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願不交社保的協議怎麼寫
就像你說的不繳納社會保險公司是違法的。所以寫這個不繳納社會保險協議的時候,你應該註明由此產生的任何後果都由員工來承擔即可。即使以後員工抵賴想告公司,後果也是由員工來承擔,公司不會承擔補償責任。你可以參照下面這個:
本人於【 】年【 】月【】日加入某某公司,目前崗位是【 】。本人入職貴公司時,貴公司已向本人告知應按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用及繳存住房公積金,貴公司也一直要求為本人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但由於本人為農村戶口,務工較為靈活,經慎重考慮,本人自願選擇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輔助保險方式,而不願意購買社會保險,故請貴公司不要為本人繳納社會保險(含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即本人自願放棄貴公司為本人繳納社會保險的權利。
本人在此確認:因本人放棄貴公司為本人繳納社會保險的權利而產生的一切後果均由本人自行承擔,與貴公司無關。本人承諾不會因此要求解除與貴公司的勞動關系並要求貴公司作出任何經濟補償。
特此確認。
確定人:
身份證號:
年 月 日
2. 員工自願不繳納社保,單位該怎麼辦
如果你保險是1月停保的不會計算到這么高的,單位給你加了他應該給你承擔的部分費用
應該是這樣所有保險的比例單位在32.2-36.7%(養老20,失業2,醫療9,生育0.7)左右,比例不一樣的部分是工傷保險在0.5%-5%(基準加浮動,最常見的機械廠,生產類的企業1%左右居多)之間,這個看你單位的具體情況。你個人需要承擔10%+2元(養老8,醫療2+2元,失業城鎮有個1%,農村失業無個人部分)
1月減少社保按最低2944扣除你單位的繳納費用,單位和個人都按這個計算,但你應只承擔你自己需要承擔的部分,我不知道你工資具體多少,你自己計算一下。你整個1月應該就承擔這么多的費用,當然要減去單位事先已經扣除的部分費用。
3. 員工自願不交社保,公司這樣會不會承擔什麼責
只要是受聘於單位繳納社保,法律規定就是強制性的,只要不繳納,無論是否職工自願單位都是違法行為,一旦被查出就會受到重罰。
4. 員工能否自願不交社保
必須給職工繳納社保是國家對企業的硬性規定,如果不繳納就是違法了,企業要受到懲處。一般正規的或比較大的公司都要求給職工繳納社保的,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但也有那種小公司在員工的要求下不繳納社保的,這就是企業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了,假如哪天員工不高興了或咋地,去勞動局告發了,那企業還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我們以前單位(規模不大)有一批外地的員工,就是不想交社保,還自願與企業簽訂自己不願意交的協議,其實我們人資都問過勞動局了,這些都是沒法律效力的,企業還是必須得交。
所以,像你的情況,你要和企業好好商量了,如果你們企業願意,那當然可以了。但要從勞動法角度來說你上面兩條肯定都行不通的。
5. 員工自願放棄社保單位不能免責,公司需不需要繳納社保
員工即使自願放棄社保,單位其實也不能免責,即便是員工自願地放棄了社保公司依然需要替員工繳納社保,因為這是國家相關法律所規定的。我國的《社會保險法》中的第4條規定:我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應該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這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義務是每個人必須要履行的,所以社會保險其實是具有法定的強制性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其實都不能夠以協議的方式去少交或者不交,這樣一來其實是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的。
所以即便是員工自願放棄社保,單位其實對此也不能免責,交社保是每個人的義務所在,並不是他們的責任。責任可以選擇不去負責,但是義務必須要履行,因此員工無論是否自願放棄社保,他們都必須得交社保,如果不交員工有責任公司也有責任。
6. 員工自願不買社保,公司可以免責嗎
法律上不允許
7. 員工與公司簽訂了自願不買社會保險是否違反勞動法
員工與公司簽訂了自願不買社會保險違反勞動法。不管是通過自願簽訂、還是脅迫簽訂的協議約定的不購買社保,都是違反了強制性規定,所以協議是無效的。公司應該為員工補繳欠繳的社保費,並且要繳納相應的滯納金。
《勞動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該規定屬於國家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對於員工來說,既是權利也是義務,是不允許通過個人約定改變的,否則該約定視為無效。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
(7)員工自願不交社保擴展閱讀: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條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九條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