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會保險水平受到什麼影響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社會保險繳費水平和財政負擔能力是社會保險理論與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確定適度的社會保險繳費水平應該考慮企業和職工個人的經濟承受能力,同時還應分析財政的負擔能力。企業所承擔的社會保險繳費的數額,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狀況;個人所承擔的社會保險繳費的數額,影響到居民的生活水平
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2. 社保繳費水平計算方法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廣州市社保繳費計算方法,那就要看內你單位給你繳容的社保基數是多少了,你要繳納社保基數的8%,單位要繳納你社保基數的20%,社保基數,也就是你們單位報去社保局你的工資。
3. 自己繳納社會保險,繳納什麼檔次的最劃算
個人繳納社保,交什麼樣的檔次最合適呢?我們如果以個人靈活就業的方式來繳納自己的個人社保,那麼是可以選擇60%~300%之間的繳費檔次是可以任意來選擇的,並且每一年都可以任意來變換和調整繳費檔次,那麼具體選擇什麼樣的繳費檔次最適合呢?我認為這個問題是沒有標准答案的。
所以說這個繳費指數,主要還是根據個人的經濟能力來選擇,經濟條件好的話,那麼完全是可以選擇適合於自己的繳費,如果說經濟條件不好,那麼我們可以適當的降低繳費標准,在滿足累計繳費年限的前提下,那麼適當的提高繳費標準是比較合理的。
4. 社保在上海每月七千的繳費基數算什麼水平
中低水平,上海市上年度社平工資9580元。繳費按7000交,個人五險一金扣除1225,再扣個稅 ,到手5000多,如在上海再租個房,扣除吃飯,沒剩多少。
5. 能否改變社保繳費水平
社保繳費水平現在分成高中低三個檔次,進針對城鎮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若你是個人社保,可以在每年的6月1~20日,申請辦理繳費基數變更(或是,參保當地城市變更社保繳費基數的前一個月辦理)。
6. 每月社保繳費基數8600什麼水平
社保基數,是指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以職工內上一來個社保容年度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源的月平均額為准,社保基數每年確定一次,一百旦確定,一年內不再變動。因工資不同,繳費基數存在上限和下限。如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按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基度准。
7. 社會保險水平差異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學術界對於社會保險費率(以下簡稱「費率」)的「高低之爭」始於1999年前後,主流觀點認為應減輕企業社會保險負擔以提高國際競爭力(李珍 等,1999),因為社會保險繳費擠出了企業利潤(周小川,2000)。對此,微觀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的承受力(劉鈞,2004)和高費率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的影響(孫博 等,2011;封進 等,2012)。宏觀領域的費率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朱文娟 等,2013)和對消費及儲蓄的影響(白重恩 等,2012)。隨著2015年2月以來我國法定費率連續四次降低或階段性調低,該論題的討論涉及到了配套政策的擬定和最優費率(蘇中興,2016;景鵬 等,2016;楊俊,2017)。2018年7月,中央印發《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將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掀起了全社會對費率的新一輪關註:統一徵收在提高遵繳率、夯實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以下簡稱「費基」)、提高征繳效率的同時,是否會對國內中小企業造成普遍的利潤擠出(鄭秉文,2018),留出的降費空間有多大(朱小玉,2019)。
伴隨社會保險制度的萌芽、發展、改革和優化,我國社會保險費率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從高到減的過程。費率制定許可權從最初的中央擬定、全國統一發展到各地自行擬定、差別化執行再到綜合改革下的逐步統一。當前的社會保險名義費率水平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制度轉軌的歷史性因素,也有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性因素,更與多種制度性因素有直接關系。2019年4月,我國第五次啟動社會保險降費改革,將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低至16%,並繼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和工傷保險費率。不同於前四次改革,第五次降費是一次深度的綜合性改革:不再局限於名義費率的下調,而是著眼於統一各地差異化的名義費率和對「碎片化」費基政策進行規范化改革。在經歷前後連續四輪「小步多次」和第五次「綜合統一」降費改革後,我國社會保險法定總費率水平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第五次降費前,我國整體名義總費率為37.25%;降費後,整體下降了3個百分點以上。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社會保險名義費率已低於德國(39.93%)、法國(43.95%)、義大利(37.98%)、奧地利(37.75%)、西班牙(37.33%)等部分歐洲國家的水平。
本文聚焦全球范圍內的費率情況,呈現了不同地理區域、不同國家群體近十幾年來的費率調整變動趨勢。通過對部分國家參數設計差異,如費基限額、籌資責任、稅收制度、勞工制度等多方面的分析,揭示費率確定和變動的深層機理,力圖用客觀、全面、公正的觀察視角進行國際比較。最後,從綜合配套改革的角度總結國際費率調整的經驗,為我國下一步社會保險制度的深化改革提出參考建議。
