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繳費基數 > 社保在企業營商環境

社保在企業營商環境

發布時間:2020-12-19 07:27:29

A. 社保如何在小微企業開展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參保率低、繳費水平低,社會保險應保盡保在小微企業遇阻
目前,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覆蓋人數超過3億,城鎮醫療保險覆蓋人數5億多,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的覆蓋人數分別達到1.9億、1.5億、1.5億。然而,在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及其從業主體農民工、個體工商戶中,社會保險覆蓋面極為有限,推行社會保險更遇到重重阻力。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12年在8省份開展的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調查研究顯示,小微企業參保狀況極不樂觀。
單位參保率低
——養老保險參保率約為75%,低於全部企業參保率平均5個百分點,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在許多企業是空白。
職工參保率低
——對比同一地區參保率,小微企業職工明顯低於非小微企業,相差最多的地區達到79個百分點。大量參保的小微企業,只給核心管理人員和高端技術人員繳納社會保險,把普通員工排除在外。
繳費水平低——在小微企業中,以實際工資為繳費基數的職工比例在逐年下降,在社會平均工資60%及以下為繳費基數的職工比例在增加。換言之,小微企業即使參保了,其參保水平也處於下限,這意味著職工未來的待遇水平會比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小微企業的從業者對社保也沒有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一些從業者流動性大,認為在社會保險接續難的狀況下,交了社保也不管用。多數從業者收入偏低,參加社會保險意味著當前要繳納一筆額外的費用,因此不積極參加社保,有的甚至主動要求用工單位把繳社保的錢變成工資。
社保不是負擔,政府應多擔責,完善繳費機制
金維剛認為,當前應在三方面加以調整。
其一,繳費所參考的社會平均工資要反映全體就業人員收入的實際情況,使其更接近真實的繳費能力。比如,目前繳費的下限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而大量達不到這個工資水平的低收入人員及其企業,就會感到負擔重。
其二,增加繳費政策的靈活性。目前資本有機構成高的企業,人工成本低,繳費負擔較輕,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社保繳費則不堪重負。他認為,有必要考慮資本密集型小微企業的實際,適當下調繳費率。
其三,應結合經濟運行狀態調整費率,比如遭遇大的沖擊、出現普遍經營困難時,啟動臨時性社會保險費減免政策,幫助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B. 縣級統計局在優化企業營商環境方面,可以做哪些工作呢

用你統計局的權威身份,經常性地統計、發布企業經營困難的數據,讓政府機關看到企業的困難之所在,能促進政府採取相關政策來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縣級統計局,沒有直接手段,只能用這種間接的方法來幫助企業。

C. 企業營商環境指標的排名

為評估各國企業營商環境,世界銀行通過對155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研究,對構成各國的企業營商環境的十組指標進行了逐項評級,得出綜合排名。營商環境指數排名越高或越靠前,表明在該國從事企業經營活動條件越寬松。相反,指數排名越低或越靠後,則表明在該國從事企業經營活動越困難。
通過對155個國家的企業營商環境指標排名比較分析,不難看出,企業營商環境指標排名靠前的國家大部分是發達國家。高收入的OECD國家的企業營商環境指標普遍靠前,近80%的OECD國家的營商環境指數排在前30名。這些國家按營商指數高低排位為:紐西蘭(1)、美國(3)、加拿大(4)、挪威(5)、澳大利亞(6)、丹麥(8)、英國(9)、日本(10)、愛爾蘭(11)、冰島(12)、芬蘭(13)、瑞典(14)、瑞士(17)、比利時 (18)、德國(19)、荷蘭(24)、韓國(27)、西班牙(30)、奧地利(32)、葡萄牙(42)、法國(44)、義大利(70)、希臘(80)。
全球高收入國家和地區共有31個,人均國民收入為$27833.2。除OECD的23個國家外,他們的排名為:新加坡(2)、中國香港(7)、波多黎各(22)、以色列(29)、中國台灣(35)、科威特(47)、斯洛維尼亞(63)、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9)。OECD國家排名前30名的有 18個國家,加上高收入的排名靠前的4個國家。這樣,高收入國家在前30位企業營商環境指標排名中佔到73%。
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共有22個,平均人均國民收入是$5958.2,他們的排名為:立陶宛(15)、愛沙尼亞(16)、馬來西亞(21)、模里西斯(23)、智利(25)、拉托維亞(26)、斯洛伐克(37)、沙烏地阿拉伯(38)、波札那(40)、捷克斯洛伐克(41)、帛琉群島(50)、阿曼 (51)、匈牙利(52)、巴拿馬(57)、波蘭(54)、墨西哥(73)、阿根廷(77)、烏拉圭(85)、哥斯大黎加(89)、黎巴嫩(95)、克羅埃西亞(118)、委內瑞拉(120)。在前30位企業營商環境指標排名中佔到了6家。
中等偏下和低國民收入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區間分別是$1000至$3500和$1000以下的國家。其中,中等偏下國民收入的國家共計50個,低收入國家52個,合計佔155個國家的65.8%。中等偏下國家企業營商指數進入前30名的只有泰國和南非,泰國排名20,南非排名28。兩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分別是$2500和$3500左右,遠高於中等偏下國家的$1987的平均人均收入水平。收入中等偏下國家在企業營商環境指標排名前30至60名的有12個國家,佔40%。而低收入國家進入前30至60名的只有4家,分別是索羅門群島(53)、尼泊爾(55)、尼加拉瓜(59)和巴基斯坦(60),佔13.3%。中國企業營商環境指標排名第9l位,人均國民收入$1290,遠低於中等偏下國家人均國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D. 什麼是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指市場主體在准入、生產經營、退出等過程中涉及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有關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
營商環境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社會要素、經濟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改革和對外開放眾多領域的系統工程。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招商引資的多寡,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區域內的經營企業,最終對經濟發展狀況、財稅收入、社會就業情況等產生重要影響。概括地說,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法律要素、政治要素、經濟要素和社會要素等。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營商環境法治化的內涵,則是指一套行之有效、公平公 正透明的具體法律、法規和監管程序;營商環境國際化的內涵,是指建立符合國際慣例和世貿規則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體系。在中小企業營商環境構建上,要考慮市場環境、政策政務環境、社會化服務環境、 融資環境和法治環境,推動實現投資自由化、對外貿易和投資更加便利化。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更高階段,這要求有三個轉變:一是監管理念的轉變,即從貨 物管理轉變為企業管理;二是貿易體制的轉變,即從現有的貿易壁壘、配額限制轉變為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三是向開放型和創新性政策轉變,如放寬外匯政策和稅 收政策都將更加開放並具有國際競爭力。

