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能介绍一下黄陂县的一些资料呀
黄陂 开放分类: 地理、武汉、湖北 ‘陂’字有三种读音:bei,pi,po。念‘bei’时指‘陂塘’、‘陂池’:念‘ pi’时是专用于‘黄陂’(湖北黄陂):念‘po’时指‘陂陀’(不平坦)。 优越的发展条件 黄陂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厚的多种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是投资创业的一片热土,企业发展的成功摇篮。 区位优势独特。黄陂与武汉市中心城区一水相依,南部近30公里沿线五桥相连。全区近半国土面积已融入大武汉的经济繁荣圈,是武汉市外延扩张由南至北推进的唯一腹地。 各种资源丰厚。黄陂土地资源充足,是武汉市最大的土地资源储备地;旅游资源丰富,有距今年3500年历史的商代遗址盘龙城,被认证为“大武汉城市之根”。有花木兰故事得名的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木兰天池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素山寺,以及日、月、星湖等为主体的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有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得名的鲁台“双凤亭”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其中,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投资项目,并同商代盘龙城遗址被列为武汉市“十五”重点开发项目;社会资源广博,黄陂有“无陂不成镇”之美誉,是湖北第一台乡、第二侨乡。 基础设施完备。水电设施网络化。全区建有水厂27座,容载比合理的变电站13座,完全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通讯设施现代化。实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无线寻呼、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区;交通设施立体化。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岱黄路、机场路、黄土路、汉施路、川龙大道、巨龙大道、318国道、市外环线等四通八达,公路运输畅达。京广线、京九京广武麻连络线、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等境内交错,铁路运输快捷。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坐落区内,空运条件优厚。境内滠水河与府河、长江航运相连,水运优势明显。 优厚的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黄陂区不断扩大开放,着力营造优质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实现本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到目前,共引进各类项目(企业)612个,引进资金总额近59亿元。全区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以工程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正在向纵深推进。以木兰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引进、开发和建设,黄陂已形成由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和天河航空城等构成的南部经济发展带、中部前川卫星城区和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一带两区”三大强势板块的开放引进接收载体。目前,这里客商纷至沓来,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开发建设热火朝天,联动互惠效应形成,发展商机如珠诱人。 根据市委、市政府“南突北扩”和打造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新城及发展临空产业的战略,“十五”期间,黄陂区的发展思路是:强力推进第二产业发展,带动第一产业提高,促进第三产业兴起。重点接纳和发展的投资领域为: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文化旅游业、城市基础设施及物流业。 优质的创业环境 黄陂区坚持实施“项目兴区、项目活区、项目强区”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环境的创新力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安商、活商、亲商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鼓励国内外客商来黄陂投资兴业的政策机制和对投资客商实行了时间从快,手续从简,赋税从轻,服务从优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与此同时,在全区深入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实践行活动,调动了全区人民支持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的积极性,亲商意识和诚信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为客商创造了优质宽松的投资环境。 水利资源 黄陂区处于江汉河湖水网的边缘地带,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水利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08.72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滠水、界河、府河和注入北湖的五条河流,多为南北流向。其中滠水河是区内最长河流,源于大别山南麓大悟县境内,从北向南纵贯黄陂汇入长江,境内流程90.71公里。全区有水库89座,其中大、中型水库7座:夏家寺、梅店、院基寺、泥河、矿山、巴山寨、三姑井,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438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积10.22万亩,灌溉面积68.31万亩。