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武汉黄陂 > 黄陂区民心工程

黄陂区民心工程

发布时间:2021-03-16 08:01:17

⑴ 历史作业:武汉历史人物(30分)

1、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内衣、容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2、熊廷弼(1569~1625)明代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楚党。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且善射,为明末“辽东三杰”之一。

3、李先念(1910~1992)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国家主席。湖北红安人。青年时代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参加黄麻起义。长征中,率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迎接党中央,打开北上通道,为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作出了贡献。

4、李四光(1889~1971)地质学家。字福生。湖北黄冈人。1902年入武昌西路高等小学堂。1904年留学日本,在日加入同盟会。一生从事科学事业,20年代因提出地壳运动和第四纪冰川理论,蜚声国际地质学界。后创地质力学,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5、董必武(1885~1975)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名贤琮,一名用威,字洁畲,号璧伍。湖北红安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黄陂广场的基本信息

黄陂来广场东区酒店自总建筑面积约3万方,总层数26层。从规划到建设,以五星级酒店标准为依据执行,位于东区东北端,莅临黄陂区城市景观主干道黄陂大道。外部环绕高端百货、甲级商务楼标准的商业环境,出入便捷,配备专用的地下车位。内外建筑及装修选用豪华材料,建筑设计遵循庄重、简洁的原则,以水平舒展的形态面对城市主干道横向展开,造型设计刻画简洁而又不失细节,使得建筑物在充分体现雄伟壮观、稳健庄重的同时,又注入了简洁、明快的现代气息。酒店建成后,将填补黄陂区高端商务酒店的市场空白,满足黄陂区高端商务人群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黄陂区的市政民心工程,得到了黄陂区各界的大力支持,项目西区、中区商业已于2010年10月顺利开业,成功引进了包括沃尔玛、国美、华谊兄弟、肯德基、屈臣氏多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住宅区观府国际一期也即将迎来首批业主的入住。

