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武汉黄陂 > 南昌筷子巷王才户移民湖北黄陂

南昌筷子巷王才户移民湖北黄陂

发布时间:2021-01-15 05:12:48

1. 快子巷的来历

筷子巷两湖移民后裔深情回望

新闻来源:江西商报
文/首席记者熊爱国实习生涂文锋杨孝蓉图/商报记者黄昊霆

几百米长、三五米宽,筷子巷是南昌城里再普通不过的一条小巷。然而对于无数散落湖南湖北的江西移民后裔来说,筷子巷却是个沉甸甸的名字。他们常常在缅怀先祖的梦里,深情回望这条小巷。

家谱习俗同指祖籍筷子巷

“我现籍湖北黄陂,据老人说我们整个族人都是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南昌筷子巷搬过来的,我对这点深信不疑,因为不管是从族谱、明代先人的碑文,还是从方言、风俗上都可以得到印证。南昌现在还有筷子巷这个地方吗?谁能告诉我具体的位置?”

这是记者近日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帖,类似的帖子还有很多。筷子巷是湖北江汉平原广泛流传的地名,在这一广阔的区域中,有许多人坚信南昌市的筷子巷是他们的祖居之地。

据田氏族谱记载,明代崇祯十年即公元1637年,江西筷子巷(今南昌市内)的田氏三兄弟田万一、田秀一和田兴一商量决定,于当年春从江西迁徙至湖北。田兴一在滠水河旁的柳树店(今姚集镇李集村)落户,成为黄陂田姓的始祖。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田长霖就是黄陂田家18世孙。

在鄂北的随州,鄂东北的大悟、红安,以及江汉平原的云梦、黄陂等地,从前每年祭祖,城乡居民富裕的用全猪,其次用猪头,再次用猪脖子肉,最穷的也要用一块豆腐,再在上面插一根筷子,头朝向东南方的江西,以寄托对祖籍地筷子巷的追溯。两湖人口十之六七是“江西后人”

元朝末年,湖北和湖南合称湖广省,是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以及朱元璋厮杀拉踞的主要战场,这里的人口因此也随农民逃荒外省和大量死亡而急剧减少。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之后,于洪武年间下令就近从江西大量移民迁入。这次由政府组织的移民运动,后来被称为“江西填湖广”。

著名移民学研究专家葛剑雄等所著 《中国移民史》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单是湖北一省,元末明初迁入的移民数就达180万人,其中约130万人是从江西迁入。今天湖北一些地方还流传着“洪武开坎”的传说,因为两湖的移民家族中,有50%是在洪武年间迁来的。

据推算,两湖移民中,来自长江中下游的江、浙、皖、赣约占移民总数90%。在这90%中,江西移民又占90%。也就是说,两湖人口中有60-70%是江西移民的后代。所以直到现在,不少湖南、湖北的乡村百姓都声称自己是“江西后人”,并把江西人叫做“老表”。

“居楚之家,多豫章籍”

“江西填湖广”的移民主要出自今南昌、丰城、九江、德安、景德镇、乐平、鄱阳、余干、吉安、泰和等市县,也就是明清时期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赣北多于赣南。从流域看,开发早、经济文化发达的赣江中下游及环鄱阳湖地区迁出人口最多。

湖南当地有“居楚之家,多豫章籍”的说法。我国移民学泰斗谭其骧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写《湖南人由来考》时开篇就称:移民至湖南的江西移民属南昌为多。然后提出:“且平江、湘阴而北之湖南人,以其为南昌人后裔之故,而有‘湖北味’。则自此直可以想见即湖北省之人,其大半当亦为南昌人之后裔也。”

有学者根据湖北枝江市、仙桃市、洪湖县等地地方志及族谱资料记载,对其中52个姓氏共68族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其中江西籍移民占总数的78%,而江西移民中又有三分之二是迁自南昌,与谭其骧先生当年的估计基本一致。

南昌筷子巷是古代主要移民点

两湖人口多源自江西南昌的确不假,可为什么出现在大量家谱和传说中的移民祖籍地只有筷子巷,却少见其他确切地名呢?

现旅居广州的我省青年画家凌冲对江西历史上的移民情况颇有研究,他的分析是:在《中国移民史》这部权威的移民学专著中,南昌筷子巷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移民集散地之一,其依据是诸多历史文献的记载。能够成为主要移民点,那么一定是在移民数量或者规模上显得比较突出。这样的地点,自然更容易被记载和流传下来。

凌冲还告诉记者,在江西,筷子巷这个地名不仅南昌有,丰城市、鄱阳县、分宜县、余干县、永修县也各有一条筷子巷。摊开江西地图,这些筷子巷都处于赣江中下游及环鄱阳湖地区,即江西填湖广迁出人口最多的地区。

“所以在无数移民心中,筷子巷其实是个典型符号,它代表和泛指的是以南昌为中心的赣江中下游及环鄱阳湖地区。因此,我们甚至还可以给这个区域一个另类的名称——泛筷子巷地区。”

■专家解读

南昌筷子巷是客家先民南迁的驿站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文艺理论家、评论家缪俊杰出生于江西定南县,因为自己是客家人,所以对客家历史文化多有研究。他告诉记者:“我到过南昌很多次,也曾多次行走过筷子巷。但我们先前不知道它会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和那么深刻的文化内涵。直到研究了客家人南迁过程后,我才真正读懂了筷子巷。”
缪俊杰解释说,从西晋永嘉年间“五胡乱华”开始,中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为求生存,客家先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背井离乡,踏上充满艰辛与坎坷的南迁之旅。于是出现了“豪强战中土,士庶走南疆”的局面。当时一批中原士族(大多是知识分子和小官吏)举族、举家南迁。这一部分南下的“司豫流人”,从河南、河北及黄河流域沿岸出发,经汝水、汉水到达长江。又沿长江南下,分布于鄱阳湖区域,以南昌故郡一带为落脚点。
“南昌的筷子巷,同福建的瓦子巷、广东的珠玑巷一样,是客家先民的驿站。”缪俊杰表示,筷子巷就是南迁客家先民在南昌的聚居地,他们在这里经过一段年月的休养生息,一部分人沿长江南下到达苏皖中部;一部分人则溯赣江而上,到达粤、闽、赣交界地。有的又想回到中原,于是溯长江到达洞庭湖。但回归无望,只好经湖南到达广西、四川。有的到达闽西后,又从那里出发渡海去了台湾。“所以,湖北那些地区的人虽然是明朝才进行的移民,但应该也是客家人的后裔。”
客家人整个的迁徙大体上分为五次完成,其中和南昌有关的只可能是前两次。第一次是东晋初期,从中原迁至江淮、皖赣一带,并一直稳定了500年。第二次是在唐末因黄巢起义而起,来到皖南及赣东南、闽西南和粤东北地区,稳定了300年。接下来就是向广东甚至海外迁徙。按照这个迁徙进程可以推算:客家先民在南昌筷子巷的生活历史应有好几百年。

■巷名释义

筷子巷得名缘于客家人寓意“快快生子”?
筷子巷只有几百米长,三五米宽,两侧是旅社、幼儿园、快餐店、杂货店……与南昌其他街巷无异。也许是几经改建的缘故,筷子巷如今并不像筷子那么直。剩下的三两栋老屋在初冬阳光中显得很颓旧,并且已经被注明是“危房”。 推开一扇似掩似开的木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残破的楼梯和几扇随意堆放的雕窗。也许曾经是客家先民思乡的地方,如今租住着来南昌谋生的农民工。
新住户姓万,新建县人,在这儿已经生活了6年,从没听说过这里曾经聚居的是客家人。另一位在筷子巷住了32年之久的刘大爷,同样也不知道这条巷子原本是客家人的“地盘”。或许是年代太久远了,连筷子巷居委会也无法向我们说清楚筷子巷以前居民的状况。他们只知道筷子巷以前是两户大户人家的房子,后来他们出国了,就把房子留下来,成了国有。
很多人都说,筷子巷得名是因为窄而长,笔直如一支筷子。缪俊杰告诉记者:这只是筷子巷得名说法的一种。“筷子巷”应该是客家先民叫出来的巷名,而且还有另一种含义的解释:客家先民有传宗接代的情结,在苦难中煎熬的客家先人,谁不期盼着早抱贵子贵孙,早日改变那奔波逃难的命运呢?所以每到一处落脚,都希望“早生贵子”,因而把自己的寄居地命名为“筷子”,寓意“快快生子”。
可以印证后一种说法的是:筷子巷这个名字的确不断被重复沿用,有人查证,全国叫“筷子巷”的地方有十几处,在江西就有四处。除了南昌市区的筷子巷,丰城市、鄱阳县、分宜县也各有一条“筷子巷”。 而其先人中有不少从江西筷子巷回迁至河南光山、固始一带,当地相当部分居民到现在祭祖时都要在供奉的三牲上插双筷子,以示不忘自己的祖先是从江西筷子巷迁来。

