宜黄、棠阴地区集中;第二纵队10、14、27、90师,向抚州、龙骨渡地区集中;第三纵队5、6、9、79师,向金溪、浒湾地区集中;第43师为预备队。1月底,蒋介石亲自到南昌组织“围剿”,准备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企图一举歼灭我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

红一方面军当时有第1、3、5军团和第11、12、21、22军团,总兵力约7万人。2月9日,红一方面军向南丰地区开进,对南丰城西北之敌外围阵地发起进攻,但未能突破敌人主阵地。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司令员和周恩来政委的指挥下,根据敌情的变化,决定改由一部佯攻南丰,主力集结于南丰和里塔圩一线以西地区待机打击援敌。2月22日,我军获悉敌中路军第一纵队准备由宜黄、乐安地区迂回到我军后方,而第二纵队主力集中南城,准备同我军在南丰地区进行决战。周恩来、朱德鉴于敌人兵力密集,毅然决定撤离南丰,采取退却步骤,由第11军伪装成主力,在里塔圩和新丰街之间东渡抚河,向黎川前进,以迷惑敌人,主力军则陆续秘密转移到中央苏区前部的东韶、洛口地区,侍机歼敌。

2月27日,敌第一纵队的52、59师,行至宜黄南部黄陂地区时,我第一军团第一师立即以一部兵力向蛟湖攻击,将敌行军纵队拦腰切断,与此同时,第7、9两师向敌52师猛攻,第10、11师,第21军等截断了敌人退路。我右翼先头部队到达黄陂、秀源一线,发现敌人第59师正从霍源一带向黄陂前进,右翼第22军第64师向霍源方向急进,于是请求歼灭敌人第59师于黄陂、霍源地区,经过数小时激战,击溃了敌人。两天的战斗结束后,敌第52师被全歼,第59师除一个团逃脱外,其余都被歼灭。

❹ 黄陂圩注册过商标吗还有哪些分类可以注册

黄陂圩商标总申请量2件
其中已成功注册件,有0件正在申请中,无效注册0件,0件在售中。
经八戒知识产权统计,黄陂圩还可以注册以下商标分类:
第1类(化学制剂、肥料)
第2类(颜料油漆、染料、防腐制品)
第3类(日化用品、洗护、香料)
第4类(能源、燃料、油脂)
第5类(药品、卫生用品、营养品)
第6类(金属制品、金属建材、金属材料)
第7类(机械设备、马达、传动)
第8类(手动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安防设备)
第10类(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成人用品)
第11类(照明洁具、冷热设备、消毒净化)
第12类(运输工具、运载工具零部件)
第13类(军火、烟火、个人防护喷雾)
第14类(珠宝、贵金属、钟表)
第15类(乐器、乐器辅助用品及配件)
第16类(纸品、办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类(橡胶制品、绝缘隔热隔音材料)
第18类(箱包、皮革皮具、伞具)
第19类(非金属建筑材料)
第20类(家具、家具部件、软垫)
第21类(厨房器具、家用器皿、洗护用具)
第22类(绳缆、遮蓬、袋子)
第23类(纱、线、丝)
第24类(纺织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类(服装、鞋帽、袜子手套)
第26类(饰品、假发、纽扣拉链)
第27类(地毯、席垫、墙纸)
第28类(玩具、体育健身器材、钓具)
第31类(生鲜、动植物、饲料种子)
第32类(啤酒、不含酒精的饮料)
第33类(酒、含酒精饮料)
第34类(烟草、烟具)
第35类(广告、商业管理、市场营销)
第36类(金融事务、不动产管理、典当担保)
第37类(建筑、室内装修、维修维护)
第38类(电信、通讯服务)
第39类(运输仓储、能源分配、旅行服务)
第40类(材料加工、印刷、污物处理)
第41类(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娱乐服务)
第42类(研发质控、IT服务、建筑咨询)
第43类(餐饮住宿、养老托儿、动物食宿)
第44类(医疗、美容、园艺)
第45类(安保法律、婚礼家政、社会服务)

