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泉给谁写过歌曲
李泉给范晓萱、刘德华、傅冲写过歌曲。
1,1999年,为范晓萱创作歌曲《我要我们在一起》,收录于范晓萱个人音乐专辑《我要我们在一起》中。
2,2001年,刘德华创作歌曲《人生长路》,出自刘德华国语专辑《男人的爱》。
3,2007年,为傅冲创作歌曲《爱又二分之一》。
拓展资料:
李泉
李泉(James Li),1969年10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武汉市黄陂区,华语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
李泉出生于上海市,他4岁开始学习古典钢琴,每天练琴超过8小时。李泉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度过了六年的小学生涯。李泉15岁时创作了个人的第一首原创歌曲《停留》,之后他顺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副修现代作曲。
2001年,凭借专辑《走钢索的人》获得“首届音乐风云榜颁奖礼”年度最佳创作歌手奖。
2002年,获得“第二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佳创作歌手奖 。
2004年,获得“第二届东南劲爆音乐榜”内地劲爆最佳唱作男歌手奖。
2005年,凭借专辑《划火柴的女孩》获得“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榜”最佳内地创作歌手奖 。
2006年,获得“第13届东方风云榜颁奖盛典”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
2007年,担任厉娜首张个人同名专辑《厉娜》的制作人 。
Ⅱ 花木兰的英雄故事的会
一、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历史故事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可是,无人不知的花木兰是什么地方人,墓在何处,能说准的人就寥寥可数了。原来花木兰是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东南十六公里处的万花山下花源头村人氏,木兰园陵就建在万花山下。 她在“壮士十年归”时,路过洛阳、长安,看到当地农家种了许多美丽的牡丹,于是将种子采集后,亲手种于万花山上。她的家乡就在万花山。 花木兰为现商丘市虞城县营郭乡人。木兰本姓魏,名木兰,隋时募兵,木兰代父从军,名传四方,后人为纪念她,在其故里建木兰祠。木兰祠位于虞城县城南 35 公里营郭乡大周庄村。该祠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曾重修。大殿内有英姿飒爽的花木兰戎装立像和记载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凯旋而归的雕塑和组画。祠内有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所立《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碑文载有对木兰身份、受封孝烈将军的确认及《木兰辞》全文。 花木兰家乡--木兰山木兰山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北,海拔六百米,初名"牛头山",南朝时,民间以山中多木兰树而称之为"木兰山"。相传为唐朝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山上还保留不少遗迹,有"唐花木兰将军之墓"碑。 《黄陂县志》称:“木兰耸翠,为黄陂县第一胜景。”木兰山旧名青狮岭,明中叶始更名梁兰山,正所谓:“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藉梁兰传。”其地在武汉东北70公里,黄陂县北30公里处,海拔581米,山形峭拔嵯峨,翠峰壁立,远望如一仰天吼狮。相传隋朝代父从军之花木兰即诞生于此,其后花木兰破敌致胜,百战归来,终老故乡,享年90岁,葬于此山之北。唐代修有梁兰庙,后毁于元,明中叶重建旋毁。清初再建,更名木兰殿。木兰殿前石雕将军坊,刻有“忠孝勇节”四字,殿内有花木兰不同神态之塑像三尊:一为立像,塑花木兰手牵明驼,奔赴战场;一为坐像,塑花木兰身披盔甲,百战归来;一为女儿像,塑花木兰婀娜多姿,仍是女儿身。神像上悬有“扫灭羌胡,功悬日月“匾额,殿内并有名家书写《木兰辞》全文。