⑶ 廖姓宗祠通用对联

一、姓氏源流
廖(Liào 飂)姓古老多支,源出有六: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飂国(又作蓼国,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故称飂(古廖字)叔安,其后代以国名飂为氏,称廖氏,是为河南廖姓。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皋陶后人所建。楚穆王四年灭英、立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所载,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商末,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姓为廖。
5、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据《廖氏大宗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家,改姓廖,其子孙遂为廖姓。
6、出自赐姓或其他小数民族有廖姓。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廖;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得姓始祖: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廖姓最早发源于河南省境。廖姓历史上最大郡望“汝南郡”早期即出此地,当时河南廖姓之昌荣,自不必言。秦汉之际,廖姓始有迁往周边地区者。伯廖一支形成巨鹿郡望。另有汝南廖姓后裔廖惠避秦之乱而迁河南(据《廖氏源流序》)。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永嘉之乱”始,北方廖姓大举南迁,此期,廖惠后裔廖化自襄阳(今湖北省襄樊)迁入四川,是为入蜀始祖。传自廖世璋,居江苏南京,其二子分别入居洛阳、浙江永嘉。传自廖延龄,任武威(今属甘肃省)太守。另有晋代隐士廖堂,将乐(今属福建省)人,为最早入闽者。唐时,入闽者甚众。唐初有廖姓随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唐末有廖姓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廖惠一支传至廖崇德,任江西虔化令,其后人又有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进而迁上杭等地者。宋代,廖姓已是福建大姓,名士辈出。元代以前廖惠一支迁徙情况,《兴廖氏族谱》所述较为明晰:“其先祖世居汝南,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战乱,播迁于江南各地。唐时,其祖由江西雩都,避唐末之乱,迁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乱,又迁顺昌,廖氏居于闽者益众。至宋末,再由宁化经长汀、上杭、永定,而入广东——大埔、梅县、兴宁、五华等地区。”明代,山西大槐树廖姓分迁于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地。清代,闽粤廖姓有入台进而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廖姓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廖姓约占全国汉族廖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四。
三、历史名人
廖扶:襄阳(今属湖北省)人,一作廖扶,东汉学者,习诗画。满腹经纶,精通天文、谶纬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
廖湛: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王莽新朝末年绿林起义军将领,在进攻汉中王刘嘉时,失败被害。
廖化: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封中卿侯,为人忠烈,以果烈著称。
廖刚:号高峰,顺昌(今属福建省)人,北宋崇宁进士,甚为君主倚重,官至工部尚书。知无不言,反对奸臣当政,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著有《高峰文集》。其有四子,皆为将帅,父子五人年俸皆二千石谷以上,号称“万石廖氏”。
廖衡:宋代顺昌人,自幼聪颖,六岁能文,十三岁中乡举,官至转运判官。
廖庄:吉水人,明宣德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性直耿,曾上书讽劝,遭谪。
廖谨:浙江省人,明代名儒,学术渊博,号“廖五经”。
廖惠:四川省保宁(今阆中)人,明末四川农民起义首领,称号“扫地王”。
廖燕:曲江(今属广东省省)人,清代文学家,文笔恣肆犀利。善草书,如古木寒石,能戏曲。著有《二十七松堂集》等。
廖匡图:虔州(今属江西省)人,唐代天策府学士。精于文藻,并因此扬名。
廖正古:宋代将乐人,任西安知县,反对王安石“青苗法”,著有《归田集》。
廖执象:宋代顺昌人,聪慧过人,七岁能写,年二十入京献诗,太宗甚为欣赏。后赴省会考,病殁。据传,隐士陈抟是之曰:“余乃谪仙人,但不能久留尘世。”
廖均用:元代蒲圻人,忠孝仁义。曾负土成坟葬父,仗义疏财,救济难民,传为美谈。
廖永安:明代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因战功被朱元璋封郧国公。弟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孙镛官至都督。
廖云槎:清代画家,作品“点染华妙,得者宝之。”其子寿彭“承其家学,亦好写生。”
廖云锦:女,清代华亭人,善诗,著有《织云楼诗稿》,中有《咏秋燕诗》,其句“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广为吟咏。
廖寿恒:江苏省人,清代历任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其兄丰以儒学著称,谙史通经,尤力推新政,官至浙江巡抚。廖平:四川井研人,清光绪进士,著名经学家。著有《四译馆丛书》、《六译馆丛书》等。
廖仲恺:廖姓名人中最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广东省惠阳人,著名国民党左派领袖。早年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身大革命运动。孙中山逝世,他坚持执行三大政策,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1921年任广东财政厅长,积极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长、财政部长。1925年被右派暗杀于广州。
廖承志:廖姓名人中最杰出的政治家,廖仲恺之子。1925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学苏联,1933年加入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抗战中在香港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建国后,历任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共青团书记处书记、青联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3年去世。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及发展中外友好事业作出不朽功绩。
廖荣坤:廖姓名人中最年轻的革命烈士。湖北省麻城人,中共党员,历任红军团长、师长、军长,战功卓著。1933年4月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7岁。
廖耀湘:廖姓名人中军衔最高的国民党将领。湖南省邵阳人。1925年当兵,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留学法国,历任少校连长,中校参谋,少将参谋,副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在辽沈战役中被俘。1961年特赦,任政协委员,1968年病逝。
廖容标:廖姓名人中军衔最高的解放军将领。原名廖之秀,江西省赣县人,1929年参军、1931年入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区副司令、警备司令、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时移治平舆。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东汉移治今宁晋西南。
2、堂号
武威堂:唐贞观年间,廖崇德任虔化(今江西省宁都)县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崇德的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从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武威堂是流传最广、人口最多的廖氏堂号。“崇德之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自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如今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乃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廖姓人,大多是武威堂的后裔。
世彩堂:是廖氏的主要堂号之一。“世彩”的内涵:一是长寿而有福气,“为官者只有造福于百姓和乡里人,才有这样的好福气”;二是宋皇帝(钦宗)御封“世彩堂”,更为显赫而耀。廖刚是宋朝一位极有胆识、极有谋略、威望很高的大臣。他的曾祖母活到93岁,曾祖父享年88岁,他们都看过自己的第五代孙子。廖家累世奉养白发老人,所以廖刚把自己的厅堂命名为“世彩堂”。后世许多廖姓宗族都喜欢用“世彩堂”作为堂号。
汝南堂:汝南郡是廖姓最早的发祥地,汝南堂是廖姓人以其祖先发祥地汝南郡取名的堂号,是廖姓最古老的堂号。
果烈堂、中乡堂:蜀汉廖化,为关羽主薄。关羽败亡,廖化在战场上假装已死,得逃回蜀。拜宜都太守,迁右军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所以叫“中乡堂”。又因他做事果敢刚烈,就叫“果烈堂”。
紫桂堂:宋朝时候,廖君玉以朝清郎兼英州知府,他一生好学,在桂山建了一个书房叫“紫桂堂”,因此廖氏有称“紫桂堂”的。
万石堂:宋工部尚书廖刚,娶秦国夫人张氏生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清武堂:据《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廖家” ,为福建诏安官坡张廖一族之源。这派族人从张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一字,合为“清武 堂”。
另外,廖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中乡堂””、“垂裕堂”、“崇远堂”、“馨德堂”、“紫桂堂”、“知本堂”、“本思堂”、“五桂堂”、“武城堂”、“慕维堂”等。
五、宗族特征
1、廖姓源于北方,历数代演变,成南方姓氏。
2、廖姓堂号多系出有典。如“果烈堂”因关羽主蒲廖化做事果敢刚烈而来;“紫桂堂”因宋代廖君玉在桂山建书房命名而来。
3、廖姓名人横贯政、经、文、史等领域,尤其近现代史上表现出色。如廖仲恺、廖承志父子。
4、廖姓字行辈份排列规整,读之肃然。如廖春生所纂《廖氏族谱》载有江苏廖姓一支字行为:“清善正坚,明良式发,和平希廷,兴家昌国。”
【廖姓宗祠通用门楣题辞、对联】
廖姓宗祠通用门楣题辞
万石流芳
“万石流芳”源自北宋顺昌(今福建)人廖刚,又名世芳,字用中,又字仁庵,号高峰,神宗(赵玥)熙宁三年1070年出生于顺昌县交溪乡,36岁时宋徽宗(赵佶)崇宁五年丙茂科进士,崇宁至大观年间(1102-1107)赐进士第出身,御史中丞改宋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从一品),封少师,宣和二年,岁次辛亥,盗贼入顺昌,公遣其子谕贼,贼知公素守信义,遵命散去,地方得赖安宁,甚为君主倚重,召封为吏部员外郎,请营建康(南京)亲拥六师,以杜金人窥伺,历拜御史中承,知无不言,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任吏部尚书至士卒,至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三年1143年逝世,享年73岁。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廖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