主要湖泊有武湖(180平方公里)、童家湖(48平方公里)、后湖(12.9平方公里)、西湖(9.24平方公里)、什仔湖(2.5平方公里),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公里,承雨面积124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南部平原湖区先后进行了汉北河下游改道、滠水下游改道、围垦灭螺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建成武湖、后湖、四联垸、什仔湖泵站。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地带,对水库设施进行了整修加固,扩宽延伸夏家寺、梅院泥、矿巴三大灌溉系统的联结渠道,使全区形成河湖相通,库渠相连,北蓄南排的水利体系。总蓄水能力达96351万立方米,控水面积1281.5平方公里,有效水量52766万立方米。 境内地下水储量2.2亿立方米,分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3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温17—24℃,矿化度低于淡水,适宜农作物灌溉。北部还有断裂循环型地下热水。 自然地理 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北部,地跨东径114°09′—114°37′,北纬30°40′—31°22′。东与红安县、新州区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与孝感市毗连,南抵府河与武汉市城区相望,北与大悟县交界。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境域周长273.5公里。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 区境北依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整个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西北低山区海拔150—180米,全区最高点双峰尖873.7米。东北丘陵区海拔50—150米。中部岗状平原区海拔30—50米。南部滨湖平原区海拔20—30米,最低处为16.5米。全境有滠水、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个主要湖泊构成的自然水系。地貌特征构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时数约1540—2180小时。由于地形复杂,各地日照时数及百分率有差异,山地阴阳坡的差异比较明显,但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洪涝干旱时有发生,对全区工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境内平均气温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气温28.4℃,有的年份出现在8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5℃,极端最高气温为40.7℃。 矿产资源 已初步探明可资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铜矿、磷锰矿、白云岩、河砂、红砂、高岭土、石英砂岩、石英岩、砾卵石、浅粒岩、绿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萤石、辉绿岩、玄武岩、花岗岩及矿泉水等二十余种。 金矿分布石门、塔耳及蔡店三地,属小规模金矿。除石门尚未开采外,塔耳、蔡店两地均因资金紧缺,开采一年多后停采停炼。铜矿分布在李集、长轩岭、蔡店三地,铜的品位为0.75—3.96%之间,属小型矿。磷锰矿系小型矿床规模,磷的工业储量92万吨,锰的工业储量70万吨。白云岩3.56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5万吨左右。河砂累计开采量在1亿吨左右,尚未开采地段及储量已不太多。红砂总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石英砂岩的地质储量在1亿立方米左右,石英岩地质储量250万吨,年开采量3万吨。花岗岩地质储量5亿立方米,已开始少量开采和加工。绿片岩1亿立方米,高岭土总储量220万吨。
B. 黄陂区有哪些高中
黄陂六中、黄陂七中、黄陂六指学校、黄陂一中、黄陂职高
一、黄陂六中
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是一所市级示范学校位于黄陂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川街,东临双凤亭,西接天河机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是一所市级示范学校,距武汉市区23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创办于1999年,其前身是久享盛誉、素有黄陂教师摇篮之称的黄陂师范学校。学校现有45个教学班,在校生近3000人,是全区的第二大校。
二、黄陂七中
武汉市黄陂区第七中学,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东堤街3号,是武汉市示范高中。黄陂七中始建于2001年,地处黄陂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川街,校址位于明代所建纪念宋代理学大师程颢、程颐(简称二程)的二程书院原址。北枕“二程”文化遗址“双凤亭”,东接汉麻高速公路,南濒盘龙经济开发区,西临静静流淌的滠水河。
三、黄陂六指学校
黄陂六指学校以“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力争使学校办学条件优良,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能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交流的省级示范性高中。
四、黄陂一中
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创办于1933年,最初位于黄陂前川古城东北。1949年,前川中学、储材中学、信义宗神学院附属信义中学三校并入黄陂一中。1997年10月搬迁至前川街道油岗社区,占地270亩。是湖北省53所重点中学之一,1982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高中,2003年5月被授予湖北省示范高中。
五、黄陂职高
武汉市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78年,现有教职工239人,在籍全日制学生4819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石阳街1号。占地141亩,校舍面积7.5万多平方米。
目前开设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学前教育、现代农艺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1个专业,其中省、市级重点专业6个,并建有电子专业、旅游专业的省级实训基地。
