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武汉黄陂 > 黄陂嫂子

黄陂嫂子

发布时间:2020-12-30 20:14:26

1. 孙水林的先进事迹

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与弟弟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一个不变的承诺。
为了抢在大雪封路之前给已经回武汉的农民工发上工钱,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一家五口不幸 在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当弟弟孙东林在哥哥出事之后不是着急去料理后事,而是在找到哥哥遗体之后驱车15个小时赶回老家,抢在除夕之前将几十万的工钱发给老家一起出来的农民工。
贫寒之家走出打工兄弟
虽然已是黄陂区泡桐街小有名气的建筑商,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俩的房子,在街上并不显眼,甚至有些寒酸。这栋两层的民房是兄弟俩在外打工10多年后,于1990年前后所盖。在此之前,兄弟俩及年迈的父母等一家多口人,一直挤住在乡下的两间土坯平房里。
孙水林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辍学。遵从父亲的安排,他学了一门木匠手艺,年仅十几岁就在外干起了木匠活。在弟弟孙东林的印象中,家里因为吃不饱饭,曾搬过两次家:一次是在他5岁时,一家人从黄陂老家搬到了黄石阳新县,听说在那里,只要肯干活就能填饱肚子;另一次是在他10多岁时,一家人又迁徙到盘龙城。直到哥哥靠木匠手艺撑起一家人的生计,他们才最终回黄陂区泡桐街老家,盖了两间土坯平房,安定下来。“我哥哥和嫂子就是在那两间土房子里结的婚。”孙东林说。
作为穷人家的孩子,孙东林也很早就尝到了打工的艰辛。13岁那年他正上初中,暑假期间,孙东林央求哥哥带他到三阳路一家建筑工地,想挣点下学期的学费。整整干了11天,却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工钱,这种记忆让他刻骨铭心。
哥哥孙水林话不多,很少提及类似的遭遇。在孙东林初中毕业跟随哥哥打工后,他才明白,打工要不到工钱是常有的事,只是哥哥不说而已。

2. 黄陂最牛土话~“业裸”是在黄陂话中常见的......

1、她叫我和你去,叫你明天到他家里做客,你明天要是不到他家做客,他会以为你我没跟你说,所以你明天一定要去他家做客。
2、八月十五吃月饼,喝热茶,越吃越有味。
3、嘎嘎-外婆
大大 -奶奶
爹爹-爷爷
姆眉 -妈妈
嘎公-外公
伯伯 -爸爸
密子 -妹妹
单选题——
1D,2B,3D,4B,5B,6C,7A,8A,
多选题——
板沙
A,亢奋。C,手舞足蹈。D,翻来覆去
往人嘎气
A,出阁。B,到奶奶家去。C,出嫁。
舍了
A,折本了。C,完了。D,掉的大

最下面的条件限制,不用做。

3. 武汉最有名的特色小吃是什么

武汉虽然没有太多的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可是武汉的小吃可是一绝,凡到过武汉的人必须美美的吃上一顿后方才算真正来过武汉。

到过武汉的人一定吃过武汉的小吃,煲仔饭、大集绿豆包子、二七路的牛肉面粉、归元寺附近的石头饼、红烧蹄、烤面包、粮道街的汉堡包、南京包子、武汉昌桥头的长江鲜鱼、青椒拌皮蛋、武大门口的白吉馍夹腊汁肉、鲜汤、鸭子锅仔、“水货”味碟、凉拌脆皮鱼、牛肉锅贴饺、五香芝麻葱油饼、葱香软饼、“水货”汤包、豆皮、鲜肉鸡汁煎包、煲仔、牛骨头、家族火锅、冲浪鱼、臭豆腐和藕丸子、鸡汁煎包、熏肉大饼、三鲜面、热干面、烧梅和蒸饺、花江狗肉、糯米包油条、馒头回锅肉、牛肉粉……
虾球!!!这个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很多人嫌它不干净,对它敬而远之,而它却是很多人的最爱!!!!
毛豆,一个很不错的小菜!!!!

