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武汉黄陂 > 黄陂双凤亭旧城改造

黄陂双凤亭旧城改造

发布时间:2021-01-15 03:30:00

Ⅰ 双风亭的来历

双凤亭是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因程氏兄弟生于黄陂,宋代即在黄陂城内建亭。明朝天顺七年复建亭于鲁台山麓二程祠内。清道光二十八年重建。

Ⅱ 关于黄陂双凤大桥的作文

七律·黄陂双凤大桥
——看金陵渔夫摄影感作

长虹雄卧鲁台边,双凤引来甘露甜。
桥跨东西腾大势,水通南北涨轻帆。
新途车载千家富,旧邑声蜚万国传。
莫弃乡情闲处老,愿凭诗笔颂前川。

题注:
黄陂双凤大桥位于黄陂前川镇双凤亭下,横跨滠水,全长576.13米,于2009年6月建成通车。桥是不大,但对于我的家乡黄陂来说,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给黄陂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看着新的、畅通的现代化大桥,不禁使我记起一件往事。上世纪“大跃进”年代,有一次,周恩来总理陪外宾到湖北新洲参观(从武汉到新洲,必经黄陂),因车辆轮渡受阻,总理车队滞留黄陂滠水边的双凤亭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前川读高中时,双凤亭下修了一座桥,题名“黄陂大桥”,尽管很窄,但方便了滠水东西两岸的来往。如今在旧桥的上游,建起了一座真正意义上大桥,我当然为家乡的发展深感高兴!