2. 湖南省衡南县硫市镇乐玉村大笔组陈氏族谱中属于哪个堂

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汇总
1.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2.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3.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 祖烈愈隆 贤宗跃人
4. 江西上饶
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4. 江苏江都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5. 湖北汉阳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 荣昌祖顺,志礼益芳, 诗书佩泽,锡福增强, 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6. 山东省陵县陈辇庄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7. 汉阳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8. 重庆永川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9. 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0.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
采、如、锦、宏、国
11.四川省永川县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2.海南省琼海市
运、会、永、绍、辉
13.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 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
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14.湖北黄洲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15.江苏东海
増 景 方 贵 秀 步 兴
16.湖北省竹山县东川
之元国治兴隆长 祖德宗功世代扬 尊守延绵恢先绪 诗书彦秀起贤良。
17.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18.河南郑州
宗,邦,万,选,天
19.徐州北郊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0.四川达州市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1.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 猷
22.湖北省石首市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3.湖南长沙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24.湖南绥宁
远.历.代.善.名.扬
25.陕西汉中
春、启、文、明、正、乾、坤
26.湖北孝感市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 中云自定基
27.柳州融安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28.四川
春先思龙来 明道西光富
29.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
贵鸣冠书林 建广瑞祥云 文豪佐志仕 英武正乾坤
30.山东潍坊诸城
世玉德磬景,文明会家安; 仁(云)海永昌泰,忠燕光聚远
31.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
公/良/明/有/道/定/国/显/朝/廷/德/兆/鸿/隆/运/
32.安徽灵璧
明 昌 兴 龙 忠 厚 传 家 远 诗 书 继 世 长
33.湖北麻城孝感乡
天正世代昌,朝廷兴万邦;高明悠久顺,永远照真祥。
34. 湖南省临武县
光龙公焕世 宗允上元如 良甫叟伯楚 舜侣寿存思 志士大夫卿 文才俊秀英 贤能应选举 道学崇高明
35江苏高邮一沟镇河南陈家庄
统、绍、学、林、鹤、凤、启、智、海、龙、飞、生
36 四川营山县
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37. 湖北省钟祥市
正裕家生永克昌,天开文运吉照祥,光宗耀祖世为美,安邦定国华锦长
38. 广西龙州
德、崇、厚、福、天、宝、盛、人
39. 潮州
仕 应 天 选.大 班 良 秦.经 国 帝 地.由 义 举 仁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0. 江苏徐州铜山县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41. 湖南衡阳
孔、武、大、君、圣、高、瞻、远、见、佑
42. 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陈家湾村
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3. 湖北石首
诗书光乾业;忠孝启后坤......
44.安徽当涂县
福禄寿永 肇祚延长 祖源省上 行表言坊 克遵懿范
能叙纲常 修齐有本 相得益彰 典谟训诰 先后辉煌
经纶化育 迪吉尔康 孝友为政 郅治祯祥 匡 辅翼
安定明良
45. 四川大竹
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
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46. 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马家村
心、书、礼、光、家、祖、忠、义、耀、朝、廷
47. 江西九江瑞昌县
添文福守、亮席成宗、其应以余、家之道通、学茂德立、洪新世绪、敬狄全()、华国文章
48. 江苏淮泗
象、翠、豫、临、丰、履、同、升、复、泰、孚、观、咸、谦、有、宜
49. 南京
修?仕?国?家?宝?鸿?儒?道?德?芳
50. 福建汀州彭屋碑村安名排辈
茂良秉文世,凝依安(作、理)胜昌,
敬(志、英)德修原美,名才继愈长,
庆余恒积善,业大永遗芳,
兴盛家声显,荣华国瑞光,
立泰泽新远,昆强伟福庄,
尚士宏开建,宗辉耀祖邦。

补充:
51.贵州 辈份是:
锡、大、天、先(薪)、应;
文、光、学(华)、世(永)、鸿;
思、余、平、安、义;
镇、国、定、庭、忠。
52. 广东揭阳
君、臣、佑、益、禾责(责)、厚、能、发、光、大、统、有……
53.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
辈分排序是:春焕耀家庭,君臣道义,永振大明。
54. 四川省平昌县
九、位(卫)、运、奉、云、文、明、光、大、正、贤、仕、登、朝、庭(廷)、焕、直、兆(朝)、灯、
55. 安徽怀宁三桥陈氏。堂号“树德堂”
辈份是:陈栾日仕普 友延金木水 尚九毓永昌 王廷光国祚 传家惟一经 中存务广厚
56. 四川省遂宁 胖土入陕之巩昌府阶州陈家山公妣讳氏皆无考有墓有碑惟字刑剥蚀莫辨公生子五长绍纲次号纲三福纲四联纲五桂纲
宗谱取名定派歌:继自其汝之 九邦第宏基 培应醇厚广 裕启显扬时 勤慎佐国宜 绵长锺嗣烈 世泽万年思
57. 四川巴中恩阳义阳山陈氏湖广填川的第六代开始的宗谱: 鸿,绍,启,中,永,定,顺,安
58. 清康熙年间,陈之贵迁入贵州都匀骆家田
二十个流水字辈:荣、学、际、国、治、延、佑、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59. 湖南双峰荷叶镇陈氏排辈表 :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60. 安徽省肥西县
文学光宗、贤能辅国、明理安常、宏昭世泽
61. 辽宁省庄河县大陈庄和小陈庄
二十字家谱如下:
元学春广兆,仁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62. 湖南湘乡山枣
义、明、君、孝、友
63. 河南潢川(原河南光州)
家族门联有(义门家声振,颍川世泽长).
辈份中有:殿传金宝,家庆宏昌,永绍先泽,大显其光
64. 安徽省枞阳县
辈份中有“克、相、胜、庭”
65. 广东揭阳古溪陈氏
家庙楹联
(1)
古风尚在
溪水长流
(2)
古风尚在千帆竞发
溪水长流万派归源
(3)
古远家声旧
溪深世泽长
(4)
古桐栖彩凤
溪泽卧蛟龙
(5)
古传家声 据史依经起妫姓
溪涵派泽 追源溯本自莆田
(6)
思祖先业绩克绍箕裘扬祖德
成禋祀规模恭治俎豆报宗德
灯橱:
古今明月照耀浪清溪
古风仰止涵辉祚清溪
66. 福建省安溪县蓬莱寮内陈氏
字辈(昭穆)排行(十世起):振弘光 承大业 举芳正 立贤哲 钦天良 会帝德 绍舜祖 尚允吉。
67. 广东省清远滨江泰陂陈氏
大明洪武年间有诗日:
四海五湖天下陈,
青山绿水影乾坤。
兰桂腾芳枝秀茂,
世传后裔步青云。
始祖国安公与高祖自福、三世祖本威将本字辈五十字数列如下:
国自本于良 子国君文秀。
仕汝平德赞, 朝成景运传。
有祚光尧日, 其昌永孝声。
承仁慈敬卜, 肇庆继和鸣。
能守祖荣业, 新丰衍贤英
68. 黑龙江省嫩江县
庆源长兴远,春和景茂昌
69. 江西抚州
据说是明朝从江西高安迁来的,为赤土大田庄,本支派行中有“珠光映碧球(音)”派行
70. 广西桂平县垌心乡陈氏
从广东惠东迁来,派辈:
### —元—雍—皋—佐—甫—文—俊—豪—###
71.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搽耳镇
字派,(天了庆宗应,仲叔光家邦,世传自有常,永遵敦厚礼,昌大定悠扬.)是康熙三十六年由楚迁蜀来到现在的南充市
72. 浙江黄岩
宗谱上班辈排列为:正-国-以-贤.仕-齐-嘉-义-必-仙
73. 柳塘陈氏宗谱排行字母表
忠孝勤俭恩忠和圣善名任恤睦慈祥衍百千万贵福生清良义仲平安富盛永光泰贞谦豫显庆播杨宏绍懋宠远嗣徽芳元沛盈滋郁蔼作成含美式彩瑞质琪英
辈份 :
文惟尚昌望隆家国祚启人瑞景会允锡棠华棣萼凤竹皋兰绵承奕祀谷贻发祥
表号
尔怀德立敬承启修开继定世秀茂崇升蕃衍享利春宇熙和川腾朝宗
74. 湖南双峰荷叶陈氏排辈表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75.贵州金沙及遵义三河
流传的诗句:平地干戈闹红哇
红兵赶散各天涯
五马太子如雷吼
永赴麒麟江定巴
一家分为三五户
一户分为三五家
有人记得诗八句
不同宗祖也同华
76. 温州迁移到台州玉环环城西青岭头大坑里的陈氏
全、芳、长、文、佘、成、云、永、明、多、贤、德、昌、世、淮、水、洪
77. 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庆丰村
洪、万、启、光、登、先、明、永、远、福
78. 黔南地区
炳、少、明、忠、玉
77. 四川省荥经县。族人所用字辈:
朝应尔恩,俸仕文仁;
席尚光大,家秉昌荣;
先祖来居,荥河经江;
聿修厥德,启迪胤臧;
前创后守,作为有方;
义门之业,迨见再举;
78. 四川大竹县,在清代乾隆年间祖上有湖南郴州(郴之东门)来川东之梁竹(梁平,大竹),辈分有"华国文章绪,朝廷用贤良,"
79. 山东省滕县圈里村
“昭” “明 ”“允 “克” “宏”
80. 贵州织金(主要是阿弓、吹聋、鸡场一带)就有几万人。有传红鬃白马典故,辈分“进霸百景安,毯大万福先……再启玉文光,恩高(洪)开国相……
81. 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辈份大至是:
奉尚梁必仕,朝庭四代兴。
永远林中贵,吉地寿年长,登科正名扬。
82. 甘肃靖远陡城堡字辈:
#自、文、世、兴、陈,玉,仕(士),天#
82. 来自山东诸城的陈家官庄,排行是伟、钟、汝、桂、炳
83. 四川金堂 原祖籍福建长乐县,近几辈的辈序是:自.多.福.积.善......
84. 辽宁辽中 家谱排列为“锡德崇彦俊,嘉善永朝天,道本维良景,宏昌继泰先”
85. 江西安远县
立志颙公为开派始祖,派行语:志元玉招大,清胜陈兴帮,恭宽信敏惠,积善启传芳,泰交逢景运,兆锡享荣昌,继代钟才德,咸朝庆明良,崇文克登辅,守正定观光,贤嗣宗祖绍,发达永世长
86. 湖北仙桃通海口(沔阳洲岭)篇
谱 律