干烧鲶鱼,可惜用的是埃及鲶鱼,不过味道还是不错的,是店里的招牌菜之一!!!!

徐嫂的糊汤粉,好吃!!!还可以买根油条撕成小块放进去,味道就更妙了!!!!

在油锅里的周记欢喜坨

生煎包,这个也很多人排队

烧烤干子(豆腐),这个好吃,强烈推荐!!!!

小桃园的豆皮炒腊肉,豆皮很好吃!!!

小桃园的鸡汤,名不虚传!!!注意!!!里面的是粉丝,不是鱼翅:)

小蓝鲸的酸辣藕带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就是如雷贯耳的清蒸武昌鱼啦!!!!

不过武昌鱼不是武汉的,是鄂州的。因为武昌古称“江夏”,鄂州才是“武昌”

臭桂鱼,真得很臭,向臭豆腐一样,能够忍受它的臭味的话就可以品尝到一道美味佳肴!!!

千张肉丝

红烧虾球

精武路的鸭脖子

米粑

糖油粑

豆腐花

泡菜苕丝炒肉丝

热干面——香就一个字

面窝——“哭”的面包圈

三鲜豆皮

糍粑鱼

珍珠肉丸

酒糟汤园

粉蒸肉

小笼汤包

炸丸子——藕圆子

图片在:http://bwater.blogchina.com/3844849.html

4. 武汉话对亲人的特别称呼

“爹爹、家家、娘娘、老大大、鬏辫子”,知道这些是在叫谁吗?这是武汉话的亲戚称呼。最常见的称呼,比如曾祖父,由于现代人晚婚晚育较多,许多孩子并没有见过曾祖父,所以像“太爹爹”、“老爹爹”这种武汉叫法快失传了。如父亲,在武汉的叫法就有很多种,老武汉称爸爸,蔡甸人称爹,曾有童谣唱道,“一个伢的爹,拉包车”。上世纪80年代左右出现谑称“老头”,头读作“tó”或“té”,这在方言学里是“小称音变”现象,如黄鹤楼的楼,有时读成“ló”。90年代以后,受港台影视的影响,青年人改称“老爸”。黄陂甚至还有叫叔叔的,这是因为旧社会子女多,生活困苦,又因缺医少药等因素,造成不少幼儿夭折,于是产生一种迷信观念,如果小孩不称爸而称叔,就好养活。武汉本地人叫哥哥,都习惯叫“拐子”,其实“拐子”一词源于旧社会帮会中对老大的称呼,民间借用过来称哥哥,“拐子”在武汉也泛指与自己同辈年长的男性。武汉人对于妻子的弟弟一般称舅弟、舅爷,最有趣的叫法是“鬏(音同舅,读一声和四声)辫子”,但这种称呼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已经没有机会叫了。像“娘娘”这个称谓,如果读二声和四声(liánɡliànɡ)时,是指婶婶,即叔父的妻子;如果读一声(liānɡliānɡ),是指爸爸的姐妹,即姑姑。武汉话亲戚称呼大全:关系常用称呼曾祖父太爹爹曾祖母老太祖父爹爹祖母太、大外祖父家公爹爹外祖母家家、“ɡāɡā”祖父的兄弟伯祖父、叔祖父祖父的嫂子、弟媳伯祖母、叔祖母(婶婆)祖父的姐夫、妹夫姑祖父(姑公)祖父的姐妹姑祖母(姑婆),姑太祖母的兄弟舅公、舅爷爷、舅爹爹祖母的嫂嫂舅祖母、妗婆祖母的姐夫、妹夫姨祖父、姨公祖母的姐妹姨婆、姨太外祖母的兄弟老舅爷外祖母的姐妹姨家家父亲老té母亲姆妈儿子伢女儿丫头孙子孙娃孙女孙姑娘哥哥拐子弟弟兄弟伯父伯伯伯母伯伯叔父幺爹婶婶娘娘(liánɡlianɡ)姑妈娘娘(liānɡliānɡ)姑丈姑伯、姑爹舅舅舅伯、舅爷舅妈舅娘姨妈姨伯、姨姨丈姨爹外甥外外岳父老亲爷岳母老亲娘儿媳媳妇伢女婿女婿伢姐夫姐夫哥弟媳弟媳妇妹夫妹夫子妻弟鬏辫子妻妹姨妹婆家婆屋里娘家娘屋里

