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武汉黄陂在历史上有那些名人
黄陂历史名人录 黄陂世代才人辈出。相传县北的木兰山为代父从军的木兰将军故里;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于黄陂,在这里度过少年时期;元末南方红巾军著名将领倪文俊早年为武湖渔民;清嘉庆4年(公元1799年)至道光18年(公元1838年),39年间出了文武三榜眼,分别为武榜眼曾大观,文榜眼刘彬士、金国钧,后分别官至福建陆路提督、浙江巡抚和翰林院编修。清咸丰年间,城关人周恒祺官至直隶布政使;长堰人王正起历任山东总兵、提督军门,诰封“振威将军”,以捕杀慈禧太后宠信太监安得海而闻名;黄陂黎家河(今属大悟)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人称“黎黄陂”;辛亥革命时期奋起救国的著名人物有蓝天蔚、蔡济民、喻育之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黄陂籍风云人物有:大革命时期:唐际盛(黄陂党组织暨河南开封地委党组织创始人),吴光荣(黄陂县委第一任书记),蔡以忱(参加过“五四”运动,在党的“五大”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潘忠汝(黄麻起义总指挥),吴光浩(黄麻起义副总指挥,鄂豫边红军及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刘光烈(黄麻起义副总指挥);
抗日战争时期:任士舜(黄陂县第一支抗日武装创建者)、杨学诚(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抗战时期任伪中央执行委员、伪陆军部长的汉奸叶篷,任湖北绥靖侦辑少将处长,武汉、重庆流氓帮会头目杨庆山,也是黄陂人。
黄陂文化教育、科技界著名人物有:陈宣恺(中华大学的创办人)、陈时(教育家)、陈启天(哲学家)、余家菊(国家主义学者)、胡秋原(学者)、涂长望(气象学家)、涂治(农学家)、田长霖(热物理学家)、彭邦桢(诗人)、冯铸(书法家)、王若愚(楚剧演员)、曾卓(诗人)、余传韬(教育家)、田长焯(飞机工程师)、韩德乾(农学家)、陈庆宣(地质力学家 )、李明(飞机控制专家 )、刘绪贻(历史学家)、冯今松(画家)、辜胜阻(人口学家)、荣获意大利加勋骑士勋章的万子美、棋王柳大华、笑星田克兢等。
政界人物有许建国(历任中国驻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大使)、王文生(全国政协副主席)、台湾前行政院长李焕等。
黄陂籍军事将领徐海东大将(后划归大悟)、杜义德、陈庆先、韩伟中将,袁学凯、张广才、熊伯涛、雷震、陈福初、叶超、李大清、方明胜、唐凯、童陆生少将,共计14人
B. 武汉木兰山的介绍
木兰山位于复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制武汉主城区50公里,海拔582.1米,她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天池、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龙头。木兰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因木兰将军而得名,是木兰将军的故里,佛道两教圣地。木兰八景之一。每年海内外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已被列为国家重要景点之一,进入全国假日旅游信息预报系统。山上有木兰山古建筑群,建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形成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占地3万余平方米。自前向后有南天门、二天门、回光殿、木兰将军坟、木兰殿、斗姥宫、朝天门、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阁、金顶等。木兰庙会和木兰山登山节负有盛名。金顶下边的三元宫、木兰殿等宫观雄踞悬崖绝壁之上,把主峰上的建筑映衬得神奇壮丽。 石砌的台阶步道依山就势蜿蜒于各个宫观庙宇之间,将整个古庙区串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殿堂、寨墙都是采用青冈石交错嵌压、层层相叠于峭壁峰端而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充分地体现于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C. 花木兰是河南人,湖北有一个木兰山,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关于花木兰的各种故事传说很多,《木兰辞》更是详细的介绍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黄陂为什么会有个木兰山,还有木兰将军像呢?原来在古代,黄陂也有个木兰将军,也是个女子,代父从军,但她所处的年代和花木兰是不一样的,木兰山之所以叫木兰山,是因为上面有很多木兰树,所以叫木兰山。
在木兰山上,还保存着很多和木兰将军有关的传说,比如木兰花树等一大批遗址和遗迹,都在向人们讲述着木兰将军代父从军、杀敌报国的传奇故事,当然,木兰山上最具有木兰文化气息的代表建筑木兰殿,这座大殿内供奉了三尊塑像分别代表着木兰将军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就是她当将军时的形象、她从军前的形象和她从军时的形象。
