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汉是不是有个黄陂区军事训练基地
武汉市警.察实战训练基地选址于黄陂区滠口街,距滠口镇中心2 km,地处后湖北岸半岛,用地以北0.5 km处有岱黄高速公路经过。
② 吉鸿昌是谁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父亲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吉鸿昌大义凛然地说:“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吉鸿昌被定为全党褒扬的革命烈士。周恩来总理在1971年指出:“吉鸿昌同志由旧军人出身,后来参加共产党,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很有必要把他的事迹出书。” 1984年,在吉鸿昌烈士牺牲50周年前夕,扶沟人民在烈士陵园吉鸿昌烈士陈列馆前,为烈士塑了铜像。邓小平为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鸿昌将军牺牲五十周年纪念辑》题写了书名。聂荣臻亲笔题词:“民族英雄吉鸿昌烈士永垂不朽!” 1995年,在吉鸿昌烈士诞辰100周年之际,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张爱萍、迟浩田、程思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吉鸿昌烈士题了词。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③ 朱德同志什么地挑起粮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字玉阶。1886年月1日生于四川仪陇马鞍场李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6岁读私塾,20岁上中学。1907年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毕业后任仪陇高等小学堂体育教习。1909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毕业后,被派到云南新编陆军任副目(副班长)、司务长、队官(连长)。同年10月30日在昆明“重九起义”中,率部参加攻陷总督衙门的战斗。后参加援川军,支持四川起义军。1912年起任云南讲武堂军事教官,滇军营长、团长等职。1916年率部入川,参加纳溪战役。次年升任少将旅长。参加过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五四运动”前后,开始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为寻求革命真理,1922年他抛弃官职,到上海、北京寻找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拜访孙中山和陈独秀,并向陈独秀提出入党请求,但未被接受。同年9月前往德国留学。11月经中共旅欧组织负责人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在哥廷根市格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哲学系学习期间,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军事,并领导哥廷根中国留学生会。1925年1月返回柏林,因从事革命活动两次被捕。7月赴苏联莫斯科,先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后到莫斯科郊外莫洛霍夫卡村庄接受军事训练。在研究苏俄内战时期的游击战术时,提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原则,并设想回国后“必要时拖队伍上山”。1926年7月回国,被中共中央派往川军杨森部做统战工作,敦促该部对炮轰万县城区的英国军舰进行还击,并参与领导了反对英帝国主义制造“万县惨案”的群众斗争。11月与杨闇公、刘伯承组成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领导泸(州)顺(庆)起义,策应北伐战争。1927年1月奉命到江西南昌,在国民革命军第3军创办军官教育团并任团长,多次派出学员帮助开展工农运动。4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并拨出枪支武装江西省农民协会组织的农民自卫军。
1927年8月1日参与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前夕,他利用自己与驻赣滇军的旧关系,在掌握敌情、部署力量、麻痹敌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起义的顺利举行。起义后任第9军副军长、军长。10月,起义军南下广东失利后,在强敌尾追、孤立无援、思想混乱的严峻局势下,和陈毅等一起率领余部坚持斗争,并在赣南的天心圩、大庾(今大余)、上堡对所部进行三次整顿,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和基层政治工作,加强组织纪律建设,领导部队由单纯打仗转变为同时做群众的工作,发动农民进行打土豪的斗争,并开始从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使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他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与国民革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建立合作关系,使部队得到补充和休整,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1928年1月,在中共湘南特委的配合下,与陈毅等领导发动湘南起义,占领宜章县城,组建工农革命军第1师并任师长。月底在坪石战斗中,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术,接连打垮国民党军许克祥部6个团。2月起又率部攻克多座县城,建立苏维埃政府,并将各县农军组编为3个师和两个独立团,实行插标分田,开创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相结合的新经验。4月同陈毅率起义军转移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并任军长。5月起与党代表毛泽东指挥所部进行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战斗,挫败国民党军多次“进剿”和“会剿”。期间,与毛泽东共同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同年冬,红4军为打破敌人封锁,发起下山挑粮运动。他和战士们一道翻山越岭,下山挑粮,来回100多里,在红军中传为佳话。
1929年初与毛泽东率红4军主力出击赣南、闽西,在中共地方组织和群众武装的配合下,相继建立了赣南、闽西苏区(后发展为中央苏区)。12月在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作军事报告,并参与制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决议(古田会议决议)。1930年6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总指挥。8月起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与总政治委员毛泽东一道领导部队实现了从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并巧妙抵制“左”倾冒险路线的错误指导,使红军避免了因强攻大城市而可能遭受的严重损失。同年11月至1931年9月,同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连续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围剿”,使中央苏区得到巩固和发展。1931年1月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7月发表《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一文,论述了红军的阶级性质、历史任务和必须具备的6项基本条件,进一步明确了红军的建设方向。1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执行委员,并被任命为中革军委主席。1933年春同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一起,指挥部队采取大兵团伏击歼敌的战法,在地方武装的密切配合下,于黄陂、草台岗等地歼灭国民党军主力近3个师,取得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6月发表《谈几个战术的基本原则》,指出“红军军人要以唯物的辩证法来研究和运用战术”,“决不容有一成不变的老章法来指挥军队”,阐明了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弱点,在运动中予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2月在红军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