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社保入稅對企業有什麼影響
社保入稅這已經是一件板上釘釘的事情,相關政策從2019年1月1日開始實行,那麼社保入稅對公司的影響有哪些?
社保入稅對企業其他影響
「社保轉稅」並不一味地給企業帶來負擔。 「社保轉稅 」一方面社保征繳由稅務部門統一負責有利於降低企業的稅務奉行成本,另一方面企業所得稅將有所減少。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 第四十九條規定,納稅人為全體雇員按國家規定向稅務機關、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或其指定機構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基本失業保險費,按經省級稅務機關確認的標准交納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按國家規定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險,可以扣除。
就受沖擊的行業來看,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到的影響可能最大。包括服務業中的酒店、物流、餐飲、快遞以及傳統製造業等首當其沖。在勞動密集型行業中,人工成本佔到企業總成本比例較高,通常會達40%甚至更高,「社保轉稅」的變動,對這類企業的影響不可謂不大,相對的稅務籌劃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⑵ 國地稅合並,社保由稅務徵收後企業應該怎麼辦
一、申報個稅工資和社保繳費基數不一致帶來稅收風險
關於社保繳費基數是如何確定的,先看政策規定:
根據《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職工本人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本人月平均工資低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繳費;超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 300%繳費,超過部分不計入繳費工資基數,也不記入計發養老金的基數。
現實情況是怎樣操作的呢?絕大部分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都按最低繳費基數為職工繳納社保,即按上年度當地職工平均工資60%為基數繳納社保費。
但是,社會保險費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以後,申報個稅工資和社保繳費基數都處於稅務機關的監控之下,如果工資和繳費基數差異太大,是不是企業申報個稅的工資存在虛高申報,導致稅前虛列工資費用等,這些都會給企業帶來稅收風險。
總之,企業以後為職工繳納社保不能按最低繳費基數繳納了。
二、社保繳費基數調整對企業和個人的影響
(一)對企業的影響
簡單的說,如果職工的平均工資超過社保最低繳費基數(一般情況下都會超過的),如果調整社保基數,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增加企業社保費用,增加企業成本負擔,減少企業利潤。
舉例說明:
以山東省2017年最低繳費基數3178元為例,如果按此標准,企業繳納社保費用約為880元/月,職工個人繳納社保費用約為327元/月,
如果某企業職工上年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則該職工月繳納社保費用=880÷3178×5000=1385元,企業每年為該職工多負擔社保費用=(1385-880)×12=6060元;
如果該職工上年月平均工資為10000元,則該職工月繳納社保費用=880÷3178×10000=2769元,企業每年為該職工多負擔社保費用=(2769-880)×12=22668元。通過上述計算來看,對高工資待遇的企業來說,社保費用的增加還是比較明顯的。
(二)對個人的影響
接上例,如果按最低繳費基數計算,職工個人繳納社保費用約為327元/月,年繳費為3924元;如果某職工上年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則年繳費=327÷3178×5000×12=6174元,年繳費增加6174-3924=2250元,即年到手工資減少2250元(不考慮個稅的影響)。
從當前看,個人可支配工資減少,但是從長期來看,對個人是個利好,因為繳費基數的增加,個人社保賬戶余額也會增加,退休時發的退休金也會增加,尤其是國家每年都會漲退休工資,
目前已經十四連漲了,因為賬戶余額多,漲的也多。因此,提高繳費基數,對個人來說現在少拿,將來多拿。
總之,國地稅合並以後,社會保險費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社保繳費基數不能再按最低繳稅繳納了,對企業來說,負擔確實會增加,企業應該提前規劃,做好預算;對個人來說,現在少拿,將來多拿,應該來說,影響不大。
(2)企業如何應對社保稅政擴展閱讀:
申報
登記失業人員、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培訓的,根據其參加培訓和就業狀況,可向批准該定點培訓機構的勞動保障部門申請職業培訓補貼。
福建省財政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聯合下發《關於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福建省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後,將享受到財政每月80元的社會保險定額補貼,其中,基本養老保險費每人每月55元、基本醫療保險費每人每月25元。