木兰山可登山看景,也可以休闲小憩,想看看水,有木兰天池、清凉寨、锦里沟,可游船,还有娱乐活动,特别好玩如果想看花,木兰玫瑰园是️第一选择,现在玫瑰正开放,满园的姹紫嫣红满园的花香,真的好美。
它出名或许也是应木兰而生,而最先开始,并不是因为花木兰,而是山上长满了木兰树。
D. 木兰山战役
木抄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袭部,距武汉主城区50公里,海拔582.1米,她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天池、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部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木兰山因木兰将军而得名,是木兰将军的故里,佛道两教圣地。同时入选古黄陂十景和木兰八景。
每年海内外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已被为国家重要景点之一,进入全国假日旅游信息预报系统。山上有木兰山古建筑群,建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形成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占地3万余平方米。自前向后有南天门、二天门、回光殿、木兰将军坟、木兰殿、斗姥宫、朝天门、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阁、金顶等。常年举办国际A级赛事全国山地户外挑战赛和木兰庙会、木兰山登山节。
木兰山是国家AAAAA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省级风景名胜区、湖北省自然保护小区。
E. 木兰山是什么来历
木兰复山(木兰山风景区)一般指制木兰山风景区
木兰山风景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城北,距黄陂城区、武汉城区分别为30公里和70公里,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主峰祈嗣顶高度为海拔582.1米,是大别山南麓高峰之一。其自然区域东濒木兰天池,西临滠水河,北接长塔公路,南抵研梳公路,占地面积为1550万平方米。山势呈南北走向,南低北高。林地面积373公顷,林区面积达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整个风景区分为古寨区、石景区、花苑区、山庄区四区。
F. 武汉木兰山的简介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武汉主城区50公里,海拔582.1米,她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天池、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龙头。木兰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因木兰将军而得名,是木兰将军的故里,佛道两教圣地。木兰八景之一。每年海内外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已被列为国家重要景点之一,进入全国假日旅游信息预报系统。山上有木兰山古建筑群,建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形成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占地3万余平方米。自前向后有南天门、二天门、回光殿、木兰将军坟、木兰殿、斗姥宫、朝天门、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阁、金顶等。
整个风景区分为古寨区、石景区、花苑区、山庄区四区。 木兰山庙宇,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先后曾出现过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古佛千余尊的壮观场景。木兰山宗教建筑的特点是:一是“佛中有道,道中有佛”,把佛教与道教建筑融为一体;二是寺庙建筑注重结构,用石块交错嵌压而成,不用泥浆,即干砌石墙。 古寨区蜿蜒起伏于主峰祈嗣顶,海拔582米处,全长5华里。始建于南宋开元年(1259年),最早为烽火台,清咸丰三年(1853年)为防太平军加修炮楼,是一座名副其实用于军事防御性古寨。其后,随着宗教活动盛行,寺庙逐年兴建,形成不少有神奇色彩的景点建筑。古寨区内有一天门、南天门、木兰坊、二天门、三天门、金顶坊、玉皇坊、玉皇洞、灵霄街、狮鼻洞等主要景点。 石景区 此山奇石颇多,形态各异,加上民间古老的传说,身在其中颇有形神兼备的韵味。整个石景区,通过步行1090个石阶与各个石态各异的景观相串连,令游人一面登石梯,一面观赏铠甲面、人面石、凤冠石、金蟾石、棋盘石、穿箭石、大佛石、白云洞、太子洞等景点。 花苑区 有古好汉坡、水晶宫、九碑石、打儿窝、三眼井、下马石等景点。 山庄区 有滴水崖、龙头石、蟠龙竹与卧虎石、双龙亭、剑壁石等景点,有近20处避暑山庄。
气象部门通过卫星遥感系统,监测城市的地表温度。从卫星遥感图片可见,夏季武汉郊区不少地方被绿色占据,中心城区颜色逐渐变深为红色、紫红色,局部地区甚至变成黑色。“颜色越浅,代表地温越低。”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举例说,武汉不同地区的地表温差,最高可达15℃左右,在中心城区不同区域的地表温差最高可达12℃左右。地温虽不能等同于气温,但地面温度会传递给人体,一般来说,地温低的区域,人体感觉也会更凉快些。
