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花木兰的家乡在哪里
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北方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因此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她父亲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时值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
(1)黄陂木兰雕像在哪扩展阅读
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人们为了纪念花木兰,在河南商丘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木兰巨型雕像等。
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
B. 花木兰雕像具体摆放在哪里
延安万花山花木兰雕像
C. 谁知道这个地方是武汉黄陂哪里
这个应该是黄陂的木兰山应该是比较好的一个地方,应该是可以到那里去找一下,是可以去旅游的。
D. 黄陂木兰八景有哪些景点
黄陂木兰除了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之外,木兰景群还包括木兰湖、木兰古门、木兰清凉寨、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木兰云雾山旅游风景区,统称为木兰八景。
木兰天池 传说中花木兰的外婆家,据史籍记载,西汉年间,花木兰出生在黄陂双龙镇(今姚集镇)。从古至今,黄陂就有着众多与花木兰息息相关的名胜古迹,关于她的传说也在此流转不息。木兰天池是花木兰的外婆家,也是她小时候生活、习武的地方。进入木兰天池景区,首先看到的是被山林围绕的小天池,恬静秀丽。要从小天池上到大天池,途中要经过一段约长十里的峡谷线路,期间贯穿着怪石、溪潭、飞瀑、奇木等多种景观。途中经过一个名为聪明泉的水井,传说花木兰小时候在此生活时曾喝过这个井水,后人见长大之后的木兰将军如此聪明,所以就将其取名为聪明泉了。上到大坝,大天池的壮阔景观便出现眼前,山水相依,碧波万顷,气势比小天池大了数百倍之多,还可以坐上小船游玩,遍赏无限风光。走过石砌古朴的外婆桥,就来到了木兰将军外婆的家,前有流水,后有青山,让人联想木兰将军小时候必定在这里和外婆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踏进山上的木兰殿,在殿里可以看见三尊大型的木兰塑像,塑像形象各不相同,据说是代表了木兰将军三个不同阶段的形象,分别是从军前、从军时、以及成为将军之后的形象。木兰山同时还是千年的香火圣地,从隋唐开始就是佛道两教的名山,除了与木兰将军有关的古迹之外,山上还有南天门、斗姆宫、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三天门、金殿、玉皇阁等名胜,行走其中,可以感受浓厚的文化韵味。
木兰文化最厚重的地方非木兰山莫属。据史料记载,木兰山始称于公元485年,历代都有众多文人墨客慕花木兰之名而来,并在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像唐代大诗人杜牧就曾登临木兰山,拜谒木兰庙,写下了《题木兰庙》等传世佳作。登山途中,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绿帘石,这就是唐太宗为表彰木兰将军而立的木兰将军坊,上面镌刻着忠孝勇节四个大字。牌坊上还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图案,但双凤在上,双龙在下,体现世人对花木兰巾帼气节的无比敬仰。
E. 黄陂之木兰雕像作文
飒飒秋风扫过,枯黄的秋叶飘落。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灿烂的晨光。秋雨打着仍在苟延残喘的树。已经是深秋了,夏天葱郁的树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本以为没有了春天的生机,没有了夏天的炽热,秋天余下的只是悲凉。清冷的秋风吹过,携一缕清辉,秋院却被金黄覆盖。
金黄的花瓣是一条条的,中间的花瓣向里卷着,就像鹰爪一样,四周的花瓣向外舒展,略微弯曲,又有些下垂,将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这朵还未凋谢,那朵已经急着从花茎旁蹿上来。金色的瀑布汇成那一片金色的海洋。琥珀般的药香聚散如云如雾,那馨香似乎也是金黄色的,吸上一口,心情也会变得灿烂起来。难怪当年黄巢也说“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那等蓬勃的气势,即使是松柏也望尘莫及,檀竹见了,也会自惭形秽。她冲散秋天的悲凉,留下的那勃勃生机,可不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激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院中的那一片金黄却将这句话打破。但看这雄伟的气势背后,菊花何曾没有艰辛?她放弃了与百花的争鸣,来到这不宜花朵盛开的冷酷秋季。即便是无人欣赏,自己也能同样绽放精彩,在这悲凉之中增添一份生机。我也曾想过,倘若菊花在春天盛开,我是否还能看到这悲凉之中的勃勃生机?是否还能感受到这磅礴的气势?是否还能将这“秋悲”冲散?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这些都是她在经历了秋风的冷酷之后才能展现的霸气,永远不会是那些依仗春风的温暖和煦花儿能绽放的精彩!
金黄的龙爪菊在飒飒秋风中绽放,我被这历练后的勃勃生机所感染。
F. 花木兰的故里在湖北哪个地方
(说法不一,为免改来改去,现全部列上)
一,木兰故里在虞城,有花木兰祠为证。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
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
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花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
史家关于木兰记载甚少,木兰究竟魂归何处,如云彩一般飘忽难定,以至传说众多。
G. 黄陂木兰十景是哪些,哪个最好玩
同时入选古黄陂十景和木兰八景。享有“西陵胜地景点比较多,我有一份详细的攻略,要的话请留下..
H. 木兰在那里
我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据史料记载,木兰确专有其人,但属不姓花,而且历史上曾有4位“花木兰”。
朱木兰:湖广黄州府西陵县双龙镇人,娴弓马,谙韬略,14岁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沙场13载,屡建功勋,凯旋还里。唐太宗封她为武昭将军、武昭公主,赐姓李。后人为了纪念她,在今湖北省黄陂县木兰山建有木兰祠、木兰墓和将军庙。
魏木兰:生于西汉初年,今河南人,其父名魏应。汉文帝年间,匈奴南侵,为抵抗侵略者,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死沙场,被追谥孝烈。
任木兰:唐代人,她散尽家财,招募数千义勇,组成一支保家卫国的部队。木兰女扮男装,跃马横刀,率军一举打败强大的叛军。任木兰的所为,在《新唐书》、《全唐诗》中均有记载。
韩木兰:四川阗中人,幼丧双亲,和叔父韩立共同谋生。12岁正值元末农民起义烽火,遂女扮男装改名韩天保,投奔红巾军王起岩部队。13年军旅生涯,战功卓著。后人为纪念她,在她的家乡修建了木兰庙、木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