C. 请问武汉市黄陂区有哪些游玩的地方
黄陂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旅游景区群,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7家(木兰山、木兰天池,锦里沟,清凉寨、木兰草原、农耕年华、木兰云雾山),居全国区县第一。而且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和木兰云雾山四大景区创5A景区品质在大力提升,有力地吸引了游客;3A级景区2家(木兰湖,木兰古门),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1家(木兰湖),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家(大余湾),全国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家。同时还建设星级农家乐579家,其中五星级休闲农庄8家,位列全省第一。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黄陂区还推出了智慧旅游门户,极大地方便了自驾游游客
D. 有去过武汉黄陂清凉寨玩的朋友没给个攻略啊~
清凉寨风景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蔡店乡境内,距武汉市城区85公里。景区总面积约10平方里,海拔最高点800余米,常年气温比市城区低6——8度。景区开发建设始于2004年6月,正式开园于2006年4月26日。 景区内群山环抱,峻岭穿云,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一年四季,季季景不同,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和极具传奇色彩的人文景观,向游人充分展示“高山情怀、清凉世界” 的怡人风姿,被誉为武汉市最美的山寨。 景区旅游景点个心性突出,特色鲜明,“四大”功能区集旅游观光、休闲渡假于一体。中心服务区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可供300人同时食宿,是开展商务和会务活动的理想场所。峡谷风景区以通天湖、酒醉湖为轴心,将独具特色的牛郎河 、飞流谷、清香谷一线串珠,浑然天成;给人以流连忘返之感。古寨游览区,是武汉市区绝无仅有的登高揽胜之地,极目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民俗风情区内的刘家山村,是武汉市人口居住最高、最远的深山古村落,民居建筑古朴新颖,村中的古银杏群、青茶、翠竹园林,风韵典雅,被授予“全市乡村休闲游示范村”。 景区独有的百年铁衣古松、珍稀名贵树种薄叶润楠和仙石树、咬松岩等极具观赏价值的植物生态景观,西峰尖古寨、道人洞、浴仙池、水帘洞等人文景观以及酒醉湖、牛郎河的传说,刘炳仕和道光皇帝御赐木匾的故事,共同绘出“白云生处清凉寨、后花园中孔雀屏” 的奇妙景观。
E. 黄陂区的城市荣誉
“无陂不成镇”为黄陂的一种文化现象。年前,黄陂先民打造长江流域第一古城——盘龙城。
《三国志》称黄陂:石阳市盛,连楫舟,张云帆。形容当时黄陂已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和交通中心。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心波湛汉,泳曜魄于黄陂。
唐杜甫《偶题》中赞道:“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唐罗隐赞曰“秋日黄陂下,孤舟忆共谁。江山三楚分,风雨二妃祠“。
唐杜牧称黄陂:风俗谨朴,法令明具,久无水旱疾疫。
北宋苏轼的《满庭芳·三十三年》称赞黄陂美景: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汉阳府志》宋苏公轼云:陂俗尊德乐道异于他邦。
千家诗首篇《春日偶成》为宋代著名理学家黄陂人程颢所做,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诗句勾勒出黄陂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
明弘治时,黄陂九佬十八匠打造中国四大名镇——汉口,他们在汉口建集商贸、工艺及地域文化于一体的黄陂街,至今仍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曹正兴菜刀、高洪泰铜锣、蔡林记、谈炎记水饺、黄陂三鲜、白海记都是黄陂人打造。
《汉口民国日报》称黄陂:“玲珑九街,繁华十八巷,威武六门,热闹四码头,是武汉的北门户,扼鄂东北要道“ 2015年,连续5年位居全省县(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前五,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综合考评立功单位。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第69名,武汉市第二名。
2015年,荣获“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称号,被评为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区、全国旅游百强区市第39名。
2015年,荣获“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中国最美休闲小城、“中国旅游金奖”。“美丽中国-梦想旅行地”。
2015年,武湖街、前川街、滠口街、横店街、天河街、祁家湾街进入湖北省“百强街”行列,其中武湖街道、前川街道进入“十强”。黄陂区再次获得“湖北省金融信用区”、“湖北省保险先进区”称号等称号。
201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区和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称号。
2015年,黄陂区被列为全国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区,再次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F. 黄坡范天元是中阔西北有限公司法人吗,他家距体住在何位置,请网友回答,
涉及个人隐私,他人无法得知位置信息,若合法权益被侵害,建议依法维权。
G. 谁能把中国的各个省,市,区(县)规划出来告诉我呢
北京市
市辖区 东城区 西城区 崇文区 宣武区 朝阳区 丰台区 石景山区 海淀区 门头沟区 房山区 通州区 顺义区 昌平区
大兴区 怀柔区 平谷区
密云县 延庆县
天津市
市辖区 和平区 河东区 河西区 南开区 河北区 红桥区 塘沽区 汉沽区 大港区 东丽区 西青区 津南区 北辰区
武清区 宝坻区
宁河县 静海县 蓟 县
河北省
石家庄
市辖区 长安区 桥东区 桥西区 新华区 井陉矿区 裕华区
井陉县 正定县 栾城县 行唐县 灵寿县 高邑县 深泽县 赞皇县 无极县 平山县 元氏县 赵 县 辛集市 藁城市
晋州市 新乐市 鹿泉市