5. 信守观后感600字

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观看了为了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拍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地震时孩子们被救援的经过。在这部电影中,最使我感动的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时,这群学生也想着要坚强地活下去,好好地活下去,是这个信念让他们坚持到了最后!当我看到一位母亲因为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压着,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撕心裂肺地喊着时,我的心也为之一震,此刻,这个母亲是多么的无助啊!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一群努力和勇敢与命运抗争的学生老师们,更看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团结!俗话说得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现在这八个字将成为全中国的精神写照!团结就是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汶川的同胞们将会重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一个充满爱的家园!

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还有,我想喊出自己的心声:“汶川加油!中国加油!

6. 要关于诚信的真实现代的故事

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事迹:

孙水林和孙东林兄弟俩是湖北人,20年来兄弟两人一直从事建筑工程行业,按照往年的习惯,春节前,也就是年三十之前,在孙氏兄弟手下干活的农民工兄弟都会到武汉的孙水林家中领一年的工钱。

从1989年在外承包工程开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20多年来他们俩从没违背过这个不成文的约定。

2010年的2月9号,那天正是农历腊月二十六,孙水林因为在北京催的款太少,就去天津找弟弟孙东林借钱,好给农民工发工资。孙水林不顾弟弟的劝阻,当天就带着26万元现金又匆匆走上返乡的行程。

孙东林说:他说得赶紧回家,我说不是说好了嘛,明天早上5点钟走嘛,他说不行,那明天就大雪封路就回不了家了。那到时候大年三十的,差工人的钱不合适。

没想到兄弟二人这一别竟然成为永别,由于高速公路路面结冰,在河南境内的高速路上发生了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除了身在武汉上学的二女儿孙云、孙水林夫妇和三个孩子在车祸中全部遇难。

看着哥哥一家人遭遇了如此劫难,孙东林悲从心生,当他从悲痛中稍稍缓过来之后,他想起哥哥匆忙赶路的初衷,想起在家里等待领工资的农民工兄弟们,而此时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

孙家亲戚:我们劝他现在不着急,工人账过年以后再算也行嘛,是不是,因为出了这个事。他就执意说不行。

孙东林:不能让人家工人骂咱们哥们儿不地道,人家辛辛苦苦一年,让人家年都过不去。我家过不去,也就我一家了,再一个,不能让我哥哥还来生债,因为我哥哥那天腊月二十六赶回来,就是为了发工资。

此时在车祸现场的孙东林一边跟交警协商节后事故处理的相关事宜,一边又打电话回家安抚父母,随即拿上在哥哥车上找到的26万元现金,连夜往老家赶。

在农历腊月二十九早上到家见到父母之后,他也不敢说出全部实情,只是告诉老人哥哥一家出了车祸,而嫂子和孩子都留在医院处理后事,之后孙东林没有时间再去安慰父母,他要兑现哥哥的承诺,把工资发给农民工。

孙东林一定要替哥哥发工钱,可是哥哥孙水林的账单已经在车祸中遗失,在没有任何凭据的情况下,弟弟孙东林不知道每人究竟该发多少钱、甚至不知道该给谁发钱。

孙东林:你们凭良心报,你们报多少我给多少,你们也不能昧着良心,我也不黑良心,咱们就来个良心账。

农民工:那时候差我一万块钱,到最后算账我说那个钱就别慌了算啥啊,我说那给五千得了,他说不行,当给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差人家账。

农民工:当时我是第一个最先领到工资的,我当时都不相信,当然挺意外,当时我把这个钱拿到手的时候,我的手都还在颤抖。

腊月29的当天下午,26万元现金全部发完了,可是还有一些农民工没有领到工资,总共还有7万多元的缺口,于是孙东林拿出自己6万多元的积蓄,还沉浸在丧子之痛的老母亲也拿出了一万元养老钱,总共发放了33万6000元。到腊月二十九晚上8点,农民工的工资全部兑现。