E. 政府 優化營商環境對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我個復人認為:
第一、使企業獲製得安全感、穩定感,不需要顧慮因為政府的政策調整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決策,使得企業可以放心、聚精會神謀劃企業發展。
第二、能夠簡化有關行政審批的程序、時間,使得企業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企業生產經營。
第三、可能在稅費方面,有相應的減免,減少企業運營成本。
第四、可能使企業在職工招聘等方面獲得便利,促進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第五、政府有關部門可能會利用合適機會,舉辦商業洽談會,便利企業聯系溝通商業合作夥伴、擴大銷售市場。
第六、企業在生產經營方面遇有困難,可以更方便地向政府先關機構提出,並及時、有效得到解決。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F. 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1、觀念的問題

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轉變「官本位、權本位」思想,需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是服務員理念。一是「強化招商意識」和「樹立有意識招商」。營造招商引資濃厚厚氛圍,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圍繞區位和產業特色精準招商。

二是擺正「取」「舍」。要樹立科學招商、理性招商觀念,既要敞開大門,擴大開放,大力引進符合我縣產業發展方向的大企業、大項目,也要克服「招商飢餓症」,堅持走綠色招商、理性招商之路,堅決將不利於經濟可持續發展項目拒之門外。

2、「放管服」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行政審批過程中,應加強上下級部門協同、銜接和配套,消除政策沖突矛盾,進一步優化部門之間的協同制衡機制,減少因機構間的職能交叉與重疊帶來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6)社保在企業營商環境擴展閱讀:

工作建議:

1、完善招商機制

進一步完善重大招商項目制度,項目責任單位和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切實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及時向項目聯系領導匯報,促進項目早注冊、早開工、早投產,順利落戶。

2、持續加大企業服務力度

堅持開展「進千企」活動。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存在的問題。幫助企業解決一批急迫問題。建立長效溝通協調機制。增強服務招商企業能力。確保企業引得進、落得下、發展得好。提振投資者信心。促進招商引資工作打開新局面。

3、加強政策支持力度

對能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好項目、優項目、大項目在用地政策、環評指標等方面給予傾斜和保障,減少審批環節,著力打造程序最簡、環節最少、時間最短、效率最高的服務流程,為企業投資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4、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加大學習力度,以招商引資相關政策、行業發展相關辦法、各種商務禮儀為主要內容,制定學習計劃,建立學習台賬,著力提高投資服務隊伍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幹部職工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幹事創業的飽滿熱情。

G.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有什麼積極意義

國務院開年第一會研究的主題是優化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引人注目地強調「優化營商環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達到「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的高度。

據媒體報道,目前營商環境雖整體有所改善,但仍然是部分地區發展的「軟肋」和「硬傷」。具體歸納起來有:一是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民間投資增勢疲弱;二是搞地方保護,有的市場准入門檻高,各種隱性壁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投資環境惡劣,有的部門不依法行政,隨意執法、手續繁瑣、效率低下、遇事「推繞拖」等辦事難現象依然存在……

為什麼優化營商環境這么重要?