❺ 为什么黄陂要叫黄陂

北枕大别山余脉、南濒长江的黄陂为武汉市新型城区。

黄陂古为荆地,春秋属黄,战国归楚,秦入南郡,自汉至南北朝,又分属时称西陵、安陆、石阳、滠阳、木兰、梁安、梁兴、黄陂、堡城等诸县中的二、三县,在宋至道三年(997年),现境域才统归始置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的黄陂县。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黄陂县,整县改设武汉市黄陂区,又结束黄陂县1420年的县治沿革。

黄陂置县也好,设区也罢,为名“黄陂”有何来由?以字释意,“黄”,或指颜色,或为姓氏,或有其他专意;“陂”,则为水圹、水边、山坡地等等。《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七有文称:黄陂“本汉西陵县地,三国时刘表为荆州刺使,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建安中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黄”指“黄城”(今六指店街道寨上湾),“陂”指武湖,黄陂乃黄城与武湖之合称。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集古录》收录了(唐)侯喜复撰的《黄陂记》,《黄陂记》云:“黄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顷,盖黄陂之由来也”,清同治《黄陂县志》也有此说。明清时的地方志又多将鄂东的黄冈、黄梅等带“黄”字的地名与春秋时期的黄国挂上钩,黄陂、黄冈、黄梅等同属黄国,黄陂地处武湖之滨,先民怀念故国,故名黄陂,“黄”又指黄国。

黄陂的来由,民间也有多说。上古,江汉平原是江河湖泽连片,江汉平原东隅的黄陂南境也为汪洋泽国。 民间传说古代先民驾舟拓疆殖域,船抵安陆为安全登陆之地,船抵黄陂则为黄土之坡。民间还流传黄陂县名系包公所改,将包公与黄陂牵到了一起。相传,黄陂曾称定远,包公坐定远审断“子打母”案时,在县北研子岗将打母之幼童研为黄皮。为警示后人,包公将“定远”改为“黄陂”。查勘史料,黄陂从未名为定远,包公也未到过黄陂,今区委、区政府驻地之北虽有定远村,村名也只是现代以传说定之。此说更只能是“戏说”版了。