这个总数跟哥哥孙水林生前所说的数目相差不多。

诚信大于天、诺言比金贵。二十年来,孙水林用时间证明着诚信,在他罹难之后,弟弟孙东林继续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哥哥当初的承诺、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

(6)黄陂嫂子扩展阅读:

孙东林,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人,武汉东方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称号。

2010年2月24日,湖北省总工会授予兄弟俩“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3月3日,湖北省文明委授予二人“湖北省道德模范特别奖”;3月26日,全国总工会授予兄弟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月,兄弟俩入选“中国好人榜”;

1月8日,人民网“责任中国”评选委员会授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及其母亲“2010年度十大责任公民”;1月15日,湖南卫视携手网络娱乐举办的2010年度沸点颁奖典礼,授予兄弟俩“最给力网络民星”。

7. 武汉游玩啊

1.武汉长江大桥(来武汉不能不看啊,万里长江第一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龟蛇锁大江),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在当时得到了前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东湖梨园(东湖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武汉市的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毛泽东主席自建国后除了中南海外,在东湖居住的时间最长。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听涛景区以秀丽的江南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屈子文化而闻名。景区内岬湾交错、树种繁多,内堤路将多个半岛相连在一起,亭阁相望,岸线绵长,四季景色美不胜收。东湖听涛景区还建有全国内陆最大的海沙沙滩浴场、中国第一座寓言雕塑园、楚风园、鳄鱼园等。梨园景区在东湖西北岸,与对岸滩头相望。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主要园林之一。建国后培育,占地500余亩,种有各种果树和名贵花木,其中以梨为主,因以园名。园中所有树木,皆依地势而起伏,高低重叠,苍翠幽深。一年四季,繁花不断,沁人心脾,尤其梨花盛开时,酷似无数粉蝶满园飞舞,殊为壮观。
东湖四季皆可游览,素有“春兰、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誉。三月兰花四月樱,湖面平如镜,鸟雀唱山林;七月流火,热不可当,因湖水之浸润,区域气温低于市内平均气温,入泳场以消暑,倚繁荫而纳凉,攀山顶可采风,秋高气爽,桂蕾绽放,十里飘香,万株红叶,层林尽染;隆冬严寒,瑞雪纷扬,梅花吐蕾绽放,疏影横斜,冷艳暗香,淑女雅士,纷至沓来。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听涛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万人次,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3.武汉江滩(中国最大的江滩了,比上海的黄浦江江滩大多了)
武汉江滩为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青山江滩(部分与武昌江滩重合)的总称。其中汉口江滩设施最为齐全名气也最大。
武昌江滩
武昌江滩现在已建成四期:武昌江滩一,二,三期西起于武船,东止于秦园路,武昌江滩全长6200米。从新生路到中山路,至大成路,再到紫阳路,4万平方米葱郁的绿带,给冬日的江面带来许多生气。“梭子景灯”、“纺车雕塑”、“武昌古城门”等景观,令这个用新型材质铺装而成的休闲游园有了文气。“芳草青青树成荫,小径绵绵曲折行,江风阵阵送凉意,隔岸万家灯火明。”
汉口江滩
汉口江滩位于长江武汉市区北岸,面积160万平方米,与沿江大道景观相邻,与龙王庙景点相连,与江汉路步行街相接,与黄鹤楼景区相望,与长江百舸争流相映,构成武汉市中心区独具魅力的景观中心。“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这是一位诗人对武汉江滩美景的赞颂。在武汉三镇的水景中,武汉江滩可谓是这座滨江城市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游人悠闲地走在绿树繁花之中,穿行于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享受着忙碌生活中难得的闲适.
汉阳江滩
汉阳江滩(仅建成一期):起于晴川阁,止于建港船厂,全长1424米,占地9万平方米。 汉阳江滩泳池也是目前汉阳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游乐项目最丰富的顶级泳池。曾获得13个世界游泳冠军的“蝶泳王”刘黎敏也加盟了泳池的管理。
4.武汉江汉路(年轻人必去的休闲购物好地方)
位于汉口江岸与江汉两区之间,东南起自沿江大道的武汉关,向西北延伸,穿中山大道,至解放大道。沿路与黄陂街、洞庭街、鄱阳街、花楼街、江汉一、二、三路、铭新街、吉庆街等垂直相交,全长1550米。
江汉路始名于20世纪30年代,曾有“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的诗名来形容它,也有“小香港”的提法。在此,还可见30年代遗留下来的西洋建筑,曾是有名的商业门点集中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成为汉口最繁华的区域之一,人流量大,店铺达400余家,其中有经营特色的专业店和老字号90多家,近30个行业。老字号的包括解放前繁盛一时的人民饭店、璇宫饭店、孙中山亲笔所书“精益求精”店名的精益眼镜店、为抵制日货而开的国货百货大楼,现名中心百货大楼、专卖洋钟表的亨达利钟表店、冠生园、华康副食、滋美食品厂、武汉中药店、四季美汤包馆.
