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社保繳納個人和企業的比例是多少
企業和個人保險繳費比例,對於不同的參保者來說,單位和個人保險繳費的比例是不同的,而且,由於不同城市的經濟水平不一樣,社保繳費比例也是不一樣的。下面為一般繳費標准:
1、養老保險:單位繳納比例20%,個人繳納比例8%。
2、醫療保險:單位繳納比例9%+1%,個人繳納比例2%+3。
3、失業保險:單位繳納比例1%,個人繳納比例0.2%(農業戶口個人不需繳納)。
4、生育保險:單位繳納比例0.8%,個人不繳費。
5、工傷保險:單位繳納比例0.8%,個人不繳費。
(1)單位給員工交社保比例擴展閱讀:
社保繳費企業基數:
1、養老保險、失業保險
上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下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
2、工傷、生育、醫療保險
上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下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保繳費比例
⑵ 企業給員工交納社會保險金的比例是多少
企業給員工繳納的社會保險的比例現在是16%,至於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大致是6%~2%吧,具體要看當地的勞動保障部門的規定。
⑶ 個人和單位繳納社保的比例是怎樣的
單位與個人五險一金繳費比例:
1、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繳納21%(全部劃入版統籌基金),權職工個人繳納8%(全部劃入個人帳戶)。
2、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繳納9%,職工個人繳納2%+3元。
3、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繳納2%,職工個人繳納1%。
4、工傷保險繳費比例:單位按月繳納0.5%,職工個人不繳費,工傷保險費率根據單位被劃分的行業范圍來確定,在0.5%~2%之間。
5、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按月繳納1%,職工個人不繳費。
6、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職工平均工資的10%。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均按職工工資的12%繳納住房公積金。
⑷ 社保及公積金個人和公司繳納比例分別是多少
每個城市的基數都不一樣,把基數帶入計算即可 。上海社保費繳納單位按35%的比例:養老21%、醫療11%、失業1.5%、生育1%、工傷0.5%。 個人按10.5%的比例:養老8%、醫療2%、失業0.5%、生育0、工傷0。 住房公積金單位、個人各按7%繳納。
(4)單位給員工交社保比例擴展閱讀:
五險一金下調 對員工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個人和公司分別按照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8%和20%繳納,必須繳滿15年,退休後才能按月領取養老金。如果工作及參保的地方在戶籍所在地,則在戶籍所在地領取養老金,如果工作的地方不在戶籍所在地,並且在該地繳納10年以上養老保險,則在工作的地方領取養老金,如果在多個地方工作並且累計均不滿10年,則回戶籍所在地領取養老金。
退休後養老金的領取金額與四個因素有關:1、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個人工作歷年來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3、繳費年限;4、退休時個人賬戶余額。
並不是說你繳的越多就領的越多,還要看你繳費時間長短、全省平均工資水平等。實際上養老金有一個「劫富濟貧」的效果,也就是工資高於省平均工資的人要補貼給工資低於省平均工資的人,小編的工資雖然不高,但怎麼著也要高於省平均工資啊,辛辛苦苦繳了那麼多年還要給別人補貼,小編表示不服。此外延遲退休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如果65歲之後才開始領,要到八九十歲才能領完,如果還沒領完人就掛了,只有個人賬戶中的錢可以繼承,公司繳的那部分都要上繳給社保基金,
⑸ 公司給員工購買的社保標準是多少
一、社保標準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時間,一般是在7月。
二、我國《社會保險法》對社會保險的征繳費率並未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按照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相關政策的規定,對不同的社會保險險種,我們實行不同的征繳比例。社保保險中的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是由個人和企業分別繳納的,一般企業佔大頭(全國各地繳費比例有所不同)。如北京市2016年的社保繳費比例為:
1、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19% ,個人繳納8%
2、失業保險費:單位繳納0.8% ,個人繳納0.2%
3、醫療保險費:單位繳納10% ,個人繳納2%
(5)單位給員工交社保比例擴展閱讀
繳費基數的具體確定方法
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⑹ 單位和個人繳納社會保險的比例是多少
一、以單位職工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險種及其比例:
1.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
2.失業保險費:單位繳納2%,個人繳納1%。
3.醫療保險費:單位繳納8%,個人繳納2%。
4.工傷保險費:單位繳納,個人不繳納。
5.生育保險費:單位繳納,個人不繳納。
二、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險種及其比例:
1.養老保險費:個人繳納20%。
2.醫療保險費:個人繳納5%。
三,對職工而言,社保即通常說的"五險一金",具體五險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一金即:住房公積金。
1.「住房公積金」: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的比例是各承擔50%,那是按照個人全年平均工資計算的。國家規定的是:住房公積金不低於工資的10%,效益好的單位可以高些,職工和單位各承擔50%。所以說交住房公積金對職工很劃算啊!
2."五險"方面,按照職工工資,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般是:養老保險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醫療保險單位承擔6%,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承擔1%,個人1%;生育保險1%全由單位承擔;工傷保險0.8%也是全由單位承擔,職工個人不承擔生育和工傷保險。
(6)單位給員工交社保比例擴展閱讀:
社保繳納額度每個地區的規定都不同,基數是以工資總額為基數。由於養老、工傷、醫療、生育、失業等社保5大險種的繳費基數與待遇補償基數均與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相掛鉤,因此,平均工資水平的提高,會帶來各社保險種的調整。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在我國,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⑺ 社保個人與單位繳納金額的比例
繳費比例: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20%,個人繳納8%;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9%,個人繳納2%;
失業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1.5%,個人繳納0.5%;
工傷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1%,個人無需繳納;
生育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1%,個人無需繳納;
以北京市為例,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10%。2009年下半年起,北京市統一規定所有用人單位按工資的12%辦理繳納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都是工資的12%。
(7)單位給員工交社保比例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以社保中的養老金為例,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1、企業在職職工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2、「新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按本人退休時上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按本人賬戶儲存額除以120計發。
註:由於客觀原因,全國某些城市的計算標准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