Ⅲ 前川的文化

前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邑重镇,我们的先祖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遗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构塑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昔日“黄陂十景”即有五景在前川(“甘露呈祥”、“鲁台望道”、“夜台钓月”、“铁锁龙潭”、“西寺晚钟”),尤以“二程”文化卓然独秀。这是前川诞生的胎记、精神的宝库、独特的地标。它使前川活力四射,魅力无穷。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予精心保护,已经损毁的重要文物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修复,还应新建一些新的人文景观,以彰显前川丰富的文化底蕴。 鲁台望道黄陂大桥东端,岿然一山,此即鲁台山。北宋中叶,程颢、程颐兄年曾在此筑一高台,名“望鲁台”,宋称“鲁台望道”,以遥望尼山,寄托仰止之情。北宋期山上始建“清远亭”,南宋时为纪念二程改称“双凤亭”。亭侧有一聪明池,相传为二程研墨洗笔之处,池中有涵虚亭一座,系二程常来攻书之所。亭东里许,有一摇碧荡翠的“流矢湖”,因二程兄弟常在此习射而得名。明景泰年间(1450—1457)在鲁台山南麓建有“二程祠”,后相继改为“二程书院”、“望鲁书院”,与濂溪、南岳、岳麓、石鼓书院齐名。清代增建讲堂学舍,后改名为师范学堂和县模范高等小学堂。抗日战争时期被毁于日寇铁蹄之下。1962年政府拨专款维修,当代著名文豪郭沫若亲笔题写“双凤亭”金字匾额,斯亭即灿然生辉。本世纪初,政府拨款重建,古亭焕发青春光彩。登临峦巅,仰观亭翼若飞,古木参天;俯视,岸映西州城半出,虹栏吸波润青云;极目远眺,十里山光水色,尽收眼底。历代文人骚客登揽胜抒情,吟古咏物,留下了大量锦诗妙文。惜之文迹寥寥,书香气微微。
鲁台因“二程”兄弟崇尚孔子儒学,“筑台望鲁”而得名。还有与二程兄弟相关的涵虚亭、二程祠等建筑,鲁台山下的一洼水面也因二程习箭练武典故得名流矢湖,古称鲁台为黄陂文峰。又据这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掘东周古墓葬群的考古成果,鲁台还可能是商周方国的古都或“荆”的政治中心。鲁台是黄陂集中展现文化底蕴的最佳处,更是擦亮“双凤亭”、“二程”理学文化品牌的最佳载体。
活化利用鲁台文化资源,可就地包装“鲁台古镇”项目,打造文化旅游景点。该景点拟由己建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复建二程书院)即将开建的双凤亭公园和设想中的文化老街组成。设想中的老街,实为以区博物馆为龙头,以民间各类非遗博物馆为主体的博物馆群。 还原古城墙记忆。前川为古黄陂县治之所在,明初始建的县治火砖城墙,曾在清末湖北城池评比中名列前茅,但解放后因城市建设却已几乎毁尽。为重现前川城垣古韵,可利用光荣里南端、滠水西堤旁残留的城墙建城根小广场,并在北侧复建小东门(文昌门),或在双凤大桥头小游园复建大东门(昭明门)。形成城垣古韵景观与滠水河畔风景交相辉映。
还原老街坊记忆。老城区的前川大道、文教巷、人民道、民安街四条街道合围区,很多历史文化元素与这里相关,如文教巷古称草庙巷,是二程夫子诞生处;人民道上古有黄婆桥,有“宋太祖微服过此,求水於黄婆的故事。有“带河蜿蜒余三里,发源于东坂,西抵黄婆桥”的记载。以这些历史元素为背景,启动木螺钉厂周边的旧城改造,在合理布局建筑物后,将高楼大厦的间隔空间适当集中,以明清街肆的形式,在这里复建程乡坊、“二程”故居、带河、黄婆桥等,并将县城的城隍庙及戏台等也移建于此。高楼下低矮的明清街肆,既是这片住宅小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园林绿化空间,仿古店铺也可用来经营黄陂特产、黄陂名吃等等,这里是展示古县城历史文化、延续古城商脉的“活化石”。 黎黄陂广场在黄陂二桥西、黄陂大道南、人民银行旁的一块低洼地,昔日是一片洪波涌翠的芦苇荡。这里是黄陂前川的东大门, 318国道从它身边穿过。广场北数行霜树,几簇烟树,碧野阡陌连畴,莱青花香,寒潭澄碧,水草丰茂。去年区里在这里建起一座面积宽敞,景色宜人的“黎黄陂广场”。广场内林隐涌道,花缀绿茵,湿圃生烟,紫藤满架,燕语莺歌蝶舞,音乐喷泉溢彩流光,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黎元洪一身戎装,仗剑肃立在广场中,深情地注视着他的故乡。铜像底座上国家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和国民党元老题词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龙潭清波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脑海里留有深刻印象,他在其早期散文《俄乡纪程》中就写道,“母亲去世,一家星散,我只身由吴而鄂,由鄂而燕。黄陂铁锁龙潭的清波皓月,也曾使我低徊留恋;以至于北京南湾子头的新柳,丝丝的纤影,几番几次拂拭我的悲怀诗思。”
铁锁龙潭不仅承载了“锁镇泥龙”等传说,还与祭祀文昌神有关。明县令胡仲澜在其《建文昌祠碑记》中云,“嘉靖闯郑中宪公佶举进士,邑父老共见文昌元衣白骑陟降於鲁台之巅,今城中有铁锁龙潭故名迹,其地传而属之,中宪即以此地祠之,以招鲁台陟降之灵。”清同治《黄陂县志》也说,邑人郑中宪,捐铁锁龙潭胜地一区,邑侯胡仲澜从而建祠祀文昌,后倾圯,同治辛未又重修文昌帝君宫。从《建文昌祠碑记》的结束语:“行将观其化被,誉髦文风愈盛而科甲愈多,岂非一邑之福哉。”也可得之,铁锁龙潭寄托着黄陂人的“科甲愈多、人才辈出”的梦想。
铁锁龙潭进行旧城改造时,不但要考虑按胡仲澜《碑记》“龙潭谛观景物,春则水满四泽,旋邱如壁,迤逦浮桴,游於太极;夏则柳暗莲香,鱼翻荷绿,淡云轻风,前川可续;秋则霜林瑟瑟,满目凄清,木叶虽脱,石柱嶙峋;冬则积雪平崖,层冰振玉,寒云不流嗒焉空。”的描述复原龙潭景观,还要延续这里的历史文化脉络复建文昌祠,并采用适当的方式为纪念瞿秋白曾在这里吟诗赏月留下的痕迹。

Ⅳ 黄陂区的名胜古迹

1、盘龙城遗址

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遗址是中国早期城市遗址,时代一说为商代早期,一说为夏代,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杨家湾盘龙湖畔。

2、鲁台山古墓葬群

鲁台山古墓葬群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鲁台村,属周代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滠水东岸的鲁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发现。

3、双凤亭

双凤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鲁台山,占地36平方米,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双凤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龙王尖遗址

龙王尖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山寨遗址。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周长12公里,分设东南西北四个寨门,寨墙由条石垒砌而成,平均高35米,最高处达45米,宽13~15米。

5、作京城遗址

作京城遗址属汉代古城址,位于黄陂区李集镇作京城村。遗址呈不规则“亚”字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为140米,残高2—6米,夯筑城垣顶宽约12米,基宽约30米,北、东、南三面有城门遗迹,城外有护城河遗迹。