唐山市
市辖区 路南区 路北区 古冶区 开平区 丰南区 丰润区
滦 县 滦南县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唐海县 遵化市 迁安市
秦皇岛市
市辖区 海港区 山海关区 北戴河区
青龙满族自治县 昌黎县 抚宁县 卢龙县
邯郸市
市辖区 邯山区 丛台区 复兴区 峰峰矿区
邯郸县 临漳县 成安县 大名县 涉 县 磁 县 肥乡县 永年县 邱 县 鸡泽县 广平县 馆陶县 魏 县 曲周县
武安市
邢台市
市辖区 桥东区 桥西区
邢台县 临城县 内丘县 柏乡县 隆尧县 任 县 南和县 宁晋县 巨鹿县 新河县 广宗县 平乡县 威 县 清河县
临西县 南宫市 沙河市
保定市
市辖区 新市区 北市区 南市区
满城县 清苑县 涞水县 阜平县 徐水县 定兴县 唐 县 高阳县 容城县 涞源县 望都县 安新县 易 县 曲阳县
蠡 县 顺平县 博野县 雄 县 涿州市 定州市 安国市 高碑店市
张家口市
市辖区 桥东区 桥西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宣化县 张北县 康保县 沽源县 尚义县 蔚 县 阳原县 怀安县 万全县 怀来县 涿鹿县 赤城县 崇礼县
承德市
市辖区 双桥区 双滦区 鹰手营子矿区
承德县 兴隆县 平泉县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沧州市
市辖区 新华区 运河区
沧 县 青 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 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泊头市
任丘市 黄骅市 河间市
廊坊市
市辖区 安次区 广阳区
固安县 永清县 香河县 大城县 文安县 大厂回族自治县
霸州市 三河市
衡水市
市辖区 桃城区 枣强县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安平县 故城县 景 县 阜城县
冀州市 深州市
山西省
太原市
市辖区 小店区 迎泽区 杏花岭区 尖草坪区 万柏林区 晋源区
清徐县 阳曲县 娄烦县
古交市
大同市
市辖区 城 区 矿 区 南郊区 新荣区
阳高县 天镇县 广灵县 灵丘县 浑源县 左云县 大同县
阳泉市
市辖区 城 区 矿 区 郊 区
平定县 盂 县
长治市
市辖区 城 区 郊 区
长治县 襄垣县 屯留县 平顺县 黎城县 壶关县 长子县 武乡县 沁 县 沁源县
潞城市
晋城市
市辖区 城 区 沁水县 阳城县 陵川县 泽州县 高平市
朔州市
市辖区 朔城区 平鲁区
山阴县 应 县 右玉县 怀仁县
晋中市
市辖区 榆次区
榆社县 左权县 和顺县 昔阳县 寿阳县 太谷县 祁 县 平遥县 灵石县
介休市
运城市
市辖区 盐湖区
临猗县 万荣县 闻喜县 稷山县 新绛县 绛 县 垣曲县 夏 县 平陆县 芮城县
永济市 河津市
忻州市
市辖区 忻府区
定襄县 五台县 代 县 繁峙县 宁武县 静乐县 神池县 五寨县 岢岚县 河曲县 保德县 偏关县
原平市
临汾市
市辖区 尧都区
曲沃县 翼城县 襄汾县 洪洞县 古 县 安泽县 浮山县 吉 县 乡宁县 大宁县 隰 县 永和县 蒲 县 汾西县
侯马市 霍州市
吕梁市
市辖区 离石区
文水县 交城县 兴 县 临 县 柳林县 石楼县 岚 县 方山县 中阳县 交口县
孝义市 汾阳市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
市辖区 新城区 回民区 玉泉区 赛罕区
土默特左旗 托克托县 和林格尔县 清水河县 武川县
包头市
市辖区 东河区 昆都仑区 青山区 石拐区 白云矿区 九原区
土默特右旗 固阳县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乌海市
市辖区 海勃湾区 海南区 乌达区
赤峰市
市辖区 红山区 元宝山区 松山区
阿鲁科尔沁旗 巴林左旗 巴林右旗 林西县 克什克腾旗 翁牛特旗 喀喇沁旗 宁城县 敖汉旗
通辽市
市辖区 科尔沁区
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 开鲁县 库伦旗 奈曼旗 扎鲁特旗
霍林郭勒市
鄂尔多斯市
市辖区 东胜区
达拉特旗 准格尔旗 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旗 杭锦旗 乌审旗 伊金霍洛旗
呼伦贝尔市
市辖区 海拉尔区
阿荣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 陈巴尔虎旗 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右旗
满洲里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巴彦淖尔市
市辖区 临河区
五原县 磴口县 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后旗 杭锦后旗
乌兰察布市
市辖区 集宁区
卓资县 化德县 商都县 兴和县 凉城县 察哈尔右翼前旗 察哈尔右翼中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 四子王旗
丰镇市
兴安盟
乌兰浩特市 阿尔山市
科尔沁右翼前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 扎赉特旗 突泉县
锡林郭勒盟
二连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
阿巴嘎旗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右旗 东乌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 太仆寺旗 镶黄旗 正镶白旗 正蓝旗 多伦县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
辽宁省
沈阳市
市辖区 和平区 沈河区 大东区 皇姑区 铁西区 苏家屯区 东陵区 沈北新区* 于洪区
辽中县 康平县 法库县
新民市
大连市
市辖区 中山区 西岗区 沙河口区 甘井子区 旅顺口区 金州区
长海县
瓦房店市 普兰店市 庄河市
鞍山市
市辖区 铁东区 铁西区 立山区 千山区
台安县 岫岩满族自治县
海城市
抚顺市
市辖区 新抚区 东洲区 望花区 顺城区
抚顺县 新宾满族自治县 清原满族自治县
本溪市
市辖区 平山区 溪湖区 明山区 南芬区
本溪满族自治县 桓仁满族自治县
丹东市
市辖区 元宝区 振兴区 振安区
宽甸满族自治县
东港市 凤城市
锦州市
市辖区 古塔区 凌河区 太和区
黑山县 义 县
凌海市 北镇市*
营口市
市辖区 站前区 西市区 鲅鱼圈区 老边区
盖州市 大石桥市
阜新市
市辖区 海州区 新邱区 太平区 清河门区 细河区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彰武县
辽阳市
市辖区 白塔区 文圣区 宏伟区 弓长岭区 太子河区
辽阳县
灯塔市
盘锦市
市辖区 双台子区 兴隆台区
大洼县 盘山县
铁岭市
市辖区 银州区 清河区
铁岭县 西丰县 昌图县 调兵山市 开原市
朝阳市
市辖区 双塔区 龙城区
朝阳县 建平县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北票市 凌源市
葫芦岛市
市辖区 连山区 龙港区 南票区
