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庐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庐江好玩的地方
1、庐江县绣溪公园
冶父山,距庐江县城东约9千米,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诗人赞道:“长剑欲一淬,夜寻冶父山,揽衣望奇气,直在斗牛间。”
冶父山自麓至巅凡五里许,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沙湖、黄陂湖、后湖、白湖、巢湖)林峦崤密,雄峻秀丽,甲江淮间诸山,每当大雨初雾,晴空万里,登上顶峰,上有浮云紫雾,下有群峦叠翠,蔚成“冶父晴岚”,旧为庐江八景之一。1992年,冶父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Ⅱ 庐江有哪些地方好玩啊
冶父山风景区
距庐江县城东约9公里,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 冶父山自麓至巅凡五里许,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沙湖、黄陂湖、后湖、白湖、巢湖)林峦崤密,雄俊秀丽,甲江淮间诸山,每当大雨初雾,晴空万里,登上顶峰,上有浮云紫雾,下有群峦叠翠,蔚成“冶父晴岚”,旧为庐江县八景之一。
汤池温泉
汤池镇(又称东汤池),古称“东坑泉”,汤池镇因温泉而得名。汤池温泉堪称华东一绝。热田面积大,水温高(63℃),水量大(日涌量达4000吨),化学成份稳定,且富含有十多种对人体保健有益的化学元素。境内旅游景点诱人,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树珍、石古、崖悬,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汤池风景名胜区”。6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63峰72景,分布着九寺十三庵。
Ⅲ 庐江有什么好玩的
庐江生态优美,四季宜人,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境内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黄陂湖,面积2,333公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良好,地理位置独特,是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南北迁徙途中重要的栖息地和中转站,被收录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冶父山,位于县城东约9公里処,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巢湖南岸庐江段全长26.8公里,跨4个乡镇17个行政村。居住巢湖岸边,天气晴朗时,湖面烟波浩淼,帆樯如画,姥山矗立于湖心,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古镇汤池拥有号称“华东第一泉”的汤池温泉,古称“坑泉”,具有涌量稳定、水温稳定和化学成分稳定的三大特点,富含十多种对人体医疗保健具有极高价值的化学元素,自西汉以来,就是著名的疗养胜地:北宋文豪王安石曾在此濯足疗疾,留下了“寒泉时所咏,独此沸如蒸”的千古赞誉。
围绕把庐江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安徽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定位,县政府先后出台了16条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共投资6亿多元,在原有的“冶父晴岚,凤台秋月,黄陂夏莲,绣溪 春涨,金牛晚眺,白石冬雪,水濂听声,青帘渔火”等旧景点基础上,新开发3A以上景区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精心开发的20多个系列旅游商品,市场十分走俏。2006年,以温泉旅游闻名的汤池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和四星级酒店。时下安徽金孔雀旅游度假村正在全力打造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金孔雀温泉体检中心主体建成,金孔雀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国轩雅典娜酒店正式运营,温泉宫春节前结构封顶,总投资16亿元国轩汤池影视城已于2011年5月22日在汤池镇正式破土动工。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完成投资10亿多元,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获评国家4A级景区,汤池镇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第二批红色旅游乡镇、江淮十大名镇等称号。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2009年启动建设,先后获批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完成投资4.1亿元。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环巢湖开发,一批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合肥环巢湖景观大道庐江段已于2011年4月28日开工建设(后因庐江并入合肥市,修改相关规划设计,预计2012年5月全线动工),届时庐江与合肥滨湖新区将实现无缝对接。
Ⅳ 庐江县沙溪铜矿()
沙溪铜矿位于庐江县城南偏东9公里处的沙溪乡境内。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庐江—枞阳公路相接。合肥—铜陵公路由紧靠矿区西侧的凤台山矿段通过。合(肥)—九(江)铁路上的柯坦车站在矿区西约14公里。另矿区东邻黄陂湖,乘水路上溯可达庐江行可入巢湖、进长江,通往沿岸各埠。