三州世泽;
万石家声。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自晋至唐历时数百年廖氏家族之显赫。“三洲”是指廖氏先祖廖彦光的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为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下联典故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据说汉时廖扶(即北郭先生)聚谷万石救济百姓灾荒,故而家声远播;另一说是宋时廖刚和四个儿子均年薪二千石,共万石,父子号称十贵,其居舍门额宋皇帝御封为“万石家风”、“世彩堂”。“万石(读 Dàn 音担)”指廖刚,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官至工部尚书;他的4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同朝为将帅,年俸禄都在2000石(120斤〔60kg〕为一石)谷以上,5人皆重信义,一门官俸累计超过1万石。
绿荔名族;
紫桂书堂。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名荣万石;
性慧六龄。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顺昌人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少年时曾跟从杨时学习,崇宁年间进士。宣和初年官监察御史,当时蔡京专权,他奏论无所回避,后出知兴化军。南宋绍兴年间历官吏部员外郎、御史中丞,对于朝政知无不言,曾建议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因此得罪了秦桧,改任工部尚书。著有《高峰文集》。他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都任将帅,做到太守一级的官,当时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代顺昌人廖衡,幼年时机敏过人,六岁能写文章。县尉下乡催租时遇见他,把他抱到县衙,他当场吟诵《雨中山茶》诗,人们大为惊奇。十三岁中乡举,后任转运判官。
山茶咏句;
性慧六龄。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廖衡,幼警敏绝人,六岁能属文。吟雨中山茶诗,人皆大奇之。
著归田集;
称谪仙人。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将乐人廖正古,字明远,治平年间进士,任西安知县,有惠政,曾多次提出王安石的“青苗法”于民不便。后辞官回乡,著《归田集》。下联典指北宋初顺昌人廖执象,字逊父,七岁能写诗。道士陈抟见到他时,说:“你是谪仙人(才学优异,如谪降人世的神仙)啊,但是不能久留尘世。”他不到二十岁就进京城向朝廷进献诗文,太宗看到后也称好,后参加省试时,得急病而死。
绿荔名族;
紫桂书堂。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宜宾人廖有衡,字致平,熙宁年间进士,官至朝议大夫。家中有两棵荔枝,果实为绿色,味道甜美,他的好友黄庭坚称他家为“绿荔廖氏”,后来人们便用这个称呼来区别他和其他廖氏家族。下联典指北宋荆州人廖君玉,字国华,元祜年间以朝请郎知英州。他平生好学,此时在桂山建书堂,名叫“紫桂堂”,政务闲暇时就在堂中读书、吟诗。
名荣万石;
世彩名堂。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廖刚,忠正耿直,疏陈无所避,官御史中丞,不阿权贵,几欲抗秦不成,改工部尚书,所生四子,皆居高官,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廖莹中,建书堂名“世彩堂”。
汝南世泽;
五经家声。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廖郡望族居汝南郡。下联典指明·廖谨,恬静力学,淹贯经史,人号“廖五经”。
廖姓宗祠五言通用对联
武功垂汉史;
威德冲神朝。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联以鹤顶格,由首句的第一个字“武”和第二句的第一个字“威”构成“武威”堂名,是指武威郡廖氏。武威廖氏由得姓始祖飂叔安,至春秋时,飂伯高 改飂为廖之后,至汉朝便有廖氏祖先因武功而记载大历史上。上联“垂汉史”的“垂”是指流传,记载的意思,即是指汉朝的历史已有记载。“飂”,是古廖字。
万石家声远;
三州世泽长。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联释见《廖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同名联联释)。
力行仁义事;
奉献忠孝心。
——佚名撰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镇溪口村廖氏宗祠联
溪口村是南平廖姓最为集中的一个行政村,人口约五千人,廖氏宗祠就座落一村后的一小坡上。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为了避乱事,相携外迁,廖氏祖先就于其时入闽。今日溪口廖姓始祖廖钱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尤溪入溪口村,从此繁衍生息,是为溪口廖氏开基始祖。宗祠南向,占地约五亩,原址现湮没于水库区内,九五年迁于现址。祠宇系仿清建筑风格,宽大敞整洁,门墙中额为清嘉庆甲子年石刻“廖氏宗祠”,昭然醒目。门前平台左侧面立有数方清代重修祠碑记,以及现今《迁祠记》碑。祠之正厅设一神龛,龛中供廖氏祖先神牌,上额“武威隆望“,”“武威”即其郡望,各地廖姓多同此,以示宗族源流长远。祠厅内的这一副对联题味隽永,是廖氏先祖对后代的谆谆教诲,其后代遵循祖训,力体身行,历代努力不辍,终使家族兴旺昌盛,蕃衍各地,其中海外尤以台湾、东南亚颁较广。在香港,廖姓为当地四大姓氏之一,其祖先多源出于延平,在台湾的安平、彰化、淡水等地,延平廖氏裔亲亦不在少数。按照旧例,溪口廖氏于每年正月初六,春秋致祭,宗祠逢每年八月秋风便邀请五十岁以上老人相聚于此,增进亲谊。有清康熙、乾隆及民国七年三修《廖氏族谱》,1995年又新修有《南剑龙溪廖氏族谱》。
廖姓宗祠六言通用对联
肇候封于德庆;
倡节义于南宫。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廖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下联典指明代南京大理少卿廖庄,是一个生性刚烈、恬淡的人,喜面折人过。因一封奏折惹怒了明景帝,被贬至四川宁羌驿,充任驿丞。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廖庄被起复回到南京。
廖姓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派衍天横源流远;
郡封武威世泽长。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
廖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
慈孝友恭,一堂吉庆;
诗书礼乐,满室荣华。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感念恩深,小姑呕血;
伤心春尽,嫠妇悲吟。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廖忠臣妻欧阳氏抚养小姑,与亲女同乳,欧阳氏殁后,小姑泣至呕血,病年余。下联典指清廖云锦为马氏妇,早寡,其《咏秋燕》诗云:“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
二水绕金盆,源长流远;
三峰朝祖庙,人杰地灵。
——佚名撰福建省宁化县地区廖氏宗祠通用联
世彩堂高,历代多贤承祖训,
武威望重,传家有道起人文。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崇连祠堂,诏邑山连鲲岛峙;
远寻地脉,官陂水合虎溪流。
——佚名撰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廖氏宗祠崇远堂联
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崇远”堂名。上联“诏邑”,指的就是福建省诏安县,“官陂”,指的就是诏安县的官陂镇,而“虎溪”,指的就是位于台湾省云林县的虎尾溪。如此一对楹联简单而清楚地说明此支廖氏族人所从而来的问题。
甘肃武威,承前启后源流长;
闽杭觉坊,继往开来子孙昌。
——佚名撰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觉坊村廖氏大宗祠联
上杭蓝溪镇觉坊村的廖氏大宗祠为廖氏花公始祖祠。该祠堂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内有木柱,外有围墙,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称“蟹型”二宝地,寓意为“家庭旺,子孙昌”。此支廖氏始祖花公与冯夫人仙逝后合葬于上杭庐丰公路旁,形曰“田鸡浮塘”。1983年重修,每年春秋祭祀,前来进香拜祖裔孙,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据廖氏族谱载:“花公官汀居杭,卒于官地汀州,运回觉坊安葬,路经杭之庐丰绿荫水口时,突然风雨大作,扛夫们只好把棺柩停放在路旁一块高地上,急于避雨休憩,待雨后回到停棺场,棺柩却没于地下,故而草草筑坟,放上一块小墓碑以作纪念。……此坟筑起后,附近人家每晚都能听到处处蛙鸣。而逢暴雨,四周田园被淹,唯此坟始终浮于水面不没,故而传之为‘田鸡浮圹’。”
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
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
——佚名撰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廖氏杨公祠联
廖屋村杨公祠安放的是杨救贫祖师和廖金精的塑像。三僚廖氏尊奉的开基祖和杨救贫勘舆术的传承人是廖金精。廖金精名瑀,字伯瑀,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 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中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这副对联,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
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
——佚名撰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廖氏宗祠“万源祠”联
为纪念三世祖政廖妣梁安人,廖政第七世孙旺生、九生、曹福、石崇、汝贤等五大房后裔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1848年)在上杭古田建廖氏宗祠“万源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前堂为议事厅,厅前正中上悬“廖氏宗祠”匾额,后堂为祭祀厅,配祀一脉宗支神位。左右横舍二落四间,还有天井、门坪等。祠宇建筑精巧,典雅堂皇,周边古木参天,壮观秀丽,龙脉腾起,堪称风水宝地。民国初年,为推行新学,该祠改设“和声学校”。祠堂大门横批石刻“北郭风清”(为纪念先祖扶公,字文起,号北郭先生,东汉时人,博学多才),两边镌刻着这副对联。此联实为办学宗旨,意谓: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本族培养新型弟子,继承弘扬优良家风。1929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后,该祠又改为“曙光小学”。1929年冬,著名的古田会议在廖氏宗祠“万源祠”召开,该祠成了古田会议会址而永载史册,誉传五洲。
武不屈、文不惊,须立丈夫志气;
威可畏、仪可象,乃为君子规模。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以鹤顶格嵌堂名。