Ⅳ 双凤亭的简介

双凤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市黄陂区鲁台山上。占地36平方米。回为纪答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因程氏兄弟生于黄陂,宋代即在黄陂城内建亭。明天顺七年(1463)复建亭于鲁台山麓二程祠内。现存双凤亭系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三层檐,六角攒尖顶,青筒瓦面,琉璃宝顶。亭中立方形石碑。亭西面悬挂郭沫若题写的双凤亭匾额。
亭高10米,重檐三层,六角攒顶,青瓦朱檐,翼角飞展。上层梁架兼用楠本与樟木,底层柱枋皆为石材.造型精工,构筑坚固。亭中立石砌方形碑阁,四面嵌建亭碑记,石额.上刻双凤朝阳及人物故事,形象生动。正面所悬“双凤亭”匾额为郭沫若亲笔题书。亭东可望流矢湖,为二程当年习射之所,田畴万顷,湖光掩映;亭西滠水蜿蜒,流碧如带,历代诗人雅士,于此吟咏者颇多。

Ⅵ 有人知道老的黄陂八景

陂邑十景:


一、铁锁龙潭
寒烟百尺古城西,神物何年借此栖。
夜月扬髯森似戟,春涛起蛰振如鼙。
冥飞铁柱空留锁,幻出琼泉渐作溪。
我欲乞灵消旱魃,豢龙今已属鲸鲵。

铁锁龙潭:在黄陂城内旧县署西百步外,古时是一片丘陵土墩。墩中有一座古肖寺,寺中神像的坐骑是一泥龙。寺旁有两根石柱子,高约丈余,明成化年间被风吹折一根,所存一根不知仍在否。传说上仓龙神违犯天条,被贬凡间附体泥龙。为了将功补过,泥龙乐善好施,每逢阴雨必化做人形在路口为赶路人撑伞相送,或借伞他用。一天,孝女贞姑替母采药途经此地,突降大雨,无处藏身。泥龙赶紧撑伞相送,于后每当遇雨,即撑伞相送,常来常往,产生了爱慕之情,并将第一次送伞之日定为约会之日,两人经常约会。这一现象不幸被古肖寺的一恶僧发现,当即用铁锁将泥龙锁住,使其动弹不得。贞姑几度赴约扑空,不免思念情切,滴下了三滴辛酸的泪水。泪珠落地,竟将地面砸出了三个孔,遂成了一口三眼井。井水翻腾,溢井而出,直漫到泥龙的尾部。泥龙得水,顿时获得灵气,大发龙威,上下翻滚,挣断锁链,带着贞姑腾空飞去。泥龙滚动过的地方,就成了一汪潭水。而后,有一渔人捕鱼时网得一副铁锁,所以叫“铁锁龙潭”。为了祭祀,明万历年间,县令胡仲澜兴建文昌祠,后来年久失修而坍塌。清同治十年(1871年)又改建为文昌宫,复修正殿一重,中祀历代帝君先贤。东侧有放生池,由放生公所管理。1909年(宣统元年)进步人土打破女禁,创办了黄陂第一所女子学校--木兰女校。当时封建传统观念毕竟根深蒂固,主事者虽冲破阻力,创办了女校,但却顾虑重重,仍把女子视为必加防范的洪水,把校址设在铁锁龙潭的中心处,原藏经阁的旧址上,而且四周筑起篱笆围墙,只开一门进出,几乎与世隔绝。

二、板桥仙迹
巨人何日学凌波,可有芒鞋踏破麽。
曾记踞桥黄石坐,难凭喷水白驴过。
步虚声逐人无影,脚赤泥穿石不磨。
讶怪仙踪徒一到,不曾略睡祗留蓑。

板桥仙迹:在黄陂县治西郊外有石板桥一座,1223年(南宋嘉定十六年)建,明永乐间重修。相传城西护城河洪水滔滔,百姓进出县城,车马受阻,过往极为不方便。黎民百姓急切地盼望能够架一座石桥。有一年终于开工建桥了,谁知道下石打基时,石料常被河水冲走。正在众水工一筹莫展、望水兴叹之际,一朵祥云飘然降落,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他望着河水淡淡一笑。众工匠发现原来是泥木祖师鲁班,连忙上前求助。鲁班微微点头,说道:“你们不知道,石料之所以被卷走,是河水中的水蛇精在作怪呢。”说完随手捏一泥齿丢入河中,霎时白光一闪,血水翻涌,巨浪滔滔。鲁班趁机投石镇水,差人架桥。顷刻之间桥就架好了,但是水中余波未平,板桥也随之颤动不已。鲁班知道是妖孽在作怪,便走上桥去猛顿一脚,踩出了一道一尺多长的足迹,不仅镇住了妖孽,而且平息了水患。护城河变成了通途,黎民欢呼雀跃。从此,石板桥上留下了祖师爷鲁班的仙迹。