沙溪铜矿是安徽省发现最早的斑岩型铜矿。矿床自北向南由凤台山矿段、铜泉山矿段、断龙颈矿段和龙头山矿点组成。矿体埋藏相对较深,含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初步探明浅部铜金属储量35.13万吨。其中铜泉山矿段18.87万吨,断龙颈矿段4万吨(未审批储量),凤台山矿段2万吨(未审批储量)。据省地矿局三二七地质队近期工作成果表明其深部负400米标高以下存在着厚大铜矿体,预计铜金属储量可达50万吨以上。目前正在工作。
矿区位于郯庐及龟梅深断裂的交汇附近,受庐枞与北淮阳火山岩盆地挟持,成矿条件优越,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和中志留统坟头组碎屑岩,中、下侏罗统象山群碎屑岩及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火山熔岩、碎屑岩等。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岩浆活动极为强烈且具有长期持续活动的特点,为一套浅成相的钙碱性系列、同源不同阶段的中酸性杂岩体。主要有石英闪长斑岩、黑云母石英闪长斑岩、中细斑闪长斑岩、粗斑闪长斑岩、闪长斑岩等。盛桥-菖蒲山北东向复式背斜纵贯全区,在矿区南部倾没。主要断裂构造为北北东向的八家口-铜泉山断裂、沙湖山-鼓架山断裂和一些近东西向断裂。围岩蚀变强烈,且具分带性,矿化主要在钾长石化带内。
就目前所获资料看,铜矿主要产于八家口-铜泉山断裂附近。在北北东向4500米范围内,矿带斜越北东向复式背斜断续存在。矿体主要赋存在石英闪长斑岩体内。铜泉山矿段共探明矿体55个,其中Ⅰ号、Ⅱ号、Ⅲ号为主要矿体。Ⅰ号矿体长600米,呈不规则透镜状;Ⅱ号矿体长300米,呈透镜状;Ⅲ号矿体长1100米,呈巨大似板状。铜泉山矿段为沙溪铜矿区浅部主要矿段,已初步探明铜金属储量18.87万吨;断龙颈矿段由42个矿体组成,均为小矿体,矿体大部分呈扁豆体状,少数延深及延长较大者呈似板状,已初步探明铜金属储量8.55万吨;凤台山矿段浅部由63个矿体组成,大部分呈透镜状,初步探明铜金属储量7.71万吨。
在沙溪铜矿区的铜泉山矿段有规模不大的古采坑一处,传言系明朝所掘。当时群众称之为小铜官山。1959年,古采坑经群众报矿被重新发现。1959—1960年,省地质局原三二七队对其进行了地表评价工作,以轻型山地工程予以揭露,并采集了铜原生晕样品;由于地表矿化露头仅数平方米,规模很小,且没有见到原生含铜矿物,认为系地表风化淋滤形成,无原生矿体而予以否定。同时,对矿区内的鼓架山、狮子山、棋盘山开展了同样的地表地质工作,并于1959年7月和1960年8月分别编写了《小铜官山铜矿点评价报告》和《安徽省庐江小铜官山、狮子山、鼓架山、棋盘山铜矿点普查评价报告》。
1960年,省地质局物探大队第九物探队在本区开展1∶5万地面磁测,发现东岳庙(罗河)、许家凹(沙湖山)、柳子岗(菖蒲山)三处具一定规模和强度的磁异常。后两处异常位于沙溪矿区内。1961年,原三二七队分别对后两处异常进行了钻探验证,均系岩体引起。
1966年,省地质局新三二七队在庐枞火山岩盆地开展普查找矿的同时,派普查组谢英奎、党保星等来本区进行了踏勘检查,他们认为沙溪地区有进一步工作的必要,并建议在电法的基础上进行浅部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了解。
随着国内外寻找斑岩铜矿热潮的兴起,1974年2月,三二七队举办了“斑岩铜矿学习研究班”。在学习班上,谢英奎等首先提出沙溪地区存在着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应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为此,学习班在查阅资料及组织全体人员进行踏勘基础上,确定于古掘迹旁的铜量异常中心布置了第一个钻孔(101孔),施钻后见到了300余米斑岩铜矿(定名为铜泉山矿床);地质局在此召开了现场会议,从而揭开了矿区地质工作新的一页。先后担任矿区地质组长及分队技术负责人的张云腾、刘湘培等,对铜泉山进行了普查评价,于1977年11月由范奎斌、周全兴负责编写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沙溪矿区铜泉山矿床详细普查地质报告》。为扩大本区铜矿远景,在对铜泉山矿段详查的同时,积极开展外围地质找矿工作,先后发现了断龙颈、龙头山和凤台山等矿段(点),均分别进行了普查工作。1980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区断龙颈矿段详细普查地质报告》,1981年11月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区龙头山矿点普查地质报告》,1982年12月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区凤台山矿床初步普查地质报告》。
为配合地质普查工作,研究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寻找隐伏岩体和圈定岩体边界,以指导找矿远景区,三二七队物探分队在地质普查的同时,开展了1∶2万磁法和激发极化法工作,同时对菖蒲山磁异常进行了1∶1万磁测详查和1∶1万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在矿区范围内圈定了两个磁异常带。
由于1982年以前所作工作仅局限于地表和浅部,缺乏对深部的了解,1990年初,省地矿局刘湘培提出凤台山矿段所圈定的部分矿体均为一孔控矿而且矿体产状直立,不符合斑岩铜矿形成的一般规律。为此,局在研究立项时,选定沙溪铜矿要继续勘查,并要求三二七队对凤台山矿段补做工作,以了解部分矿体的确切形态及产状。三二七队汪祥云等对凤台山矿段的地质特征进行了重新研究,由龙永庆等执行凤台山矿段深部钻探工作;先控制8线西部,首先施工的ZK8孔在原矿体深部见到了厚大矿体,证实矿体产状为缓倾斜。根据这一新的认识,汪祥云等进一步研究了铜泉山矿段与凤台山矿段之间,曾认为“无矿”区6线附近的构造与蚀变特征区,布置了ZK607,于孔深447.24米见到厚达294.80米的大矿体,平均含铜0.61%,获得了新的突破。
沙溪斑岩铜矿的发现,填补了安徽省境内无斑岩铜矿的空白。是三二七队地质技术人员运用“斑岩铜矿”成矿原理指导找矿的典型例子,尤其是近年来发现的深部厚大铜矿体,不仅为国家提供了一处远景极大的铜矿产地,更重要的是为在该区以至其它地区寻找类似的铜矿提供了方向。目前该矿仍在进一步勘查中。
