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前川的历史
前川街道: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文教坊的是二程的诞生地,1998年城关镇更名前川街道,取程颢的诗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以纪念二程在黄陂的影响和贡献。
蔡店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北,根据民间传说,明代有蔡氏兄弟二人在此开设小店,接待过往的客人。后来此地成为一个交通便道,店铺日益增多,于是发展成为集镇。因为是蔡氏兄弟首居,所以叫蔡店。
横店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南,清末有几家饭馆和小杂货铺,居民不足百人。传说以前这里是南来北往的一个大驿道,老横店即为驿站(又名烟灯),面积约三、四百平方米,因店房多为坐北朝南方向,横排于驿道的两旁,故名横店。
滠口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南,原为较大的驿铺,清代曾在此设置巡检司。历史上这里是鄂豫交通要津。附近有3500年前的盘龙城外,相传滠口东面早年有一“营盘城”,为一小土城,可能有过驻军;还有东岳庙、马王庙、禅定寺、文昌宫等名胜古迹,可见当时滠口的规模。根据《中国地名大辞典》注:滠口一带晋代曾置滠阳县,北周废。
祁家湾街道:位于前川西,清末为一小集镇,街道驻地人多姓祁。
三里桥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南,相传此地原有一条天然形成的排水大沟,给过往的行人带来很大的不便。清代末年,由附近的乡绅集资,于沟上建了一石桥,当时称为三眼桥,后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名字。1954年桥被毁没。
长轩岭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北,以建在一条长3华里的山冈上而形似车轼,“轼”即“轩”,《说文》:“轼”为古代舆车前横木。)而得名。根据泊漠港出土的晚商或西周铜器断定,早在3 000多年前,此地就有类似盘龙城的先进文化。根据《湖北通志》记载,这里曾设置过木兰县,后废。此后这里一直是鄂豫的交通要道。相传明代中叶,有一余姓人家在岭南开设小店,人称余家店。明代为一驿铺,自木兰山宗教闻名后,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商业活动日渐繁荣,可以说长轩岭与木兰山关系密切。
姚家集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北,明代即已经形成集镇,相传旧时有兄弟二人在此开设了两个小店,一名仁和店,一名太和店。清代,因当地有一个姚姓人名声显赫,官至巡抚,太和店被改称为姚家集。当时姚家集因位于彭城河(也叫姚蔡河,为滠水河上游的支流)北岸的小山坡,因而房屋和街道都依山而建,河边有百级台阶与街道相连。
罗汉寺街道:位于黄陂前川北,旧称青龙岗。明末清初,因附近修建了供奉罗汉的寺庙,所以改名罗汉寺。
六指街道:位于前川东,原为湖埠,明代中期已经发展为小集镇。传说明洪武二十五年,一位手生六指的老人名张税胡,由江西上饶县迁移到这里定居,以开茶馆和饭店维持生活,后来逐渐发展为小集镇,人们根据首居老人的生理特点,定名为六指店。
Ⅱ 前川街道的街道概况
黄陂区前川街是区委、区政府驻地,区域面积148.3平方公里,辖16个社区居委会、58个行政村,人口19.9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11万人。
2012年,前川街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23亿元,收入总量和增长率均居全区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08元,同比增长14.6%。全街实现农业总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24%;农业用地产出达到13735元/亩,其中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产出率优势明显;乡村休闲游收入达到2031万元,同比增长58%,休闲农庄增至18家。
2012年,前川街先后获得“全省百强乡镇”第四名、“市十佳街乡镇”等荣誉称号。
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七号线是汉口中心区与武昌中心区的直达通道,并沟通北部和南部两大新城组群。七号线二期工程再向两端延伸,东方马城站向黄陂区延伸,经停马池站、宋家岗站、天河机场站,止于前川新城站。其中,前川至东方马城10站32km,横店至天河机场一站7km。、
发掘前川特有的文化宝藏,加强人文景观建设。前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邑重镇,我们的先祖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遗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构塑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昔日“黄陂八景”即有五景在前川(“甘露呈祥”、“鲁台望道”、“夜台钓月”、“铁锁龙潭”、“西寺晚钟”),尤以“二程”文化卓然独秀。这是前川诞生的胎记、精神的宝库、独特的地标。它使前川活力四射,魅力无穷。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予精心保护,已经损毁的重要文物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修复,还应新建一些新的人文景观,以彰显前川丰富的文化底蕴。
依托黄陂广场和万基国际广场,积极引入餐饮、娱乐、服装、家电等知名品牌企业,把前川打造成集购物、娱乐、文化、美食于一体的综合商务休闲中心。全区现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黄陂广场,万基国际广场,武汉百联奥特莱斯广场四大综合性购物广场,包括游行品牌、大型商超、数字影院、美食街区和星级酒店等各种商业业态。
将前川建设与黄陂区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把前川建设成为武汉江北重要景区。前川是黄陂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处黄陂旅游中轴线上的中枢位置上。是“武汉后花园”中的“中心花园”、是黄陂区这座宏伟大厦的“客厅”。因此,应将前川的建设纳入全市、全区旅游的总体布局,兴建一批自然景色优美,又富含文化韵味的名胜景点,使汉北旅游的游客返程途中,乐于驻足前川,流连忘返,成就在陂“二日游”以至“多日游。
下辖社区,村委会:前川、光荣、东寺、康乐、民安、双凤、新村、潘家田、龙潭、锦绣、沙港、油岗、雷段、桃花、付店、枣林等。武汉市至黄陂区城关公路通过,交通较便利。前川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园区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历史机遇,全街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现有工业做大做强,一手抓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举全街之力支持油岗工业园区的建设,街级工业经济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轨道。