三、西寺晓钟
浮生底事水云程,客夜无眠分外清。
大抵钟声俱百八,西陵西寺倍关情。

西寺晓钟:西寺也叫木兰宫,在小西门外,距离大板桥不远。根据同治《黄陂县志》记载:西寺系唐贞观年间襄州都督尉迟恭所修,明洪武年间重修,为从前朝贺习仪之所,寺中的大钟系明朝万历年间邑人郑光禄监铸,重5048斤。县志有诗这样描述:竹阁春深梦未醒,木兰钟声动神听。数声清越传空际,敲落银河万点星。其晓钟清脆,回荡晨空,山村田野,一片静谧景象。围绕西寺和大钟,民间也流传着动人的传说。相传始铸西寺大钟屡屡失败,县太爷坐卧不安,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武湖有一对渔民夫妇是铸造大钟的能手,丈夫叫铁汉子,妻子叫银姑娘。县太爷闻讯大喜,于是马上命令他们百日之内将钟铸造完成,否则问他们的杀头之罪。夫妻二人也不敢怠慢,随即燃炉炼铁,九十九次的浇铸,终因无人祭炉而未能铸造成功。眼看百日期限已经到了,铁汉子深感无望,便与银姑娘相拥而哭。为了救丈夫,银姑娘深情地望了丈夫一眼,毅然纵身跳入炉内。铁汉子想上前阻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扯下了半幅白裙。爱妻丧生,大钟铸造成功,县太爷感叹之余,决定亲自试敲。铁汉子言道,此钟不仅声音悦耳,而且他走多远钟声也会传递多远。县太爷不信,赐他快马一匹,约定半夜子时起程,次日辰时试钟。铁汉子依约催马赶到武湖,黎明弃马乘舟。刚好时辰已经到了,耳边传来了悠扬的钟声。铁汉子触景生情,思念爱妻,痛哭着将白裙撕碎,当作纸钱抛入湖中祭奠。一会儿,碎裙变成了群群小鱼在水中腾跃。于是“西寺晓钟敲,武湖银鱼跳”的传说便流传开来。

四、滠水冬温
木兰山麓浚源深,流向东城汇一津。
夜渡呼船常带月,秋波洗练净无尘。
群鸥出没寒犹在,积雪消融腊似春。
□□□□□□□,□□□□□□□。

滠水冬温:滠水发源于大悟光雾山,由北向南,纵贯黄陂全境,至五通口与谌家矶之间注人长江。据说,有一座“温泉殿”,温水奔涌,“溯雪常消青草洲”。传说上八仙闹海被下八仙斗败,受到了惩罚。这时,江海黄龙前来说情,并亲自送他们回府。谁知上八仙恩将仇报,反将黄龙扣押在洞府。何仙姑闻讯愤愤不平,救出黄龙逃到人间做了夫妻。黄龙取名齐天龙,何仙姑取名荷花。夫妻二人相亲相爱,驾舟打鱼为生,也常摆渡助人。一年,大雨滂沱,山洪爆发,良田淹没,生灵惨遭涂炭。齐天龙夫妇痛彻心脾,驾舟抢险,奋勇救人,使许多乡亲死里逃生。可他们夫妇二人却因劳累过度,不幸被洪水卷走。乡亲们四处呼号,八方寻找,后在县北不远找到了他们的尸体,人们便将他们夫妇合葬在滠水边。为了纪念这对舍己救人的夫妇,人们还在他们夫妇的墓前修建了仙侣台和仙侣洞,常年供奉。这件事情感动了上八仙和下八仙,以后每逢冬至忌日,群仙齐集于此,纷纷向河中洒酒祭祀,于是滠水就有了“冬温”之说。