二、花木兰传奇流传至今,首先得益于那首文学性和情节性极强的乐府诗歌《木兰辞》。这其中既有“唧唧复唧唧”等口语诗句,又有“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哲学思辩。这首北朝民歌辞章和情怀俱佳,木兰战场杀敌不逊男儿,对镜贴花娇媚动人,堪称男女平权思想最早的诠释者。
1949年以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得到了深入的贯彻和弘扬。中国特色的女权思想如日中天,花木兰的英雄事迹成为了文艺作品中炙手可热的题材。姑且不算那些在各级戏班子和剧社里演出过的木兰戏,单是在中国人心目中产生过深入渗透的《花木兰》就有三部:常香玉上世纪50年代那部脍炙人口的豫剧、1997年袁咏仪主演的电视剧以及一年之后的好莱坞动画大片。
花木兰的生卒年代始终没有定于一尊,三部作品各弹各的调。豫剧《花木兰》取“北魏”说,花木兰托名花木梨代父花弧从军,剧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段的传唱之广,不逊色于当今任何一首最红的网络歌曲。电视剧《花木兰》则把时间定在隋朝,有名有姓的隋朝帝王杨坚和杨广都有份参与,更有玉皇大帝率天庭诸神搅和其间,成一部神话和历史交杂、喜剧和正剧兼备的麋鹿作品。好莱坞的动画片《花木兰》模糊了确切时间,反正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人物形象和故事走向也是西方人看中国的路数。至于说花木兰的敌人,一会儿是“番邦”,一会是匈奴,一会儿是突厥,总之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中的一支。
到了最新的电影《花木兰》里,时间又回到了北魏年间,而与北魏交战的是名气更小的“柔然”。影片的前二十分钟,基本上捋着《木兰辞》交代了木兰从军的前因,观众会觉得“果然不出我之所料”。随后就出现了重大意外,花木兰(赵薇)的女儿身一上来就被她的直接领导文泰(陈坤)得知了,而且穿帮时她正在香汤沐浴。这也罢了,先知先觉者总是少数,“过家家”的游戏还玩得下去。
接下来,影片进入了最烧钱的环节:大漠孤烟,两军死战。在《木兰辞》中,十年鏖战只用了六句诗一带而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但在电影里,这是最浓墨重彩的部分。据说这部电影的总投资超过了8000万元,战场上花的钱估计在2/3以上。有真人上阵的层层兵甲,有镜头拉起时一眼看不到边的数字雄兵。有不逊色于好莱坞大片场面的战地沙尘暴,有一次次惨烈地倒下的骑兵马队。有《三国演义》一般的飞马斩将,有《笑傲江湖》一般的功夫肉搏。内地拍历史剧的经年心得,香港拍武打片的不传之秘,还有好莱坞神奇的视觉特效,在这部电影中都有反映。两军相逢勇者胜的豪气和刀光剑影散去后的反战意识,在不同的章节里得到了张扬。
这一次,被拉进来跟花木兰纠缠不休的历史人物是拓拔宏,也就是那位以力行汉化而知名的魏孝文帝。拓拔宏放着好好的王子不做,偏要潜伏军中历练。历练到一半突生成人之美的耶酥心肠,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手段激励花木兰成为名将。两人之间当然还有爱情,而爱情注定只是一场空幻的梦。这其实是得了金庸老先生的真传了,每每在虚构的江湖奇侠传中加入历史人物的行迹,可是又不能改变历史的真实走向,天花乱坠一番后,相爱的人还是要东西永诀。比如说,《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和大明长公主阿九,终究有缘无分。
陈坤虽然贵为王子,阴柔是他不变的旋律。房祖名还是那种说着台湾话的邻家小子,老做配角的他免不了中间横死。表现最出色的还是赵薇,她在完成了《画皮》里向贤妻良母的惊人转型之后,又在这部电影里显示了塑造“中性”人物的功力。当年的小燕子就是一个性别不明显的假小子,这次的花木兰在军中号令三军,也完全不能体现柔弱的女儿态。只不过,小燕子少不更事,闯祸为乐,而花将军却身先士卒,心藏大爱。《花木兰》的外景地有两处:河北的易水湖和甘肃的黄河石林。拍摄《赤壁》时,赵薇作为东吴间谍“胖猪”曾经在易水湖畔刺探情报,此次算是故地重游了。而在多年以前的《天地英雄》中,赵薇扮演将军的女儿“文珠”,也曾在广袤的西域纵横奔突,这次在黄河石林大峡谷里,她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战场演说。十几年过去了,很多人对赵薇的感觉还停留在小燕子时代,但经历了人生几度秋凉的她早已是一个沉静、走心的演员。
就个人的感觉而言,在已经加入贺岁大战的几部电影里,《花木兰》是最饱满的一部;在导演马楚成近年来的几部作品中,《花木兰》也是最有营养的一部。
