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個人承擔社保能否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扣除
社保、醫保、失業險、公積金簡稱「四金」
可以在繳納個稅時扣除。不計入計稅內工薪。
「四金」在個人工資中容扣除,但個人工資符合規定標准全額可以稅前扣除。外企只要董事會通過,報備稅務,多高標准都可以列支並在稅前扣除。
Ⅱ 企業為員工負擔的個人所得稅與社保都不能在稅前扣除嗎
社保是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的。
根據工資的多少,先繳納社保,再繳納個人所得稅專。
例:廣州某人月工屬資6000,按規定19%將繳納社保,
那麼「應納稅額」=60006000x19%-3500=1360,對應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為3%和0,因而個=1360x3%-0=40.8元。
2015年最新個人所得稅計算器,自新個稅法實施,起征點從原來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個稅=應納稅額×稅率
-
速算扣除數,其中應納稅額=工資
-
三險一金
-
起征點,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與不同的應納稅額對應。
Ⅲ 企業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公積金可否在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企業依照國務院有關 主管部版門或者省級權人民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 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基本 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准予扣除。
Ⅳ 按規定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嗎
社會保險分為單位負擔部分和職工個人負擔部分。 (1)單位負擔部分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計入「管理費用--勞動保險費」科目。 (2)個人負擔部分,要算到工資總額中,可以在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
Ⅳ 企業所得稅和社會保險稅一樣嗎
企業所得稅和社會保險稅不一樣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對象所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除外。
征稅對象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社會保障稅也稱「社會保險稅」,主要是指以企業的工資支付額為課征對象,由雇員和僱主分別繳納,稅款主要用於各種社會福利開支的一種目的稅。在稅率方面,一般實行比例稅率,僱主和雇員各負擔50%。個別國家僱主和雇員使用不同的稅率
社會保障稅目前已成為西方國家的主要稅種之一。凡是在征稅國就業的僱主和雇員,不論國籍和居住地何在,都要在該國承擔社會保障納稅義務。
社會保險稅實質是企業和職工為得到社會保障而支付的保險金,它由政府有關部門(一般是社會保險局)按一定比率以稅收形式徵收的,社會保險稅是從國民收入中扣除的。
在我國,社會保障稅具有「稅」「費」之爭
一、問題的提出:費還是稅
(一)我國實行的是「統賬結合」的社會保險制度
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保障對象目前只是針對城鎮職工、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改革的趨向是建立並完善「統賬結合」的社會保險制度。1993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所作的《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了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改革方向。1995年3月1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確立了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原則,並對改革的目標和原則作了規定。1997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規定,按本人繳費工資11%的數額為職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其餘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隨著個人繳費比例的提高,企業劃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個人賬戶儲存額,每年參考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利息。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職工養老,不得提前支取。職工調動時,個人賬戶全部隨同轉移。職工或退休人員死亡,個人賬戶中的個人繳費部分可以繼承。200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規定,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
國務院1998年12月份發布了《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制定了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主要政策。職工個人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單位繳費由統籌地區根據個人賬戶支付范圍和職工年齡等因素確定比例,部分劃入統籌基金。
國務院於1999年頒布了《失業保險條例》,失業保險基金的籌集實行用人單位與職工個人共擔的原則,用人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2%,職工個人按照本人工資的1%繳費。
(二)社會保險資金籌集的「稅」「費」之爭