五、木兰耸翠
突兀奇峰霄汉闲,相传千古木兰山。
翠流断避烟生石,绿染虬松云掩岚。
岭后一声清磐动,天边几点暮鸦还。
将军去后无消息,弱柳春来弄小蛮。

木兰耸翠:县北60里的木兰山为荆楚名岳之一。相传,汉代木兰山下有一千户长朱寿甫,膝下有一女名木兰,聪慧过人,不仅知书达礼,而且武艺超群,每日习文练武在山中,山山岭岭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山上遍布她用过的竹箭,好一派“低眉菩萨红妆样,怒目金刚剑侠同”的巾帼英雄气概。当时,胡羌入侵,可汗点兵。木兰女扮男装,毅然代父从军。转战十二载,木兰凯歌还。这时,漫山遍野的竹箭,竟然变成了参天大树,郁郁葱葱,鲜花怒放,姹紫嫣红,好象在迎接木兰将军的胜利归来,又好象在欢庆木兰的丰功伟绩。绿的木兰树,红的木兰花,一经轻风摇动,顿时飞红摇翠,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木兰耸翠”的绚丽图画。木兰山不仅以木兰将军的家乡闻名于世,而且以自然景观和道教圣地吸引各地游人香客。十景中多已不再,唯此香火不断,现仍为黄陂县第一胜景。

六、钓台夜月
石蹬千盘垒一邱,云根翻动滠源流。
烟笼碧岫疑春晓,月浸澄潭若素秋。
仙去遗踪空有篆,人来野鹿亦同游。
应怜昔日垂纶者,起位三分有二州。

钓台夜月:钓台其实有岩无台,在县北5里处的滠水西岸,临河突兀一块高达数丈的砂岩,半腰刻有“钓台夜月”四个篆字,显得古朴大方,幽静宜人。据说宋代有个隐士,自负清高,一心欲效东汉严子陵的隐居生涯,以此图谋虚名,所以爱在月明风清的良宵,选择在此高台垂钓。一天,一路人见了问道:“先生,你坐这么高怎么能看见浮子的动静?如此垂钓岂不笑话?”宋隐士听了不屑地一笑,孤傲地说:“哼哼,你知道什么?象我这样钓鱼的只有雅士严子陵知道。”路人呵呵笑道:“严子陵是弃官隐居,担心汉光武帝刘秀来找他出仕,才天天在高处钓鱼,实则是为了居高临下便于观察,以便朝廷来人时,随机做出应变之策。皇帝又没有派人来找你,象你这样钓鱼不是东施效颦吗?可笑,可笑!”宋隐士听了大为不悦,索性置之不理。不料瞥见河中月影,只见月影在水中闪动,也象在笑他。他恼羞成怒,捡起块石头向月影砸去,顿时水泛波纹,月成两片。从此,在钓鱼台上观看河中的月影就成两半了,“钓台夜月”由此而得名,宋隐士则被贻笑后世了。

七、克寨屯军
黄尘四塞盗纵横,驰逐何人仗义名。
左泽列栅团练密,依山树帜指挥明。
不妨妇织还供饷,未辍男耕亦典兵。
封豕长蛇芟剃尽,至今原野寂无燐。

克寨屯军:旧址在县北约5里处。相传宋朝末年,县北一带盗匪如毛,经常出没于乡里打家劫舍,殃及百姓。由于官兵疲于与义军作战,无法顾及地方匪祸。乡民只好自己组织团练,傍水打桩编织木栅,依山立竿悬挂旌旗。男练刀枪不误农作,女练纺织筹办粮饷,人人齐心,户户协力,同仇敌忾,除暴安良。黄州知府为了表彰百姓惩恶扬善的斗争精神,特将“克寨屯军”列为十景之一。明《黄州府志》有上诗这样的描述。

八、鲁台望道
孤亭突兀倚云岑,遥望尼山几万寻。
松露垂枝疑振玉,篁风送响讶声金。
芹波绿漾沂川色,杏坞红分阙里阴。
宁独两贤瞻望切,至今思慕在人心。

鲁台望道:在滠水河东岸与县城隔河相望有一个山丘,原名无人查考,后名鲁台山。根据明间传说,宋仁宗时,有一河南人氏逾,钦命其为黄陂县令,不幸积劳病故,朝廷“官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加赠司空”。他遗下一子程珀,因年幼路遥,难返河南洛阳故里,于是寓居黄陂程乡坊。圣上见他是忠良之后,遂命其为黄陂县尉。后娶孝感女侯氏为妻,夜梦双凤投怀,于明道元年(1032年)生一子程颢,号明道。次年(1033年)又生一子程颐,号伊川。程颢、程颐聪慧,勤奋好学,读经论史,仰慕孔子,于是筑台于山椒,遥望东鲁孔子的故乡,所以山名“鲁台山”,或者叫“望鲁台”,也叫“鲁台望道”,后人又建双凤亭于其上,是纪念二程的古迹。