绥中县 建昌县
兴城市
吉林省
长春市
市辖区 南关区 宽城区 朝阳区 二道区 绿园区 双阳区
农安县
九台市 榆树市 德惠市
吉林市
市辖区 昌邑区 龙潭区 船营区 丰满区
永吉县
蛟河市 桦甸市 舒兰市 磐石市
四平市
市辖区 铁西区 铁东区
梨树县 伊通满族自治县
公主岭市 双辽市
辽源市
市辖区 龙山区 西安区
东丰县 东辽县
通化市
市辖区 东昌区 二道江区
通化县 辉南县 柳河县
梅河口市 集安市
220500 通化市
市辖区
白山市
市辖区 八道江区 江源区
抚松县 靖宇县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临江市
松原市
市辖区 宁江区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长岭县 乾安县 扶余县
白城市
市辖区 洮北区
镇赉县 通榆县
洮南市 大安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延吉市 图们市 敦化市 珲春市 龙井市 和龙市
汪清县 安图县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市辖区 道里区 南岗区 道外区 平房区 松北区 香坊区 呼兰区 阿城区
依兰县 方正县 宾 县 巴彦县 木兰县 通河县 延寿县
双城市 尚志市 五常市
齐齐哈尔市
市辖区 龙沙区 建华区 铁锋区 昂昂溪区 富拉尔基区 碾子山区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龙江县 依安县 泰来县 甘南县 富裕县 克山县 克东县 拜泉县
讷河市
鸡西市
市辖区 鸡冠区 恒山区 滴道区 梨树区 城子河区 麻山区
鸡东县
虎林市 密山市
鹤岗市
市辖区 向阳区 工农区 南山区 兴安区 东山区 兴山区
萝北县 绥滨县
双鸭山市
市辖区 尖山区 岭东区 四方台区 宝山区
集贤县 友谊县 宝清县 饶河县
大庆市
市辖区 萨尔图区 龙凤区 让胡路区 红岗区 大同区
肇州县 肇源县 林甸县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伊春市
市辖区 伊春区 南岔区 友好区 西林区 翠峦区 新青区 美溪区 金山屯区 五营区 乌马河区
汤旺河区 带岭区 乌伊岭区 红星区 上甘岭区
嘉荫县
铁力市
佳木斯市
市辖区 向阳区 前进区 东风区 郊 区
桦南县 桦川县 汤原县 抚远县
同江市 富锦市
七台河市
市辖区 新兴区 桃山区 茄子河区
勃利县
牡丹江市
市辖区 东安区 阳明区 爱民区 西安区
东宁县 林口县
绥芬河市 海林市 宁安市 穆棱市
黑河市
市辖区 爱辉区
嫩江县 逊克县 孙吴县
北安市 五大连池市
绥化市
市辖区 北林区
望奎县 兰西县 青冈县 庆安县 明水县 绥棱县
安达市 肇东市 海伦市
大兴安岭地区
加格达奇区* 松岭区* 新林区* 呼中区*
呼玛县 塔河县 漠河县
上海市
市辖区 黄浦区 卢湾区 徐汇区 长宁区 静安区 普陀区 闸北区 虹口区 杨浦区 闵行区 宝山区 嘉定区 浦东新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南汇区 奉贤区
崇明县
江苏省
南京市
市辖区 玄武区 白下区 秦淮区 建邺区 鼓楼区 下关区 浦口区 栖霞区 雨花台区 江宁区 六合区
溧水县 高淳县
无锡市
市辖区 崇安区 南长区 北塘区 锡山区 惠山区 滨湖区
江阴市 宜兴市
徐州市
市辖区 鼓楼区 云龙区 九里区 贾汪区 泉山区
丰 县 沛 县 铜山县 睢宁县
新沂市 邳州市
常州市
市辖区 天宁区 钟楼区 戚墅堰区 新北区 武进区
溧阳市 金坛市
苏州市
市辖区 沧浪区 平江区 金阊区 虎丘区 吴中区 相城区
常熟市 张家港市 昆山市 吴江市 太仓市
南通市
市辖区 崇川区 港闸区
海安县 如东县
启东市 如皋市 通州市 海门市
连云港市
市辖区 连云区 新浦区 海州区
赣榆县 东海县 灌云县 灌南县
淮安市
市辖区 清河区 楚州区 淮阴区 清浦区
涟水县 洪泽县 盱眙县 金湖县
盐城市
市辖区 亭湖区 盐都区
响水县 滨海县 阜宁县 射阳县 建湖县
东台市 大丰市
扬州市
市辖区 广陵区 邗江区 维扬区
宝应县
仪征市 高邮市 江都市
镇江市
市辖区 京口区 润州区 丹徒区
丹阳市 扬中市 句容市
泰州市
市辖区 海陵区 高港区
兴化市 靖江市 泰兴市 姜堰市
宿迁市
市辖区 宿城区 宿豫区
沭阳县 泗阳县 泗洪县
浙江省
杭州市
市辖区 上城区 下城区 江干区 拱墅区 西湖区 滨江区 萧山区 余杭区
桐庐县 淳安县
建德市 富阳市 临安市
宁波市
市辖区 海曙区 江东区 江北区 北仑区 镇海区 鄞州区
象山县 宁海县
余姚市 慈溪市 奉化市
温州市
市辖区 鹿城区 龙湾区 瓯海区
洞头县 永嘉县 平阳县 苍南县 文成县 泰顺县
瑞安市 乐清市
嘉兴市
市辖区 秀城区 秀洲区
嘉善县 海盐县
海宁市 平湖市 桐乡市
湖州市
市辖区 吴兴区 南浔区
德清县 长兴县 安吉县
绍兴市
市辖区 越城区
绍兴县 新昌县
诸暨市 上虞市 嵊州市
金华市
市辖区 婺城区 金东区
武义县 浦江县 磐安县
兰溪市 义乌市 东阳市 永康市
衢州市
市辖区 柯城区 衢江区
常山县 开化县 龙游县
江山市
舟山市
市辖区 定海区 普陀区
岱山县 嵊泗县
台州市
市辖区 椒江区 黄岩区 路桥区
玉环县 三门县 天台县 仙居县
温岭市 临海市
丽水市
市辖区 莲都区
青田县 缙云县 遂昌县 松阳县 云和县 庆元县 景宁畲族自治县
龙泉市
安徽省
合肥市
市辖区 瑶海区 庐阳区 蜀山区 包河区
长丰县 肥东县 肥西县
芜湖市
市辖区 镜湖区 弋江区 鸠江区 三山区
芜湖县 繁昌县 南陵县
蚌埠市
市辖区 龙子湖区 蚌山区 禹会区 淮上区
怀远县 五河县 固镇县
淮南市
市辖区 大通区 田家庵区 谢家集区 八公山区 潘集区
凤台县
340500 马鞍山市
市辖区 金家庄区 花山区 雨山区
当涂县
淮北市
市辖区 杜集区 相山区 烈山区
濉溪县
铜陵市
市辖区 铜官山区 狮子山区 郊 区
铜陵县
安庆市
市辖区 迎江区 大观区 宜秀区
怀宁县 枞阳县 潜山县 太湖县 宿松县 望江县 岳西县 桐城市
黄山市
市辖区 屯溪区 黄山区 徽州区
歙 县 休宁县 黟 县 祁门县
滁州市
市辖区 琅琊区 南谯区
来安县 全椒县 定远县 凤阳县
天长市 明光市
阜阳市
市辖区 颍州区 颍东区 颍泉区
临泉县 太和县 阜南县 颍上县
界首市
宿州市
市辖区 埇桥区
砀山县 萧 县 灵璧县 泗 县
巢湖市
市辖区 居巢区
庐江县 无为县 含山县 和 县
六安市
市辖区 金安区 裕安区
寿 县 霍邱县 舒城县 金寨县 霍山县
亳州市
市辖区 谯城区
涡阳县 蒙城县 利辛县
池州市
市辖区 贵池区
东至县 石台县 青阳县
宣城市
市辖区 宣州区
郎溪县 广德县 泾 县 绩溪县 旌德县
宁国市
福建省
福州市
市辖区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闽侯县 连江县 罗源县 闽清县 永泰县 平潭县
福清市 长乐市
厦门市
市辖区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莆田市
市辖区 城厢区 涵江区 荔城区 秀屿区
仙游县
三明市
市辖区 梅列区 三元区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大田县 尤溪县 沙 县 将乐县 泰宁县 建宁县
永安市
泉州市
市辖区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漳州市