志 正 天 心 顺
家 齐 世 泽 堂
忠 孝 习 仁 义
久 厚 得 荣 昌
光 明 大 有 圣
永 远 望 长 根
信 守 开 门 衍
日 月 照 景 春
87. 驻马店一带陈氏:原居汝南县城附近,至明朝户口殷繁,但明末兵荒马乱,远祖抱谱行至汝南城西北仙女桥附近人亡谱失,前代祖宗世系名讳无从查考。德新公迁居汝南和驻马店市交界处冷水河两岸大陈庄、小李庄、牛王庙陈庄、桥西陈庄等村庄;次子德邻公后裔迁居确山县城北关三里店;三子德尚公后代,迁居汝南东(今平舆)庙儿湾。1933年前家谱只有三世祖长门德新公后裔老五门(四世)、少五门(九世)十数代。这次续修,确山三里店三世祖二门德邻公后裔十三世以下数代续入谱内。庙儿湾一支至今仍未线索。
堂号:聚 星 堂
派字
龙仲德忠 文王士廷 雷万玉应 如以启圣
家传心法 伟建宝东 国祥泽庆 海明志鸿
88.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西山村西山沟)字辈为:
有文在一 子应升高 光明正大 学守全梁
家修永著 世德克方 尊仁安义 吉善泽长
89. 吉林德惠:祖先为山东登州(今烟台威海)文登县白鹿淀
辈分字号排序:
宗,孔,宏,日,明
典,秉,贵,俊,兴
显,维,德,胜,曾
永,远,振,家,声
先祖:孔宏,孔亮
90. 广西柳州和平南字牌:
必。宗。嘉。章。达。仁。世。泽。长。
91. 重庆合川市宝华镇群英村三社迁自贵州遵义府人遵县南乡村清潭里八甲葛家寨,原为彭城人士.先祖陈大利,妻李氏,陈仲德,妻傅氏,陈文现,妻王氏.陈玉璞妻梁氏于清雍正年间迁入四川重庆合州明月里七甲白茨岩土地山下陈家老院子(现为重庆合川市宝华镇群英村三社).
字辈为:大仲文玉 舜国仕朝 元兴开通 景运永正 山合根本 万世红光
92.福建永宁陈氏至今已传二十五世,字辈谱为
(从十二世起用):铭洵楷辉墀,铁渊植焕增,锡治材炳垣,金+童(此成一字)瀛桂火+斤(此成一字)培.一九八七年编续新名讳行:钊淳栋火+昆(此成一字)基,铄泽析炜坤,钜浩彬炯土+育(此成一字),鑫涵朴火+延(此成一字)坚.
93. 山东茌平三里庄:士, 万,太,玉,兆,吉,英,顺.
94. 温州永嘉桥下镇浦石村的 ,据祖上说我们这里是从永嘉白泉迁来的字辈是
大善公克守 谦尚伯信友
士元嘉允茂 鸣时继光久
贤孝济熙朝 永世承天受
95. 至四川省蓬溪县安府场
字辈“国正天兴顺 官清自化良
德崇行必善 学广道宜章
廷宪文明显 佳修素吉祥
攸邦进齐尚 世泽永龙昌”
96. 陕西南部安康;湖振太平,宗广耀强明
97. 毕阳慕山葛陈楼、南昌府南昌县紫竹岭猪市巷、湖广武昌府蒲圻县峡山团又田堡(gao)仑嘴上岸九都落陈家寨(义门)
依先谱录派:心应之日 昌定宗世 正大光明 元亨利贞
98. 山东烟台福山县涂山村陈氏: 明朝弘治年举人陈宾,江苏上海县人,任宁海知州(今烟台牟平),后代儿孙在烟台福山县涂山村繁衍开来.
字辈为锡,衍,维,学,耀,宗,广,培,世,泽,......
99. 湖北省钟祥市陈氏:是河南丹江口淅川移民,家谱为"忠良治国,文建三章"。
100. (义门陈)重庆川东道庙里,五甲地名,陈家坪:来源于江西吉安太和县鹅长大丘,为逃难到湖南宝庆邵阳县数年立诸侯后,后又分房重庆巴县智里五甲地陈家坪。
字辈排序为:廷仲现奇文,际盛英才生,硫秀光天德,钟灵荷祖恩,孝忠昭日月,永远振乾坤,积善富贵发,荣华万代春。
101. 湖北沔阳排湖:。。。远,久,昌,立,志,先,本. 。。。
102. 重庆南川市福寿乡同心村五社:
墓志字派: 孟一显天 仕应朝廷 国家兴隆
中和本立 达德文大 永有光明
103. 贵州六枝、织金、安顺一带有明朝从江西吉安府大桥头小桥尾过来的陈姓后代上万人陈姓:
字辈是:“朝、兴、先、芝、彦,宏、正、元、福、廷,明、光(伦)、开、富、贵”。好象是“彦”字辈有一支到了广东或广西
104. 浙江省平阳县敖江镇:字辈:观,均,钦,尔
105. 湖南新化鹅塘伯万祖班次:
(1)、陈滚、陈绪昌新定班次
惟今能显远, 历久善名扬;
道盛崇基厚, 勋洪启绪良;
登廷修锦业, 献策守彝常;
礼让芳规永, 诗书茂泽长;
敦伦恢祖德, 集义焕宗堂;
余庆延星聚, 英才上国光 。
(2)、附旧谱:乾隆癸卯年永康齐三派共订:
惟今能显远,历代善名扬;
端自开基厚,继因衍绪长;
量材修正业,素位守彝常;
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光;
香台恢祖德,义柱焕宗堂;
馀庆原星聚,支延万世昌 。
106. 江苏扬州:祠堂堂号“三尧堂”,家联:“三尧德重家声远,泗水名高世泽长”。明初自现在二十代排行:

克己怀先德,仁敦同寿(于)君,文芳从世道,书可启宏机
107. 河南邓州:辈分为“文-同-明-光-志-理”
108. 辽宁盘锦:字辈是”字大有勇,万玉洪光.凤树朝天.
109. 贵州独山县:是从江西来的,先到贵州省福泉后在1860年左右迁至独山,现字辈一段为:士、玉、开、志、国、文、兴....
110. 山东临清市唐元镇。椐老人讲:始祖显祯、显明(无坟茔)。二始祖相兴、桂兴率子侄来现居。查宗亲堂系表知班辈为:显、兴、学(富)、大、木部、年、玉部、世、绞丝部、百、广、玉。
111. -云南昭通(西移)义门陈姓迁徙路线:河南长葛县(颍川)---湖北孝感麻城县---江西吉安太和县(南迁) 江西----贵州大定府----云南昭通(西移)
字牌:仙青锦秀,福应思文,仕子学多,广大光明,安邦定国,永正朝廷。
112.江西贵溪人,应属义门世家,艾享堂.近带排序为:福\斌\星\礼\义
113. 山东省登洲府莱阳县
元学春广兆
仁复日焕祥
连仲丕继本
玉树振永昌
114. 我只知道我的先祖是“陈尚能”是在700年前(明朝)从江西德安义门陈迁至河南省泌阳县高邑乡下陈洼村,现知的字辈为:丰、兆、荣、昌、广、增、付、祥。
115. 广东阳江陈姓据老人说是从福建迁过来的,辈份排列的顺序是:中、和、见、瑞、世、代、原、章、文、权、德、运、大、喜、荣、梁。
116. 浙江台州椒江区陈姓,听上代老人说我们发源地在椒江北岸,知道上几代的字辈是定、赵、勇、 良四字
117. 江西省宁冈县的,2002年并入井冈山,是从广东嘉应迁往江西的,班派排序如下:秉锡启光,成宗世昌,克绍作述,久有传芳,道学始源,家声永扬,瑞应星聚,景焕天章。
118.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江两岸。陈姓族人所用字辈:
周上大宗兴,洪开先祖德;
万世定峥嵘,官清民安国;
历代昌隆应,永远纲常泽。
119.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鸳鸯乡后壁湾人陈氏,故老相传是李自成屠川后由湖广迁入。字辈为:道、鸿、声、孔四字
120. 安徽舒城的,据老人说好象是明朝初期从江西迁过来的,可能和陈友谅有点关系,现在只知道家谱的几个字是:大德超发,吉庆来昌
121. 江苏省泗洪县,家谱顶上大字是“江西九江义门堂”,家谱中有一句是“家志兴(新)林,光耀门亭”。
122. 湖南长沙家谱:
老派语:
建国从英杰 襄邦正泰康 乾坤忠信海万世乐荣昌
致浩借天久 垂统绍先庄 立朝迁楚启 镇大永纲常
分修旧派语:
乾坤开绪业 永远乐书香 裕厚光前代 恢先应先朝
壅正己已派语:
世际文明会 家声大盛昌 显庸期后裔 永远绍书香
民国癸未新派语:
世际文明会 家声振泽长 家贤资教育 骏烈定宣扬
123.江苏苏州迁往(盐城或如东)排名为:伟(音)立.永.昌
124. 河南省洛阳陈家沟人.家谱有:
家新金余富
启德长开明
学广道乃举
思多志先清
125. 江苏江都的,父辈们排行是依,井,万,家,安。
126. 广西合浦公馆迁至广西防城,字排...锦、松、炳、增、先、洪....
127. 河南开封、商丘→福建莆田→广东南雄珠玑巷→广东化州→广西北流→广西北流高塘口平田村→广西北流大村石口陈。但相关细节已失传,尤其记载中的“石子滩”无从所考。
合族同派字目是:
廷会大明,世其克典,家之积德,定育奇英-
128. 马来西亚槟城人,祖先离开福建南安蔡西一百多年到.
我祖籍现为 福建泉洲南安市仑苍镇蔡西乡 (原福建南安蔡西二十七都)(靠近安溪)
已找到地方, 回去两次, 没找到族谱.
仲,佛,观,祖,应
士,志,学,成,树
焕,在,铨,汝,杞,
煜,基,锺,永,森
耀,墀,钦,浚,杰
烜,培,锡,洛,东
熹,奎,铭,泮,柏
烛,堂,录,沂,松
129. 湖北荆州公安县夹竹园镇的,陈姓在当地不容置疑地是大姓,小时候听祖父讲,我们是清初吴三桂叛乱后,从江西迁过来的,据说在另一族人家里现有好几本族谱,班谱大致为:
祖功光显 宗德茂崇 克恢先绪
世代新风 明清高耀 礼义正章
130. 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苗庄村
辈分排序是:
"加(四世)――国――彦――□――淑[子]――维(玉)[远.元]<松>――勋(天)[兴]<清>――基(从)<凤>――如、汝(兆)<学>――世――继――庆――立――宗――本――瑞――敬――修――得――永――祥――信――传――益――文――志――绪――敏――俊――崇――山――"
131.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氏。十九世聚星堂,辈序是:元恒乃德,允吉开明......
131. 重庆陈坪川.
我家字辈为:廷 仲 现 琦 文 际 盛 英 财 生 毓 秀 光 天 德 钟 灵 荷 祖 恩 孝 忠 昭 日 月 永 远 镇 乾 坤 绩 善 富 贵 发 荣 华 万 代 春
132. 湖北宜昌兴山人,属颖川堂的,长坪支派,始祖陈晚益,到我这里已经是十五世了。派序为:光廷永世 志学书香 家为儒风 华国文章 宗德宏开 源远流长 品毓方秀 万代荣昌。
133. 江阴陈氏,祖上有一位祖先叫陈清,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之一。最近的几代辈为“以、为、宝、吾”。乃江阴望族,祖上家有“陈家花园”也就是现在的“适园”。
134. 福建石狮市永宁镇永宁居委会班派字辈(古地名泉州府晋江二十都鳌城)
铭洵楷辉墀。
锦渊植焕增。
锡沼材炳垣。
锺瀛桂(火+斤)培。
135.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范寨乡祁务村。上几代的辈分分别为:书,克,怀,以,玉,成,山。
136. 温州永强(永嘉场)有陈姓数万人,祖辈据说数百年前从福建过来,近几代的字辈是上,文,学,国.
137. 广东阳春市潭水镇陈氏清朝从福建迁来,辈字为“世德宗昌,家声显耀”。
138. 湖南衡阳陈氏:祖上明末清初迁自是从福建上杭地区。
帮序为“尧舜尚为君,国正维是仁,朝宗传相位,嗣盛启荣昌。。。”
139. 湖北枝江市:始祖陈万湖其后族人众多,第四代为启,第五代名字带王旁,第六代为志,第七代名字带金旁,从第八代起按“文光士德,祖先永培,学思宏大,家国一新,长发其祥,荣可久享”起名。
140.陈祥训: 我是在北京工作几十年的退休教授,老家在湖北黄陂,属义门陈氏一支.先祖陈光龙为顺治16年二甲第43名进士,北京孔庙的进士题名碑上的籍贯为湖广黄陂.至今我手中尚有先祖陈光龙的"贞可斋集宋集"诗集的卷4至卷7残部.我父亲是长房长子,故族谱存于我家.上小学时我翻阅过族谱,印象最深的是我村堂号--德星堂来历的故事.谱中记载到我父亲那一代,而我父亲生于1908年,可见这族谱的修谱时间不早于民国初.文革初,我父亲怕族谱被毁,央求一贫农家之妇人保管.该农妇等我父亲走后,即将族谱送入灶堂,付之一炬,家族历史遂无从查起.1948年左右,江西义门陈氏各庄代表二人,曾来我村联系统一全国义门陈氏辈分排行一事,说明我村这一庄在江西老屋记录在案.来人由我的父亲接待.其时我年近十岁,故至今仍能不忘.现我手中尚存有老屋代表送来的义门陈氏辈分排行建议稿(见下),建议从分庄后的第30代之后开始沿用此辈分排行表.这是否意味着当年分庄时已拟好了30代的辈分排行表各自带往新搬迁地呢?不知哪位岁数大的宗亲,特别是江西老屋的宗亲还知道此事否?黄陂陈姓很多,但都与我们这一支"同姓不同宗".我们过年供祖宗的肉上要插一根筷子,据说这是因为我们祖先是由江西筷子巷迁来的缘故.网上称,武汉图书馆收有黄陂编辑的义门陈氏宗谱;我与该馆联系,答曰:无此宗谱。不知哪位宗亲见到过该宗谱没有?能否从该宗谱上找回我庄被毁的族谱的信息呢?本人虽学理工,但对文史极感兴趣,愿与各位宗亲公同探讨有关问题;对于我在上面提到的问题,望知情的宗亲不吝赐教.
以下是当年江西老庄送来的义门陈氏划一子派建议稿全文(标点是我妄加的):
江西德安义门陈氏公订二(三)百九(三)十一(三)庄划一字派敬告族众各裔确遵书
盖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固本浚源,遵祖敬宗,燕翼贻谋之道,岂可梦匕?夫我陈氏,古封义门,世称巨族,户大丁繁,旷代无俦。奈因谱牒之未合修,系派之不统一,是所缺憾。今欲合各庄通序,力莫能及,姑俟诸将来有力者为之。兹经江西附近各庄经理合集老祠,再四会议,议决各庄由宋时迁之始祖起,至现今计三十代止,规订各庄义门统一系派文字一百一十二字,发给各庄,为修家乘永久之系派标准。并希义门各经理,分发各处支裔,暨迁外窜远失序族众,一体更正三十代以下旧系派文,确遵新订系派文字修谱,以垂久远,是为至要。
计开义门各庄统一系派文字列后
福禄绵延 富贵遐芳 帝舜巨孝 最尊伦常 奎宿集星 誉满封疆 广席风范 声著异乡
乾表题赠 历叶雄长 敦品励业 效圣则皇 顺亲安命 浩气凌苍 笃行上达 度量轩昂
和平廉节 阳刚致祥 全门忍让 竟得宁康 泰光收族 情谊孔张 团结敬爱 权势坚强 清慎勤谨 生民仰望 谷贻蕃衍 万祀辉煌
老祠经理 殿鳌、振声、寿臣、养拙等同启
民国三十四年岁次乙酉九月十八日 公订
陈祥训注:此件右侧为人工裁截边,边上有手书墨文之左部;下方有全高6.2厘米,残宽2.3厘米的朱红大印左半阙,说明手书墨文及朱红大印之右部留在江西老物的此件存根上。
141. 四川泸州方山陈氏后人,祖上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迁至此地。祖上口传字辈为:新明齐顺;维朝祖基;洪开先绪;定育英贤;光宗永发;四代昌元