5.中山公园(风景不错,闹中取静)
武汉中山公园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始建于二十世纪初,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 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绿地率91%,古树名木140株。最观功能分前、中、后区。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
二OO一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对中山公园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工程,奋战十个月,公园旧貌变新颜,园林景点如门楼雄姿、棋盘山色、金龙戏水、四顾春色、素春茹冰、松月凝碧、湖心秋月、胜利之光、虹霓大展、广场鸽哨等令人留连忘返;人文景观如武汉受降堂、受降纪念碑、大门楼、张公亭等令人深沉遐思;大型游乐项目如过山车、峡谷漂流、太空飞棱、豪华碰碰车、勇敢者转盘、儿童城、西游记宫等令人回味无穷。武汉中山公园是游人的乐园,是游人心中的诗、心中的歌……
6.汉正街(全国小商品集散地,价格便宜,外地人购物可以去淘宝)
汉正街位于武汉汉口的繁华地带,它的存在为武汉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汉正街在全国十大市场中名列前茅,过去的汉正街则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汉正街自古就有‘天下第一街’之美誉。现在在武汉已有了东汉正街、西汉正街。据记载,汉正街是“古汉口之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早期的商人中间流传着这样几句话: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汉水发源于陕西,由此注入长江,几百年以前,陕西商人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运到汉正街贩卖中转。汉正街就是由最初的货物集散地发展而来的。
7.湖北省博物馆(汉风楚韵,了解楚地风情的好地方)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属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点)。湖北省博物馆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处位于武昌水陆街,1956年迁至水果湖,1960年迁至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1963年1月,湖北省博物馆正式成立,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
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临时展览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采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室外环境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过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园林绿化、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式,营造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和谐配套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给观众提供一个休闲、舒适、幽雅、公园式的室外游览空间。是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武汉市一座光彩夺目的标志性建筑和对外开放的一大精品名牌景观。丰富并且有着地方特色的珍贵藏品和不断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显著成就,使本馆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世界上最庞大的青铜乐器曾侯乙编钟、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翘楚之作越王勾践剑、地质年代早于北京人的郧县人头骨化石等,都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具有世界意义。
8.武汉红楼(辛亥革命100年之时,了解中国历史正当时)
武汉红楼位于蛇山南麓阅马场北端。武昌起义后,为鄂军都督府(湖北军政府)办公地。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主体建筑为红砖砌墙、红瓦覆顶的红色两层楼房,故又称“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即清末湖北谘议局的旧址,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在此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建立了纪念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在红楼内开辟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28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馆内收