二、全球和部分國家費率水平
我們以美國社會保障署發布的分地區2006~2018年《全球社會保障計劃報告》為主要數據來源,分析全球繳費的整體水平和2006年以來的發展趨勢。
(一)總費率及變動趨勢
在2006~2018年的三個觀察區間內(2006~2007年,2010~2011年,2016~2018年),全球166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保險總費率(以下簡稱「總費率」)均值在20%~21%,略有下降(0.7%),分區域變動趨勢如圖1所示。
根據圖1所示,2006年以來歐洲、亞太地區、美洲、非洲四大區域費率變動呈現「兩降兩升」的整體趨勢。歐洲是社會保險制度的發源地,有著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使得大部分歐洲國家緊縮福利開支,並持續推進社會保險費參數設計改革,其中舉措之一就是控制和降低費率,增加市場主體活力。因此,歐洲總費率變動呈現下降趨勢。亞太地區費率也呈現下降趨勢,但與歐洲的情況不同,亞太地區費率的走低與勞動報酬水平的過快增長有關。該地區的實際工資增長率遠高於全球其他地區,企業和個人合規參保的成本壓力不斷增加。因此在經濟增速換檔、債務水平攀升、公共風險頻發的宏觀背景下,多數亞太地區國家選擇調低費率以對沖費基過快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美洲和非洲總費率走出相反的上升趨勢。美洲總費率上升主要源於南美地區對過去私有化之路的反思和糾偏。為了遏制替代率的下降,回應民眾對改革的期待,南美洲國家紛紛選擇新建非繳費型社會保障項目以減少貧困,增加僱主繳費以完善責任分擔機制,構建多層次保障體系以促進社會公平,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洲總費率水平。非洲則尚處於社會保險制度建設初期,正經歷保險項目從無到有、籌資由少增多的積累過程。同時由於參保主體承受能力比較有限,整個繳費體系相對脆弱,受經濟環境和政治局勢的影響,總費率上下起伏比較明顯。
此外,部分典型國家群體——中東歐國家、OECD成員國和新興經濟體的總費率下降趨勢更為顯著。中東歐國家由於制度轉軌原因,歷史上設計了高費率化解轉製成本,近十年通過制度結構性改革已從平均接近40%的總費率下降到近30%,累計降低超過8個百分點。OECD成員國的總費率從30%下降到25.6%,降低4.4個百分點,說明高收入國家同樣在實施社會保險繳費端的「減負」措施,且力度不小。新興經濟體主要由亞太地區新興經濟體(以中國、印度為代表)和南美新興經濟體(以智利、阿根廷為代表)組成。由於亞太地區新興經濟體數量較多、向下調整幅度更大,使得新興經濟體費率整體均值水平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降低約4.5個百分點。
(二)全球個人與企業的費率結構
除了關注總費率,個人與企業如何進行繳費責任分擔同樣值得研究。三個觀察區間內,全球整體個人平均費率基本保持在7%左右,75分位值(P75)在9%左右;企業平均費率在13%~14%之間,75分位值在20%~17%之間,企業費率與個人費率比值在2左右。2016~2018年,四個統計區域個人費率水平從高到低依次是歐洲(10%)、美洲(6.7%)、 亞太地區(5.9%)、非洲(4.4%) ;企業費率水平從高到低依次是歐洲(18.6%)、非洲(11.4%)、亞太地區(10.6%) 和美洲(10.5%) ;企業費率與個人費率比值從高到低依次是非洲(2.59)、歐洲(1.86)、亞太地區(1.80)和美洲(1.57)。可見,非洲國家的僱主在社會保險繳費中分擔責任相較最多,美洲國家的僱主相較責任分擔最少。具體如表1所示。
8. 社保繳納個人和企業的比例是多少
企業和個人保險繳費比例,對於不同的參保者來說,單位和個人保險繳費的比例是不同的,而且,由於不同城市的經濟水平不一樣,社保繳費比例也是不一樣的。下面為一般繳費標准:
1、養老保險:單位繳納比例20%,個人繳納比例8%。
2、醫療保險:單位繳納比例9%+1%,個人繳納比例2%+3。
3、失業保險:單位繳納比例1%,個人繳納比例0.2%(農業戶口個人不需繳納)。
4、生育保險:單位繳納比例0.8%,個人不繳費。
5、工傷保險:單位繳納比例0.8%,個人不繳費。
(8)社保繳費水平擴展閱讀:
社保繳費企業基數:
1、養老保險、失業保險
上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下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
2、工傷、生育、醫療保險
上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下限: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保繳費比例
9. 請問社保繳費基數和繳費指數是什麼意思
1.社保繳費基數是指社會平均工資的%—300%為繳納基數,舉例:社會平均工資是1000元,繳納的基數可以是600元—3000元。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有所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
2.繳費工資指數是指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人員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平均值,稱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由參保人每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地上年的職工平均工資,得出繳費當年的繳費工資指數,如此每年計算一次,到退休時把每年的繳費工資指數相加,再除以實際繳費年限得出。
3.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與養老金水平的高低密切相關,平均繳費工資指數高,養老金待遇就相應提高。個人平均繳費指數反映職工在整個繳費年限或連續計算的若干繳費年限中的繳費工資平均水平,是計算過度性養老金(退休金)的重要指標。
(9)社保繳費水平擴展閱讀:
社保繳納基數的計算方法: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
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