Ⅲ 花木兰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
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木兰辞》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Ⅳ 花木兰的故事
花木兰,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花木兰受中国人尊敬,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2009年汇集了中国影坛巨星赵薇,陈坤主演的电影《花木兰》真实自然感人堪称经典,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国外市场销售创造了傲人的成绩。海外扬威,亚洲票房飘红,创新传统文化树新风,引跑民族题材,完胜百花奖。赵薇的完美演绎连夺国内外电影节4个影后,百花奖优秀故事片。是《电影看中国》系列产品传播中国电影和文化。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在家里织布,后文还有“出郭相扶将”,说明木兰的家是在城市范围内的。这个关键词说明木兰家过着汉人的生产方式,至少是汉化的鲜卑人。“昨夜”,为什么朝廷要在夜间把出征名册通知到户呢?按照我们的生活常识,不应该是白天张大榜公布吗?这恐怕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遗习了。北方部落,白天出去放牧,夜里才回到部落,所以大事军务,都在夜间通告到户。北魏鲜卑人入中原不久,还应该保持着这一遗习。军书:即兵册。北朝时,世兵制过渡到府兵制,军户、士家世代出兵员,父退子继,户口也与民户不同,平时生产、训练,战时出征。北朝和隋初时,这样的家庭,社会地位低于民户,但高于奴婢。隋炀帝时,军户编入民籍,差别消失。可汗-天子:诗句里边上一句“可汗”(“可汗大点兵”),下一句“天子”(“归来见天子”),指的都是同一人,就是皇帝,游牧民族称其为“可汗”,汉族称其为“天子”。这样混乱的称呼,应当是因为北魏孝文帝开始强制汉化,不说汉语就不许当公务员,而民间赶紧改口,但改口不久,时时仍要冒出一点“口音”的缘故。据考,一直到隋代,有些鲜卑族的军户还是时有口音的。 市鞍马:这一段非常奇异。木兰去搜街,买了一大堆装备回来。唐代以前,世兵或府兵由国家提供装备、补给,而从唐代起,府兵要自带装备、补给,所以,这一段的描写背景不会早于唐代初期。至于里边东南西北各买一样的写法,叫做互文,形容木兰搜街,跑了很大一圈,很认真地置办装备,为后文木兰能够作战立功进行铺垫。拿到现在,就像老人磨叽月光族的句法:“一天也不懂过日子,今天上五爱买双鞋,明天搁中街买个包儿,后天上网买套衣服,就知道刷卡”(编者注:五爱市场为沈阳的服装织纺批发集散地,中街则是沈阳著名的商业步行街。)十二:文中三次出现十二,军书是十二卷,策勋是十二转,出征居然也是十二年。这显然是约数。古人习惯以虚数入诗,如三、九、十、十二、千、万等,但十二用得这样频繁,说明隋唐之际,十二是比较被习惯入诗的一个流行的数字。黑山:不是辽宁的黑山。有考据称,这里的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百里。燕山:也不是北京的燕山,而是“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杀虎山”和“燕然山”一代,都是北魏与柔然间大战的著名战场。策勋:隋开皇初年,采后周之制,置上柱国以下十一等,以酬勋劳。“十二级”的戎勋制度确立于唐高祖武德七年。这又是唐朝时候的事情了。花黄:即额黄、眉间黄。这种妆扮起源于北周。原来,北周宣帝宇文斌禁止天下妇女施粉黛,除了嫔妃宫女,都得“黄眉墨妆”。这说明《木兰诗》产生年代不能早于北周宣帝末年。但,到唐时花黄已不流行了。红妆:姐姐欢迎妹妹,“当户理红妆”。红妆是胭脂,属于施粉黛之列,说明这个姐姐又是唐朝人。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姓氏解析
据明人焦绂在其《焦氏笔乘》中说:“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 ;清代《康熙黄陂县志》载:“木兰,本县朱氏女……假男子代父西征……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 可见,木兰本姓朱,西汉人,出生于今武汉市黄陂区姚集镇大城潭村。黄陂朱木兰,有关文献、实物、 传记三重证据。