藏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分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纪念馆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广场中矗立有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9.司门口户部巷(武汉小吃一条街,品武汉小吃必去)
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20年经久不衰。清朝时候,这条百米小巷曾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武汉人将用早点,称为“过早”。这最初来自了清代的一首《汉口竹子枝词》。后在别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汉人随意而隆重的提升“过年”般“过”的位置。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就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小巷入口处,铭刻着武汉市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写的小记:“汉味早点米当先,户部巷里快热鲜”,另一头的巷口两座石狮矗立,上方是著名书法家陈义经用泰山石刻风格题写的:“汉味早点第一巷”。户部巷的铺面以家庭为单位铺陈开来,楼上是住家,楼下是赖以生存的食店。这里的早点够老,够味道。有石婆婆的热干面、徐嫂子的鲜鱼糊汤粉、陈家的牛肉面、高氏夫妇的稀饭和煎饼、万氏夫妇的米酒等30多种特色小吃,较好地保留了武汉饮食文化的特色。
户部巷经典美食:
面窝:
面窝是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它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和面窝。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喜爱
油条:
其实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传统食品,但这里的油条与众不同,其独到特点是色泽赤金黄,30余厘米长,立起不弯,松酥泡脆,爽口喷香.如再将油条折断成三到四节,从锅中取出蒸熟的糯米摊到板布上搞平,撒上少许芝麻及白糖,再将折断的油条放到糯米上用力卷,内有油条外包糯米团,再撒点白糖,要上一碗清米酒或牛奶、豆浆,吃起来十分惬意,别有一番情意。
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中特别喜爱的大众化食品,它便宜实惠,花上2块钱,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饱肚子。传统的武汉热干面,掸的面软绵爽口中透出一股嚼劲,既不沾牙也不夹生坚硬,用筷子挑面,芝麻酱滑爽而不缠,香气扑鼻。面条里面没有任何汤水,被烫过以后,就着热劲完全膨胀开来,还把酱完全吸了进去。涨开的热干面放在嘴里的感觉是糯糯,原汁原味的面香和酱里的芝麻香。尤其是芝麻磨碎了掺在酱里,特别诱人。三两口,没什么感觉一碗面就进到肚子里了。
豆腐脑 :
光吃面,会觉得有点太干,再来一碗豆腐脑(也叫豆腐花)就非常不错了。白白的是甜豆花,加了麻油、虾皮、香菜、葱花的是咸豆花,随客人的需要决定口味。
热干面和豆花,是早点的最佳组合
糊粉汤:
糊粉汤是一种用鱼骨熬成的汤加上劲道的米粉,不同于任何其他米粉,它非常的浓稠,并且加有足量的胡椒。油条和糊汤粉是早点不错的搭配选择。米粉的弹性,油条的清脆,糊粉汤的浓鲜,搭配起来,让人有畅快淋漓,欲罢不能之感。
欢喜坨:
是一种硕大无朋的空心麻元。优质的欢喜坨,有撒了黑芝麻的油衣,酥脆却一点也不油腻,内层软香的糯米包裹着甜甜的豆沙馅,让人吃了,真的很“欢喜”
糖糍粑:
由糯米精制而成,蒸熟了调味,煎成长条型,外焦内甜,非常可口。
豆皮:
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一种主要食品。所谓豆皮,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绿豆粉兑上面粉和鲜鸡蛋,第二层是糯米,第三层是鲜肉、鲜菇、鲜笋等等的馅,放在一口巨大的平底锅里做成1厘米厚。吃的时候,切成正方形的一块一块。第一层是金黄油亮的,看上去敲进去不少鸡蛋。糯米颗颗晶莹发亮。肉丁和香菇更是诱人。油重而不腻,吃进去,脆、软、鲜,感受齐全。
蛋花米酒:
生鸡蛋同热米酒冲出来的食品,味道甜美,香气恬人。
10.武汉大学珞珈山
珞珈山,原名罗家山,亦名落袈山。珞珈山现在这个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改的。珞,是石头坚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妇女戴的头饰。“落驾”与“珞珈”二字谐音,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珞珈山坐落在在湖北武昌东郊。巍峨横亘,冈峦连绵,花木葱茏,建筑明丽,地处东湖之滨,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成为一组胜景,远近传闻。海拔93米。其东部山脚高低起伏,吞吐曲折,湖水拍击,喷珠溅玉;山腰佳木交碧,奇花织锦,篱笆错落,房舍雅致;每年樱花盛开时,落英缤纷,令人陶醉。从山腰至山顶,林深茂密,摇苍飞翠,遮日蔽月,深幽秘邃。珞珈山之上下,巨岩层现,奇石峭立,小径曲绕,异鸟时鸣。武汉大学坐落在珞珈山之西部,依山构造,建筑富丽。近山湖水中有浪淘石,累累罗列,附近还有六一纪念亭、六一烈士墓等革命纪念建筑物和航海俱乐部、游泳池等体育设施,使此山更显辉煌瑰丽,益增游人欣赏雅兴。武汉大学的樱花道,位于前理学院和老图书馆的下方。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排列整齐。每年的3月至4月初,繁花满枝。樱花花期仅为一周,每到落花时节,落英缤纷的樱花又为大地铺上了一层浅浅的“花毯”。每年开花时节,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