在武汉,黄陂木兰山一带是武汉夏天最集中、最凉爽的“凉岛”。19日下午2点的卫星遥感图片上(如左图),黄陂木兰山一带,有大片的绿色,地表温度只有30℃左右。
遥感图片上,郊区的汤逊湖、东湖、西湾湖、武湖、梁子湖、严东湖等地,地表气温也较低,多呈现绿色或浅黄色,低温在30-32℃;在中心城区,也有一些零散小块颜色相对浅,主要集中在湖泊、较大的林地以及一些大型公园,低温在30℃-34℃。
G. 花木兰在历史是否真有其人,她的故乡是哪里与武汉郊区的木兰山有什么关系吗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戏名。故居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廓乡大周庄村 (一说西汉谯城东魏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花木兰其人其事正史记载不详,花木兰的籍贯争论比较大,争议最激烈的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黄陂、陕西延安四个地方。
H. 武汉的旅游景点木兰山、木兰湖是花木兰曾经做什么的地方
木兰山和花木兰是没有关系的
木兰山
木兰山道教丛林位于武汉市区东北郊58公里的黄陂县境内,山热峭拔,奇石嶙刚,松柏叠翠,寺庙林立,是历代佛教、道教荟萃之胜地。整个风景区分为古寨区、石景区、花苑区、山庄区四区。
木兰山庙宇,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先后曾出现过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古佛千余尊的壮观场景。木兰山宗教建筑的特点是:一是“佛中有道,道中有佛”,把佛教与道教建筑融为一体;二是寺庙建筑注重结构,用石块交错嵌压而成,不用泥浆,即干砌石墙。
古寨区 蜿蜒起伏于主峰祈嗣顶,海拔582米处,全长5华里。始建于南宋开元年(1259年),最早为烽火台,清咸丰三年(1853年)为防太平军加修炮楼,是一座名副其实用于军事防御性古寨。其后,随着宗教活动盛行,寺庙逐年兴建,形成不少有神奇色彩的景点建筑。古寨区内有一天门、南天门、木兰坊、二天门、三天门、金顶坊、玉皇坊、玉皇洞、灵霄街、狮鼻洞等主要景点。
石景区 此山奇石颇多,形态各异,加上民间古老的传说,身在其中颇有形神兼备的韵味。整个石景区,通过步行1090个石阶与各个石态各异的景观相串连,令游人一面登石梯,一面观赏铠甲面、人面石、凤冠石、金蟾石、棋盘石、穿箭石、大佛石、白云洞、太子洞等景点。
花苑区 有古好汉坡、水晶宫、九碑石、打儿窝、三眼井、下马石等景点。
山庄区 有滴水崖、龙头石、蟠龙竹与卧虎石、双龙亭、剑壁石等景点,有近20处避暑山庄。
I. 木兰山有多少年历史
木兰山历史黄陂木兰山
木兰文化之源、千年香火圣地、著名革命摇篮、国家地质公园——木兰山,地处武汉市北部,距汉口火车站50公里,主峰海拔582.1米,景区面积78平方公里,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小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木兰山是花木兰将军故里,始称于南齐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大诗人杜牧登木兰山题写了千古名句《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木兰殿、祈嗣顶、棋盘石、木兰花树……,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蕴藏着的都是木兰将军的最动人传说、传承着的都是“忠、孝、勇、烈”的木兰精神。木兰山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宗教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供奉神像一千余尊,佛道两教共处一山,全国罕见。木兰山菩萨应近又应远。每年来自鄂、豫、皖、湘、赣五省游人香客络绎不绝,特别是每逢宗教节日,这里更是盛况空前。“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黄麻起义的队伍上了木兰山”。这里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后编入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陈少敏、徐海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刘邓大军一纵都曾在这里进行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毛泽东1955年9月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中提及:“湖北黄陂县有座木兰山。”“木兰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别山”。李先念、徐向前、陈再道等革命前辈都曾兴然为木兰山挥毫题词。
木兰山高压、超高压蓝片岩变质带及大量的红帘石地质遗迹是研究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金钥匙,7.5亿年前这里是三叶虫的故乡,这里曾经海沸天摇,这里被中外地质专家誉为不可多得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春日鸟语花香,夏季云雾缭绕,秋天层林尽染,冬看银妆素裹。清幽宜人,峰回路转,佳境荟萃,鬼斧神工,如仙如幻。明朝屠达盛赞:“木兰山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