❻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战役经过

1931年7月至9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大规模围剿的战役。
1931年5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参见第二次反围剿)后,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又很快于6月组织对中央苏区第三次更大规模的围剿。将其嫡系部队第14、第11、第6、第9、第10师共10万人调到江西省,连同原在中央苏区周围的和新调来的非嫡系部队,总兵力达23个师又3个旅共30万人。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亲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并聘请了英、日、德等国的军事顾问随军参与策划。这次围剿,蒋介石采取长驱直入的方针,企图首先消灭红军主力,摧毁苏区,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其部署:何应钦兼任左翼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1路进击军(第6师)、第2路进击军(第18军第11、第14师)、第3军团(第6路军第5、第8、第24师)、第4军团(第9师),从南城地区向中央苏区实施进攻,寻求红军主力决战;陈铭枢任右翼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1军团(第19路军第60、第61师和第52师)、第2军团(第26路军第25、第27师)、第3路进击军(第5路军第47、第54师),从吉安、永丰、乐安方向深入苏区,实行进剿。分驻南昌、吉安、樟树等机场之空军第1、第3、第4、第5、第7队,支援左、右集团军作战。另以第10师和攻城旅为总预备军,位于临川地区;以第77、第28师和第12师第34旅,位于吉安、泰和、万安、赣州等地,担任清剿,维护后方,并拦阻红军西渡赣江;以第23、第79师和骑兵第1师位于南城、临川、樟树镇地区,担任清剿和维护后方;以第49、第56师和新编第4旅位于闽赣边境,防堵红军东进。此外,还将第53师从河南省调往江西吉安待机。6月下旬,蒋介石将在宜黄、南丰以南地区活动的红军第3军第9师和第4军第12师误认为红一方面军主力,遂下令进攻,并令第10师归左翼集团军指挥。7月1日起,左翼集团军主力由南城地区出动,到6日,进占黎川、樟村、康都等地,继续向苏区推进。与此同时,右翼集团军由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等地区出动,向富田、东固、崇贤、沙溪、莲塘、招携、宁都方向前进。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闽西北、闽西、闽赣边和赣南等地区开展群众工作,进行反围剿准备。6月底,中共红军第一方面军临时总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和方面军总司令朱德的指挥下,最后判明国民党军即将发动第三次围剿的企图,决定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待敌深入苏区中心区,再集中兵力实行反攻,以打破围剿。随后,以独立第4、第5师和红3军第9师在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以南地区,红4军第12师在南丰以南和东南地区,协同当地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以运动防御和游击战迟滞敌军前进;红一方面军主力红3军团、第4军主力、第12军在临时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总司令朱德指挥下,于7月10日前后由闽西、闽西北、闽赣边和赣南等地迅速收拢,向苏区中心区集中。红军冒着盛夏酷暑,紧急行军,绕道瑞金以北的壬田,行程千里,完成回师集中的任务,于22日前到达雩都(今于都)以北的银坑、琵琶垄、平安寨、桥头地区,同由雩都、瑞金北上的红3军主力、红35军和由赣江以西来到的红7军及红20军军部和第175团会合。28日,红一方面军主力转移到兴国县城西北的高兴圩地区。完成了回师集中的战略任务。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向苏区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发出紧急通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地方武装、赤卫军、少先队支援和配合主力红军反围剿作战;不断地阻击、袭扰向苏区进攻的国民党军,苏区人民群众则实行坚壁清野,使深入苏区的国民党军饥疲交困,锐气大减,从而有力地掩护了红一方面军主力回师集中,并为转入反攻作战创造了条件。并命令在湘赣苏区活动的红军第7军、第20军军部及第175团东渡赣江,同红一方面军会合。
国民党军屡寻红军决战未逞,红军相机反攻国民党军进入中央苏区20余日,找不到红军主力进行决战。至7月底,蒋介石才得悉红军主力在兴国地区,判断红军可能西渡赣江,遂以其主力分路向兴国地区急进,企图压迫红军于赣江东岸而消灭之。此间,红一方面军主力已在高兴圩地区进行了反攻作战的准备。7月31日,方面军总部得悉国民党军正向兴国方向行动,其右侧后富田、头陂、新安一带仅有3个团防守,由富田往东的后方联络线上,兵力也较薄弱。据此,毛泽东、朱德决心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方针,以红军主力由高兴圩地区秘密北移,首先突破富田一点,然后由西而东,横扫敌后方联络线,置深入赣南苏区之敌主力于无用之地,待敌发觉回头北向时,再乘其疲惫寻机打其可打者。当日晚,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向富田开进,当先头部队进到石陂以北时,发现第2路进击军两个师已进到富田。毛泽东、朱德决定改变计划,率红一方面军主力于8月4日折返高兴圩地区,另寻战机。