市辖区 芗城区 龙文区
云霄县 漳浦县 诏安县 长泰县 东山县 南靖县 平和县 华安县
龙海市
南平市
市辖区 延平区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建阳市
龙岩市
市辖区 新罗区
长汀县 永定县 上杭县 武平县 连城县
漳平市
宁德市
市辖区 蕉城区
霞浦县 古田县 屏南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福安市 福鼎市
江西省
南昌市
市辖区 东湖区 西湖区 青云谱区 湾里区 青山湖区
南昌县 新建县 安义县 进贤县
景德镇市
市辖区 昌江区 珠山区
浮梁县
乐平市
萍乡市
市辖区 安源区 湘东区
莲花县 上栗县 芦溪县
九江市
市辖区 庐山区 浔阳区
九江县 武宁县 修水县 永修县 德安县 星子县 都昌县 湖口县 彭泽县
瑞昌市
新余市
市辖区 渝水区
分宜县
鹰潭市
市辖区 月湖区
余江县 贵溪市
赣州市
市辖区 章贡区
赣 县 信丰县 大余县 上犹县 崇义县 安远县 龙南县 定南县 全南县 宁都县 于都县 兴国县 会昌县 寻乌县
石城县
瑞金市 南康市
吉安市
市辖区 吉州区 青原区
吉安县 吉水县 峡江县 新干县 永丰县 泰和县 遂川县 万安县 安福县 永新县
井冈山市
宜春市
市辖区 袁州区
奉新县 万载县 上高县 宜丰县 靖安县 铜鼓县
丰城市 樟树市 高安市
抚州市
市辖区 临川区
南城县 黎川县 南丰县 崇仁县 乐安县 宜黄县 金溪县 资溪县 东乡县 广昌县
上饶市
市辖区 信州区
上饶县 广丰县 玉山县 铅山县 横峰县 弋阳县 余干县 鄱阳县 万年县 婺源县
德兴市
山东省
济南市
市辖区 历下区 市中区 槐荫区 天桥区 历城区 长清区
平阴县 济阳县 商河县
章丘市
青岛市
市辖区 市南区 市北区 四方区 黄岛区 崂山区 李沧区 城阳区
胶州市 即墨市 平度市 胶南市 莱西市
淄博市
市辖区 淄川区 张店区 博山区 临淄区 周村区
桓台县 高青县 沂源县
枣庄市
市辖区 市中区 薛城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 山亭区
滕州市
东营市
市辖区 东营区 河口区
垦利县 利津县 广饶县
烟台市
市辖区 芝罘区 福山区 牟平区 莱山区
长岛县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蓬莱市 招远市 栖霞市 海阳市
潍坊市
市辖区 潍城区 寒亭区 坊子区 奎文区
临朐县 昌乐县
青州市 诸城市 寿光市 安丘市 高密市 昌邑市
济宁市
市辖区 市中区 任城区
微山县 鱼台县 金乡县 嘉祥县 汶上县 泗水县 梁山县
曲阜市 兖州市 邹城市
泰安市
市辖区 泰山区 岱岳区
宁阳县 东平县
新泰市 肥城市
威海市
市辖区 环翠区
文登市 荣成市 乳山市
日照市
市辖区 东港区 岚山区
五莲县 莒 县
莱芜市
市辖区 莱城区 钢城区
临沂市
市辖区 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沂南县 郯城县 沂水县 苍山县 费 县 平邑县 莒南县 蒙阴县 临沭县
德州市
市辖区 德城区
陵 县 宁津县 庆云县 临邑县 齐河县 平原县 夏津县 武城县
乐陵市 禹城市
聊城市
市辖区 东昌府区
阳谷县 莘 县 茌平县 东阿县 冠 县 高唐县
临清市
滨州市
市辖区 滨城区
惠民县 阳信县 无棣县 沾化县 博兴县 邹平县
菏泽市
市辖区 牡丹区
曹 县 单 县 成武县 巨野县 郓城县 鄄城县 定陶县 东明县
河南省
郑州市
市辖区 中原区 二七区 管城回族区 金水区 上街区 惠济区
中牟县
巩义市 荥阳市 新密市 新郑市 登封市
开封市
市辖区 龙亭区 顺河回族区 鼓楼区 禹王台区 金明区
杞 县 通许县 尉氏县 开封县 兰考县
洛阳市
市辖区 老城区 西工区 廛河回族区 涧西区 吉利区 洛龙区
孟津县 新安县 栾川县 嵩 县 汝阳县 宜阳县 洛宁县 伊川县
偃师市
平顶山市
市辖区 新华区 卫东区 石龙区 湛河区
宝丰县 叶 县 鲁山县 郏 县
舞钢市 汝州市
安阳市
市辖区 文峰区 北关区 殷都区 龙安区
安阳县 汤阴县 滑 县 内黄县
林州市
鹤壁市
市辖区 鹤山区 山城区 淇滨区
浚 县 淇 县
新乡市
市辖区 红旗区 卫滨区 凤泉区 牧野区
新乡县 获嘉县 原阳县 延津县 封丘县 长垣县
卫辉市 辉县市
焦作市
市辖区 解放区 中站区 马村区 山阳区
修武县 博爱县 武陟县 温 县
济源市 沁阳市 孟州市
濮阳市
市辖区 华龙区
清丰县 南乐县 范 县 台前县 濮阳县
许昌市
市辖区 魏都区
许昌县 鄢陵县 襄城县
禹州市 长葛市
漯河市
市辖区 源汇区 郾城区 召陵区
舞阳县 临颍县
三门峡市
市辖区 湖滨区
渑池县 陕 县 卢氏县
义马市 灵宝市
南阳市
市辖区 宛城区 卧龙区
南召县 方城县 西峡县 镇平县 内乡县 淅川县 社旗县 唐河县 新野县 桐柏县
邓州市
商丘市
市辖区 梁园区 睢阳区
民权县 睢 县 宁陵县 柘城县 虞城县 夏邑县
永城市
信阳市
市辖区 浉河区 平桥区
罗山县 光山县 新 县 商城县 固始县 潢川县 淮滨县 息 县
周口市
市辖区 川汇区
扶沟县 西华县 商水县 沈丘县 郸城县 淮阳县 太康县 鹿邑县
项城市
驻马店市
市辖区 驿城区
西平县 上蔡县 平舆县 正阳县 确山县 泌阳县 汝南县 遂平县 新蔡县
湖北省
武汉市
市辖区 江岸区 江汉区 硚口区 汉阳区 武昌区 青山区 洪山区 东西湖区 汉南区 蔡甸区 江夏区
黄陂区 新洲区
黄石市
市辖区 黄石港区 西塞山区 下陆区 铁山区
阳新县
大冶市
十堰市
市辖区 茅箭区 张湾区
郧 县 郧西县 竹山县 竹溪县 房 县
丹江口市
宜昌市
市辖区 西陵区 伍家岗区 点军区 猇亭区 夷陵区
远安县 兴山县 秭归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宜都市 当阳市 枝江市
襄樊市
市辖区 襄城区 樊城区 襄阳区
南漳县 谷城县 保康县
老河口市 枣阳市 宜城市
鄂州市
市辖区 梁子湖区 华容区 鄂城区
荆门市
市辖区 东宝区 掇刀区
京山县 沙洋县
钟祥市
孝感市
市辖区 孝南区 孝昌县 大悟县 云梦县
应城市 安陆市 汉川市
荆州市
市辖区 沙市区 荆州区
公安县 监利县 江陵县
石首市 洪湖市 松滋市
黄冈市
市辖区 黄州区
团风县 红安县 罗田县 英山县 浠水县 蕲春县 黄梅县
麻城市 武穴市
咸宁市
市辖区 咸安区
嘉鱼县 通城县 崇阳县 通山县
赤壁市
随州市
市辖区 曾都区
广水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市 利川市
建始县 巴东县 宣恩县 咸丰县 来凤县 鹤峰县
省直辖行政单位: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湖南省
长沙市
市辖区 芙蓉区 天心区 岳麓区 开福区 雨花区
长沙县 望城县 宁乡县
浏阳市
株洲市
市辖区 荷塘区 芦淞区 石峰区 天元区
株洲县 攸 县 茶陵县 炎陵县
醴陵市
湘潭市
市辖区 雨湖区 岳塘区
湘潭县
湘乡市 韶山市
衡阳市
市辖区 珠晖区 雁峰区 石鼓区 蒸湘区 南岳区
衡阳县 衡南县 衡山县 衡东县 祁东县
耒阳市 常宁市
邵阳市
市辖区 双清区 大祥区 北塔区
邵东县 新邵县 邵阳县 隆回县 洞口县 绥宁县 新宁县 城步苗族自治县
武冈市
岳阳市
市辖区 岳阳楼区 云溪区 君山区
岳阳县 华容县 湘阴县 平江县
汨罗市 临湘市
常德市
市辖区 武陵区 鼎城区
安乡县 汉寿县 澧 县 临澧县 桃源县 石门县
津市市
张家界市