故里探寻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最早言及木兰籍贯的是东晋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他在《姓苑》一书中言木兰任城人。他认为木兰姓木,乃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之后。端木氏曾因避仇而改姓木。子贡原籍鲁国,即今曲阜一带,东晋南北朝时,曲阜曾属任城郡,所以何承天称木兰是任城人,不过此说学术界并不认可。当前争议最激烈的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黄陂、陕西延安四个地方。虞城由娘娘庙改为木兰庙,再附会为木兰家乡;黄陂由木兰树称木兰山,建木兰庙,再附会为木兰故里;延安在黄河西边百余里,也可“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那里有座万花山,也被附会为木兰故里。以上三地都认为木兰是隋朝或唐朝人。 1、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是木兰故里,有花木兰祠为证。
Ⅳ 花木兰的资料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徵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
出身于古老中国家庭的花木兰,自小便是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女孩,虽然她一心一意想要父母为她这个女儿感到骄傲,但似乎常常弄巧成拙,令她自己伤心不已。当她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徵召入伍,以对抗日渐入侵的匈奴时,花木兰不禁为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突生的勇气促使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就像是得到祖先们的庇荫般,。由被排斥到接受,就在花木兰的军人生活渐入佳境时,她女扮男装的身份被揭穿了,她与木须被抛弃在冰天雪地的边疆,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情势之下,木兰都没有放弃对抗挫折的勇气,但是原想要为家人带来骄傲的花木兰,要如何回到中原,并证明自己的一片心意?而瞒骗父母出征,欺骗长官从军的欺君之罪,又要会让花木兰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呢?
Ⅵ 花木兰的故事是真还是假
花木兰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辞》选入乐府诗集。其真实性无法证实。我个人认为如果按版照古代军权队制度。女子绝对不可能参军。
个人理解作为民歌来说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感情的传诵。花木兰作为一个女子。为了自己的家人勇敢的女扮男装参军。最后功成名就的传奇。对这样一位女性的赞扬或者说渴望出现这样一位女性可能当地人民的一种希望。
Ⅶ 关于花木兰的资料
(一)巾帼英雄百世流芳
关于花木兰的事迹,在《花木兰考》、《亳州志》、《清光绪亳州志》、《完县县志》、《完县历史资料》和《完县历史大事记》中都有记载。河北省万县木兰庙碑“汉孝烈将军记”称:神姓魏,字木兰,亳州人。汉文帝时,单于侵境……
花木兰,亳州人,汉孝烈将军、汉文帝时期,朝廷募兵,因父老弟幼,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十二年,得胜归来,帝欲纳为妃, 木兰以死拒之。
后来,群众把花木兰的英雄事迹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后经文人加工润色,成为《木兰辞》。豫剧《花木兰》和美国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更使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入人心,成为爱国主义和巾帼英雄的典范。
为表彰巾帼英雄花木兰,唐代追封她为“孝烈将军”,并在其故居建祠塑像,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皖、苏、豫、鲁交界百余里乡众来此祭祀贸易,形成古会, 流传至今。
如今,花木兰故里魏园村竖起了一尊“木兰还乡”的巨大雕塑,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李绍义编著的《花木兰考》于1992年出版发行,武术爱好者程秀华于2008年成立了亳州市木兰拳协会,故乡人民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这位巾帼英雄的无比怀念和热爱。