溯源本于西周,祖德文谟昭百代;
肇冠堂兴南宋,家声世彩振千秋。
——清·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撰廖氏宗祠通用联
清朝时有翰林院学士廖甡返乡拜祖,嘉庆皇帝封送这一副饯别送行对联作廖氏堂联。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上联点出了廖氏是“周文王之后”的悠长历史;下联通过嘉庆皇帝赞誉廖刚德行,激励廖氏子孙弘扬“世彩家声”。
祖德溯三洲,源远流长,看此日人文蔚起;
宗功承万石,根深叶茂,喜今朝景远维新。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联释详见上《廖姓宗祠四言通用联·三州世泽;万石家声》联联释。
源远流长,自唐代为御史、中丞祖德宗功,当思发扬光大;
溪清水秀,由博州迁豫章、南墅瓜繁椒衍,毋忘好友新朋。
——佚名撰江西省上犹县仔阳乡源溪村廖氏宗祠联
http://bbs.lnd.com.cn/thread-76003-1-1.html

⑷ 郑州和武汉哪个城市发展的更好

1、教育,这个老生常谈了,郑州的高校教育实力不及武汉的三分之一,不要看人数,而是看质量,武汉的重点名牌大学就业指数以及10年后的社会地位远比河南本土毕业的学生高;在中国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顶级人才;武大:小米、香港宇业集团、泰康人寿、宅急送、索芙特、蓝月亮等知名平拍创始人均为武大毕业;政治界、文艺文化界均都远比郑州大学强;华中科大:中海油老总、国家电网老总、中广核老总、首都机场老总、海康威视老总、海尔副总、华为副总、西电集团老总、微信创始人、中兴副总等等,连祖籍周口的恒大许家印也是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郑州本土的大学培养的人才实力其实和武汉差10条街;大学校友很多都会感恩母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关系资源的汇聚,他们会对自己的母校甚至是城市都是一种怀念和感恩的情怀。这个就是软实力。校友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上都有一席之地。这一点,武汉秒杀郑州。
2、经济对比,经济,其实分很多方面:

(1)GDP武汉11000亿,郑州7315亿、洛阳3508亿,河南两个最牛逼的城市都只能和武汉持平。

(2)截止2016年11月A股上市:武汉50家(湖北95家)、郑州24家(河南73家)

湖北剩下的5000万人口拥有45家A股上市公司,河南剩下的8500万人口拥有49家A股上市公司;不比省会,河南其他地方也不如湖北;

(3)2016年中国500强:武汉6家(湖北12家)、郑州2家(河南9家);

民企500强:湖北18家、河南12家;

8年前,中国500强湖北没有河南的多,但是现在超过了河南,一句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很多河南同胞认为武汉只发展一个武汉,其他的地方经济很差,发展不均衡,说是一城独大,难道郑州不是吗。河南其他地方发展的如何?

湖北国家级贫困县:25个(湖北74个县或者县级市),县穷比:33%

河南国家级贫困县:53个(河南总共108个县或者县级市、副地级),县穷比:49%;

河南的:信阳、周口、驻马店、商丘(3000多万人口的大片穷困地区)、以及三门峡的西侧、洛阳西南部、平顶山西部、南阳北部、濮阳东部发展的如何,穷的响当当

⑸ 求 四川地域文化 从城市和农村俩方面说,还有四川人的生活习俗,习惯等等

四川——独特的地域文化

我们都知道,四川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山川秀美,那么四川有那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康定跑马山的转山会: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藏族同胞在康定跑马山上举办一年一度的转山会,他们欢聚在洁白的喇嘛塔下,跳锅庄舞(上次系上举办的迎新晚会,最后结束时大家就一起跳了锅庄舞)、演藏戏、赛马、比武,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自贡灯会:
——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自贡灯会,气势磅礴,灯饰奇巧,工艺精湛,地方风情浓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我们内江到自贡搭火车的话,只需3.5元的车费,过年不回家的同学有时间都可以去看一下,非常漂亮。(自贡还有一个恐龙博物馆,学生票只需20元,但一定要带上学生证才行。)
凉山彝族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前后举办的火把节,是彝族同胞隆重、欢乐的传统节日,他们在草地上斗牛、斗羊、赛歌、摔跤、夜晚的火把游行和篝火晚会更把活动推向高潮。
川剧:
——四川地区的地方戏剧,是戏曲中较为古老的剧种之一。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由于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戏剧舞台上占有重要位置。
川酒的六朵金花:
——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成都全兴大曲、绵竹剑南春、射洪沱牌酒。在中国的酿酒业中四川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川的茶文化:
——四川人利用茶叶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四川的茶叶产量是位居全国前列的。四川茶馆之多,堪称全国之最。城乡处处有茶馆,形成了人人喜爱喝茶的一大地方特色。成都众多的茶馆和茶坊在全国也别具一格。
川菜:
——川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麻辣味为特色。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张飞牛肉、怪味鸡块、火爆肥肠等等。
风味小吃:
——赖汤圆、担担面、小笼蒸牛肉、蛋烘糕、豆花面、豆腐脑、麻辣烫、串串香、饽饽鸡等,均为四川特色的传统小吃。

⑹ 为什么要黎元洪担任总督他不是反对和害怕革命吗

网上找了两篇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http://bbs.tiexue.net/post_2285946_1.html
黎元洪:武昌起义中的难解之谜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黎元洪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人物,他在武昌起义一夜间就由名不见经传的清军协统而成为军政府的大都督,震惊中外。他登上政治舞台难道只是时势造就和机缘巧合吗?革命党人为什么要在武昌起义中把这位清廷军官推为首领?他又为何能青云直上,三任副总统,两任大总统,成为民国初年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在辛亥革命中他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要想解开这些谜团,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一、出身贫寒,凭真才实干成为湖北新军的真正首领