3. 兰山五里堡虞姓由来

田姓的起源与发展- - 田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中排名第五十八,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九。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为便于国家的治理而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姓中的妫满因此被封为陈侯,其所在的陈,大致位于今天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就是今天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妫满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其后裔以陈为姓。春秋时,陈历公之子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桓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氏,改称田氏,田完成为田姓始祖。此事在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通志·民族略·以国为氏》载:“田氏即陈氏,陈历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子御寇,敬仲避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姓纂》载:“妫姓,舜后,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或号田氏,……”《通志氏族略》载:“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宜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逐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故也。”《姓氏考略》载:“陈公子完奔齐,以陈氏为田氏,田陈相近,故可互称,望出北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完,奔齐,以国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为田氏。” 田姓另一枝较早的源头可追至传说中农神田祖,《姓氏急救篇》中记载田祖的后裔以田为姓,但这一说法缺乏充足的史料佐证。 田姓自得姓后,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除了田姓人自身的繁衍外,其他各姓和各族人出于各种原因的加入也促进了田姓的发展。如《金史》记载女真族的呵不哈姓改为田姓。金朝建立后,由于受宋文化的影响,开始有女真人改姓汉姓,金初的世宗、章宗等,为禁止这种行为曾明令,“禁止女真人得译为汉姓”、“犯者抵罪”。但此举并未收到多大成效,女真皇族中的一些人冲破禁令,改姓汉姓,致使百姓纷纷效仿,到金末时已经有数十个女真姓改为汉姓,呵不哈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改为田姓的;宋朝庆元年间,绍兴年间进士,宁宗朝官拜左丞相的留正因为“庆元党禁”而遭罢逐,到绍兴隐居。明朝洪武初年,其后裔去掉留字上的卯,以田为姓;还有一支田姓是明初大臣黄子澄的后裔。“靖难之役”后,朱棣击败惠帝,随后便对主张削藩的大臣进行屠杀,黄子澄被俘后不屈而,其子为避祸而改为田姓,其后裔就以田为姓;土家族中的田姓人很早就见诸于史籍,如《南齐书》等史籍中都有记载。目前脉络较为清晰的土家族中的田姓是湘西的一支土家族田姓,清朝江苏无锡人顾彩《容美纪游》中称容美当时的司主叫田舜年。有学者根据田舜年编修的《容阳世述录》和《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籍由田舜年一支田姓依次上溯为田甘霖、田玄、田楚产,田宗愈、田九龙、田世爵、田秀、田保富、田潮美、田胜贵、田光宝、田乾宗(土家浯名为田先什用)和元朝的墨施什用,墨施什用再往上的裔承关系已难以考证,不过由此可以得知,这支田姓诞生于元朝;台湾原住民中也有许多田姓人,台湾原住民中田姓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一枝比较特殊,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一位纹面老人叫田贵实,他的父亲叫西畔·乌茂,并不是姓田,日本侵占台湾时,将大批高山原住民强行迁至平地,田贵实的父亲就在当时被强迫迁下山,并被取了一个日本名字“材田三郎”,抗日战争胜利后,户籍人员进行姓名登记时,他的父亲告诉户政人员喜欢种田,因此就被登记为田姓,井因为人多、钱多、土地多而被登记为“田三多”。 此外,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田姓,如汉朝并州的田姓出自匈奴,宋朝的西夏人中有田姓,明朝时赐元人察察田姓,清朝时,满族姓氏“罕楚哈氏”和“田佳氏”改为田姓,在白族、藏族、高丽、佤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田姓。现在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县自称“蒙豆”的苗族中有田姓。居住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路白马乡白马人中有田姓,著名歌星田震是瑶族人。回族中也有田姓。 除了其他的姓氏的人加入到田姓中来的情况外,田姓中的人也时常加入到其他的姓氏中,这是田姓发展的又一个方面。据史料记载,田姓人曾融入如下姓氏中: 1. 薛姓。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功被封于薛,建立薛国。秦统一天下后,薛国灭亡,田文的后裔中有人以薛为姓。 2. 孙姓。田完的后裔中有一个名叫田书,任齐国大夫,因有战功,被齐国国君齐景公封于乐安,并赐孙姓于他,这成为孙姓的来源之一。这支孙姓在春秋战国时出了两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田书的孙子)和孙膑(孙武的孙子)。 3.车姓。此事在《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中都有记载,《姓纂》中说:“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诏乘小车入省中,时号车丞相,子孙因为氏,望出鲁国,南平、淮南、河南”;《通志氏族略》中说:“汉武帝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诏乘小车出入省中,时号车丞相,其子孙因以为氏”。田千秋是汉武帝、汉昭帝时的丞相,曾于武帝时直言为遭人陷害的太子刘据辩明冤屈而被汉武帝封为大鸿胪,后升任丞相。昭帝即位后,因田千秋年高德劭,特许他乘车出入,因此被人称为“车丞相”,其子孙后来就以车为姓。 3. 陆姓。齐宣王时,宣王封其子田通于平原县陆乡,田通的后裔遂以封邑为氏,称陆姓。 5.王姓。自“田氏代齐”,田姓人掌握齐国政权,共传八王,秦统一七国后,田姓中的一支因为是齐国王族,就以王为姓。 6. 母姓。母姓是我国较罕见的姓氏之一,春秋时,齐宣王封其弟于母仰(地名),赐姓“胡母”。胡母一姓后来又分为胡母、胡仰和母三姓,因其始祖是田氏齐国的王族,所以母姓是出自田姓。 7 . 法姓。据《后汉书·法雄传》记载法雄是春秋时齐国君主齐襄王法章的后代。那么这支田姓如何演变出一支法姓呢原来战国时燕国联合其他五国攻打齐国,连下齐国70余城,太子田法章化装成平民以避战乱,后被齐国军民找到拥立为齐襄王,齐国复国后,齐襄王在位19年,后来他的庶子就以他的名字中的法为姓。 8.文姓。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后来发生叛乱,孟尝君为避祸而逃至魏国,并在魏任相国,后谥号文子。他的后人中有的便以文为氏。 9.纥干氏。《艺文类聚》卷四十六《职官部二》中记载:“周庾信太保雁门公纥干弘碑曰:公本姓田氏,……”。关于田弘由田姓改为纥干姓在《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田弘传》中有记载:“田弘字广略,高平人也。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略、……大统三年,转帅都督,进爵为公。从太祖复弘农,战沙苑,解洛阳围,破河桥阵,弘功居多,累蒙殊赏,赐姓纥干氏。” 10.陈姓。齐王田建的的第三子田轸,曾任楚相,被封为颖川侯,恢复陈姓。 田姓的源头可追至河南周口的淮阳,但田姓得姓之地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因此田姓最初的播迁应该是由山东开始。自“田氏代齐”之后,田姓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壮大时期,田氏齐国共传八王,子孙繁衍不可胜数。自秦统一全国后,齐国田姓王族星散各地,这是田姓的第一次大规模迁徙。秦朝末年,田氏王族后裔趁农民起义之势而起,狄(今天的山东省临沂)人田儋自立为齐王参与了秦朝末年的战争。汉朝初年,汉高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强行将关东豪族迁至关中的阳陵(今陕西省境内),此事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山东地区的田姓豪族因之迁入此地。之后有一些田姓人迁至北平(今天的河北省满城北)。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田何是淄川(今属山东省淄博市)人,后来迁至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田姓人这一时期主要的传播地域在北方。在南方的少数民族的田姓在西汉时已开始见诸史籍,《后汉书》、《晋书》、《华阳国志》等史书都记载有田姓的少数民族首领。北魏时,田姓已在新疆出现,现有出土于吐鲁番的北魏时期的两通“田氏墓表”为证,一通是永平元年(公元508年),上有铭文“交河郡镇西府兵曹参军,但旻天不吊,享年六十有四。字元初,田氏之墓表。”另一通是建昌五年(公元516年),上有铭文“镇西府兵曹参军绍贤,但旻天不吊,春秋刑有九,寝疾卒。田氏之墓表。”唐朝时,田姓人生活的范围更广,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的“南海郡番禺县主薄樊君夫人田氏墓志铭并序”说明,在唐朝时,广东省已经有田姓人在那里生活。宋朝时,田姓人在南方繁衍的范围就更大了,据有关资料所载,原来居住在浙江杭州的田希圣是闽、粤的田姓始祖,这支田姓的后裔后来分别迁徙到福建宁化、长汀,广东兴宁、海阳和达埔等地。 宋朝时田兰生进入海南为官,他的儿子田天池中举后,任琼山令尹,父子二人都在琼山定居。 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1130年),河南开封府陈留县田家庄的一支田姓人随驾南迁,经过长途跋涉,在天乐乡定居(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欢潭村),现欢潭村80%的人口为田姓。这一支田姓后来又出了许多名人,如明朝南京云南道监察御史田麟、清朝时有成都知县田轩来和台湾大学教授、鸟类专家田曾垲等,这一支田姓人也随着这些外出的人迁往了祖国各地。萧山区域厢镇道源桥也有一支田姓,是南宋绍兴年间中进土留正的后裔,留正曾于绍兴隐居,其后裔留伯成、留贵和于明朝洪武初年从绍兴迁至萧山道源桥。雁门的一支田姓人也于这一时期随驾南渡,定居于今天的浙江省永康市地区。 明朝初年,由于连年战乱,北方许多地区田地荒芜,人烟断绝,明朝政府遂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这些地区,形成了一次人口流动的高峰,田姓人也随之进行了大规模的播迁。据清光绪二十八年修的邯郸《田氏族谱》记载,邯郸的这一支田姓的原籍是山西平阳的洪洞县,于明朝永乐年间迁至邯郸。 明朝不仅北方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南方也经常根据官方的安排进行迁徙。现在湖南西部有一个水田寨,田姓是村中的大姓,原来在黔东铜仁所管辖的白水下寨,其开基始祖于明朝万历年间奉官府之命举家东迁至水田。 明崇桢年间,江西筷子巷(今南昌市内)的田氏三兄弟居家迁至今天的湖北省黄陂,这支田姓后来出了一位科学泰斗一田长霖。 清朝,许多满族的姓氏都改为汉姓,满族姓氏中的“田佳氏”改为“田姓”,满族的田姓随着满族全国政权的获得而迁往各地,沈阳、呼和浩特的许多田姓人就是“田佳氏”的后裔。在19世纪初,田姓人迁到了我国的北疆,哈尔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田家烧锅”就是迁来的田姓人创办的。 提及南方的人口迁徙,广东省南雄的珠玑巷不能不涉及,南雄珠玑巷被称为“七百年前桑梓乡”,现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百多个姓氏都与它有紧密的关系,许多人到这里来寻根问祖,珠玑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唐宋以来南迁的许多人都曾把它当作驻足之地,然后经此向其他地区迁徙,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的县志记载:“田氏之族……其先世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转徙广西至武宣县属之七星村,清顺治间分支至泥陂村。” 清朝,有许多田姓人迁徙到了台湾,据台湾《屏东县志》记载:“今琉球乡碧云寺之前身,称观音亭,即为田深氏于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所倡建,今上福村之田姓,多为其后裔云。” 乾隆八年,有福建的田姓人台湾苗栗二堡通霄庄开垦。 清朝时,田姓人也开始迁居海外,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便漂洋过海,谋生异国。这些海外华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就以血缘、地缘和业缘等作为纽带,建立了许多华人社团。旅菲华人中的田、胡、姚、虞、陈五姓于1908年成立了妫堂总会。 二战以后,迁往国外的华人比以往有所增加,如泰国巴坤猜“大埔”商行的东主田姓夫妇就是二战后粤东梅州山区县大埔的移民。现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田姓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播迁也越来越广泛。

4. 跪求 江西南昌筷子巷 “义门陈” 被辈分字

搜一下:跪求
江西南昌筷子巷
“义门陈”
被辈分字?

5. 我知道的陈氏族谱辈分,昌、国、家、仕,前后是什么祖上从何起源 求解

陈氏家谱
(自贡市贡井桥头祠堂)
仁玉昌德喜
福禄亮家帮
富贵荣华田
万代朝庭顕

6. 我是河南人姓刘。族谱中记载我们祖先约明朝中叶从江西万年县瓦肖坝筷子巷迁徒河南,想查寻江西万年刘氏...