九、甘露呈祥
何时垂得山头露,今日犹传露未皠。
嶂雾晓滋春烂漫,岩花晴绕寺芳菲。
鲁台色借标丹凤,楚泽烟深上翠微。
闻说有龙祥瑞世,白麟赤雁与同归。

甘露呈祥:县东10里的甘露山,因世传陈武帝时曾降甘露得名。相传南朝陈武帝时,县东10里处有一翠岭,岭上住着一对夫妻,男耕女织,恩爱和睦。后来他的妻子身怀六甲,临盆产下一条小龙。丈夫将这个出生物当成怪物,操起一把铁锹向小龙砸去,只听见一声惨叫,竟斩断了小龙的尾巴。小龙就地一滚,而后腾空飞向云端,恋恋不舍地探出头来向母亲哭诉道:“母亲不必难过,你老只要唤儿几声,儿会回来探望双亲的。”母亲听后害怕其父生气,忍痛嘱咐他“莫回”,而小龙却听成了“恶回”。因此,只要听见母亲的呼唤,小龙回来时就雷电大作,雷雨交加。有一年,久旱无雨,禾苗枯黄,人畜染疫,百姓遭殃。小龙的母亲眼见满眼饿殍,生灵涂炭,心中万分难过。她眼含热泪,仰望长空,引颈高呼:“龙儿!”顷刻之间,风起云涌,雷鸣电闪,只见一条秃尾巴小龙,身背南海观音而来。观音大士将手中的紫金瓶朝下一倒,于是紫金瓶中滴下几点甘露,顿时大雨倾盆,禾苗复苏,瘟疫消除,人畜两旺。于是翠岭被人命名为“甘露山”,又称“甘露呈祥”。山下有甘露寺,1567年(明隆庆元年)重建,内祀二程及诸学者。

十、武湖烟涨
平湖气霭郁层霄,七泽波分入海潮。
望里有天尘漠漠,云中看树景寥寥。
涛喧万马金戈震,垒卷三江玉帐遥。
赚得将军浑好武,千年鹦赋憾难消。

武湖烟涨:武湖又名黄汉湖,位于黄陂东南部,相传为东汉江夏太守黄祖练武习射之处,湖面因日照受热,水汽蒸腾,浓雾弥天,在黄昏或清晨形成烟雾溟蒙的景象,山林房屋,若隐若现,如天上的仙境;人流车马,隐现其间,如腾云驾雾。这就是“武湖烟涨”,为黄陂的奇景之一。民间传说也附会而生。世传汉时江夏太守黄祖,常到湖边操练水军,其坐骑寄放在辛店马场庙,浸湿的铠甲就晒在湖中的晒甲山上。因此,该湖成为演武湖,其名也由此而来。后来黄祖兵败,被孙权枭首示众。黄祖饮恨黄泉成为鬼雄,仍愤愤不平,在地府重征旧部,占据武湖。每日清晨与生前一样,操兵演武,只杀得“万戟凝霜”,“千舸冲浪”,水珠四溅,风沙弥漫,好似浓雾烟云般。传说归传说,但这烟雾确实给武湖披上一层神秘面纱,放舟湖中,飘飘然有羽化登仙之感。