(二)传说故事广为流传
花木兰的故事主要流传于安徽亳州、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这些传说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内容主题相当宽泛,大致可以分成:少年习武、勤奋好学;代父从军;军中作战成为榜样;爱护百姓等。“智取摩天岭”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
话说承德东北的黑山,原名叫摩天岭。摩天岭的西面是悬崖峭壁,东面与大山相连,只有南边有一条山路可通。匈奴就在南山口屯兵, 如遇兵马攻山,滚木礌石一齐往下打,谁也休想攻得上去。
花木兰来到这里, 屡攻不克,只得把兵马驻扎下来。驻扎兵马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花木兰城。一天,花木兰率领将士来到摩天岭对面的双龙山上观察地形,看见一群羊在陡峭的山上蹦来跳去,
不禁叹道:“人如果有羊那样爬山的本领,该多好啊!”突然,她灵光一现,有了攻打摩天岭的主意。
第二天,她让士兵四处买羊,在双龙山顶建了一座圈羊的城堡——就是现在的锁羊城,又找来匠人日夜赶糊灯笼。在一个漆黑的夜里, 花木兰让士兵们在每只羊角上挂只灯笼,
往摩天岭上赶。匈奴守兵一见漫山遍野的灯笼, 以为是花木兰攻山的人马,便齐放滚木礌石,羊见有木石滚来,有的吓得往岩石上跳。
有的顺着陡坡往上跑,这下可把匈奴人吓坏了:人怎么登险石而上?难道是天兵?匈奴兵将不明真相,一时乱了阵脚。花木兰率军乘机从小路攻上去,大破匈奴,攻下了摩天岭。
(三)传承文化恩泽后世
“花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她的传说故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花木兰研究会秘书长颜勇介绍,花木兰的传说是历史人文资源中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也是亳州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亳州的历史文化品位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此不感兴趣,导致包括“花木兰的传说故事”在内的很多民间文学都逐渐衰落。而且,这些传说故事大多流传在中老年人之间, 传承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为了保护这份宝贵的财产,我们加强了花木兰的传说故事搜集工作,丰富了内容。”颜勇介绍,目前出版的《花木兰考》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增加了文化传承的具体载体,全面系统地保护了花木兰的传说。
据介绍,2016年我市成立了花木兰研究会,计划2018年筹建花木兰博物馆并征集实物,到2020年,全面建设花木兰博物馆,通过实物、人物画像、业绩介绍、民间故事、书籍史料展示木兰文化,“让花木兰的孝、勇、智等高尚品格一代代传承下去”。
(7)黄陂赵薇扩展阅读
11月27日上映的电影《花木兰》,由著名影星陈坤、赵薇、胡军等联袂出演。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也很高。
遗憾的是电影《花木兰》之中有很多常识性错误,比如电影里少数民族称谓的混淆。演员将“大月氏”念成“dà yuè shì”,实则应为“dà ròu zhī”。
饰演木兰的赵薇还在片中讲“我大魏的军中有匈奴、鲜卑、氏(shì),没有羊”,明显是把“五胡”之一的“氐(dī)族”给念错了。
此外,电影的大背景也值得商榷,陈坤饰演的文泰(在剧中其身份实为孝文帝元宏)作为皇子率部北征,这是不可能的。
首先,木兰从军发生在太武帝拓跋焘时期(424-451年),他是孝文帝的曾祖辈。其次,孝文帝10岁登基,皇子时不可能成为一军之帅。
当然,《花木兰》中也有符合历史真实的部分。其中柔然可汗门独(此人物虚构,剧中由胡军饰)在召集部落首领入侵北魏时,“柔然缺铁”这个动机是真实的。
当时突厥部的锻铁工业特别发达,它被柔然征服后,专门为柔然贵族锻铁,被称为“锻奴”。这一点,从侧面说明柔然不具有制铁的工艺。
除了给电影挑错,人们更关心的还是木兰从军的历史背景。因为花木兰参与的是北魏与柔然之间的战争,观众首先会问:柔然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北魏为何要与之作战?