黎元洪,湖北黄陂(今属大悟)人,1864年(清同治三年)生于汉阳,幼年时家境贫寒,父亲黎朝相到直隶(今河北)北塘投军后,祖父黎国荣又去世,他和姐姐衣食无着,一起讨过饭。饥饿难捱时到别人菜地里偷萝卜,聪明的他拔出萝卜后将叶子拧下来,用土虚掩上,好像萝卜没人动过一样。14岁那年,父亲回来接他到天津,20岁时他考取天津水师学堂,刻苦好学,勤勉努力,为人厚重朴实,肯于吃苦,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被师长严复、萨镇冰等人赏识。入学第二年父亲去世,他又刚刚结婚,生活非常困顿。每次回家探视,近百里的路程都是徒步往返,只为省下一个光洋的路费。 1888年毕业后,黎元洪先后在北洋水师、广东水师任千总、二管轮等职。1894年7月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他所在的“广甲”号战舰也投入战斗,管带吴敬荣贪生怕死,“广甲”号在逃跑途中于大连湾三山岛附近搁浅,黎元洪跳海逃生,后被一位渔民救起。他步行回到旅顺,又到天津候职,却被监禁数月。出狱后他到南京,投奔到当时的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门下。 甲午战败,清朝海军全部覆没,马关签约,丧权辱国,举国哗然。清政府开始大规模编练新军,其中卓有成效的是北方袁世凯主持的天津小站练军,和南方张之洞主持的南京自强军。张之洞初见黎元洪,就称赞他举止稳重老成,见解缜密周详,是数年未得一遇的干练之才,委派他监修南京城外的幕府山炮台,后又任命他为南京炮台的总教习。 1896年,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黎元洪也回到故乡湖北,成为张之洞的心腹。他为张之洞筹练新军尽心尽力,官运亨通,先任护军马队营帮带,继任马队营管带,又人护军前锋四营督带,由千总而守备,由守备而督司,复晋为副将。张之洞对他极为赏识,曾手书“智勇深沉”的条幅相赠,并向朝廷褒奖他“忠勇可靠,堪当重任”。 1898、1899、1901年,黎元洪三次受命赴日本考察日本的陆军、骑兵建设及兵工生产,不仅在军事知识与技能上有不小的收益,思想与眼界也大为开阔。1906年清军改制,湖北新军被编为两镇,总兵张彪任第八镇统制,黎元洪任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张彪是张之洞最亲信之人,妻子原是张之洞心爱的婢女,因此被称为“丫姑爷”。但张彪粗鄙无能,胸无点墨,湖北军界真正的佼佼者无疑是黎元洪。 平日治军,黎元洪一反清末军官苟且敷衍、松弛腐败的积习,勤勉有方。他从不克扣粮饷,总是足额如期发放,还专门设立被服厂制发军服,因此所辖部属穿戴整齐,与其他队伍服装破烂的状况恰成反照。别的军官多住宿在私宅,他却长住在军营中,甚至过年也不回家,让子女到营中拜年。他起居作息与士兵一致,对有文化的士兵着意提拔,鼓励士兵学习上进。他从不虐待士兵,士兵有过失都交执法官审讯定罪,由此获得士兵广泛拥戴,威信极高。 1905、1906、1908年,清政府在北洋河涧、河南彰德、江苏太湖举行了三次秋操。参加演习的清军当时分为“北军”和“南军”,北军由北洋军组成,号称“北洋三杰”的段祺瑞、张怀芝、曹琨指挥;南军从湖北河南抽调,张彪为总统官,但实际指挥者却是黎元洪。在这几次演习中,黎元洪指挥得体,调度有方,特别是第三次秋操,他指挥南军在三大战役中均击败北军,因此声誉鹊起,成为全国名将。可以说,从1907年张之洞奉调入京之后,黎元洪实际上已成为湖北新军的真正能够一呼百应的首领。

二、思想开通,存心排满,多次保护革命党人

黎元洪虽是清军将领,但他毕业于水师学堂,还三次东渡日本,考察政治与军事,见识过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和强大,因此思想较为开通。他喜欢吸收有文化的特别是有新思想的秀才兵入伍,并积极选送人才出洋肄习。清末湖北留学人员为全国之冠,就是黎元洪向张之洞积极建议的结果。革命党人能将大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输入湖北新军,在湖北新军中进行反清革命宣传,与黎元洪的开明政策不无关系。 黎元洪对革命党人一直采取怀柔政策,从不严刑滥杀,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次保护过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1903年,著名革命党人刘静庵入马队第一营当兵,黎元洪当时是马队一营管带。他见刘静庵谈吐不俗,就提拔为护升,协理文书。第二年刘静庵与黄兴联络的信件被黎元洪截获,黎元洪不咎其罪,叫人示意刘静庵托病辞职,了却此事。1907年,革命党人季雨霖因响应同盟会的萍浏醴起义而入狱,黎元洪将其保释。1909年,《楚报》主编、革命党人张汉杰因揭露湖广总督陈夔龙贪赃枉法,指斥清政府大借外债出卖路权而获罪,黎元洪为其说情,最后仅将张轻判一年徒刑。不久陈夔龙调任,黎元洪又将其保出。 1910年,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成立振武学社,社长杨王鹏、文书兼庶务李抱良、标营代表廖湘云、祝利六等六人都是黎元洪所辖的第二十一混成协的士兵。事情败露后,黎元洪只将这几名士兵开除军籍礼送出营,其他人概不追究。黎元洪做这些事并非是倾向革命,而是担心大兴党狱反酿巨变,一旦震动朝廷,自己落下个疏于防范的罪名,干碍仕途,但也说明他与满清朝廷离心离德,有一定的排满思想。湖北新军中当时有不少士兵剪去发辫,黎元洪并不责怪,表示剪与不剪悉听尊便,早被革命党人看作可以争取的对象。他没有兴大狱、广株连,客观上保护了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的力量。 1911年4月,武昌洪山宝通寺内,湖北的一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召开筹备武昌起义的秘密会议,当时就提议起义成功后由黎元洪出任军政府大都督,理由有三:一,黎元洪有知兵之名,堪称名将,以他的名义可以慑服清廷,号召天下,壮我革命军威;二,黎元洪是湖北人,素得军心,可以号召部属附和革命,减少阻力;三,黎元洪平素爱护当兵的文人,而这些文人多为革命同志,原有关系,在革命中容易合作。5月28日,另一革命团体“共进会”也有以黎元洪为都督的动议,可见黎元洪出任都督并非起义成功后的权宜之计,而是筹划已久的既定决策。

