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有的公司可以代繳社保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五十七條,「用人單位應當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憑營業執照、登記證書或者單位印章,向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予以審核,發給社會保險登記證件。」第五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從上述法律規定可見,社會保險登記實行屬地管理,開戶和繳費單位應當是「用人單位」,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如果勞動合同與公司簽訂,則社會保險也應以公司名義繳納,目前很多公司委託第三方並使用第三方社保賬戶進行社保繳費的行為並不符合法律規定。
有些地方對委託代繳社保行為進行了規范,如2013年7月1日實施的《長沙市規范用人單位社會保險參保繳費行為若干規定》規定,「社會保險事務代理單位代辦用人單位參保登記事務時應提供社會保險事務代理協議、授權委託書、被代理單位的營業執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代辦員工社會保險登記、社會保險費申報應提供被代理單位的社會保險登記證件、授權委託書以及經被代理單位確認的職工名冊、工資發放會計憑證等資料。社會保險事務代理單位代辦社會保險事務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有關代理的規定,在代理用人單位辦理社會保險參保登記、申報繳費時,不得將被代理單位的職工以代理單位職工的名義登記參保。」,從上述文件亦可看出,用人單位可以委託代理公司以公司名義繳納社會保險(即社保賬戶仍是公司的賬戶,可稱之為「代辦社保繳費」),但明確禁止以代理公司賬戶名義繳納社保費(此時社保賬戶是代理公司的賬戶)。從某種程度上說,後者的社保代繳行為沖擊國家的用工登記制度(實際用工單位和登記的用工單位不一致),並不為政府所倡導。目前上海、廣州等多地在外地員工辦理居住證積分申請、居轉戶過程中,要求勞動合同單位必須與社保、個稅繳費單位一致,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導向。員工對戶口的利益訴求也間接會倒逼企業規范社會保險代繳行為。
因此,用人單位委託第三方繳納社會保險並不符合現行法律規定,對公司自身而言,亦存在巨大的行政和仲裁訴訟風險。
B. 社保代繳公司怎麼繳納
社保包括醫保(社保=醫保+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
如果全部是個人繳,預計交繳基數的30%。
如果單位給交社保,預計個人繳納為基數的11.5%。
基本養老保險:單位20%,個人8%
基本醫療:單位6%個人2%
大病:工資的0.5%,由個人繳納
失業保險:單位2%,個人1%
工傷保險:單位0.4%-2.4%(根據行業不同),個人不繳
生育保險:單位0.8%。個人不繳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人力資源公司為什麼可以代繳社保
這個是要看這家公司是否有代理社保資質才能夠判斷它是否可以為個人代理社保。如果人力資源公司取得合法資質的正規企業,有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等。那麼就能為個人企業辦理,否則就是違法的。
新企業在職工入職後三十日內就要為員工繳納社保了,企業是有義務為員工繳納社保的。但是一些新開的企業,資金少,人員還沒有到位或者沒有專業的社保專員來負責員工的社保辦理業務。那麼這類企業就可以選擇一個專業的人力資源公司代繳社保就可以解決問題。
D. 在社保代繳公司參保,社保怎麼自己繳費,一個月要多少錢。
我用的易社保,直接下載易社保APP,選擇基數去繳費就可以了,具體金額上面都會有顯示的我的回答您還滿意嗎?滿意的話,請採納
E. 企業都是如何繳納社保的,有給說下的嗎
企業直接到當地社保局開社保賬戶,通過增加(減少)方式進行員工社保繳納和對賬,員工可憑社保卡進行查詢繳納情況,並可使用其用於急門診的金額。
另,企業申請注銷,應先行進行社保賬戶的注銷。
F. 社保代繳有什麼好處
一、代繳社保對企業及個人的好處體現在:
對企業來說:
1.可以使企業從繁雜瑣碎的繳納事務中解脫出來,節省人事管理成本;
2.降低潛在的法律風險,社會保險具有強制性,依法繳納社保可以為企業提供法律保障,避免未繳納社保帶來的法律風險;
3.使企業更專注於選人用人、績效考核、薪酬確定等人事管理的核心職能;
4.給員工帶來福利保障,留住人才,使公司穩定發展;
5.創造效益,承擔社會責任,解決員工後顧之憂。
對個人來說:
1.社保可以免稅;
2.繳納社保可以使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濟,育有所補;
3.外地戶籍人員通過繳納社保滿一定年限可以獲得購房貸款資格;
4.外地戶籍人員通過繳納社保滿一定年限可獲得購房落戶資格;
5.符合人才引進政策的人員在辦理人才新進手續時須提供一定年限的社保繳納證明。
二、什麼是社保:
社會保險,簡稱「社保」。它是政府通過立法強制實施,運用保險方式處置勞動者面臨的特定社會風險,為其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失去勞動收入時提供基本收入保障的法定保險制度。社保項目有:養老保險、生育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
三、哪些群體適合社保:
1.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外國或外國駐蘇機構及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2.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及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3.流動就業人員、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及自主創業的勞動者;
4.其他符合政策規定的單位和個人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G. 企業繳納社保和個人繳納社保有什麼區別
不同於單位統一繳納的「五險一金」,以個人身份繳納的社保只包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這兩種。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則無法購買。
而單位需要為員工們繳納五險一金,這五險一金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還有一金為住房公積金。
國家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規定:「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因此,單位為在職員工們繳納社保是法律強制要求的,具有強制性,是任何企業都不得違抗的。
先來看看單位繳納的情況:
五險一金總額=社保繳費基數 × (養老保險比例+醫療保險比例+失業保險比例+公積金比例)+3
其中,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是由個人和企業分別繳納的,一般企業佔大頭(全國各地繳費比例有所不同),例如:
1、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19% ,個人繳納8%
2、失業保險費:單位繳納2% ,個人繳納1%
3、醫療保險費:單位繳納8% ,個人繳納2%
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是不需要個人繳納的,全部由企業繳納。
而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則需要全部由個人負擔了。並且個人繳納社保沒有工傷、生育、失業這三項保險待遇。單位的醫保卡每月都有一定金額的醫療費進賬;個人的沒有醫療費進賬。
根據個人購買的險種享受對應的待遇,而企業單位繳納則能享受全面的「五險一金」的高待遇。
累積買滿養老保險15年後,男性公民,不論是個人繳納還是單位一起繳納其退休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均在60歲之後:而女性則有區別,在單位工作且由單位參保的普通女職工在50歲可領取,而在職女幹部需在55歲退休後方可領取,但個人繳納參保的女性不論各種職位均需要在55歲才可退休領取。
個人參與社保繳納,政府會有一定的補貼,個人也可根據自身情況多繳納該月的費用,繳納費用越高,相應獲得的政府補貼也會越多,這些資金將全部歸屬於繳保人的賬戶余額當中。
在單位參保的員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繳納工作,在繳保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其社保繳費累計額滿15年,則可當即開始按月領取基本養老保險金補貼;但如果該繳保人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繳費時間累積不足15年的,則應在繳費至滿15年後,方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