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黄陂区四黄中学招生电话。
名校啊!条件艰苦哦!02785931485
② 黄武汉市黄陂区。天河啸天公路。两层楼拆迁吗
黄陂区天河那边两层楼的房间有很多都已经拆迁
③ 黄陂前川黄郑塆有铁路路线规画吗
黄坡前川黄郑湾有铁路路线规划吧,具体的不太了解。
④ 为什么黄陂要叫黄陂
北枕大别山余脉、南濒长江的黄陂为武汉市新型城区。
黄陂古为荆地,春秋属黄,战国归楚,秦入南郡,自汉至南北朝,又分属时称西陵、安陆、石阳、滠阳、木兰、梁安、梁兴、黄陂、堡城等诸县中的二、三县,在宋至道三年(997年),现境域才统归始置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的黄陂县。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黄陂县,整县改设武汉市黄陂区,又结束黄陂县1420年的县治沿革。
黄陂置县也好,设区也罢,为名“黄陂”有何来由?以字释意,“黄”,或指颜色,或为姓氏,或有其他专意;“陂”,则为水圹、水边、山坡地等等。《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七有文称:黄陂“本汉西陵县地,三国时刘表为荆州刺使,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建安中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黄”指“黄城”(今六指店街道寨上湾),“陂”指武湖,黄陂乃黄城与武湖之合称。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集古录》收录了(唐)侯喜复撰的《黄陂记》,《黄陂记》云:“黄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顷,盖黄陂之由来也”,清同治《黄陂县志》也有此说。明清时的地方志又多将鄂东的黄冈、黄梅等带“黄”字的地名与春秋时期的黄国挂上钩,黄陂、黄冈、黄梅等同属黄国,黄陂地处武湖之滨,先民怀念故国,故名黄陂,“黄”又指黄国。
黄陂的来由,民间也有多说。上古,江汉平原是江河湖泽连片,江汉平原东隅的黄陂南境也为汪洋泽国。 民间传说古代先民驾舟拓疆殖域,船抵安陆为安全登陆之地,船抵黄陂则为黄土之坡。民间还流传黄陂县名系包公所改,将包公与黄陂牵到了一起。相传,黄陂曾称定远,包公坐定远审断“子打母”案时,在县北研子岗将打母之幼童研为黄皮。为警示后人,包公将“定远”改为“黄陂”。查勘史料,黄陂从未名为定远,包公也未到过黄陂,今区委、区政府驻地之北虽有定远村,村名也只是现代以传说定之。此说更只能是“戏说”版了。
⑤ 黄陂四黄中学入学要求
黄陂双凤中学好。学校自2000年创办以来,连续九年重点高中升学率居全区第一,学专生连续三年夺取全属区优录考试状元,高一级学校升学率100%。07届毕业生宋轶凡,08届毕业生吴雨阳,现就读于北京大学。08届毕业生但振康,现就读于清华大学。
⑥ 黄陂黄土公路电子显示屏警告会记录违章吗
应该按照电子显示屏上的速度行驶,超过速度的话,要算超速罚款
⑦ 黄陂 黄土公路违章
从竹叶山上岱黄高速公路到黄陂前川,走黄土一级公路,过姚集镇走姚集公路到蔡店乡,然后前行5公里即到。
⑧ 黄陂至汉口袋黄高速可以掉头吗
黄陂是武汉北大门,与武汉主城区仅隔一条府河。30年前,由于交通不便,府河、张公堤一度将黄陂和主城隔开,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在高速上不可以掉头。
⑨ 黄陂贷黄高速外地牌照要不要分单双号限行
黄陂贷黄高速外地牌照一样要分单双号限行。
为进一步加强岱黄高等级公路刘店立交综合改造工程的交通管理,保障岱黄高等级公路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将调整岱黄高速公路刘店立交综合改造工程施工期间交通管理措施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每日7:00至20:00,岱黄高等级公路(三金潭至黄陂府河收费站)中型(含)以下载客汽车按车牌尾号分单双日通行。车牌尾号为英文字母的,以字母前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对应日期分单双日通行。
二、岱黄公路刘店立交综合改造工程,原有其他交通管理措施维持不变。
三、本通告自 2014 年 6 月 9 日起施行。
⑩ 湖北的黄陂这一地名有什么来历
湖北黄陂现为武汉市黄陂区。陂,池塘也。公元前648年,楚成王灭黄国,迁黄国臣民于此。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楚国令尹孙叔敖筑陂塘灌溉农桑,因此地多黄国后裔,故得名黄陂。
汉属荆州江夏郡西陵县。汉末大将黄祖于此筑城,名黄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黄陂黄花涝置石阳县,为魏国荆州江夏郡驻地,为建置之始,有1800多年的历史。
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南齐建元元年(479年),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先后三次设置木兰县,木兰县驻地位于花木兰出生地黄陂大城潭镇(今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大城村),所辖地域包括今黄陂区北部和红安县西南。唐武德三年(620年)废除木兰县,并入黄陂县。
唐为南司州、安昌郡驻地。后南司州更名黄州。黄州改治邾城,黄陂属淮南道黄州。宋属淮南西路黄州齐安郡。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属湖广行省黄州路。明属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
中华民国,先后属鄂东道,江汉道、省直辖。自民国二十一(1932年)年起,先后属第四、二、三行政公署及鄂东行署。
1949年,黄陂属孝感专区管辖。1959年,划归武汉市。
1998年,国务院同意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行政级别为副厅级,享有地级市经济权限,以原黄陂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陂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黄陂大道380号。
(10)黄陂黄受扩展阅读
黄陂的地理环境
黄陂区地处武汉市北部,湖北省东部偏北,黄陂区南邻东西湖区、江岸区,东连洪山区、新洲区,西北交孝感市,东北交黄冈市。
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大别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大体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50—850米,面积占全区的17.8%;有武汉市最高峰双峰尖(872.5米)。中部为平原丘岗区,海拔在30—150米之间,面积占全区68.9%;南部为平原湖区,海拔在30米以下,面积占全区的13.3%。
黄陂区水资源丰富,拥有“百库千渠万塘”之称。有长江、滠水、府河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99.91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充足。黄陂区有湖泊35个,其中武湖、童家湖、后湖较大,黄陂区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干燥阴冷。多年均日照时数1917.4小时。多年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为中南地区降水量较均衡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