《通知》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同級財政預算中要安排就業專項資金用於促進就業工作,專項資金涉及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公益性崗位、職業技能鑒定、特定就業政策、社會保險補貼、小額貸款擔保基金和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
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後,向街道(社區)申報就業,並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就可獲得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資金由省和設區市、縣(市、區)財政按財力狀況和比例共同分擔,標准一定三年。
《通知》明確,經核准,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直接支付給申請者本人。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職業培訓補貼,不得重復申請。可探索以培訓券或代金券培訓試點。
按規定,培訓職業(工種)按技能鑒定A、B、C三類標准確認。A類標准600元,B類標准500元,C類標准400元。實際培訓金額低於上述標準的,按實際培訓金額作為培訓補貼標准。
當然,參加職業培訓最終是實現就業。為此,《通知》規定,以上三類人員,參加培訓後,取得福建省職業培訓結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6個月內沒有實現就業的,按最高不超過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的60%給予補貼;對6個月內實現就業的,按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的100%給予補貼。
《通知》還特別提出,對本省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未能繼續升學的人員(農村「兩後生」)開展勞動預備制培訓。在技工學校培訓時間滿一個學期的,每人每次按1800元的標准給予補助。對培訓時間未滿一個學期即就業的,按實際就讀時間,按比例給予補助。
⑶ 社保稅務問題怎麼解決
你好,社保要求稅務局代扣之後,社保的欠繳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公司沒有辦法欠繳社保了,需要按照政策辦理,謝謝
⑷ 社保新政如何避稅
可以 公租房申請流程 1、申請家庭到戶籍所在區建設(房管)局領榷公共租賃住房申請表Ⅰ》及其它相關表格。 2、屬於《受理公告》申請對象范圍的申請人填寫好《申請表》到夫妻雙方單位和家庭成員單位蓋章後,在日常工作時間攜帶《申請表》
⑸ 建築企業在社保移交稅務以後如何合理避稅
合理避稅不作回答。社保繳費基數就是當地當年的社會平均工資,公積金沒有基數,以你個人實際收入的10%繳納,單位、個人各負擔5%。
⑹ 社保、個稅新政下,企業、HR該如何應對
對於大部分HR來講,這意味著工作量又要增加了,新個稅累計預扣演算法很復雜,社保內也不能批容次計算,員工人數少的公司,HR還能勉強應付,要是規模大,員工人數多,那真的是很頭痛了。薪酬計算等所有這些復雜的excel工作,找對方法的話,其實可以快速解決。比如薪人薪事已經嵌入最新的個稅社保演算法,HR只需要導入員工薪酬數據,系統就會根據新演算法自動計算,一鍵出結果,每月算薪工作輕松搞定,讓HR的工作超級省心。
⑺ 社保入稅政策對企業有什麼影響,有什麼應對方法嗎
這個對企業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因為在那企業的開支
⑻ 社保入稅是什麼意思,對企業有啥影響
社保入稅: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1、這一次改革並不直接涉及個人負擔和企業負擔的調整。
只是把繳費徵收機構統一調整為稅務部門。不過企業的情況不太一樣,有的企業可能原來漏的面比較大一些,相應的負擔就會上升;有的原來就比較規范,就不會有什麼太多的負擔。
2、對企業來說,以後打交道收費也好、稅也好,都只跟這一個機構打交道。
從企業運行的成本角度來講,也會降低,所以從長遠來看這是發展的方向。但是目前來講很多中小企業壓力的確非常大,所以給他們吃一個定心丸這還是非常重要的。
(8)企業如何應對社保稅政擴展閱讀:
社保入稅意味著:
1、代征變直征,社保入稅意味著將各項社會保險費轉交稅務局徵收。自此以後,企業或者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數據仍由社保局生成。
2、數據比對嚴征管,數據來源從企業提供變為了金稅三期資料庫,也意味著企業造假難度更大。征管手段更加信息化、更加精準,也會更加透明化。
⑼ 社保入稅對於企業的HR來說,我們如何應對
社保移交稅務部門徵收,對企業影響最大的就是企業要為職工申報個人所得稅的工資要和繳費基數一致才行,如果不一致的話,那麼就會面臨處罰的風險。
「社保」改革後的HR工作方向
針對上述問題HR就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調整企業員工結構,調節企業的用工制度,根據相關社保改革的規定合理的減少企業員工繳納社會保障金的人數。
2、利用稅收窪地合理的規避社會保障金繳納標准高的區域,調整高工資員工的收入結構,進而降低社會保障金繳納基數。
3、為員工積極普及新的社保政策,讓員工了解新的社會福利並主動參與企業的社保規則調整,確保企業與員工利益均得到相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