形势对红军极为不利,西有赣江,南、北、东三面有国民党军9个师逼近。但其中进到白石、崇贤地区的第1军团,进到兴国地区的第1路进击军和第4军团,以及在富田地区的第2路进击军,战斗力较弱。据此,毛泽东、朱德决定:以红35军、红12军第35师和独立第4、第5师,协同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以积极行动,将敌第2、第1路进击军、第4军团向万安、良口方向牵引,将第1军团牵制在白石、崇贤地区;集中红一方面军主力向东突进,实行中间突破,求歼向莲塘前进的第3路进击军,尔后由高兴圩地区向东突进,进击龙冈、黄陂,调动敌人,择其好打者打之,于运动中予以各个歼灭。为隐蔽这一意图,造成围剿军错觉,红一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协同地方武装,将围剿军主力7个师吸引到兴国以西和西北地区,主力则于5日晚从兴国、崇贤两地国民党军防线之间20公里的间隙中隐蔽向东急进。6日午前进到莲塘、官田地区隐蔽待机。国民党军对红军的这一行动没有察觉,其第1、第2路进击军在红35军、红12军第35师的牵引下,正扑向赣江边;而第3路进击军则由良村分两路向莲塘、城冈前进。6日午后,第3路进击军第47师先头第2旅进到莲塘附近时,毛泽东、朱德当即决定,集中兵力歼灭该旅,尔后向北进击,求歼第3路进击军主力。当日晚,红3军团、红4、红7军秘密接敌,于7日拂晓突然发起攻击,战至9时,全歼第47师第2旅又1个多营。莲塘战斗后,红军主力乘胜向良村急进,途中与由良村出援的第54师第160旅遭遇,歼其1个团,该旅余部逃向良村。红军衔尾猛追,于13时许攻入良村,又歼刚由城冈撤回良村的第54师师部和2个旅的大部。良村战斗后,红一方面军以红3军佯攻龙冈,率主力东进,围歼刚从君埠、南陵等地缩回黄陂的第3军团之第8师。11日晨,红军进到黄陂附近,中午向黄陂发起攻击,一举突入村内,歼第8师2个团。15时,第8师余部分向洛口、宁都突围,红军在追击中又歼其2个团。随后,红军主力转到君埠以东君岭脑山区休整。莲塘、良村、黄陂战斗的胜利,使红军从被动中夺得了主动。
莲塘、良村战斗后,蒋介石和前线总司令何应钦始知红一方面军主力已由兴国西北地区东进,并估计可能北出临川。遂于8月9日起,令其第1、第2路进击军和第1军团掉头向东,企图协同由广昌西进的第10师,围歼红一方面军主力于宁都以北地区。于12日至15日,以密集大包围态势接近红军集中地--君埠以东地区。红一方面军为摆脱围剿军8个师三面包围的不利境地,毛泽东、朱德决定以红12军(欠第35师)向乐安方向佯动,将国民党军主力向东北方向牵引;红一方面军主力秘密西返兴国县境内隐蔽休整。16日晚,红一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利用夜暗,从正在东进的国民党军第1军团和第2路进击军之间10公里间隙地区秘密疾进,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围圈,次日晨回到兴国东北的白石、枫边地区隐蔽休整,并同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会合。红12军主力则扬旗鸣号,大张声势地向东北方向行动,并以一部兵力攻占乐安县城。蒋介石误认红12军为红一方面军主力,并判断红军将进攻宜黄,威胁临川,遂急调其第10师返回临川,令第1、第2路进击军等部追击红12军。红12军主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将国民党军主力一部拖了近半个月,掩护了红一方面军主力的西移和休整。8月底,待国民党军发觉红军主力再回头西进寻找红一方面军主力决战时,红军已休整近半个月。蒋介石随即以其第1军团为先头,其他各部随后,再次西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毛泽东、朱德为进一步调动和疲惫国民党军,于9月初率红一方面军主力继续西移,转到兴国、万安、泰和之间的均村、茶园冈地区隐蔽待机。
此时,国民党军在中央苏区来回奔波已达两月,除其3个师遭到歼灭性的打击外,其余各部也受尽了苏区人民群众、地方武装坚壁清野和不断袭扰的困苦,士气急剧下降。与国民党军情况相反,红军三战三捷之后,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休整,士气更加旺盛。战场上国民党军被动、红军主动的形势更为明显。此间,广东、广西两省军阀利用蒋军主力深陷江西之机,正向湖南衡阳进兵,对蒋介石造成了很大威胁,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下令结束围剿,实行总退却,红军乘胜追击。9月6日晚,红一方面军总部得悉兴国地区国民党军正沿高兴圩大道向北撤退。毛泽东、朱德当即决定首先抓住兴国地区北撤之敌一部歼灭之,尔后视机扩张战果。遂令红3军、独立第5师迅速抢占老营盘,断敌退路;红3军团、红4军(并指挥第35师)、红35军进攻高兴圩及其南北之敌;红7军牵制兴国之敌。7日拂晓,国民党军第4军团由兴国地区向北撤退,其先头独立旅撤到老营盘附近时,红3军一部切断了该旅与第4军团后续部队的联系,随后,红3军、独立第5师向独立旅发起迅猛攻击,战至14时许,将其全歼。7日,红7军向兴国进逼,牵制第52师;红3军团、红4军(并指挥第35师)、红35军向高兴圩地区之国民党军第60、第61师发起攻击,激战至8日,毙伤敌2000余人,战斗形成对峙。红军为保持主动,即撤出战斗。13日,国民党军第4军团主力和第52师分别由长迳口、兴国等地向吉安撤退,红一方面军主力对该部实施追击。15日拂晓,在第4军团主力通过方石岭隘口后,红一方面军主力赶到,一部抢占了方石岭,截住第52师及第4军团的1个炮兵团和1个步兵营,并将其包围于方石岭以南地区,随即发起猛攻,战至9时,将其全歼。其他各路国民党军纷纷撤至吉安、永丰、宜黄、南城、南丰、广昌、宁都、赣州等地。至此,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❼ 《中国历代战争史》地图 晋灭吴之战为什么有两个江夏

