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舍夫人胡洁青先生的生平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城市贫民家庭。老舍的童年是在贫困和丧父的痛苦中度过的。
1912年,小学毕业的老舍考入市立祖家街第三中学校,即现在的北京三中。1913年夏季,老舍因家贫又考入食宿、书籍都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22年同年,发表第一篇译文《基督教的大同主义》(宝广林著);第一部短篇小说《小铃儿》,署名舒予。
1924年夏,应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邀请,赴英国讲授中文。在英国任教期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及《赵子曰》、《二马》。
1929年夏,结束在英国伦敦大学的讲学,先后赴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德国、意大利游览。
1929年10月,抵达新加坡,在一所华侨中学任国文教员。中止了爱情小说《大概如此》的创作,开始写《小坡的生日》。
1930年,老舍启程回国。1931年7月在北京胡洁清结婚。
1933年7月,在山东完成长篇小说《离婚》的创作。这是作家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1936年7月,老舍终于辞去了在山东的教职,实现了当职业“写家”的夙愿,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后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1937年,老舍到武汉,受中共代表周恩来之邀,发起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负责总务工作,其间,创作了大量抗战作品,创办“文协”刊物《抗战文艺》。
1943年底,夫人胡洁青带儿女从沦陷了的北平逃到重庆。在与丈夫老舍和朋友们的交谈中,历数侵略者的罪恶和北平人民的苦难,使老舍构思成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1946年3月,与剧作家曹禺应邀赴美国讲学。在美期间,最后完成了《四世同堂》的创作,并创作了《鼓书艺人》,将100万字、100段的《四世同堂》全部译成英文缩写本。
1949年12月,听从周总理的召唤回到解放了的新中国。并被相继选为全国文联常委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等。
1951年12月,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1953年9月,老舍被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
1966年8月24日,被“四人帮”及其追随者残酷迫害致死。(增林)
⑵ 在武汉鲁巷广场上班的一个叫胡洁的人怎样
hjfghwsegtfhhjk
⑶ 胡洁青的主要经历
192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女生分校,师从汪孔祁(采白)习画四年。同年考入女子回大学生预科
1927年转入北京师答范大学国文系
1931年毕业,期间师从杨仲子、孙诵昭选修书画
1931年与老舍结婚,婚后一同赴山东,先后在齐鲁中学高中、青岛女子第一中学高中任教讲授中国古典文学
1937年后因老舍前往武汉参加抗日救亡活动,遂回北京,以教书为业
1943年11月至重庆,先后在国立编译馆、重庆女子师范学院师范部、乡村建设学院教研部任编审、讲师、副教授
1950年回北京,师从齐白石习画,为入室弟子
1951年参加中国画研究会,先后当选为常务理事、副主席
1958年起在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擅工笔、写意花卉、翎毛、草虫,尤精松、梅、菊。画风清新绚丽,作品构图严谨,笔墨和谐,富有新意
1958年与于非、陈半丁、孙诵昭在北京举行联合画展
1980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
1987年作品入选日本举办的“中日联合画展”,有作品入选历届全国和北京市画展,并为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