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社保繳費費率怎麼算的
單位方式參保,以實際工資作為交納基數。
以單位買全社保為准,計算如下所回示:
醫療保險:個答人承擔2%,單位承擔8%;
養老保險:個人為8%,單位承擔20%;
失業保險:個人為1%,單位承擔2%;
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1%;
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1%;
公積金:個人3.5%,單位3.5%。
而工傷和生育保險的費用均由單位承擔。
舉個例子,為方便計算,以工資為6000元/每月,那麼其需要交納的保費為:
醫療保險:6000*2%=120元,單位6000*8%=480元;
養老保險:6000*8%=480元,單位6000*20%=1200元;
失業保險:6000*1%=60元,單位6000*2%=120元;
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6000*1%=60元
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6000*1%=60元
公積金:6000*3.5%=210元,6000*3.5%=210元。
因此個人總計為:870元,單位總計為:2130元。
計算的數據可能會與實際的有出入,但計算的方式是這樣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⑵ 我國社保繳費費率到底是多少
社保是與工資相掛鉤的,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般是回:養老保險答(單位20%,個人8%),醫療保險(單位10%,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2%,個人1%),生育保險(0.8%全由單位承擔),工傷保險(單位0.5%-1.6%全由單位承擔)。因為各地平均人均收入不同,各省市地區承擔的比例有所不同。
⑶ 算社保的時候,繳費基數和行業費率怎麼寫
一般抄城鎮職工:繳費基數為襲1329.00,行業費率為0.005;農村戶口:繳費基數為730.00,行業費率為0.005。
⑷ 社保繳納個人和企業的比例是多少
企業和個人保險繳費比例,對於不同的參保者來說,單位和個人保險繳費的比例是不同的,而且,由於不同城市的經濟水平不一樣,社保繳費比例也是不一樣的。下面為一般繳費標准:
1、養老保險:單位繳納比例20%,個人繳納比例8%。
2、醫療保險:單位繳納比例9%+1%,個人繳納比例2%+3。
3、失業保險:單位繳納比例1%,個人繳納比例0.2%(農業戶口個人不需繳納)。
4、生育保險:單位繳納比例0.8%,個人不繳費。
5、工傷保險:單位繳納比例0.8%,個人不繳費。
(4)社保系統看哪個能看到繳費費率擴展閱讀:
社保繳費企業基數:
1、養老保險、失業保險
上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下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
2、工傷、生育、醫療保險
上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下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保繳費比例
⑸ 社保繳費金額計算公式
一般來說,來養老保險:單源位繳費費率為20%,職工個人繳費費率為8%。醫療保險:單位繳費費率為8%,職工個人繳費費率為2%。失業保險:單位繳費費率為2%,職工個人繳費費率為1%,其中農民合同制工人不繳費。工傷保險:根據行業風險程度,確定單位基準費率,基準費率控制在0.5%~2%之間,並根據有關情況定期調整,職工個人不繳費。生育保險:單位繳費費率為0.8%,職工個人不繳費。
社保的計算公式
社保每月要交多少錢計算公式:社保月繳費基數*社保繳費比例
公司社保繳費金額計算公式:公司社保繳費基數*公司社保繳費比例
每個城市的社保基數與比例的規定是不一樣的,具體可以向當地的社保局咨詢!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⑹ 社保費率 下調意味著什麼
目前整個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支出僅占我國財政支出12%,遠低於發達國家30%至50%的比例。也就是說,我國財政對社保的投入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也與「十二五」規劃目標有很大距離。
針對近日有媒體稱我國社會保險費率全球第一,繳費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連年上漲,成為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人社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後,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方向,社保費率將適時適當下調,以有效平衡國家、單位和個人的負擔。
人社部在回應中倡導政府承擔更多責任,承諾社保費率將適時適當下調,明確調整社保繳費政策的三種路徑,這讓民眾看到了變革的希望。
不過,社保費率將適時下調,何謂「適時」,仍缺少明晰回答。其實社保費率下調的最佳時機,莫過於眼下,一來十八屆三中全會已明確改革方向,既然如此,改革就當拿出不過夜的精神,盡快付諸實施。另一方面,當前宏觀經濟增速繼續放緩,很多中小企業生存壓力較大,負擔較重,輿論對於社保減負的呼聲日高,相關部門理當拿出改革的誠意,給公眾明確的承諾,從而積極回應民意。
當然,下調社保費率,這不是人社部一家所能說了算的。實際上,社保減負的關鍵,在於給政府財政加負。也就是說,國家在社保繳費上承擔更大責任,如此企業負擔自然降下來。長期以來,社保減負之所以難有實質推進,也正是因為政府財政支持不足。
國際上通常採用「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來衡量各國政府的社會保障財政責任。我國社保「十二五」規劃要求各級財政將社保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25%左右。但有數據顯示,目前整個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支出僅占我國財政支出12%,遠低於發達國家30%至50%的比例。也就是說,我國財政對社保的投入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也與「十二五」規劃目標有很大距離。
因此,不能僅僅是倡導政府承擔更多責任,還應該要明確各級政府、國企對社保的補貼責任。比如說,中央財政補貼佔多少,地方財政補貼佔多少,應該用制度把補貼比例固定下來,讓社保基金有穩定、可持續的收入。但由於《社會保險法》只是簡單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很多地方政府補貼比較隨意,勢必把部分保障責任和負擔轉嫁給了企業和員工。
社保政策調整不僅是化解經濟困境、確保可持續發展的良葯,它也是增進國民福利、促進社會公平的手段。國家固然要為下調社保費率承擔巨大成本,但同時,相對於社保費率下調後經濟投資能力和生產力的提高,以及社會公平的改善,這筆錢花得非常劃算。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後一年,「社保支出占財政支出25%」的承諾,今年能做到嗎?我們拭目以待。
⑺ 社保費率是什麼意思
社保費率,就是繳納保險的比例。例如,單位繳納為本人工資的20%,個人繳費為8%,這個就是費率。其中的20%和8%就是費率
⑻ 社保費率怎麼算
社保交納基數是以員工的實際工資的總和進行計算的,以單位買全社保版為准,計算如下所權示:
醫療保險:個人承擔2%,單位承擔8%;
養老保險:個人為8%,單位承擔12%;
失業保險:個人為1%,單位承擔2%;
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1%;
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1%;
公積金:個人3.5%,單位3.5%。
而工傷和生育保險的費用均由單位承擔。
舉個例子,以工資為6000元/每月,那麼其需要交納的保費為:
醫療保險:6000*2%=120元,單位6000*8%=480元;
養老保險:6000*8%=480元,單位6000*12%=720元; 450
失業保險:6000*1%=60元,單位6000*2%=120元;
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6000*1%=60元
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6000*1%=60元
公積金:6000*3.5%=210元,6000*3.5%=210元。
因此個人總計為:870元,單位總計為:1650元。
計算的數據可能會與實際的有出入,但計算的方式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