三国时,魏、吴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初治石阳县(今武汉市黄陂区西南),后迁上昶城(版今湖北省云梦西权南)。吴江夏郡初治沙羡(羡念邑音,县治在涂口,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孙权自公安都鄂后,立武昌郡,旋复名江夏郡治武昌县(今鄂州市)。晋平吴(280)后,改吴江夏郡为武昌郡,并将原魏江夏郡治迁回安陆旧城。

❽ 忽必烈渡江攻鄂之战的情况如何

1258年,蒙哥汗亲征四川,又命忽必烈督师攻击南宋荆襄地区的鄂州(今湖北武昌),以期牵制南宋援川兵力,并相机直捣江浙。

1259年八月,忽必烈率军渡淮,进入南宋界。连破大胜、虎牢两关,控制了南宋淮西地区。大军南下,达于黄陂(今湖北黄陂)。二十九日,元军绕过武湖,到达阳罗堡,遂决定由此渡江。

阳罗堡位于长江北岸,西接汉阳,东接黄州,由此南渡可直抵鄂州,是南宋江防的重镇。宋军水陆十余万布满江岸水面。九月四日,忽必烈下令元军分三路强攻,直取南岸。一路与北岸宋军激战,一路水军与宋水军战于江中,一路进攻阳罗堡。宋军全面溃败,元军渡江成功。忽必烈命令士兵不得休息,乘胜前进,直捣鄂州。

鄂州是整个荆襄地区的关键,它向北扼住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向南屏障吴越。由鄂州沿江西上可以援川,东下可援两淮,实为南宋江防的一大枢纽。而之前,由于蒙哥汗入川,大部鄂州宋军已赴川增援,鄂州城防十分空虚。

九月八日,元军抵达鄂州城下。九日,完成了对鄂州的包围。面对如此局面,南宋朝廷大为震惊,派出数路兵马增援鄂州。元军亦分兵阻拒这几路宋援军,同时加紧对鄂州城的进攻。但鄂州守军顽强抵抗,屡屡击退元军的进攻。此时,高达部、吕文德部等宋援军又已纷纷入鄂,鄂州的防守得到了加强。致使忽必烈十分无奈,对手下汉将张柔说:“吾犹猎者,不能擒圈中豕。野猎以供汝食,汝可破圈而取之。”张柔遂率军猛攻鄂州,鄂州又陷入危机之中。此时驻鄂督师的南宋权臣贾似道甚感恐慌,连忙派人赴元军乞和,遭到忽必烈的拒绝。

十一月,蒙哥汗死讯及阿里不哥谋自立为汗的消息传到忽必烈处,忽必烈匆匆北返,鄂州之围遂解。

❾ 电视剧开国元勋朱德中的黄陂之丨战,这个黄陂是指現在哪座城市

黄陂战役是第四次反"围剿"中的一次战斗,地点位于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西南部的黄陂镇。

❿ 黄陂镇的历史沿革

黄陂镇位于宜黄县西南部,宜(黄)乐(安)宁(都)三县交界处,2001年11月由原白竹乡和原黄内陂镇合容并而成。这里是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黄陂大捷主战场,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的故乡,这里因1999年夏秋时节华南虎的出现而闻名全国。
2003年9月大龙坪村委会合并于蛟湖村委会、嵊排村委会合并于丰产村委会后,全镇辖塘圩、十都、黄陂、秀源、中田、芒坳、大园、安槎、罗湾、拿山、蛟湖、西源、霍源、丰产、上堡、竹溪、港南、大铭等十八个村委会,共130个村小组。镇政府驻黄陂村,距县城34公里,全镇6190户,总人口23196人,

阅读全文

与黄陂圩之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