我是安徽宣城刘姓,族传是江西筷子巷迁移过来的,我们的族谱记录是河南刘姓,中山靖王的后裔,

7. 我生于重庆开县,从我爷爷开始到我的辈分依次是:远、立、代,请问我下一代辈分是什么

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汇总(一)
1.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2.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3.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 祖烈愈隆 贤宗跃人
4. 江西上饶
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4. 江苏江都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5. 湖北汉阳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 荣昌祖顺,志礼益芳, 诗书佩泽,锡福增强, 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6. 山东省陵县陈辇庄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7. 汉阳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8. 重庆永川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9. 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0.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
采、如、锦、宏、国
11.四川省永川县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2.海南省琼海市
运、会、永、绍、辉
13.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 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
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14.湖北黄洲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15.江苏东海
増 景 方 贵 秀 步 兴
16.湖北省竹山县东川
之元国治兴隆长 祖德宗功世代扬 尊守延绵恢先绪 诗书彦秀起贤良。
17.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18.河南郑州
宗,邦,万,选,天
19.徐州北郊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0.四川达州市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1.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 猷
22.湖北省石首市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3.湖南长沙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24.湖南绥宁
远.历.代.善.名.扬
25.陕西汉中
春、启、文、明、正、乾、坤
26.湖北孝感市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 中云自定基
27.柳州融安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28.四川
春先思龙来 明道西光富
29.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
贵鸣冠书林 建广瑞祥云 文豪佐志仕 英武正乾坤
30.山东潍坊诸城
世玉德磬景,文明会家安; 仁(云)海永昌泰,忠燕光聚远
31.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
公/良/明/有/道/定/国/显/朝/廷/德/兆/鸿/隆/运/
32.安徽灵璧
明 昌 兴 龙 忠 厚 传 家 远 诗 书 继 世 长
33.湖北麻城孝感乡
天正世代昌,朝廷兴万邦;高明悠久顺,永远照真祥。
34. 湖南省临武县
光龙公焕世 宗允上元如 良甫叟伯楚 舜侣寿存思 志士大夫卿 文才俊秀英 贤能应选举 道学崇高明
35江苏高邮一沟镇河南陈家庄
统、绍、学、林、鹤、凤、启、智、海、龙、飞、生
36 四川营山县
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37. 湖北省钟祥市
正裕家生永克昌,天开文运吉照祥,光宗耀祖世为美,安邦定国华锦长
38. 广西龙州
德、崇、厚、福、天、宝、盛、人
39. 潮州
仕 应 天 选.大 班 良 秦.经 国 帝 地.由 义 举 仁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0. 江苏徐州铜山县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41. 湖南衡阳
孔、武、大、君、圣、高、瞻、远、见、佑
42. 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陈家湾村
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3. 湖北石首
诗书光乾业;忠孝启后坤......
44.安徽当涂县
福禄寿永 肇祚延长 祖源省上 行表言坊 克遵懿范
能叙纲常 修齐有本 相得益彰 典谟训诰 先后辉煌
经纶化育 迪吉尔康 孝友为政 郅治祯祥 匡 辅翼
安定明良
45. 四川大竹
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
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46. 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马家村
心、书、礼、光、家、祖、忠、义、耀、朝、廷
47. 江西九江瑞昌县
添文福守、亮席成宗、其应以余、家之道通、学茂德立、洪新世绪、敬狄全()、华国文章
48. 江苏淮泗
象、翠、豫、临、丰、履、同、升、复、泰、孚、观、咸、谦、有、宜
49. 南京
修?仕?国?家?宝?鸿?儒?道?德?芳
50. 福建汀州彭屋碑村安名排辈
茂良秉文世,凝依安(作、理)胜昌,
敬(志、英)德修原美,名才继愈长,
庆余恒积善,业大永遗芳,
兴盛家声显,荣华国瑞光,
立泰泽新远,昆强伟福庄,
尚士宏开建,宗辉耀祖邦。
51.贵州 辈份是:
锡、大、天、先(薪)、应;
文、光、学(华)、世(永)、鸿;
思、余、平、安、义;
镇、国、定、庭、忠。
52. 广东揭阳
君、臣、佑、益、禾责(责)、厚、能、发、光、大、统、有……
53.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
辈分排序是:春焕耀家庭,君臣道义,永振大明。
54. 四川省平昌县
九、位(卫)、运、奉、云、文、明、光、大、正、贤、仕、登、朝、庭(廷)、焕、直、兆(朝)、灯、
55. 安徽怀宁三桥陈氏。堂号“树德堂”
辈份是:陈栾日仕普 友延金木水 尚九毓永昌 王廷光国祚 传家惟一经 中存务广厚
56. 四川省遂宁 胖土入陕之巩昌府阶州陈家山公妣讳氏皆无考有墓有碑惟字刑剥蚀莫辨公生子五长绍纲次号纲三福纲四联纲五桂纲
宗谱取名定派歌:继自其汝之 九邦第宏基 培应醇厚广 裕启显扬时 勤慎佐国宜 绵长锺嗣烈 世泽万年思
57. 四川巴中恩阳义阳山陈氏湖广填川的第六代开始的宗谱: 鸿,绍,启,中,永,定,顺,安
58. 清康熙年间,陈之贵迁入贵州都匀骆家田
二十个流水字辈:荣、学、际、国、治、延、佑、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59. 湖南双峰荷叶镇陈氏排辈表 :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60. 安徽省肥西县
文学光宗、贤能辅国、明理安常、宏昭世泽
61. 辽宁省庄河县大陈庄和小陈庄
二十字家谱如下:
元学春广兆,仁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62. 湖南湘乡山枣
义、明、君、孝、友
63. 河南潢川(原河南光州)
家族门联有(义门家声振,颍川世泽长).
辈份中有:殿传金宝,家庆宏昌,永绍先泽,大显其光
64. 安徽省枞阳县
辈份中有“克、相、胜、庭”
65. 广东揭阳古溪陈氏
家庙楹联
(1)
古风尚在
溪水长流
(2)
古风尚在千帆竞发
溪水长流万派归源
(3)
古远家声旧
溪深世泽长
(4)
古桐栖彩凤
溪泽卧蛟龙
(5)
古传家声 据史依经起妫姓
溪涵派泽 追源溯本自莆田
(6)
思祖先业绩克绍箕裘扬祖德
成禋祀规模恭治俎豆报宗德
灯橱:
古今明月照耀浪清溪
古风仰止涵辉祚清溪
66. 福建省安溪县蓬莱寮内陈氏
字辈(昭穆)排行(十世起):振弘光 承大业 举芳正 立贤哲 钦天良 会帝德 绍舜祖 尚允吉。
67. 广东省清远滨江泰陂陈氏
大明洪武年间有诗日:
四海五湖天下陈,
青山绿水影乾坤。
兰桂腾芳枝秀茂,
世传后裔步青云。
始祖国安公与高祖自福、三世祖本威将本字辈五十字数列如下:
国自本于良 子国君文秀。
仕汝平德赞, 朝成景运传。
有祚光尧日, 其昌永孝声。
承仁慈敬卜, 肇庆继和鸣。
能守祖荣业, 新丰衍贤英
68. 黑龙江省嫩江县
庆源长兴远,春和景茂昌
69. 江西抚州
据说是明朝从江西高安迁来的,为赤土大田庄,本支派行中有“珠光映碧球(音)”派行
70. 广西桂平县垌心乡陈氏
从广东惠东迁来,派辈:
### —元—雍—皋—佐—甫—文—俊—豪—###
71.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搽耳镇
字派,(天了庆宗应,仲叔光家邦,世传自有常,永遵敦厚礼,昌大定悠扬.)是康熙三十六年由楚迁蜀来到现在的南充市
72. 浙江黄岩
宗谱上班辈排列为:正-国-以-贤.仕-齐-嘉-义-必-仙
73. 柳塘陈氏宗谱排行字母表
忠孝勤俭恩忠和圣善名任恤睦慈祥衍百千万贵福生清良义仲平安富盛永光泰贞谦豫显庆播杨宏绍懋宠远嗣徽芳元沛盈滋郁蔼作成含美式彩瑞质琪英
辈份 :
文惟尚昌望隆家国祚启人瑞景会允锡棠华棣萼凤竹皋兰绵承奕祀谷贻发祥
表号
尔怀德立敬承启修开继定世秀茂崇升蕃衍享利春宇熙和川腾朝宗
74. 湖南双峰荷叶陈氏排辈表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75.贵州金沙及遵义三河
流传的诗句:平地干戈闹红哇
红兵赶散各天涯
五马太子如雷吼
永赴麒麟江定巴
一家分为三五户
一户分为三五家
有人记得诗八句
不同宗祖也同华
76. 温州迁移到台州玉环环城西青岭头大坑里的陈氏
全、芳、长、文、佘、成、云、永、明、多、贤、德、昌、世、淮、水、洪
77. 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庆丰村
洪、万、启、光、登、先、明、永、远、福
78. 黔南地区
炳、少、明、忠、玉
77. 四川省荥经县。族人所用字辈:
朝应尔恩,俸仕文仁;
席尚光大,家秉昌荣;
先祖来居,荥河经江;
聿修厥德,启迪胤臧;
前创后守,作为有方;
义门之业,迨见再举;
78. 四川大竹县,在清代乾隆年间祖上有湖南郴州(郴之东门)来川东之梁竹(梁平,大竹),辈分有"华国文章绪,朝廷用贤良,"
79. 山东省滕县圈里村
“昭” “明 ”“允 “克” “宏”
80. 贵州织金(主要是阿弓、吹聋、鸡场一带)就有几万人。有传红鬃白马典故,辈分“进霸百景安,毯大万福先……再启玉文光,恩高(洪)开国相……
81. 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辈份大至是:
奉尚梁必仕,朝庭四代兴。
永远林中贵,吉地寿年长,登科正名扬。
82. 甘肃靖远陡城堡字辈:
#自、文、世、兴、陈,玉,仕(士),天#
82. 来自山东诸城的陈家官庄,排行是伟、钟、汝、桂、炳
83. 四川金堂 原祖籍福建长乐县,近几辈的辈序是:自.多.福.积.善......
84. 辽宁辽中 家谱排列为“锡德崇彦俊,嘉善永朝天,道本维良景,宏昌继泰先”
85. 江西安远县
立志颙公为开派始祖,派行语:志元玉招大,清胜陈兴帮,恭宽信敏惠,积善启传芳,泰交逢景运,兆锡享荣昌,继代钟才德,咸朝庆明良,崇文克登辅,守正定观光,贤嗣宗祖绍,发达永世长
86. 湖北仙桃通海口(沔阳洲岭)篇
谱 律