首先,優化營商環境,這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發展瓶頸精準發力。總理在報告中提及「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清醒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和營商環境欠優、放管服改革滯後有千絲萬縷聯系。

其次,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提高綜合競爭力,這是一個地方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軟實力。「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對企業不公平對待或搞地方保護」;「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一定要讓我們的企業家、市場主體真正感覺到營商環境的切實優化」;要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的最佳投資地……

第三,優化營商環境,也是凈化社會風氣,打造法治國家的要求。一些地方頻頻發生的污化營商環境的事例,正是對法治的藐視,對規則,對公平正義的破壞。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更要在提高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有新突破,更好發揮制度的支撐、保障、激勵作用。公共服務是營商環境的試金石,建議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標國際最高標准,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努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一要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性的環境,除了基礎設施的可得性外,更強調企業開辦、運營、關閉和市場維護全流程的便利化: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制定全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實現准入環節的便利化;要搭建「多規合一」聯合審批平台,形成以「表單共享、材料共享、流程共享」為特徵的全新審批模式,提交「一套申報材料」,填寫「一份申請表單」,即可「完成多項審批」,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不斷提高建設項目審批效率。

二要做強監管的「加法」。著眼優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環境,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依法從嚴從快處理;進一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不能對企業不公平對待,不能搞地方保護,要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抓緊建立營商環境的評價機制,制定相關評價指標和辦法,推動各地由過去的爭資金、爭項目向爭創優質營商環境轉變。同時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諾、信用公示為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

H. 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從分項指標排名可看出中國企業營商環境嚴重落後於發達國家,具體表現為:在僱傭和解僱方面存在解僱困難和解僱成本高的問題;在投資者保護方面存在嚴重的企業交易不透明和企業代理問題;在企業借貸獲得方面,缺乏有關企業借貸信息的交流,存在企業貸款困難問題,

在稅制方面,存在處理稅務手續多、所花費的時間多、稅賦水平高等問題:在企業開辦方面存在開辦手續繁復、成本高的問題;在申領執照方面,同開辦企業一樣存在手續繁雜和花費時間長及成本高的問題;在合同執行方面,存在商業合約執行步驟少、合約執行的法律保護不夠、合約執行時間過長等問題。

2018年以來,國務院成立了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並下設優化營商環境專題組,先後出台了《關於部分地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的通報》《關於聚焦企業關切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對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了具體部署。

這些部署重點表現在四個方面。持續放寬市場准入,投資貿易更加寬松便利。民航、鐵路等重點領域開放力度持續加大,部分壟斷行業通過混改積極引入民間投資。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有序。一年來,在強化產權保護方面,甄別糾正了一批涉及產權冤錯案件。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辦事創業更加便捷高效。

基本建成全國一體化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體系,面向全國各級政府部門開通1000餘個數據共享服務介面,數據共享交換量達360億條次。建立健全評價機制,營商環境評價更加激勵有效。



(8)社保在企業營商環境擴展閱讀

優化營商環境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完善法治保障,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國家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依法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國家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國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促進外商投資,平等對待內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

I. 企業的營商環境能通過哪些量化指標得以反映呢

營商環境是對某一經濟體中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所處外部環境的統稱,是企業決策外生因素的總和。在我國,營商環境主要指企業經營活動中與政府相關的制度環境。企業從事商業活動,提供就業機會,進行產品創造,促進經濟發展,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根本力量,但企業運行除了受到經營管理者自身決策制約之外,還受到政府政策、制度以及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等外部環境的影響。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表明,減少企業決策的制度性約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重要條件,也是我國改革成功的重要經驗。而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降低、企業決策制度性約束的減少,就意味著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我國營商環境指數5年累計提高50個位次,在企業開辦時間方面已經和經合組織國家持平,在解決商業糾紛方面,甚至好於經合組織國家。從國內區域來看,像上海提出「店小二精神」「一站式政策服務」、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制度」,北京出台「9+N」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禮包,重慶提出構建全鏈條「雙創」生態圈,浙江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蘇實施「不見面審批」「3550改革」,深圳開展「90改革」,我省推進「一次辦好」改革,等等,都是旨在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創新舉措。
各地都提出打造優良營商環境,但究竟什麼樣的營商環境才是優良的,換句話說,優良營商環境的核心內涵是什麼?簡言之,法治化、便利化、市場化。
市場經濟的本質決定了營商環境的法治化。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交換經濟,而交換則需要明晰產權,並保證產權不受侵犯。因此,市場經濟本質上也是法治經濟。法治意味著公開、透明、穩定、可預期,只有在法治的前提下,作為市場決策主體的各個企業,才能通過企業家精神的發揮,發現市場存在的資源錯配,並通過各種套利性行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實現利潤最大化。缺乏法治保護的經濟,必然是畸形的經濟,市場會受迫於強權,規則會讓位於權力,市場機制無從發揮,市場錯配無從扭轉。而改善和優化營商環境,就是通過實現市場經濟法治化,保護產權,明晰邊界,減少權力對市場機制的錯誤侵佔,創造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制度性條件。
市場的不確定性決定了營商環境要實現便利化。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所謂優化營商環境,就是不斷創造讓市場能夠有效配置資源的條件。但由於市場是不斷演變、動態運動的,政府的相關制度規范不可能窮盡各種市場條件,在市場敏感性上也不會比企業家更高明,因此,面對不確定的市場,政府應盡可能減少對企業的直接干預,並盡可能提供便利化的服務,減少各種「門檻」,使企業在市場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

閱讀全文

與社保在企業營商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