柔然作为草原游牧民族,曾在五世纪前后盛极一时,与同时期的鲜卑鼎立,而且它的世袭贵族也是从拓跋鲜卑部落联盟中分离出来的。归附北魏的柔然首领阿那瓌(guī)对孝明帝元诩(516-528年在位)说:“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元诩回答“朕已具之”,以示认可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始光元年(424)16岁登基,就在这一年8月,正处鼎盛期的柔然欺幼主南侵,6万大兵压境。拓跋焘率军出击,被柔然军团包围50余圈。
左右大惧,但见拓跋焘声色刚毅威严,不为所动,军心这才稳定下来。北魏射杀柔然大将,柔然乃退。历史上的木兰从军故事,也应从这一时期开始。
这次被困让拓跋焘十分光火,也注定在他有生之年都把柔然看作死敌。此后25年间他13次车驾亲征,深入漠北,终于使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边疆息警矣”。
因为拓跋焘对柔然极度厌恶,将其改称“蠕蠕”,意思是愚蠢、令人恶心的虫子,此后中国的史书多袭此称,反倒是“柔然”之名被人淡忘了。
《花木兰》的“历史误会”
汉代西域有大月氏(ròu zhī)、小月氏(ròu zhī),张骞出使西域时就曾想联合它们抗击匈奴,因二者西迁,该计划作罢。
南北朝时,五胡乱华,民不聊生。所谓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dī)、羌这五个少数民族。氐人周秦时就分布在今甘肃、陕西、四川三省相邻地带,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在北魏以前,氐人苻坚统一北方,建立过短暂的前秦帝国。
木兰从军的故事发生在公元425年,即北魏始光二年。当时,在面临南方宋朝随时可能入侵的威胁下,太武帝拓跋焘率部会击位于今蒙古国哈拉和林附近的柔然汗庭,取得大胜。
Ⅷ 武汉有哪些适合情侣玩的地方
武汉适合情侣玩的地方:1、汉口江滩的同心锁,2、武汉张公山寨或木兰草原露营,3、蔡甸景秀大地采摘葡萄等。
1、汉口江滩的同心锁吹着江风定下一生一世的诺言。
3、蔡甸景秀大地采摘葡萄时值盛夏,正是葡萄成熟时节。一串串绿似碧玉、红如玛瑙、紫像水晶的葡萄沉甸甸地悬挂在枝叶蔓幕的空间,诱惑着采摘者们的视觉和味觉。
剪下一串晶莹剔透的"水晶玛瑙",浸在清水中镇一下,放在口里真是又清凉又香甜。在葡萄架下歇歇脚,绿荫遮阳,清风送爽,阵阵果香扑鼻而来,这种感觉真是能甜到心里。
他摘下一颗送到自己嘴里吃了比蜜还甜。
Ⅸ 从黄陂横店去天河飞机场怎么走
横店是武汉市黄陂区的一个街道
Ⅹ 黄陂华谊兄弟电影院今天有什么电影
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并且创造去多个票房奇迹。而且多次在国际、国内电影奖项上获奖。
1998年
《没完没了》(冯小刚导演,葛优、吴倩莲、傅彪主演,2000年贺岁片)
《荆轲刺秦王》(陈凯歌导演,巩俐、张丰毅、李雪健、王志文主演)
1999年
《鬼子来了》(姜文导演,姜文、姜鸿波、陈强、陈述、丛志军、袁丁、史建全、 吴大维等主演)
《我的一九一九》(黄健中导演,陈道明、许晴、何政军主演)
2000年
《夏日暖洋洋》(宁瀛导演的新城市电影,余皑磊、陶红、左柏韬、盖奕 主演 )
《一声叹息》(冯小刚导演,张国立、徐帆、刘蓓、傅彪主演)
2001年
《刮痧》(郑晓龙导演,梁家辉、蒋雯丽、朱旭主演)