志 正 天 心 顺
家 齐 世 泽 堂
忠 孝 习 仁 义
久 厚 得 荣 昌
光 明 大 有 圣
永 远 望 长 根
信 守 开 门 衍
日 月 照 景 春
87. 驻马店一带陈氏:原居汝南县城附近,至明朝户口殷繁,但明末兵荒马乱,远祖抱谱行至汝南城西北仙女桥附近人亡谱失,前代祖宗世系名讳无从查考。德新公迁居汝南和驻马店市交界处冷水河两岸大陈庄、小李庄、牛王庙陈庄、桥西陈庄等村庄;次子德邻公后裔迁居确山县城北关三里店;三子德尚公后代,迁居汝南东(今平舆)庙儿湾。1933年前家谱只有三世祖长门德新公后裔老五门(四世)、少五门(九世)十数代。这次续修,确山三里店三世祖二门德邻公后裔十三世以下数代续入谱内。庙儿湾一支至今仍未线索。
堂号:聚 星 堂
派字
龙仲德忠 文王士廷 雷万玉应 如以启圣
家传心法 伟建宝东 国祥泽庆 海明志鸿
88.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西山村西山沟)字辈为:
有文在一 子应升高 光明正大 学守全梁
家修永著 世德克方 尊仁安义 吉善泽长
89. 吉林德惠:祖先为山东登州(今烟台威海)文登县白鹿淀
辈分字号排序:
宗,孔,宏,日,明
典,秉,贵,俊,兴
显,维,德,胜,曾
永,远,振,家,声
先祖:孔宏,孔亮
90. 广西柳州和平南字牌:
必。宗。嘉。章。达。仁。世。泽。长。
91. 重庆合川市宝华镇群英村三社迁自贵州遵义府人遵县南乡村清潭里八甲葛家寨,原为彭城人士.先祖陈大利,妻李氏,陈仲德,妻傅氏,陈文现,妻王氏.陈玉璞妻梁氏于清雍正年间迁入四川重庆合州明月里七甲白茨岩土地山下陈家老院子(现为重庆合川市宝华镇群英村三社).
字辈为:大仲文玉 舜国仕朝 元兴开通 景运永正 山合根本 万世红光
92.福建永宁陈氏至今已传二十五世,字辈谱为
(从十二世起用):铭洵楷辉墀,铁渊植焕增,锡治材炳垣,金+童(此成一字)瀛桂火+斤(此成一字)培.一九八七年编续新名讳行:钊淳栋火+昆(此成一字)基,铄泽析炜坤,钜浩彬炯土+育(此成一字),鑫涵朴火+延(此成一字)坚.
93. 山东茌平三里庄:士, 万,太,玉,兆,吉,英,顺.
94. 温州永嘉桥下镇浦石村的 ,据祖上说我们这里是从永嘉白泉迁来的字辈是
大善公克守 谦尚伯信友
士元嘉允茂 鸣时继光久
贤孝济熙朝 永世承天受
95. 至四川省蓬溪县安府场
字辈“国正天兴顺 官清自化良
德崇行必善 学广道宜章
廷宪文明显 佳修素吉祥
攸邦进齐尚 世泽永龙昌”
96. 陕西南部安康;湖振太平,宗广耀强明
97. 毕阳慕山葛陈楼、南昌府南昌县紫竹岭猪市巷、湖广武昌府蒲圻县峡山团又田堡(gao)仑嘴上岸九都落陈家寨(义门)
依先谱录派:心应之日 昌定宗世 正大光明 元亨利贞
98. 山东烟台福山县涂山村陈氏:明朝弘治年举人陈宾,江苏上海县人,任宁海知州(今烟台牟平),后代儿孙在烟台福山县涂山村繁衍开来.
字辈为锡,衍,维,学,耀,宗,广,培,世,泽,......
99. 湖北省钟祥市陈氏:是河南丹江口淅川移民,家谱为"忠良治国,文建三章"。
100. (义门陈)重庆川东道庙里,五甲地名,陈家坪:来源于江西吉安太和县鹅长大丘,为逃难到湖南宝庆邵阳县数年立诸侯后,后又分房重庆巴县智里五甲地陈家坪。
字辈排序为:廷仲现奇文,际盛英才生,硫秀光天德,钟灵荷祖恩,孝忠昭日月,永远振乾坤,积善富贵发,荣华万代春。
101. 湖北沔阳排湖:。。。远,久,昌,立,志,先,本. 。。。
102. 重庆南川市福寿乡同心村五社:
墓志字派: 孟一显天 仕应朝廷 国家兴隆
中和本立 达德文大 永有光明
103. 贵州六枝、织金、安顺一带有明朝从江西吉安府大桥头小桥尾过来的陈姓后代上万人陈姓:
字辈是:“朝、兴、先、芝、彦,宏、正、元、福、廷,明、光(伦)、开、富、贵”。好象是“彦”字辈有一支到了广东或广西
104. 浙江省平阳县敖江镇:字辈:观,均,钦,尔
105. 湖南新化鹅塘伯万祖班次:
(1)、陈滚、陈绪昌新定班次
惟今能显远, 历久善名扬;
道盛崇基厚, 勋洪启绪良;
登廷修锦业, 献策守彝常;
礼让芳规永, 诗书茂泽长;
敦伦恢祖德, 集义焕宗堂;
余庆延星聚, 英才上国光 。
(2)、附旧谱:乾隆癸卯年永康齐三派共订:
惟今能显远,历代善名扬;
端自开基厚,继因衍绪长;
量材修正业,素位守彝常;
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光;
香台恢祖德,义柱焕宗堂;
馀庆原星聚,支延万世昌 。
106. 江苏扬州:祠堂堂号“三尧堂”,家联:“三尧德重家声远,泗水名高世泽长”。明初自现在二十代排行:

克己怀先德,仁敦同寿(于)君,文芳从世道,书可启宏机
107. 河南邓州:辈分为“文-同-明-光-志-理”
108. 辽宁盘锦:字辈是”字大有勇,万玉洪光.凤树朝天.
109. 贵州独山县:是从江西来的,先到贵州省福泉后在1860年左右迁至独山,现字辈一段为:士、玉、开、志、国、文、兴....
110. 山东临清市唐元镇。椐老人讲:始祖显祯、显明(无坟茔)。二始祖相兴、桂兴率子侄来现居。查宗亲堂系表知班辈为:显、兴、学(富)、大、木部、年、玉部、世、绞丝部、百、广、玉。
111. -云南昭通(西移)义门陈姓迁徙路线:河南长葛县(颍川)---湖北孝感麻城县---江西吉安太和县(南迁)江西----贵州大定府----云南昭通(西移)
字牌:仙青锦秀,福应思文,仕子学多,广大光明,安邦定国,永正朝廷。
112.江西贵溪人,应属义门世家,艾享堂.近带排序为:福\斌\星\礼\义
113. 山东省登洲府莱阳县
元学春广兆
仁复日焕祥
连仲丕继本
玉树振永昌
114. 我只知道我的先祖是“陈尚能”是在700年前(明朝)从江西德安义门陈迁至河南省泌阳县高邑乡下陈洼村,现知的字辈为:丰、兆、荣、昌、广、增、付、祥。
115. 广东阳江陈姓据老人说是从福建迁过来的,辈份排列的顺序是:中、和、见、瑞、世、代、原、章、文、权、德、运、大、喜、荣、梁。
116. 浙江台州椒江区陈姓,听上代老人说我们发源地在椒江北岸,知道上几代的字辈是定、赵、勇、 良四字
117. 江西省宁冈县的,2002年并入井冈山,是从广东嘉应迁往江西的,班派排序如下:秉锡启光,成宗世昌,克绍作述,久有传芳,道学始源,家声永扬,瑞应星聚,景焕天章。
118.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江两岸。陈姓族人所用字辈:
周上大宗兴,洪开先祖德;
万世定峥嵘,官清民安国;
历代昌隆应,永远纲常泽。
119.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鸳鸯乡后壁湾人陈氏,故老相传是李自成屠川后由湖广迁入。字辈为:道、鸿、声、孔四字
120. 安徽舒城的,据老人说好象是明朝初期从江西迁过来的,可能和陈友谅有点关系,现在只知道家谱的几个字是:大德超发,吉庆来昌
121. 江苏省泗洪县,家谱顶上大字是“江西九江义门堂”,家谱中有一句是“家志兴(新)林,光耀门亭”。
122. 湖南长沙家谱:
老派语:
建国从英杰 襄邦正泰康 乾坤忠信海万世乐荣昌
致浩借天久 垂统绍先庄 立朝迁楚启 镇大永纲常
分修旧派语:
乾坤开绪业 永远乐书香 裕厚光前代 恢先应先朝
壅正己已派语:
世际文明会 家声大盛昌 显庸期后裔 永远绍书香
民国癸未新派语:
世际文明会 家声振泽长 家贤资教育 骏烈定宣扬
123.江苏苏州迁往(盐城或如东)排名为:伟(音)立.永.昌
124. 河南省洛阳陈家沟人.家谱有:
家新金余富
启德长开明
学广道乃举
思多志先清
125. 江苏江都的,父辈们排行是依,井,万,家,安。
126. 广西合浦公馆迁至广西防城,字排...锦、松、炳、增、先、洪....
127. 河南开封、商丘→福建莆田→广东南雄珠玑巷→广东化州→广西北流→广西北流高塘口平田村→广西北流大村石口陈。但相关细节已失传,尤其记载中的“石子滩”无从所考。
合族同派字目是:
廷会大明,世其克典,家之积德,定育奇英-
128. 马来西亚槟城人,祖先离开福建南安蔡西一百多年到.
我祖籍现为 福建泉洲南安市仑苍镇蔡西乡 (原福建南安蔡西二十七都)(靠近安溪)
已找到地方, 回去两次, 没找到族谱.
仲,佛,观,祖,应
士,志,学,成,树
焕,在,铨,汝,杞,
煜,基,锺,永,森
耀,墀,钦,浚,杰
烜,培,锡,洛,东
熹,奎,铭,泮,柏
烛,堂,录,沂,松
129. 湖北荆州公安县夹竹园镇的,陈姓在当地不容置疑地是大姓,小时候听祖父讲,我们是清初吴三桂叛乱后,从江西迁过来的,据说在另一族人家里现有好几本族谱,班谱大致为:
祖功光显 宗德茂崇 克恢先绪
世代新风 明清高耀 礼义正章
130. 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苗庄村
辈分排序是:
"加(四世)――国――彦――□――淑[子]――维(玉)[远.元]<松>――勋(天)[兴]<清>――基(从)<凤>――如、汝(兆)<学>――世――继――庆――立――宗――本――瑞――敬――修――得――永――祥――信――传――益――文――志――绪――敏――俊――崇――山――"
131.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氏。十九世聚星堂,辈序是:元恒乃德,允吉开明......
131. 重庆陈坪川.
我家字辈为:廷 仲 现 琦 文 际 盛 英 财 生 毓 秀 光 天 德 钟 灵 荷 祖 恩 孝 忠 昭 日 月 永 远 镇 乾 坤 绩善 富 贵 发 荣 华 万 代 春
132. 湖北宜昌兴山人,属颖川堂的,长坪支派,始祖陈晚益,到我这里已经是十五世了。派序为:光廷永世 志学书香 家为儒风 华国文章宗德宏开 源远流长 品毓方秀 万代荣昌。
133. 江阴陈氏,祖上有一位祖先叫陈清,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之一。最近的几代辈为“以、为、宝、吾”。乃江阴望族,祖上家有“陈家花园”也就是现在的“适园”。
134. 福建石狮市永宁镇永宁居委会班派字辈(古地名泉州府晋江二十都鳌城)
铭洵楷辉墀。
锦渊植焕增。
锡沼材炳垣。
锺瀛桂(火+斤)培。
135.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范寨乡祁务村。上几代的辈分分别为:书,克,怀,以,玉,成,山。
136. 温州永强(永嘉场)有陈姓数万人,祖辈据说数百年前从福建过来,近几代的字辈是上,文,学,国.
137. 广东阳春市潭水镇陈氏清朝从福建迁来,辈字为“世德宗昌,家声显耀”。
138. 湖南衡阳陈氏:祖上明末清初迁自是从福建上杭地区。
帮序为“尧舜尚为君,国正维是仁,朝宗传相位,嗣盛启荣昌。。。”
139. 湖北枝江市:始祖陈万湖其后族人众多,第四代为启,第五代名字带王旁,第六代为志,第七代名字带金旁,从第八代起按“文光士德,祖先永培,学思宏大,家国一新,长发其祥,荣可久享”起名。
140.陈祥训:我是在北京工作几十年的退休教授,老家在湖北黄陂,属义门陈氏一支.先祖陈光龙为顺治16年二甲第43名进士,北京孔庙的进士题名碑上的籍贯为湖广黄陂.至今我手中尚有先祖陈光龙的"贞可斋集宋集"诗集的卷4至卷7残部.我父亲是长房长子,故族谱存于我家.上小学时我翻阅过族谱,印象最深的是我村堂号--德星堂来历的故事.谱中记载到我父亲那一代,而我父亲生于1908年,可见这族谱的修谱时间不早于民国初.文革初,我父亲怕族谱被毁,央求一贫农家之妇人保管.该农妇等我父亲走后,即将族谱送入灶堂,付之一炬,家族历史遂无从查起.1948年左右,江西义门陈氏各庄代表二人,曾来我村联系统一全国义门陈氏辈分排行一事,说明我村这一庄在江西老屋记录在案.来人由我的父亲接待.其时我年近十岁,故至今仍能不忘.现我手中尚存有老屋代表送来的义门陈氏辈分排行建议稿(见下),建议从分庄后的第30代之后开始沿用此辈分排行表.这是否意味着当年分庄时已拟好了30代的辈分排行表各自带往新搬迁地呢?不知哪位岁数大的宗亲,特别是江西老屋的宗亲还知道此事否?黄陂陈姓很多,但都与我们这一支"同姓不同宗".我们过年供祖宗的肉上要插一根筷子,据说这是因为我们祖先是由江西筷子巷迁来的缘故.网上称,武汉图书馆收有黄陂编辑的义门陈氏宗谱;我与该馆联系,答曰:无此宗谱。不知哪位宗亲见到过该宗谱没有?能否从该宗谱上找回我庄被毁的族谱的信息呢?本人虽学理工,但对文史极感兴趣,愿与各位宗亲公同探讨有关问题;对于我在上面提到的问题,望知情的宗亲不吝赐教.
以下是当年江西老庄送来的义门陈氏划一子派建议稿全文(标点是我妄加的):
江西德安义门陈氏公订二(三)百九(三)十一(三)庄划一字派敬告族众各裔确遵书
盖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固本浚源,遵祖敬宗,燕翼贻谋之道,岂可梦匕?夫我陈氏,古封义门,世称巨族,户大丁繁,旷代无俦。奈因谱牒之未合修,系派之不统一,是所缺憾。今欲合各庄通序,力莫能及,姑俟诸将来有力者为之。兹经江西附近各庄经理合集老祠,再四会议,议决各庄由宋时迁之始祖起,至现今计三十代止,规订各庄义门统一系派文字一百一十二字,发给各庄,为修家乘永久之系派标准。并希义门各经理,分发各处支裔,暨迁外窜远失序族众,一体更正三十代以下旧系派文,确遵新订系派文字修谱,以垂久远,是为至要。
计开义门各庄统一系派文字列后
福禄绵延 富贵遐芳 帝舜巨孝 最尊伦常 奎宿集星 誉满封疆 广席风范 声著异乡
乾表题赠 历叶雄长 敦品励业 效圣则皇 顺亲安命 浩气凌苍 笃行上达 度量轩昂
和平廉节 阳刚致祥 全门忍让 竟得宁康 泰光收族 情谊孔张 团结敬爱 权势坚强 清慎勤谨 生民仰望 谷贻蕃衍 万祀辉煌
老祠经理 殿鳌、振声、寿臣、养拙等同启
民国三十四年岁次乙酉九月十八日 公订
陈祥训注:此件右侧为人工裁截边,边上有手书墨文之左部;下方有全高6.2厘米,残宽2.3厘米的朱红大印左半阙,说明手书墨文及朱红大印之右部留在江西老物的此件存根上。
141. 四川泸州方山陈氏后人,祖上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迁至此地。祖上口传字辈为:新明齐顺;维朝祖基;洪开先绪;定育英贤;光宗永发;四代昌元

8. 田氏历史资料和现状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封舜嫡裔33世妫满为陈侯与公爵同等,史称胡公版满。传到胡公满十世孙陈完时权,陈宣公杀太子御寇,陈完逃于齐国。

陈完为人谦逊有礼有贤名,齐桓公赏识他,就命管工程的官并封他田地。陈完为隐姓氏而改称田完。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吕氏齐国(姜齐)成了田氏齐国(田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

”公安部权威发布”百家姓户籍人口,田姓人口已超700万,成为全国第三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人群主要分布在黔渝、湖南西部、广西北部、云川东部、鲁豫鄂大部、皖苏北端、晋冀京津、陕宁、甘肃大部、内蒙古中部、辽宁西部、黑吉大部、新疆西北和伊犁等地区。

(8)南昌筷子巷王才户移民湖北黄陂扩展阅读:

有关"田"的成语:

1、瓜田李下

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2、沧海桑田

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也形容变化久远。

3、解甲归田

脱下军服,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亦引申为下岗。

9. 黄陂张家大湾张姓家谱

河南光山南向店、河南罗山定远、南京句容、湖北黄陂张家桥,张氏族谱考证:

1、先祖本是皇帝第五孙子张挥(弓箭发明者),封地河北清河。后繁衍至汉代留侯张良(张子房),张良请大力士刺杀秦始皇未成,辅助汉刘邦夺天下。张良第九代是(重庆)江州令张道陵,之后弃官来江西鹰潭龙虎山创立道教,被尊为张天师。汉留侯第40代孙南京九江道(官名)张铿,忠勇之士。1282年文天祥抗元失败后,就义于北京,当时无人敢收尸,先祖张铿挺身而出,负天祥遗骨,南下天祥家乡吉安安葬,之后,张铿在江西落业。张铿有任道、任远二子,任远九代后,世居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元朝时期,繁荣的江西省是中国人口

最多的省。

2、元末,武昌陈友谅与朱元璋及元朝作战争天下,湖北变成中国主战场,社会动荡,湖北人口锐减。朱元璋称帝后,下令强迫人口最多的江西人移民湖北,是中国最大的移民运动。有十三姓130万江西人填湖北,史称“洪武开坎”。官兵捆绑江西人从南昌府出发,经鄱阳湖登船,先到达湖北移民中转站集散地麻城。

3、我们张氏先祖张本卿,随众人被官兵捆绑从南昌府丰城县筷子巷出发,经鄱阳湖登船,先到达湖北中转站麻城。继而迁黄陂(陂东)15里张家桥,黄陂王家河高顶山一带繁衍,在黄陂县城15里附近做木匠。

4、明末李自成起义部队“三杀河南,九洗光州”,战祸与天灾造成当地人烟稀少。顺治十六年(1659年)罗山县仅剩2858人,清廷号召:湖北移民集散地麻城及黄州民众,又开始就近移民至豫南光州(包括光山、罗山、黄川、固始、息县、新县),清廷号召并不强迫迁移。张氏后人在元字辈开始修谱,有张氏兄弟九人,部分在黄陂继续繁衍谋生。其余带着干粮、铁锅和食盐(移民必备三件宝),通过唯一的路经——光黄古道到达豫南,其中问元、楷元张氏二兄弟北迁河南光山南向店做木匠,部分迁河南罗山定远高冲村、碾盘岗一带住居。

5、大约在1920年代,河南光山南向店部分张氏与罗山定远高冲村张氏迁往江南(今南京溧水区、句容等地)。目前湖北黄陂张氏较多、河南光山南向店张氏几百人、河南罗山定远几千人、南京溧水及句容张氏继续开枝散叶。

在元字辈修的家谱:受道治本,弼万一勋,元年文圣,树德维新,克承先绪,远振家声,文炳山斗,士用式尊,念慈天赐,汝亦其亲,同斯倡诈,光耀长明!

张氏光山宗亲2019-8

阅读全文

与南昌筷子巷王才户移民湖北黄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