8. 武汉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的

武汉,我很喜欢这里,因为这里的特产美食,让人不能忘记。


热干面。

我们都知道阳澄湖大闸蟹,你却不知道梁子湖大河蟹。“千古江夏诗文在,梁子湖畔蟹正肥。”这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节开幕式上现场即兴作诗。说明了着大河蟹,真是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很好吃。


武汉的特产不仅仅是上面这几样,还有很多呢。亲爱的朋友,不如亲自去武汉,去品尝吧。

9. 信义兄弟的事迹

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与弟弟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一个不变的承诺。
为了抢在大雪封路之前给已经回武汉的农民工发上工钱,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当弟弟孙东林在哥哥出事之后不是着急去料理后事,而是在找到哥哥遗体之后驱车15个小时赶回老家,抢在除夕之前将几十万的工钱发给老家一起出来的农民工。
贫寒之家走出打工兄弟
虽然已是黄陂区泡桐街小有名气的建筑商,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俩的房子,在街上并不显眼,甚至有些寒酸。这栋两层的民房是兄弟俩在外打工10多年后,于1990年前后所盖。在此之前,兄弟俩及年迈的父母等一家多口人,一直挤住在乡下的两间土坯平房里。
孙水林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辍学。遵从父亲的安排,他学了一门木匠手艺,年仅十几岁就在外干起了木匠活。在弟弟孙东林的印象中,家里因为吃不饱饭,曾搬过两次家:一次是在他5岁时,一家人从黄陂老家搬到了黄石阳新县,听说在那里,只要肯干活就能填饱肚子;另一次是在他10多岁时,一家人又迁徙到盘龙城。直到哥哥靠木匠手艺撑起一家人的生计,他们才最终回黄陂区泡桐街老家,盖了两间土坯平房,安定下来。“我哥哥和嫂子就是在那两间土房子里结的婚。”孙东林说。
作为穷人家的孩子,孙东林也很早就尝到了打工的艰辛。13岁那年他正上初中,暑假期间,孙东林央求哥哥带他到三阳路一家建筑工地,想挣点下学期的学费。整整干了11天,却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工钱,这种记忆让他刻骨铭心。
哥哥孙水林话不多,很少提及类似的遭遇。在孙东林初中毕业跟随哥哥打工后,他才明白,打工要不到工钱是常有的事,只是哥哥不说而已。
二十年坚持不拖欠工钱
1989年前后,已在建筑工地打工多年的孙水林,在朋友的建议下,带着弟弟孙东林,渐渐地拉起一支建筑队伍,开始在河南、北京等地承包一些装修工程。凭着自己的口碑,这支队伍由最初的十几名老乡发展到今天,最高峰时达200余人。手下的农民工不仅有来自家乡湖北的,还有许多来自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后来我们兄弟俩分开单干时,哥哥总是跟我说,如果农民工跟你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你还拖欠他们的工钱,明年谁还会跟你干呢?这样,你手上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可能一个都不剩,最后只有你替别人打工的份。所以,这20多年来,我们兄弟俩无论多么困难,也决不会拖欠农民工一分钱。这是我们兄弟一条不成文的约定。”孙东林说。
多次拿出积蓄垫付工资
在弟弟的记忆里,哥哥拿出积蓄垫付工钱的事,不下十余次。