Ⅶ 黄陂区的社会

2014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258所(含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比上年增加18所。在校学生11.17万人,比上年增加4318人。其中小学91所,在校学生4.68万人,增加3030人。普通中学34所,减少2所。在校学生3.14万人,减少207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0.51万人,增加328人。幼儿园126所,增加16所,在校幼儿2.84万人,比上年增加3036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7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71%。
高等教育:
武汉海事职业学院(滠口) 已投入使用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湖)在建
国防信息学院(滠口)已投入使用(为分校区)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前川)已投入使用(为分校区)
湖北省委党校(盘龙城)在建
海军工程大学(前川)已签约
空军预警学院(武湖)已投入使用(为分校区)
高中:黄陂一中(含黄陂一中盘龙校区),汉口北高级中学(原黄陂四中和黄陂五中合并而成)、黄陂二中、武汉市黄陂三中、黄陂六中、黄陂七中。
其他学校:华师一附中临空初中部、黄陂区实验中学、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双凤中学、前川三中、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黄陂区木兰文武学校等。 2015年,黄陂区现有文化场所:二龙潭公园、黄陂十景 、二程书院、铁锁龙潭-文体广场、圣庙,黎黄陂广场、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双凤亭公园、临空经济区公园、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滠水公园、武汉市黄陂区图书馆等。
革命遗址有姚家山、黄继光纪念馆、王家河抗日惨案公墓、吴光浩烈士陵园、塔耳岗、长乐园等。
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共54处,如石观音寺、古潭禅寺、木兰山道观等,信义宗神学院创建于黄陂。
体育领域拥有武汉卓尔足球俱乐部和武汉安心百分百乒乓球俱乐部(主场黄陂一中体育馆)。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80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160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5.45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生1.9人。 黄陂区人民医院、黄陂区中医院、武汉商业职工医院等医院位于黄陂区。黄陂区中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院7个学科被确定为省市重点专科。 博物馆:武汉市黄陂区博物馆,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明代藩王博物馆,武汉杨楼子湾榨坊博物馆、黎黄陂文化博物馆、武汉壶语堂博物馆、武汉商业博物馆等。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距今3500年的殷商盘龙城文化,是“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盘龙湖畔。面积约 1.1平方公里。城址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龙古城出土了数百件盘龙城商代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制作精美,花纹别致,特别是出土的兽面纹盉,盘龙城大铜鼎、铜锁、铜提梁卤都是中国文物中极为罕见的珍品。其中94厘米长的大玉戈是首批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
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和明代藩王博物馆,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边。已搬迁湖北各地名人故宅、富商豪宅、百姓民居、宗祠戏搂等30栋古民居建筑至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复建。成为湖北古民居最密集之地。木兰湖畔的雨霖古建筑群为湖北省重点文物单位。 在上海有黄陂南路,汉口有黎黄陂路,在美国旧金山、英国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广州市、山南地区、宜春市、孝感市、新洲区、韶关市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黄陂路”,均为黄陂人在外怀念故土所建。黄陂区城市形象宣传片为《天下黄陂》和《说唱黄陂》三部曲。
黄陂区与美国喜瑞都市,美国oakley市、德国白水市,台湾苗栗县,上海市松江区,新疆阿克苏地区、新疆喀什市、西藏乃东县、广东连平县,四川宣汉县、湖北罗田县结成友好城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加深。在京、沪、粤、台、津、陕、琼、疆、鄂、川渝等地均设有黄陂商会。 2014年实施科技项目159项,比上年增加12项,增长8.2%,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科学技术支出1.44亿元,比上年增长8.0%。申请专利411项,完成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9151万元。
2015年,实践基地15家,专家团队20个,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32人,教授和高级职称人才178人,年吸纳大学生500余人。全区已经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认定技术研究开发30多家。省市著名商标103件,中国驰名商标6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19个街道与武汉市16所高校开展合作共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9项、市科技进步奖29项;全区通过省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家,企业孵化器共有6家,在孵科技企业316家,
黄陂区连续三年人才投入突破亿元。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签订高层次人才战略合作协议,校地企合作共建。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建立博士交流联培机制。与审协湖北中心签订知识产权工作战略合作协议。熊远著、陈焕春、傅廷栋、朱英国、程时杰等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多次到黄陂指导企业技术研发。