《防守反击》(梁天导演,曾志伟、李成儒、刘金山、洪剑涛、李湘、刘惠、杨议、陈佩斯、郭铁城主演)
《流星语》(张之亮导演,张国荣、狄龙、吴嘉丽、琦琦主演)
《寻枪》(陆川导演,姜文、宁静、伍宇娟主演)
《手足情》(钟澍佳导演,张智霖、苏有朋、范冰冰、汤镇业、潘虹、张可颐主演)
《天地英雄》(何平导演,姜文、陈道明、赵薇、中井贵一、王学圻、哈斯巴根、李海滨、杨海泉 主演)
2002年
《大腕》(冯小刚导演,葛优、英达、关之琳、萨瑟兰、王宝强 主演)
《卡拉是条狗》(路学长导演,葛优、丁嘉丽、夏雨、李勤勤主演)
《我心飞翔》(高晓松导演,陈道明、李小璐、郑军主演)
2003年
《手机》(冯小刚导演,葛优、徐帆、张国立、范冰冰、范伟主演)
《可可西里》(陆川导演,多布杰、张磊、赵穗、赵雪萤、亓亮主演)
《功夫》(周星驰编剧、导演,周星驰、阮昊天、黄圣依、王仕颖、元华、元秋、梁小龙、林子聪、释行宇、陈国坤、田启文、林雪主演)
2004年
《天下无贼》(冯小刚导演,刘德华、刘若英、葛优、李冰冰、王宝强主演)
2005年
《短信一月追》(阿甘导演,古巨基、张韶涵、任泉、吴晴主演)
《情癫大圣》(刘镇伟导演,谢霆锋、蔡卓妍、范冰冰、陈柏霖主演)
2006年
《夜宴》(冯小刚导演,章子怡、吴彦祖、葛优、周迅、黄晓明主演)
《宝贝计划》(陈木胜导演,成龙、古天乐、许冠文、高圆圆、陈宝国、应采儿、蔡卓妍主演) 《鸡犬不宁》(陈大明导演,徐帆、小香玉、李易祥、任斯璐主演)
《墨攻》(张之亮导演,刘德华、范冰冰、安胜基、吴奇隆、王志文主演)
2007年
《心中有鬼》(滕华弢导演,黎明、刘若英、范冰冰主演)
《集结号》(冯小刚导演,张涵予、廖凡、王宝强、邓超、李乃文、任泉、汤嬿主演)
2008年
《功夫之王》(罗伯·民可夫导演,成龙、李连杰、刘亦菲、李冰冰、迈克·安哥拉诺主演) 《李米的猜想》(曹保平导演,周迅、邓超、王宝强、张涵予主演)
《非诚勿扰》(冯小刚导演,葛优、舒淇、徐若瑄、方中信、胡可、范伟主演)
2009年
《游龙戏凤》(刘伟强导演,刘德华、舒淇、张涵予、何韵诗主演)
《拉贝日记 (电影) 》(佛罗瑞·加仑伯格导演,乌尔里奇-图库尔、丹尼尔-布鲁赫、张静初、香川照之主演)
《追影》(吴镇宇、麦子善导演,吴镇宇、吴佩慈、房祖名、谢娜、党淏瀚主演)
《风声》(陈国富、高群书导演,周迅、李冰冰、张涵予、黄晓明、苏有朋 主演)
2010年
《全城热恋》(夏永康、陈国辉导演,张学友、刘若英、谢霆锋、徐熙媛、徐若瑄、吴彦祖、井柏然、Angelababy(杨颖)付辛博、段奕宏 诗雅 主演)
《唐山大地震》(冯小刚导演,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陆毅、王子文、张子枫、张家骏等主演)
《歌舞青春》(陈士争导演,张峻宁、袁成杰、马梓涵、顾璇、刘晏辰、林琪主演)
《线人》 (林超贤导演,张家辉、谢霆锋、桂纶镁、陆毅、廖启智、苗圃主演)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徐克导演,刘德华、梁家辉、李冰冰、刘嘉玲、邓超、姚橹、吴耀汉、让·米歇尔·卡萨诺瓦主演)
《西风烈》(高群书导演,段奕宏、吴镇宇、夏雨、吴京、余男、杨采妮、倪大红主演) 《非诚勿扰2》(冯小刚导演,葛优、舒淇、姚晨、(赵晨浩、BOSS)热力兄弟、安以轩等主演)
《新少林寺》(陈木胜导演,刘德华、成龙、范冰冰、余少群、谢霆锋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