1993年,恰逢亚洲金融危机。年底,孙水林在北京多个工地的工程款都要不到钱,他四处筹措款项未果,最后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先行给农民工垫付了工钱。
上世纪90年代,孙水林在北京平谷县承包一所学校的工程。他带领4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两个月,终于在新学期开学前完工,但6万余元工钱对方却一直不给。无奈之下,孙水林从家里拿出刚攒的一点积蓄,支付了工钱。后来,孙水林将对方告上法庭,法院判对方支付6.5万元。这笔钱至今仍未到位。
2002年前后,孙水林在武汉承包了一项4000平方米的装修工程,连设备带材料共投入95万元,对方时至今日仍欠58万元。当年的工钱,孙水林是向弟弟借了7万余元支付的。“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哥也没欠一分钱工钱。”孙东林说。
工钱结算决不拖到初一
“还是那句话,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外地农民工回家过春节前,我们就将他们的工钱先全部结清。离我们老家近的农民工,部分没结算的尾款,我们就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腊月二十九,把家乡的农民工兄弟喊到家来结算,决不拖到正月初一。”孙东林说。
为了安全,以前兄弟俩都是带着银行卡,回到家乡再从银行取现。前年腊月二十八,孙东林到银行排了几个小时的队,结果轮到他时银行要下班,无法大额取现。第二天,孙东林一大早就赶到黄陂区街上的银行排队,中午时分终于取到钱。这天,兄弟俩一直忙到次日凌晨,总算把所有的工钱结清。
今年春节前,兄弟俩吸取去年的教训,决定直接带现金回家结算。
大年三十前举办清欠宴
每年结算工钱的时候,也是家中最热闹的时候。几十名工人挤得满满当当,兄弟俩买来酒肉,大摆宴席,招待前来拿工钱的老乡们。20年来,每年腊月二十九,接到电话没接到电话的农民工,都会如约来到兄弟俩家,清欠宴如期举行,最后在欢闹中散去。
对于这种做法,孙水林幸免于难的二女儿孙云曾有怨言,“太吵闹”。昨天,女孩眼里闪动着泪花说:“现在我很怀念,今后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场景。”
暴风雪来临前连夜启程
正是兄弟俩20年来坚守的这一承诺,让孙水林赶上了2月10日(去年腊月二十七)凌晨南兰高速上的那起重大车祸。
去年12月,北京建筑工地。外地农民工结清一年的工钱后陆续返乡,只有家乡来的几十人约30万元的尾款没有结。
由于工程款难收,工地放假后,孙水林一直留在北京催款。2月4日左右,只收到11万元工程款的孙水林给弟媳打电话:“今年的账不好收,你给我准备一些钱。”
2月9日,孙水林从北京回到天津的暂住处,原本打算隔一天再走。吃过晚饭,孙水林来到相隔不远的弟弟孙东林家。
“我上次给你打电话借的钱,你准备好没有?”一进门,孙水林就问弟媳。“10万够不够?”“不够,你给我15万吧。”
弟媳正做晚饭,孙水林就到网上查看天气预报,结果发现从天津回汉的沿途即将出现雨雪天气。
说话间,弟弟孙东林回来了。孙水林说:“我今晚就得走,不然明后天大雪封路,就走不成了。”“明天一早走不行吗?”孙东林有些担心。“不行,我得赶回去把工人的工钱结了,账我都算好了。”
见哥哥已经决定,孙东林没再劝阻,让妻子拿出15万元现金。孙水林将这15万元和自己筹措的11万现金打包,放到后备厢,回家接上家人,在夜色中出发了。
这一次如同往年一样的出发,竟成兄弟俩的永诀。

10. 过年了想回家可回不去我们农民工要工资就这么难,一年了老板一分钱不

现在法律规定不准拖欠农民工钱 所以你可以去找警察寻求帮助

阅读全文

与黄陂嫂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