目前我國社會保險資金籌集實行的收「費」的方式,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徵收相應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但在建立我國「統帳結合」的社會保險制度中,用人單位和個人不繳、欠繳和中斷繳納保險費的現象十分嚴重。據統計,2002年底,全國累計欠繳基本養老保險費高達439億元,對80萬戶企業養老保險費繳納情況稽核顯示,少報、漏報繳費人數320.6萬人,金額達23億元。因此,主張開征社會保險稅的呼聲逐漸高漲起來。
Ⅵ 個人所得稅與社保有什麼關系
個人所得稅與社保的關系是
1、繳納社保的人也要進行個稅的納稅申報;
2、社保的繳納依據和個稅的繳納依據相同,都是工資;
3、五證合一後,社保與個稅的相關信息會交叉稽核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為了預防和分擔年老、失業、疾病以及死亡等社會風險,實現社會安全,而強制社會多數成員參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安全制度。社保又被稱為「五險一金」,所謂五險就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以及生育保險,「一金」則指住房公積金。
社保費用(以私營企業為例)
以最低檔社保為例,其中養老保險需要繳納28%;醫療保險為12%;失業保險為1%生育保險為0.8%;工傷保險為0.3%,因此最低檔社保總繳金額為收入的66.1%,當然,社保也不是硬性規定需要全部購買這六項,而可以選擇性購買,比如只購買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則只需要繳納40%。
當然,社保並不是由個人全部繳納。其中個人只需繳納總社保金額的20%,因此個人只需繳納收入的13.2%。剩下的80%則由企業繳納。以4000元收入為例,需要繳納的社保總額為2644元,其中個人繳納的部分則為528,剩下的2116元。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今最低納稅為3500元,那麼世紀工資達到3500是否就達到納稅條件呢?其實並不是,而是以扣除社保金額後的數目為標准,以4000元工資為例,其扣除社保後的實際收入只有1366元,遠遠沒有達到納稅條件,因此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本地戶籍如何辦理個人社保
社保局辦理
本地人需要購買社保的,可以直接去當地的地稅局購買,個人掛靠單位辦理社保,是以人力資源公司的名義去購買。個人與人力資源代理公司簽訂代理合同,提交相關資料,繳納社保費與服務費。(社保費:由企業繳納部分、個人繳納部分組成),個人掛靠單位購買,總的社保費都是由個人支付。代理公司就按月為個人繳納社保。個人可以上社保局網(或者地稅網)查詢自己購買的社保明細,並在次月領取社保卡(以前是)。需要掛靠單位購買社保的人群:自由職業者,創業者,靈活就業者,暫時失業或者短期工作者。
以個人名義掛靠到人力資源公司購買社保的,主要也是為了享受:養老保險、生育保險、醫療保險。工傷與失業保險也是享受不到的(工傷與失業保險都是單位為員工承擔費用的,但個人只是掛靠人力資源公司購買,是不存在勞動關系的,代理公司無法證明個人是出現工傷,或者是非本人意願失業)。
任何人的失業險都是要在:非本人意願下失業,如企業倒閉,企業裁員,合同到期企業不續簽,等。工傷險也是在正常單位上班狀態,因工負傷,才可以享受到工傷險的待遇。
網上辦理
前也有部分地區為了使市民在辦理社保過程中享受到更方便的服務,推出網路辦理個人社保業務目,個人開通網上社保業務前,本人必須持身份證到地稅部門申領自己的網上開通密碼,之後即可隨時開通辦理。再遇到社保辦理方面的具體問題時,就可通過上網搞定,再也不用勞苦奔波到地稅部門辦理。即使是開具社保證明,也可網上辦理,而且政府各個部門還可以通過地稅部門的網上社保證明查詢系統,確認該社保證明的真偽。通過網路辦理社保繳費時,個人在網上獲取扣費一卡通用戶號後,還應到銀行辦理銀行卡的扣費委託手續。
Ⅶ 企業應交未交的社保能否抵減所得稅
企業應交未交的社保,只要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次年的5月31日)前交上,就能抵減所得稅;否則就不能在當年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三十五條的規定,企業依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准予扣除。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在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范圍和標准內,准予扣除。同時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4號)第六條的規定,企業當年度實際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及時取得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企業在預繳季度所得稅時,可暫按賬面發生金額進行核算;但在匯算清繳時,應補充提供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
因此,企業在匯算清繳時仍未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不得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Ⅷ 繳個稅不繳社保企業 所得稅
公司寧來願給員工交社保,也不願意交自個人所得稅為什麼?
因為社保規定必須由企業交納,代扣個人交納部分,是法律規定,強制性的。同時,社保糾紛(舉報)較多。不交社保,企業100%敗訴。
而個稅企業沒有法律上的責任。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義務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也就是說,個稅可以由單位代扣代繳,也可個人申報交納。不是強制性單位代扣代繳。代扣代繳是稅務部門的規定,不是法律規定。如果有訴訟,責任也是未交個稅的個人的。
和公司經濟有什麼關系啊?
社保公司要支付大頭,一般交納比例20%(不算住房公積金),個人只交8%。等於是增加了用工成本。個稅由個人繳納,與公司沒有關系。但有些公司為了吸引人才,由公司支付個稅。這樣做不合法,可以把這部分稅款也計入個人收入,等於是變相增加了工資,增加了用工成本。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Ⅸ 我在公司每個月扣除社保和所得稅是8百多社保是按照多大基數上的
社保是指的那些險,五險一金嗎?如果都有扣除那工資應該在五六千
Ⅹ 員工社保能作為企業所得稅抵扣嗎
單位員工,必須由單位交納社保,這是法律規定,有利於保護員工合法權益,不要再費腦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