市辖区 永定区 武陵源区
慈利县 桑植县
益阳市
市辖区 资阳区 赫山区
南 县 桃江县 安化县
沅江市
郴州市
市辖区 北湖区 苏仙区
桂阳县 宜章县 永兴县 嘉禾县 临武县 汝城县 桂东县 安仁县
资兴市
永州市
市辖区 零陵区 冷水滩区
祁阳县 东安县 双牌县 道 县 江永县 宁远县 蓝山县 新田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
怀化市
市辖区 鹤城区
中方县 沅陵县 辰溪县 溆浦县 会同县 麻阳苗族自治县 新晃侗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通道侗族自治县
洪江市
娄底市
市辖区 娄星区
双峰县 新化县
冷水江市 涟源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吉首市
泸溪县 凤凰县 花垣县 保靖县 古丈县 永顺县 龙山县
广东省
广州市
市辖区 荔湾区 越秀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萝岗区
增城市 从化市
韶关市
市辖区 武江区 浈江区 曲江区
始兴县 仁化县 翁源县 乳源瑶族自治县 新丰县
乐昌市 南雄市
深圳市
市辖区 罗湖区 福田区 南山区 宝安区 龙岗区 盐田区
珠海市
市辖区 香洲区 斗门区 金湾区
汕头市
市辖区 龙湖区 金平区 濠江区 潮阳区 潮南区 澄海区
南澳县
佛山市
市辖区 禅城区 南海区 顺德区 三水区 高明区
江门市
市辖区 蓬江区 江海区 新会区
台山市 开平市 鹤山市 恩平市
湛江市
市辖区 赤坎区 霞山区 坡头区 麻章区
遂溪县 徐闻县 廉江市
雷州市 吴川市
茂名市
市辖区 茂南区 茂港区
电白县
高州市 化州市 信宜市
肇庆市
市辖区 端州区 鼎湖区
广宁县 怀集县 封开县 德庆县
高要市 四会市
惠州市
市辖区 惠城区 惠阳区
博罗县
H. 黄陂区的名胜古迹
1、盘龙城遗址
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遗址是中国早期城市遗址,时代一说为商代早期,一说为夏代,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杨家湾盘龙湖畔。
2、鲁台山古墓葬群
鲁台山古墓葬群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鲁台村,属周代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滠水东岸的鲁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发现。
3、双凤亭
双凤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鲁台山,占地36平方米,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双凤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龙王尖遗址
龙王尖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山寨遗址。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周长12公里,分设东南西北四个寨门,寨墙由条石垒砌而成,平均高35米,最高处达45米,宽13~15米。
5、作京城遗址
作京城遗址属汉代古城址,位于黄陂区李集镇作京城村。遗址呈不规则“亚”字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为140米,残高2—6米,夯筑城垣顶宽约12米,基宽约30米,北、东、南三面有城门遗迹,城外有护城河遗迹。
I. 有没有详细记载二程的后代迁居地的
“程氏开宗始祖程伯符,在周代正成王七年,作嘉禾颂王,封为程国伯,传四十五代至程元谭。程元谭东晋初年,任新安太守。其三十一代嫡系孙程希振传至黄陂,次子程遹(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任黄陂县令,妻张氏(湖北孝感县人)封赵国太夫人。程遹病故后,遗子程,朝廷录旧臣之后,命黄陂县尉,家住县城内草木巷的程乡坊,得子程颢、程颐。任满,不能调,闲居安平,奉养母亲,教抚弟妹,供子读书。到宋仁宗庆历六年,至长弟与从弟得官娶媳,二妹既嫁,乃复赴调”。朝廷受程大理寺丞,调“知虔州兴国县,假南安”。二程兄弟也随父离开黄陂。后拜周敦颐为师,潜心研究理学,创立洛学。
二程夫子随父离开黄陂后,就再也没有回到黄陂。直至元末明初,他们的子孙念其先祖程颢、程颐根基是黄陂,有不少人陆续迁居黄陂。在明朝洪武年间,迁居黄陂的一共有三支人马。
一支是程颐的七代孙程梧之子万二,据《古贤程氏宗谱》程氏黄陂派序中记载“明洪武二年,吾祖万二从河南洛阳至安徽六安霍山过籍到黄陂插草为标。叔伯兄弟八人以万字排号,万一居孝感,次房万二看中巴陵市畈,市畈田地大殷,因住其地。万三、万四住新洲等地,其余几房未详。”而“巴陵市畈经堂乃程氏公祠,满清同治末年改为吉言祠,清朝末年,庙墙损坏,恐废没提倡重修,卖程家林子祖田六斗六升,按户事实捐款。”由上可知,谱中的巴陵市畈应是现在姚集程家林子一带。故姚集程家林子的始祖为万二。
居黄陂李集镇地区的程氏后裔有驻程岗、牛车程、夏家田、草原湾、赵家院等湾组。据《北环程氏宗谱》卷二原序记载(23):“程颐七代孙万一于明洪武二年从河南洛阳迁居黄陂西黄孝河边的老屋湾,改湾名为港边程(后定县界时,划归孝感县管辖。笔者)。长祖第十四代孙程天赐,怀念先祖二程夫子的出生地黄陂,带着儿子由港边湾(程)迁黄陂李集镇泡桐地区的驻程岗定居,传三代。长祖第十四代孙程金榜带着全家人,座乘牛车迁居到黄陂李集的民安集地区创建家园,取湾名牛车程。此地田地宽阔,全家人勤扒苦做,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人丁兴旺,传十二代,发展成五百多人的大湾村。故,这些湾组的始祖是万一公。
另一支人马就是元末明初,程颐的嫡系八世孙程德用之长子祖一,迁居黄陂县长堰地区的鹿儿山,创建路边程。据《古贤程氏宗谱》载“祖一,号顺泉,自江西迁楚北陂邑崇义乡子强村鹿儿山周家社下创业,垂统家声,丕振以传后世,瓜瓞绵绵,而荻贤之庇阴矣。”据史料考证,鹿儿山周家社下就是现在的路边程。因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良田成畈,男耕女织,子孙发展昌盛。
明朝万历年间,祖一九代孙有程文炳和程文焕两兄弟,兄程文炳路边程辛苦创业,其子孙先后创建祠堂程、馋头程、牌坊程和程铺,以及王家河的响山程,创建程氏宗祠,奉祀二程先祖。至今后代达三千余人。弟程文焕同黄陂北乡夏店(现为大悟刘集镇)地区的左氏成亲。他后迁到岳父家落户,起湾名左程河。由于天时地利人和,子孙繁衍极盛,又创建了程家冲、梁家冲、范家畈、赵家岗等湾。至今人口达八百多人。
还有一支人马就是江西程旺祖(黄冈始祖圣一于元朝至正年间迁湖广黄冈孔家埠,即现在新洲孔埠镇,旺祖为圣一之次子)等九人,他们于明洪武初年迁居黄陂,居住在黄陂区六指街甘棠地区的程氏家族有五个湾(组)。据清乾隆四十八年续修《程氏宗谱》序记载(22):“威悼公文季其长也,(程文季为程灵洗的长子,也就是新安太守程元谭的十五世孙)枝繁派盛,唐末黄巢之乱,由新安而徒江西者,皆公位下裔孙也。即河南中山博野二夫子亦皆公所自出(即二程夫子也是程文季的子孙),由唐及宋,科弟连绵,文德武功,理学名儒,昭然列史册者,指不胜屈。明洪武初年,奉诏徒丁,自江西饶州来黄陂者九人,吾祖乃旺祖后也。其余徙居者各立宗纪未暇联牍。”程旺来陂后大兴家业,建祠奉祖,家族逐强,创建程望湾。旺祖三代孙程志刚创建程家岗;九代孙程宗恩创建马家弄。