黄陂正进入由传统农村向新型城市、由农业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的重要时期,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这是发展的必然,虽然它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是进程在加快。这次对前川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的调研和研究,从大家的发言来说,重在突出前川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前川新城的建设,无论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上,从社会进步的程度上,还是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上,都很有必要。从区里的发展情况看,前川不仅仅是政治中心,也应该是经济中心,还应该是交通枢纽中心。“前川活、全区活,前川兴、全区兴”,这个道理大家都清楚。这关系到全区科学、可持续发展。从社会进步方面看,城市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城市也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从城乡统筹发展上讲,产业集中,居民集聚,用地集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促进城镇化,而城镇化又是工业化的有效载体。所以,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依存。那么,黄陂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迈进,必须突出前川新城这个中心,必须发挥前川的龙头带动作用。
Ⅲ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有几个村
前川街是由原鲁台、前川、环城三个街合并而成的,下辖11个社区居委会和63个村委会,总人口18.7万人。
Ⅳ 黄陂前川街双凤大道388号女尸是那里人
像这样的问题,属于是保密类的,公安部门也不会说出来或者宣传出来,建议你打电话到当地的派出所或者公安局去咨询!
Ⅳ 黄陂区前川街王艳明是什么级别
你好,你的问题回答如下:
1、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办事处属于正县处级别编制。
2、所以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都是正县处级别,相当于普通的县长、区长级别。
3、副书记、副主任是副县处级别。相当于普通的副县长、副区长级别。
4、下属部门是正科级别,与孝感市普通的乡长、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级别相同。
Ⅵ 谁能介绍一下黄陂县的一些资料呀
黄陂 开放分类: 地理、武汉、湖北 ‘陂’字有三种读音:bei,pi,po。念‘bei’时指‘陂塘’、‘陂池’:念‘ pi’时是专用于‘黄陂’(湖北黄陂):念‘po’时指‘陂陀’(不平坦)。 优越的发展条件 黄陂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厚的多种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是投资创业的一片热土,企业发展的成功摇篮。 区位优势独特。黄陂与武汉市中心城区一水相依,南部近30公里沿线五桥相连。全区近半国土面积已融入大武汉的经济繁荣圈,是武汉市外延扩张由南至北推进的唯一腹地。 各种资源丰厚。黄陂土地资源充足,是武汉市最大的土地资源储备地;旅游资源丰富,有距今年3500年历史的商代遗址盘龙城,被认证为“大武汉城市之根”。有花木兰故事得名的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木兰天池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素山寺,以及日、月、星湖等为主体的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有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得名的鲁台“双凤亭”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其中,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投资项目,并同商代盘龙城遗址被列为武汉市“十五”重点开发项目;社会资源广博,黄陂有“无陂不成镇”之美誉,是湖北第一台乡、第二侨乡。 基础设施完备。水电设施网络化。全区建有水厂27座,容载比合理的变电站13座,完全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通讯设施现代化。实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无线寻呼、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区;交通设施立体化。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岱黄路、机场路、黄土路、汉施路、川龙大道、巨龙大道、318国道、市外环线等四通八达,公路运输畅达。京广线、京九京广武麻连络线、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等境内交错,铁路运输快捷。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坐落区内,空运条件优厚。境内滠水河与府河、长江航运相连,水运优势明显。 优厚的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黄陂区不断扩大开放,着力营造优质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实现本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到目前,共引进各类项目(企业)612个,引进资金总额近59亿元。全区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以工程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正在向纵深推进。以木兰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引进、开发和建设,黄陂已形成由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和天河航空城等构成的南部经济发展带、中部前川卫星城区和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一带两区”三大强势板块的开放引进接收载体。目前,这里客商纷至沓来,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开发建设热火朝天,联动互惠效应形成,发展商机如珠诱人。 根据市委、市政府“南突北扩”和打造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新城及发展临空产业的战略,“十五”期间,黄陂区的发展思路是:强力推进第二产业发展,带动第一产业提高,促进第三产业兴起。重点接纳和发展的投资领域为: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文化旅游业、城市基础设施及物流业。 优质的创业环境 黄陂区坚持实施“项目兴区、项目活区、项目强区”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环境的创新力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安商、活商、亲商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鼓励国内外客商来黄陂投资兴业的政策机制和对投资客商实行了时间从快,手续从简,赋税从轻,服务从优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与此同时,在全区深入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实践行活动,调动了全区人民支持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的积极性,亲商意识和诚信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为客商创造了优质宽松的投资环境。 