Ⅷ 谁能介绍一下黄陂县的一些资料呀

黄陂 开放分类: 地理、武汉、湖北 ‘陂’字有三种读音:bei,pi,po。念‘bei’时指‘陂塘’、‘陂池’:念‘ pi’时是专用于‘黄陂’(湖北黄陂):念‘po’时指‘陂陀’(不平坦)。 优越的发展条件 黄陂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厚的多种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是投资创业的一片热土,企业发展的成功摇篮。 区位优势独特。黄陂与武汉市中心城区一水相依,南部近30公里沿线五桥相连。全区近半国土面积已融入大武汉的经济繁荣圈,是武汉市外延扩张由南至北推进的唯一腹地。 各种资源丰厚。黄陂土地资源充足,是武汉市最大的土地资源储备地;旅游资源丰富,有距今年3500年历史的商代遗址盘龙城,被认证为“大武汉城市之根”。有花木兰故事得名的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木兰天池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素山寺,以及日、月、星湖等为主体的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有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得名的鲁台“双凤亭”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其中,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投资项目,并同商代盘龙城遗址被列为武汉市“十五”重点开发项目;社会资源广博,黄陂有“无陂不成镇”之美誉,是湖北第一台乡、第二侨乡。 基础设施完备。水电设施网络化。全区建有水厂27座,容载比合理的变电站13座,完全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通讯设施现代化。实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无线寻呼、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区;交通设施立体化。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岱黄路、机场路、黄土路、汉施路、川龙大道、巨龙大道、318国道、市外环线等四通八达,公路运输畅达。京广线、京九京广武麻连络线、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等境内交错,铁路运输快捷。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坐落区内,空运条件优厚。境内滠水河与府河、长江航运相连,水运优势明显。 优厚的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黄陂区不断扩大开放,着力营造优质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实现本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到目前,共引进各类项目(企业)612个,引进资金总额近59亿元。全区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以工程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正在向纵深推进。以木兰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引进、开发和建设,黄陂已形成由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和天河航空城等构成的南部经济发展带、中部前川卫星城区和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一带两区”三大强势板块的开放引进接收载体。目前,这里客商纷至沓来,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开发建设热火朝天,联动互惠效应形成,发展商机如珠诱人。 根据市委、市政府“南突北扩”和打造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新城及发展临空产业的战略,“十五”期间,黄陂区的发展思路是:强力推进第二产业发展,带动第一产业提高,促进第三产业兴起。重点接纳和发展的投资领域为: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文化旅游业、城市基础设施及物流业。 优质的创业环境 黄陂区坚持实施“项目兴区、项目活区、项目强区”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环境的创新力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安商、活商、亲商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鼓励国内外客商来黄陂投资兴业的政策机制和对投资客商实行了时间从快,手续从简,赋税从轻,服务从优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与此同时,在全区深入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实践行活动,调动了全区人民支持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的积极性,亲商意识和诚信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为客商创造了优质宽松的投资环境。 水利资源 黄陂区处于江汉河湖水网的边缘地带,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水利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08.72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滠水、界河、府河和注入北湖的五条河流,多为南北流向。其中滠水河是区内最长河流,源于大别山南麓大悟县境内,从北向南纵贯黄陂汇入长江,境内流程90.71公里。全区有水库89座,其中大、中型水库7座:夏家寺、梅店、院基寺、泥河、矿山、巴山寨、三姑井,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438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积10.22万亩,灌溉面积68.31万亩。主要湖泊有武湖(180平方公里)、童家湖(48平方公里)、后湖(12.9平方公里)、西湖(9.24平方公里)、什仔湖(2.5平方公里),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公里,承雨面积124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南部平原湖区先后进行了汉北河下游改道、滠水下游改道、围垦灭螺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建成武湖、后湖、四联垸、什仔湖泵站。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地带,对水库设施进行了整修加固,扩宽延伸夏家寺、梅院泥、矿巴三大灌溉系统的联结渠道,使全区形成河湖相通,库渠相连,北蓄南排的水利体系。总蓄水能力达96351万立方米,控水面积1281.5平方公里,有效水量52766万立方米。 境内地下水储量2.2亿立方米,分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3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温17—24℃,矿化度低于淡水,适宜农作物灌溉。北部还有断裂循环型地下热水。 自然地理 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北部,地跨东径114°09′—114°37′,北纬30°40′—31°22′。东与红安县、新州区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与孝感市毗连,南抵府河与武汉市城区相望,北与大悟县交界。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境域周长273.5公里。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 区境北依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整个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西北低山区海拔150—180米,全区最高点双峰尖873.7米。东北丘陵区海拔50—150米。中部岗状平原区海拔30—50米。南部滨湖平原区海拔20—30米,最低处为16.5米。全境有滠水、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个主要湖泊构成的自然水系。地貌特征构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时数约1540—2180小时。由于地形复杂,各地日照时数及百分率有差异,山地阴阳坡的差异比较明显,但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洪涝干旱时有发生,对全区工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境内平均气温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气温28.4℃,有的年份出现在8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5℃,极端最高气温为40.7℃。 矿产资源 已初步探明可资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铜矿、磷锰矿、白云岩、河砂、红砂、高岭土、石英砂岩、石英岩、砾卵石、浅粒岩、绿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萤石、辉绿岩、玄武岩、花岗岩及矿泉水等二十余种。 金矿分布石门、塔耳及蔡店三地,属小规模金矿。除石门尚未开采外,塔耳、蔡店两地均因资金紧缺,开采一年多后停采停炼。铜矿分布在李集、长轩岭、蔡店三地,铜的品位为0.75—3.96%之间,属小型矿。磷锰矿系小型矿床规模,磷的工业储量92万吨,锰的工业储量70万吨。白云岩3.56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5万吨左右。河砂累计开采量在1亿吨左右,尚未开采地段及储量已不太多。红砂总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石英砂岩的地质储量在1亿立方米左右,石英岩地质储量250万吨,年开采量3万吨。花岗岩地质储量5亿立方米,已开始少量开采和加工。绿片岩1亿立方米,高岭土总储量220万吨。

阅读全文

与黄陂双凤亭旧城改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