三、恐惧观望之中,被逼成为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前夕的湖北,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湖广总督瑞澄连续召开会议,与张彪、黎元洪等人商讨防务,缉捕革命党人。当时瑞澄提出楚望台军械库最为重要,而守卫该处的工程第八营内革命党人众多,提议用满族旗籍士兵换防。黎元洪据理力争,称革命党人如果真的人数众多,少数旗籍士兵也无济于事,因此挑起满汉矛盾,反而落下革命煽惑的口实,得不偿失,最后瑞澄只得作罢。楚望台一旦换防,起义成功的胜算就要大打折扣,黎元洪客观上又给革命党人帮了一个大忙。 10月9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在俄租界赶制炸弹,不慎引起爆炸。俄租界当局闻声赶来搜捕,将捕获的炸弹、旗帜、告示、印信、名册等一并交给瑞澄,瑞澄立即派出大批军警在武汉三镇大肆搜捕,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三人被捕后牺牲,革命党人决定于10月10日晚起义,黎元洪统辖的第二十一混成协辎重队在晚8时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接着向总督衙门发起猛攻。 起义当时黎元洪正在混成协四十一标大营中,他带领全部将官集合于会议厅内,下令关闭营门,禁止出入,并发出革命党人进攻则还击,退去则不追击的命令,按兵不动。晚11时半,工程八营的党人士兵周荣棠翻墙闯入大营,高喊革命已经成功,号召大家去攻打督署。黎元洪气急败坏,将周荣棠杀害。这是情势所逼下杀一儆百的权宜之计,我们不能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就否定他的全部历史功绩,同样也不应该以这一项罪过,就全盘否定黎元洪在武昌起义中的历史作用。试想他当时如果不是按兵不动,那将有多少革命党人会流血牺牲。 午夜时分,革命党人设在蛇山和楚望台上的大炮开始向四十一标营地轰击,黎元洪自知大势不可挽回,命令将官带兵出营,各找生路。军官们如遇大赦,登时四散,许多党人士兵加入了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黎元洪也在部属簇拥下离开营房,躲避在参谋刘文吉家。 10月11日晨,武昌起义宣告胜利,党人士兵马荣奉临时起义总指挥部命令,带兵闯入刘文吉家,请黎元洪出去“主持革命大计”。后来盛传黎元洪曾躲到床下隐藏,其实并无此事。“床下说”是1912年春《震旦日报》在攻击黎元洪的一篇社评中首先提及,以讹传讹,于史无据。黎元洪只是表示拒绝出山,但被革命党人不由分说簇拥到楚望台起义临时总指挥部。 革命党人同时还争取了以湖北谘议局议长汤化龙为首的立宪派人士,并推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汤化龙为湖北民政长。黎元洪不顾革命党人苦苦相劝,连声推辞,执意不从。革命党人要他在安民文告上签字,他连连说“莫害我莫害我”,最后只好由革命党人李诩东代签。 布告张贴之后,武昌城内万头攒动,“都督黎元洪”的大名不胫而走,鼓舞了士气,稳定了民心,壮大了革命声威。当时文献记载: “……午后则武昌城内遍贴布告,往观者途之为塞,欢声雷动。至有艰于步履之白发老翁,请人扶持拥至布告前,必欲亲睹而后快。旅汉外籍人士,闻之亦为之动,皆曰:想不到黎协统也是个革命党。残敌更心惊胆裂,易装潜逃者,不可胜算。”看过布告,原来隐匿逃散的新军军官纷纷出来,表示归附军政府,此后各省风闻响应,特别是一些清朝地方大吏、高级将领附和革命,也与黎元洪作了一个“榜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四、从一言不发到慷慨激昂,黎元洪只用了三天时间

刚当上都督的黎元洪,终日正襟危坐,不言不语,形同偶像,但他的内心却处于激烈的矛盾之中。他并非不知道清朝的腐败,也有排满思想,但对革命知之甚少,总觉得革命党人力量太小,武昌起义虽然成功,但难以应付清军的反扑。 可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大大出乎他的意料,13日清晨,民军向瑞澄统率的清舰炮击,双方炮战达两小时之久,将清舰击退,打出了民军的威风和名声。黎元洪不得不对民军的实力刮目相看,对清政府的信心严重动摇。与其既当革命党人的高级囚徒,又被清廷看作“附逆”,不如索性把前程押向革命一边。当天下午他在革命党人的劝说下剪掉了辫子,还摸着光头笑道:“有点像弥勒佛了。” 13日晚,黎元洪主持了革命党人的军事会议,发表了任职后的首次演说: “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翻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承党人及军、学界多数同志推戴兄弟为都督,我无德无学,何能担此大任。但众意难辞,自应受命。我等身为军人,从此须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扫除一切顾虑,坚决去干。……我鄂军出差驻防各部队,闻义帜飘扬江汉,必立时响应,前来归附……长江下游及云贵等省军队中之军官,多为鄂军出身,北洋军中,由吴禄贞统领带去的军官不在少数。东三省的上中级军官由湖北军界调升去的亦有五十余人,下级军官自不待言。这些人平素即有革命志向,也一定能响应革命。因此,革命事业成功,绝无疑问。……”从演说中可以看出黎元洪态度的完全转变,俨然以革命党人的首领自居,同时也可以看出湖北军界对全国军事形势的影响,更见得革命党人逼他出任都督不是情与理的选择,而是势与利的选择。 军事会议后,黎元洪和汤化龙一起接见了美国驻汉口领事,对美国领事说,革命就是要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民国。17日,黎元洪接见英国驻汉口领事福特,又接见英文《大陆报》记者埃温德·丹格尔,指出满族统治者从未公正地对待过汉人,只有镇压屠杀,因而激发了革命,并承诺共和后中国将更大地对外开放,使外国资本能自由地与中国资本、劳动力结合,以开放中国的资源。 17日,革命党人在武昌阅马场举行设坛、祭天、誓师活动,设黄帝轩辕氏牌位,树“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大旗。黎元洪戎装佩剑,宣读《祭告天地文》、《祭告黄帝文》,然后慷慨激昂地宣读誓词: “……义声一动,万众同心,兵不血刃,克复武昌,我天地、山川、河海、祖宗之灵,实凭临之!元洪投袂而起,以承天庥,以数十年群策群力呼号流血所不得者,得于一旦,此岂人力所能及哉!日来搜集整备,即当传檄四方,长驱漠北,吊我汉族,歼彼满夷,以我五洲各国立于同等,用顺天心,建设共和大业!”