水利资源 黄陂区处于江汉河湖水网的边缘地带,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水利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08.72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滠水、界河、府河和注入北湖的五条河流,多为南北流向。其中滠水河是区内最长河流,源于大别山南麓大悟县境内,从北向南纵贯黄陂汇入长江,境内流程90.71公里。全区有水库89座,其中大、中型水库7座:夏家寺、梅店、院基寺、泥河、矿山、巴山寨、三姑井,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438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积10.22万亩,灌溉面积68.31万亩。主要湖泊有武湖(180平方公里)、童家湖(48平方公里)、后湖(12.9平方公里)、西湖(9.24平方公里)、什仔湖(2.5平方公里),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公里,承雨面积124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南部平原湖区先后进行了汉北河下游改道、滠水下游改道、围垦灭螺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建成武湖、后湖、四联垸、什仔湖泵站。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地带,对水库设施进行了整修加固,扩宽延伸夏家寺、梅院泥、矿巴三大灌溉系统的联结渠道,使全区形成河湖相通,库渠相连,北蓄南排的水利体系。总蓄水能力达96351万立方米,控水面积1281.5平方公里,有效水量52766万立方米。 境内地下水储量2.2亿立方米,分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3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温17—24℃,矿化度低于淡水,适宜农作物灌溉。北部还有断裂循环型地下热水。 自然地理 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北部,地跨东径114°09′—114°37′,北纬30°40′—31°22′。东与红安县、新州区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与孝感市毗连,南抵府河与武汉市城区相望,北与大悟县交界。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境域周长273.5公里。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 区境北依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整个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西北低山区海拔150—180米,全区最高点双峰尖873.7米。东北丘陵区海拔50—150米。中部岗状平原区海拔30—50米。南部滨湖平原区海拔20—30米,最低处为16.5米。全境有滠水、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个主要湖泊构成的自然水系。地貌特征构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时数约1540—2180小时。由于地形复杂,各地日照时数及百分率有差异,山地阴阳坡的差异比较明显,但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洪涝干旱时有发生,对全区工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境内平均气温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气温28.4℃,有的年份出现在8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5℃,极端最高气温为40.7℃。 矿产资源 已初步探明可资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铜矿、磷锰矿、白云岩、河砂、红砂、高岭土、石英砂岩、石英岩、砾卵石、浅粒岩、绿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萤石、辉绿岩、玄武岩、花岗岩及矿泉水等二十余种。 金矿分布石门、塔耳及蔡店三地,属小规模金矿。除石门尚未开采外,塔耳、蔡店两地均因资金紧缺,开采一年多后停采停炼。铜矿分布在李集、长轩岭、蔡店三地,铜的品位为0.75—3.96%之间,属小型矿。磷锰矿系小型矿床规模,磷的工业储量92万吨,锰的工业储量70万吨。白云岩3.56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5万吨左右。河砂累计开采量在1亿吨左右,尚未开采地段及储量已不太多。红砂总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石英砂岩的地质储量在1亿立方米左右,石英岩地质储量250万吨,年开采量3万吨。花岗岩地质储量5亿立方米,已开始少量开采和加工。绿片岩1亿立方米,高岭土总储量220万吨。
Ⅶ 黄陂广场的简介
行政区域: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项目位置:黄陂区黄陂大道387号交通状况:公交前川客运中心站,292路建筑类型:板楼物业类别:普通住宅开发商:武汉源洋锦绣置业有限公司物业公司:武汉弘基源洋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物业费:1.10元/月/平方米
均价:4800起价:4800价格说明:均价4800元/平方米付款方式:银行按揭贷款,公积金贷款,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款历史价格: 价格时间 最高价 均价 最低价 2011年11月08日 -- 4800 -- 2011年11月08日 -- 4800 -- 2011年10月13日 -- 4800 -- 产权年限:70年容积率:3.00绿化率:40总户数:1300建筑面积:300000平方米占地面积:90000平方米
Ⅷ 黄陂区的名胜古迹
1、盘龙城遗址
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遗址是中国早期城市遗址,时代一说为商代早期,一说为夏代,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杨家湾盘龙湖畔。
2、鲁台山古墓葬群
鲁台山古墓葬群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鲁台村,属周代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滠水东岸的鲁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发现。
3、双凤亭
双凤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鲁台山,占地36平方米,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双凤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龙王尖遗址
龙王尖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山寨遗址。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周长12公里,分设东南西北四个寨门,寨墙由条石垒砌而成,平均高35米,最高处达45米,宽13~15米。
5、作京城遗址
作京城遗址属汉代古城址,位于黄陂区李集镇作京城村。遗址呈不规则“亚”字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为140米,残高2—6米,夯筑城垣顶宽约12米,基宽约30米,北、东、南三面有城门遗迹,城外有护城河遗迹。
Ⅸ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梁安里148号
黄陂区各乡镇邮政编码
地名 邮政编码
黄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