据查《中华程氏宗族世系表》和上文可知,黄冈始祖圣一之次子旺祖实乃黄陂区六指街甘棠地区的五个湾(组)程氏的始祖。他和二程夫子同属于文季公之后代,旺祖并非二程夫子后裔。
在后来的朝代里,也有不少程氏家族念其先祖程颢、程颐根基是黄陂,陆续迁居黄陂。
二程夫子十九代孙程伯贤(即德用公之十一世孙),生于明正德三年,居河南洛阳。常思黄陂是二程先祖生长之乡,又建有祠宇,不可无后以奉祠。故,迁居黄陂丰享门外长港千工堤,创建程家墩,专奉二程祠祀。据民国十八年,续修《黄陂程氏宗谱》新序记载(21):“以为我明道、伊川祖所生之乡,修业之处也。考其遗迹,至今有二程祠、望鲁台、双凤亭存焉”。传一代,其子程尚仁,生平有志,继承祖业,生机勃勃。伯贤视其子博有才能,将专奉先祖之事托交于他,年老返洛。程尚仁按父教之事,不忘先祖,考证程氏唐、宋、元、明、清各代诸公所著旧谱,历代先祖记载详明,历历可考,深感继承先祖的文化传统,其责重大。在清康熙年间,见祠宗废颓,决心重新修建,克服诸多困难,上请求助时任县令的杨廷蕴,重修其祠,与杨之志一拍即合,顺利完成了重建大业。此后,他也承担起专奉二程祠祀。为程家墩一世祖。传一世,其子一言、二言、三言,他们遵守父训,大振家声,子孙兴旺,传十五代。
二言五代孙程国贤,生于清顺治辛卯年,由程家墩迁居县北乡蔡店集北街定居,创建程家老屋。因这里山色蔚秀,林木葱茏,又有田园可依,有利子孙安居。他成为蔡店程氏一世祖。其亲侄程万先,生于清康熙戊寅年,居黄陂县礼教乡丰宁门中和村,也于清康熙戊戌年秋迁居蔡店集,与亲叔国贤相居,给睦亲宗族增益门户,传七代。国贤孙程伯润,创建蔡店程氏宗祠,供奉先祖程颢、程颐的儒像,春秋供香祭祀。由于年代久远,宗祠不复存在。
综合以上考察资料证明,分居在黄陂的这些程氏家族,大部分为程颢、程颐的嫡系子孙。他们来黄陂定居,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黄陂是二程夫子出生地,根基在黄陂,怀念故里,不忘先祖;二是,为保护先祖遗迹,祭祀二程夫子;三是,黄陂靠近长江,土地宽广而肥沃,是子孙后代安居乐业的好地方。我们按考察资料逐一统计,他们分居在黄陂的二个街道办事处,七个乡镇(包括原黄陂北乡夏店区,后划归大悟县刘集镇)的十八个村民委员会,三十五个湾(组),达一万五千余人(包括在外地工作,打工和移居的人)。还有与黄陂程氏家族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周边县,如原孝感县的丰山镇、武汉市新洲区的李集镇和毕埠镇,红安县的二程镇等处,也都分居有二程夫子的后裔。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发扬了二程夫子的人文资源。
程氏家族来黄陂或返回黄陂,对保护和发扬二程夫子的人文资源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护看管二程夫子的遗迹。其十九代孙程伯贤,就是为保护先祖的“二程祠”、“双凤亭”等遗迹,才从河南洛阳迁居黄陂的,而且代代相传。胜迹双凤亭能保持至今,与程氏家族的保护是分不开的;二是,修建程氏宗祠。凡程姓湾(组)都建有一程氏宗祠,祭祀二程夫子。后因种种原因,宗祠不复存在,但是对二程先祖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起了重要的作用;二是,保存和续修《程氏宗谱》,记载了二程夫子大量的功绩,是研究“二程”文化和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难得的历史资料;四是,程氏家族,遵守宗训,发扬了二程夫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造就了大批的人才。由此可见,程氏家族,对保护和发扬二程夫子的人文资源,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黄陂这块热土上,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程氏有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程夫子的后裔在黄陂大地上繁衍生息发展到一万五千余人,他们遵循程氏家族的宗训:“完国课赋税,乃朝廷重点……”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当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在中国一些有志之士的影响下,寻求救国的征途上,人才辈出,不少的人走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之路,有的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有的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二程夫子的后裔创造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据考察初略登记,解放五十多年来,程氏家族分居的三十五个湾(组),大学生近三百人,其中博士生3人,研究生10余人,留学生5人。这些人中,任县团级以上党、政、军干部的有15人,大专院校任教授的22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公安部队中任连级干部的17人,其中一人被国家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他们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发展成为百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有20余人(户)。
首先,要承认洛阳的魅力;其次要承认事实。二程是洛阳人没错,但是还明白一些事实,理解参考今上。
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汉族,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颢(hào)(1032年—1085年),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出生于湖北黄陂。
其次来看看他们的父亲,程珦,原名温,字君玉。任官后改名珦,改字伯温。十八岁时,程珦父亲卒于湖北黄坡任上。他从此承担起赡养母亲、教抚弟妹的责任。后来朝廷录用旧臣之后,他得到了社郊斋郎之职,但因家里的负担太重,不能离家远任,族兄弟程琳为此向朝廷申说,他得以就近在黄坡任县尉。一直到弟弟得官娶妇,妹妹出嫁,他才开始外出任官。程珦出任兴国县令是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程珦是带着年仅13岁的程颢、12岁的程颐一起到兴国赴任的。
再来看看远祖,程颢祖籍是歙州,深州陆泽(治今河北深县西南)人,后来迁到中山博野(今河北省博野县程委村),家里有人做官之后,才又迁到开封、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