五、策反清朝海军,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

10月17日,清海军提督萨镇冰乘“楚有”号舰抵达武汉江面。萨镇冰是黎元洪在天津水师学堂时的老师,因此黎元洪写信劝其加入革命。信中说: “谁无肝胆,谁无热诚?谁非黄帝子孙?岂肯甘为满族奴隶而残害同胞耶?……刻下局势,只要吾师肯出,拯救四万万同胞,则义旗所至,山河改观,以四万万同胞与数千满族竞争,以方兴之民国与运尽之清廷抵抗,……将见不需八月,而亚洲地图之上,必有中华民国国旗飘扬也。”萨镇冰见信后表示:“真不忍见同胞骨肉相残。”此后的战事中萨镇冰与民军有了某种默契,海军发炮多远射荒郊或射向水面,减轻了民军的压力。黎元洪还给清海军各舰舰长写了内容相似的信,由于他是海军出身,因而同学众多,影响颇大。11月2日,海筹、海容、海琛在九江反正,其余舰只也于数日后由汤茗芗率领响应革命。黎元洪一面致电九江军政分府予以优待,一面派人前去慰问,并请海军协助民军。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连派重军镇压,北洋军主力在10月底到达孝感、滠口一线,汉口鏖战正急,10月28日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到达前线。黄兴以军事才能著称,被任命为战时总司令。黎元洪派人赶制一面丈二大旗,上书斗大“黄”字,鼓舞士气。 11月3日,阅马场又搭高台,台正中高悬“战时总司令黄”六字大旗,黎元洪登台拜将,将印信、聘状、令箭等物亲手交给黄兴。黄兴发表演说,表示要“从黎都督与诸同志后,直捣虏廷,恢复神州”,并下台检阅部队,然后渡江赴汉阳,设立战时指挥部。 当时北洋军在汉口、汉阳的总兵力已达三万,民军不过数千,敌众我寡,到11月27日,汉阳全部沦陷,黄兴回到武昌。后人论及汉阳保卫战的失败,不少说是由于黎元洪的掣肘,黄兴无法全权指挥,当机立断。其实黎元洪基本上支持了黄兴的指挥部署,告诫军民将领要听从黄兴的命令,在战事中也能与黄兴配合。 例如11月21日,清军向汉阳进犯,黎元洪命令武昌民军由青山附近渡江,先占汉口谌家矶,然后进击刘家庙,包抄清军的后路。11月25日,援鄂湘军王隆中、甘兴典部擅自退出战场,黎元洪接到黄兴的通知后,马上派人携带犒赏物品及现银到王隆中部,劝其以大局为重,重返前线,后又亲自前往规劝敦促,但王隆中依然率部退往湖南。黎元洪非常愤慨,当即致电湖南都督谭延闿,要求将王、甘二人明正典刑。 汉阳失守,黄兴痛不欲生,黎元洪派人劝慰,请黄兴迅速撤回武昌,以免危险。部分党人对黄兴不满,要求追究责任,黎元洪劝解说:“你们要责备黄先生,首先要责备我,因为黄先生的总司令是我任命的。但是大家要知道,黄兴二字对革命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如果我们今天对黄先生有不理智行为,会使敌人认为革命党内部起了分化,长敌人气焰,灭自己威风,使独立各省灰心。”在黎元洪的安排下,黄兴顺利地离开武昌回到了上海。

六、停战议和,反劝袁世凯倒戈相向

汉阳虽然失守,但全国的革命形势却发展迅猛,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的省份和地区已达11个,清朝统治处于土崩瓦解之中。无奈之中清廷只好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并答应袁世凯实行君主立宪、开放党禁、皇族不得干政等主张。袁世凯带着这些带着这些讯息,在10月底11月初,派人与黎元洪讲和,遭到了黎元洪的果断拒绝。 黎元洪在回信中指出袁世凯的议和试探包藏祸心,“假托于君主立宪”是历史上指鹿为马的赵高和认贼作父的张帮昌的故伎,并利用排满的民族大义动员袁世凯倒戈相向,推翻清廷。“公果能归乎?与吾侪共扶大义,将见四万兆之人,皆皈依于公心,将来总统选举时,第一任之中华共和之大总统,公固不难从容猎取之。”黎元洪拒绝接受“君主立宪”,坚决要求实现民主共和,这是他排满思想的又一重要表现。后人论史,常把黎元洪看作对袁世凯妥协的始作俑者,这其实又是宗冤案。早在北洋军进逼武汉的时候,《大汉报》主编胡石庵就以“全鄂士民”的名义,要求袁世凯顺应时势人心,回师北向,“汉族之华盛顿,唯阁下是望”。黄兴到武昌后也致信袁世凯,“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即南北各省,无有不拱手听命者”。无人能先知先觉,预知袁世凯后来会成为窃国大盗,依当时情势,劝其倒戈相向在情理之中。 袁世凯知道唯有革命党人存在,清廷才会容忍他如同勒索般的漫天要价,因此并不真想拿下武昌。11月27日,他和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精心策划,派英国驻汉口领事戈飞向武昌方面提议停战议和。同时为了增加以后议和时的筹码,命令北洋军对武昌城一通猛攻,使武昌形势一度很危急,军政府和黎元洪被迫接受“先停战后议和”的方案。 12月9日,双方正式签定停战协定,在全国范围内,反清民主革命的枪声静寂下来。18日,南北议和谈判在上海正式开始。25日孙中山自海外归来,29日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宣誓就职。1月3日,黎元洪被选举为副总统。到2月上旬,南北议和达成最后妥协,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由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之职;袁世凯则同意公开宣布赞成共和,迫使清帝退位。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终于土崩瓦解,黎元洪也完成了他由清军将领到民国元勋的重大转变。 历史的偶然性中常常蕴涵着必然性,戏剧性的历史事件下面常常隐藏着非戏剧性的客观规律。我们只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还是能够解开黎元洪身上的许多谜团。应该说,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虽然是被迫出任军政府都督,但他很快顺应了历史潮流,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发展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他后来在袁世凯“洪宪”帝制的闹剧中拒受王封、消极抵制;在两任大总统时能与段祺瑞、曹琨、吴佩孚等军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斗争,也具有维护共和、反对封建独裁的动机和目的。封建军官出身的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后也做过一些错事和坏事,但我们不能把他等同于袁世凯、段祺瑞、曹琨、吴佩孚那样的封建军阀,还是应该肯定他曾经起到过的历史作用,做出过的历史功绩。

http://..com/question/31346772.html?si=1
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皮明庥:

史坛上对黎元洪之文著时有所见,但较之黎元洪的复杂曲折阅历和独特的时代特色、人物性格,研讨似有不足。湖北黄陂裴高才先生夙好文史,究心于乡邦人物,推出《首义都督黎元洪》一书,运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对黎元洪进行颇为全面的解读,是一部具有学术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对深化辛亥革命及民初政局之研究均有裨益。
裴先生立足于对黎氏独特的身世与行状的把握,并将之与时代政坛闻人作比较研究,立论云:“如果说孙中山是英雄造时势的话,那么黎元洪则是时势造英雄。”正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时势以及民初政坛诡谲多变的时势,将黎元洪推上历史舞台,成为首义都督、民国总统。此一结局,决非黎氏本人事先之人生设计。黎元洪就是这样在不可意料、缺乏思想准备的境遇中,走上政坛顶峰的。
高才先生这部作品的另一成就是,对黎氏行状中之诸多谜团进行了解读。关于黎氏的一生,尤其是其籍贯身世,历来聚讼纷纭,各言其是。作者比较诸说,广事求证,为揭开谜底,进行深入考索,认定黎氏祖籍江西,世居黄陂,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厂畈最为可靠。应该说,是颇有说服力的。
在相当长的时段中,由于我们的史学研究流行一种简单的二元对应模式,品骘人物时“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是革命,便是反动”。此种非此即彼之“一刀劈”史论,是难以真实界定大千世界形形色色之人物的。我们要为历史留真,必须走出概念化、绝对化,如实叙介人物,不必拘泥于誉之或诋之的两极中。这也许就是此书的看点之一。
纵观黎元洪之一生,经历了北洋海军、湖北新军、首义都督、三任民国副总统和两任民国大总统诸时段,其间有于国有功者,也有功大于过者,亦也功过相偿者,还有过失难辞者。要进行细心的理性评介,而不能以论辩取代事实。窃以为,黎元洪出山为首义都督是黎氏一生中关键之史事。论者常出其首义前还杀过革命党人,但此事系传闻,无确证。历来文坛上常将黎讥为“床下都督”,更缺乏佐证。事实上,在1911年10月10日晚首义枪声大作时,身为新军协统之黎元洪并没有奔赴军营,指挥部下反抗革命军,而是避处于黄土坡僚属家中静以待之。相反,湖北新军另一统军人物张彪却在第八镇司令部组织士兵进行顽抗。此时此刻确乎为关键时刻,黎元洪与张彪的态度迥然有别。当时,作为湖北新军第二号人物的黎元洪居然在起义大火燃起时,对清军安危不挺身而出,而作壁上观。可见其不想与革命军为敌。黎的这种态度,才有可能被起义军请到谘议局大楼开会,并被拥立为湖北都督。以前的史论中,对这一关键史实缺乏认知,这是不能不顺便提到的。
作为两任民国总统,黎元洪可圈可点的史实很多。当时他受制于北洋军阀,也曾想有所作为,乃至一度谋南下,与孙中山的护法相呼应或参与,但毕竟由于势单力薄,也不具有孙中山再造共和的意志,因而,黎氏不能与进步潮流同行。但黎氏居京期间,最为重要的政治姿态是,当袁世凯帝制自为时,黎氏坚决予以拒绝、反对。这是黎氏的大节大德。从黎氏附和参与武昌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两件决定性的大事而言,黎氏在近代政坛上还是显示出了独特的灵光的。作为一位军界闻人、政坛巨子,而且在大事上并不糊涂的黎元洪,在史册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
参考资料:参见裴高才著《首义都督黎元洪》序二:《究心乡邦人物,解读黎氏行状》

