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職工個人社保繳費比例
一、養老保險: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股份制企業:單位每月按繳費工資基數的21%,職工每月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單位每月按繳費工資基數的20%,職工每月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納;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每月按繳費工資基數的20%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二、失業保險企事業單位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繳費,職工按照繳費工資的1%繳費,農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繳費。
三、醫療保險單位以本單位職工繳費基數的8%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職工個人以本人繳費基數的2%繳費。靈活就業人員按上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的6%繳費。
四、工傷保險根據風險,將用人單位分為三類,分別控制在用人單位工資總額的0.5%、1.0%、2.0%。用人單位屬二、三類行業的,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因素,每兩年浮動一次。
五、生育保險:用人單位每月按本單位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總額0.7%為其職工繳納生育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費。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㈡ 社保個人與單位繳納金額的比例
繳費比例: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20%,個人繳納8%;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9%,個人繳納2%;
失業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1.5%,個人繳納0.5%;
工傷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1%,個人無需繳納;
生育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1%,個人無需繳納;
以北京市為例,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10%。2009年下半年起,北京市統一規定所有用人單位按工資的12%辦理繳納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都是工資的12%。
(2)社保繳費例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以社保中的養老金為例,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1、企業在職職工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2、「新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按本人退休時上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按本人賬戶儲存額除以120計發。
註:由於客觀原因,全國某些城市的計算標准可能有所不同。
㈢ 社保繳納計算方式
用社保繳費基數計算社保,如下:
社會保險基數簡稱社保基數,是指職工在版一個社保年權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社保費和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體數額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而定。
(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㈣ 社保繳納個人和企業的比例是多少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0%,個人8%。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3元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個人0.2%;工傷保險繳費比例: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5%,個人不繳納;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8%,個人不繳納;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職工平均工資的10%。2010年下半年起,全國統一規定所有用人單位按工資的12%辦理繳納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都是工資的12%。
㈤ 社保繳納個人和企業的比例是多少
企業和個人保險繳費比例,對於不同的參保者來說,單位和個人保險繳費的比例是不同的,而且,由於不同城市的經濟水平不一樣,社保繳費比例也是不一樣的。下面為一般繳費標准:
1、養老保險:單位繳納比例20%,個人繳納比例8%。
2、醫療保險:單位繳納比例9%+1%,個人繳納比例2%+3。
3、失業保險:單位繳納比例1%,個人繳納比例0.2%(農業戶口個人不需繳納)。
4、生育保險:單位繳納比例0.8%,個人不繳費。
5、工傷保險:單位繳納比例0.8%,個人不繳費。
(5)社保繳費例擴展閱讀:
社保繳費企業基數:
1、養老保險、失業保險
上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下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
2、工傷、生育、醫療保險
上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下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保繳費比例
㈥ 社保繳納個人和企業的比例是多少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版20%,個人8%。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3元失權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個人0.2%;工傷保險繳費比例: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5%,個人不繳納;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8%,個人不繳納;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職工平均工資的10%。2010年下半年起,全國統一規定所有用人單位按工資的12%辦理繳納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都是工資的12%。
㈦ 居民社保繳費比例2019
其實社保繳費比例,都是以每個人自已的月收入為基數的,每個人交多少都不相同。
具體的比例如下:
1.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20%,個人繳費比例8%
2.失業保險:單位繳費比例1%,個人繳費比例0.5%
3.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比例0.5%,個人繳費不繳費。
4.生育保險:單位繳費比例1%,個人不繳。
5.醫療保險:單位繳費比例10%,個人繳費比例2%。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㈧ 社保的繳納比例以及計算方法是什麼
社保分單位繳納部分和個人繳納部分。具體社保費繳費比例分別為:
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20%、8%;
醫療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12%、2%;
失業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2%、1%;
生育保險單位繳納0.60%,個人不繳;
工傷保險單位繳納2%,個人不繳。
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企保),單位繳納20%(各地標准不同),個人繳納8%。如: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3000元,則最低繳費基數為1800元,最高為9000元。按繳費比例算:企業為職工每人每月最低繳納1800*0.2=360元,最高繳納9000*0.2=1800元
個人最低繳納1800*0.08=144元,最高繳納9000*0.08=720元當職工工資為1500元每月時(低於最低基數),按1800元繳費基數執行。當職工工資為10000元每月時(高於最最高基數),按9000元繳費基數執行。當職工工資為5000元每月時(介於中間),按5000元繳費基數執行。
即:企業為職工繳納企保1000元/月,個人繳納400元/月。
(8)社保繳費例擴展閱讀
1、女性參保人員退休領取養老金年齡的區別:單位的女幹部55歲,女工人50歲;個人的一律55歲。男性參保人員退休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沒有單位的和個人的區別,都是60歲。
2、單位的有失業、工傷、生育三項保險待遇;個人的沒有這三項保險待遇。
3、單位的醫保卡每月都有幾十元的醫療費進賬;個人的沒有醫療費進賬。
對職工而言,社保即通常說的"五險一金",具體五險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一金即:住房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的比例是各承擔50%,那是按照個人全年平均工資計算的。
國家規定的是:住房公積金不低於工資的10%,效益好的單位可以高些,職工和單位各承擔50%。所以說交住房公積金對職工很劃算啊! "五險"方面,按照職工工資,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般是:養老保險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
醫療保險單位承擔6%,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承擔1%,個人1%;生育保險1%全由單位承擔;工傷保險0.8%也是全由單位承擔,職工個人不承擔生育和工傷保險。 應有的社保:社會保險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等五個方面。
㈨ 社保繳費比例是如何分配的
**養老保險**
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股份制企業:單位每月按繳費工資基數的21%,職工每月按本人繳費
工資的8%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單位每月按繳費工資基數的20%,職工每月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納;
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每月按繳費工資基數的20%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失業保險**
失業保險企事業單位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繳費,職工按照繳費工資的1%繳費,農民合同
制工人本人不繳費。
**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單位以本單位職工繳費基數的8%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職工個人以本人繳費基數的
2%繳費。靈活就業人員按上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的6%繳費。
**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根據風險,將用人單位分為三類,分別控制在用人單位工資總額的0.5%、1.0%、
2.0%。用人單位屬二、三類行業的,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
等因素,每兩年浮動一次。
**生育保險**
生育保險:用人單位每月按本單位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總額0.7%為其職工繳納生育保險
費,職工個人不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