Ⅳ 庐江县的标志物是什么
庐江县的标志物,你说的是安徽的庐江县吗?可以到旁边的三河去玩一玩
Ⅵ 安徽庐江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呵呵, 我就是庐江人哦。冶父山和汤池的金孔雀度假村很不错
Ⅶ 是知道安徽庐江师范2001年任职校长是谁
郑宏生, 安徽省庐江县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庐江教师进修学校、庐江广播电视大学座落在庐江县城东郊四公里的风景胜地------泉水口,学校北面是大别山的余脉------马家山,南面是庐江县的八大景之一------黄陂湖。
学校前身是庐江师范,创办于1958年,1991年因中等师范调整,改为庐江教师进修学校;1995年8月,庐江县委、县政府决定将位于县城的庐江县高级职业中学迁至教师进修学校;2006年9月,庐江县委、县政府将庐江县高级职业中学更名为庐江县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2003年4月,庐江广播电视大学在此挂牌。学校现为“一个机构,三块牌子”。
Ⅷ 庐江在那,是什么地方
庐江县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南部,地处江淮丘陵地带 孙立人故居 孙立人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金牛镇人。抗战爆发后,孙立人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后随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取得仁安羌大捷。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逝世。孙立人故居是孙氏旧宅的一部分,坐北朝南,坐落在庐江县金牛镇旁,占地约1000平方米,共有房屋16间,木架结构,青砖小瓦,走廊及房内雕梁画栋,四合院回廊结构,为晚清民居建筑风格。 2001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月11日,安徽庐江县金牛中学投资19万元重新修建的“孙立人故居”竣工。2010年12月,被原地级巢湖市公布为巢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奎星楼原址位于安徽省庐江环碧园西角,现址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城东新区,奎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奎宿”。在古代神话中,奎星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旧时各地多建奎星楼(阁),以宗祭祀,祈佑一地文章之盛。 奎星楼原址位于安徽省庐江环碧园西角,现址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城东新区,奎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奎宿”。在古代神话中,奎星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旧时各地多建奎星楼(阁),以宗祭祀,祈佑一地文章之盛 庐江奎星楼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时任知县李衍芳倡建,当时的奎星楼建于城北,在文昌宫后。咸丰年初,太平军攻打庐江,与驻守庐城的清军先后3次争夺战,最后于咸丰四年(1854)失守(淮军将领吴长庆之父吴廷香就战死此役),太平军侵占庐江城,奎星楼不幸毁于兵燹。同治七年(1868),庐江知县黄光彬着手治理县城的战火创伤,再次倡建奎星楼。奈于资金困难,黄知县便向时任广西巡抚潘鼎新(今安徽省庐江县郭河镇人)求援。潘鼎新乃举人出生,曾于国史馆承修臣传,重文好学。得知家乡要重建奎星楼,十分高兴,当即决定独资捐建,并建议重新选址于文庙左侧环碧园畔。建楼时,潘鼎新派员专程到江西丰城,聘请当年的楼台建筑大师张玉峰主持,张因故遣子张小峰督建。张小峰则以广东名楼惠山楼为蓝本,历时两年建成。该楼高三丈二尺,三层六面,飞檐翘角,铃铎垂悬,筒瓦兽灵。楼的最上层朔有奎星点斗神像,一手执珠笔,一手直指脚下,寓意着脚下的这一方土地永远文风昌盛。游人登楼凭窗,远可眺望冶父山胜景,近可俯瞰庐江城东新区全景。 汤池温泉 汤池镇(又称东汤池),古称“东坑泉”,汤池镇因温泉而得名。汤池温泉堪称华东一绝。热田面积大,水温高(63℃),水量大(日涌量达4000吨),化学成份稳定,且富含有十多种对人体保健有益的化学元素。境内旅游景点诱人,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树珍、石古、崖悬,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汤池风景名胜区”。6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63峰72景,分布着九寺十三庵。 冶父山风景区 距庐江县城东约9公里,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 冶父山自麓至巅凡五里许,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沙湖、黄陂湖、后湖、白湖、巢湖)林峦崤密,雄俊秀丽,甲江淮间诸山,每当大雨初雾,晴空万里,登上顶峰,上有浮云紫雾,下有群峦叠翠,蔚成“冶父晴岚”,旧为庐江县八景之一。
Ⅸ 庐江县白马岭海拔多少米
庐江县境内有低山复、丘陵制、圩区和湖泊(黄陂湖23.4平方千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素有“东丘、南岗、西山、北圩”之称。沿湖平原圩区海拔为6-10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6.7%;东南西部低山丘陵区海拔100-595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8%;中部丘陵地区,起伏和缓,圩、岗、畈错杂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