⑺ 1998年抗洪救灾英雄人物事迹

1、李向群

李向群(1978--1998)新时期英雄战士。海南省琼山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集团军121师361团9连战士。1996年12月参军。共产党员、在1998年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英勇献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灾区3万群众自发地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树碑立传。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2、高建成

湖南省湘阴县人,1965年10月出生于湘阴县南湖镇一个农民家庭。自幼热爱学习,品学兼优。1984年9月湘阴县四中毕业,被选入空军飞行学院读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空军某高炮团。

历任排长、助理工程师、连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被授予上尉军衔,是人民军队新时期军事政治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名优秀基层干部。

在14年军旅生涯中,他学习刻苦,工作扎实,作风优良,品德高尚,先后3次受到部队嘉奖,6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

1998年夏,长江流域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7月27日,他所在的空军某高炮团奉命奔赴湖北咸宁地区执行长江干堤抢险护堤任务。

出发之前,他在写给老母亲的信中说:“妈,我马上就要带兵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了,现在家里置了新房,等我抗洪胜利回部队后,便利用休假的机会接您老人家来住,让您老人家和我们一起生活,享受晚年幸福。”

他率领战士们按时奔赴指定位置,立即投入嘉鱼县邱家湾抗洪抢险战斗。他不顾连续几天高烧不退,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8月1日晚,他率部转战牌洲湾参加抢险战斗。

急行军中,长江大堤突然决口,连队突遭洪水袭击,四五米高的巨浪扑面而来。在紧急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沉着镇定,迅速组织抢救遇险群众和官兵。

救生器材不够,他立即脱下救生衣硬塞给新战士赵文源穿上。被迫弃车转移时,他坚持最后一个离开。

在与洪水搏斗的两个多小时里,他连续不断地进行现场鼓动,高喊:“有党员和干部在,我们一定能够冲出去!”

他奋不顾身,先后救出8名群众和战士。8月1日夜里21时以后,洪水越来越大。他和连长决定,把两颗树留给几位体弱的战士,而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他们自己。

他用尽力气将正在水中挣扎的新战士刘楠推到一棵大树边,自己却被一个巨浪卷走,壮烈牺牲。

3、张国兴

1972年张国兴出生于河北晋州普通职工家庭,1989年初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父亲因心疼儿子怕受苦一直反对,为此,张国兴绝食抗议,一周后,父亲只好成全儿子,自此张国兴踏上了从军的道路。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当初九江城决口,张国兴所在集团军222名突击队员被紧急调遣飞赴九江,张国兴做为运用“钢木土石组合坝”的技术骨干,指挥全连44名官兵运用“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决口技术” 经过连续4天4夜奋战,成功封堵了江西九江决口。

创造了中国抗洪史上的奇迹,当时的国务院朱总理站在大坝合龙处,高度赞扬这支堵口技术突击队,“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向广大官兵致敬”。

4、彭荣华

1998年,暴雨一场接一场。黄陂县横店乡的梅包子湾河水猛涨。到晚上,有些人家里已开始进水。怎么涨这么快?梅包子湾组长彭荣华到村民彭志东的店里买烟时发现了险情:村里一座石墩桥的桥孔被洪水裹挟的水草树枝堵塞!

彭荣华对彭志东说:“如果桥不倒,上游的村民就要受淹;如果桥一倒,下游的村民将要受淹。快,你帮我来疏通!”

彭荣华和彭志东来到桥下,彭荣华让彭志东在岸上帮忙。他自己跳进急流里,倚靠在阻水墩上用手一把一把地清除树枝和杂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桥孔基本疏通,水也渐渐退下。

彭志东的妻子见二人半天没回,就打手电来到桥上。她对彭荣华喊:“华子,危险!”话音未落,彭荣华抱着的石墩突然断裂。彭荣华随石墩被急流卷走。

彭志东跳入河中,但没有抓住彭荣华。一整夜,村里的男子在水退后的下河进行拉网式打捞;妇女们则在岸上呼喊,仍没有找到彭荣华。直到第2天下午才在离石桥30米的下游找到穿着雨衣缠着水草的彭荣华的遗体。

彭荣华的牺牲使梅包子湾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在外打工的村民都纷纷赶回村里为他送葬。

5、嵇琪

嵇琪,是一名中国军人,同时也是一位抗洪英雄。他在1995年12月报名参军入伍,后来因在抗洪中的突出表现,2000年2月21日下午,南京军区授予某部修理连战士嵇琪“新时期硬骨头战士”荣誉称号,战友们则称他为“抗洪铁人”。

嵇琪是在1998年10月从长江抗洪前线凯旋不久被诊断为恶性脑瘤晚期的。在与那场特大洪水搏斗的4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硬骨头战士曾10次晕倒在大堤上,5次被抬进临时救护所。

每次从昏迷中醒来,他总是不顾劝阻,继续投入抢险战斗。抗洪中,嵇琪是连队唯一一个在“水线”入党的战士,并荣立三等功。

阅读全文

与黄陂区民心工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