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保交的養老保險金每年增長的幅度是多少
社保交的養老保險金每年增長的幅度是根據當年該地區平均工資的增長幅度而增長的。
養老保險金為職工因在一個企業工作到一定年限,不願繼續任職或因年老體衰、工殘事故導致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企業為保證其老有所養而付給的年金或一次付清所得金。其來源是由職工所在企業以及職工在職時按一定比例共同交納的,並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社會保險與專門機構管理。

(1)每年社保基數擴展閱讀:
一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代表提出,社會保險基金累積結存數額較大,又比較分散,為了保障基金安全,應當嚴格規范,加強監管。全國人大代表劉曉武建議,要理順社會保險基金的監管體制,建立相對獨立的代表三方利益的監管機構,增加在有關運行中由於不當行為給基金造成損失的法律責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呂薇則提出,對社會保險基金不僅要加強內部監督,還要加強外部監督。
為此,這次審議的社會保險法草案增加規定,社會保險基金不得違規投資運營,不得用於平衡其他政府預算,不得用於興建、改建辦公場所和支付人員經費、運行費用、管理費用,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挪作其他用途。
B. 社保繳費會每年遞增嗎
會。因為社會平均工資增加,繳費基數也會隨之上浮,上漲是普遍現象。
我國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社會保險、醫療社會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統稱「五險」。按照《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征繳暫行條例》等相關法規,社保繳費以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的60%至300%為繳納基數。相關專家表示,這就意味著社會平均工資增加,繳費基數也會隨之上浮,上漲是普遍現象。
「統計部門一般在5月份發布上一年年度統計公報,此後社保部門會據此確定繳費基數上浮幅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養老保險處處長韋偉告訴記者,廣西近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有10%以上的增長,繳費基數也在相應上調。

(2)每年社保基數擴展閱讀:
社保的作用:
1、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是勞動者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退休後,從政府和社會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物質幫助和服務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
2、醫療保險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根據財政、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所建立的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的社會保險制度。
3、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也稱職業傷害保險。勞動者由於工作原因並在工作過程中受意外傷害,或因接觸粉塵、放射線、有毒害物質等職業危害因素引起職業病後,由國家和社會給負傷、致殘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養親屬提供必要物質幫助。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社保繳費基數連年上漲 專家:社會平均工資增長較快
網路-社會保險
C. 公司每年的社保基數調整 怎麼做 我是新手
社保和公積金都應該按照員工上一年度月平均的應發工資作為繳費基數。
如果是新員工,就按照第一個全額拿公司月份的應發工資作為繳費基數。
你的基本工資3500,公司按照1750給你算社保和公積金做繳費基數,從法律層面上講是違法的。
有可能你的公司是按照你公司所在地月平均工資的60%給你繳納的,你可以要求公司按照你的要求繳納社保和公積金。
D. 社保基數怎麼計算
社保繳費基數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12月的所有工資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決定的,計算用人單位以及其職工繳納社保費和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社保基數有上限和下限,具體數額需要根據當地情況來決定。
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作為實際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60%。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60%作為實際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按照實際情況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照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100%作為實際繳費基數。
綜合情況來講,社保繳費基數跟工資有很大的關聯,工資越高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額越多!
E. 每年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調整的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社保基數,並發布最新的最低基數和最高基數。一般而言,企業幫員工繳納的都是最低基數的社保,當然也有些公司會根據上一年度崗位的平均工資作為基數為員工繳納社保。
可以根據最新的發布時間,從當地的社保局查詢最新的社保基數。此外,也可以通過第三方軟體查詢全國的社保基數。
(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5)每年社保基數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一)企業繳費額=核定的企業職工工資總額×20%;職工個人繳費額=核定繳費基數×8%(目前為8%)=職工個人工資總額×60%~300%×8%。
(二)個體勞動者(包括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繳費額=核定繳費基數×18%。例如:2003年4月份河北省公布的2002年度省社平工資為每月747元,因此繳費基數可以在747—2241元之間自主選擇(即省社平工資每月747元的100%-300%之間選擇繳費)。
全年繳費金額最少為:747×18%×12=1613.5元,最多為:2241×18%×12=4840.6元。
F. 社保基數每年都要變化么
國家社會保險繳納基數,每年進行一次調整,為上年社會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之所以每年都進行調整。其目的,就是為了參保人的繳費適應社會平均工資,在參保人領取養老金待遇,或者享受失業金,醫療保險報銷,以及工傷賠償等等事項時,所得到的數額,和社會生活水準,平均收入不至於發生絕大的差距。保證參保人能得到和社會收入比較平衡的,能維持基本生活的水平。如果繳費基數不調整,勢必造成參保人領取的養老金遠遠低於社會生活水準,遠遠低於當地的物價水平,造成生活困難,相信參保人也是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G. 每年社保基數幾月核定
北京市社保基數每年3月初到4月初核定基數。
打開社保軟體,
1、打開「工資核定」菜單下的「工資變更」界面-在「業務年度」中錄八「2011」--選出「單位名稱」--點擊「查詢」-「參加醫療人員列表」中會出現本單位所有醫療在職職工的信息(農民工除外,不用核定醫療繳費基數);
2在「申報月工資收入「欄內輸入職工實際的上年月平均工資(精確到個位)--全部輸完後,請核對總人數和工資總額,確認無誤後--點擊「全部選擇」--點擊「保存」,出現提示信息後,點擊「確定」;
3、點擊「全部選擇」--點擊「工資導出」,在彈出的「另存為」對話框內選好文件保存路徑,「文件名」是系統自動提供,不要自行更改文件名(文件名一旦更改,社保中心將無法接收數據),--出現提示信息後,點擊「確定」--點擊「保存」。醫療基數核定導出的文件格式是EXCEL表,文件名格式:20112210+本單位社保號;
核完醫保後,在同一窗口右邊有一「四險人員」,點擊後進行四險人員工資基數的核定。
在如有本市農民工和外地農民工在四險人員列表中申報月工資收入為空,需手工為其錄入申報工資;四險、醫療身份證號不一致人員,四險申報月工資收入也可能為空,需手工為其錄入工資基數,其他操作步驟同上2、3的操作步驟。
4、分別列印出四險和醫療北京市職工上年月均工資收入申報表,在四險申報月均工資收入檔次(元)後空白處,請每位職工對人繳費工資基數進行確認並簽字,加蓋單位公章,單位負責人和經辦人員字。(如單位需要留底申報表可列印兩份)
需要注意的是四險基數核定導出的文件格式為XML格式,而醫療基數核定導出的文件格式為Excel表,將兩個文件同時保存在U盤中,分別進行醫療和四險基數的核定。
工資基數不能低於北京市最低工資,否則核定表有可能不能保存。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H. 查每年社保基數怎麼查
首先,你說的「假如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資是4000,4000*40%=1600,」中的平均工資不是指你個人的平均工資,而是「勞動者所在省份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每個省一個數字。
其次,「60%-300%(北京是40%-300%)」的意思是,這個平均工資的40%是繳費基數下限,就是所有繳納社保的人的繳費基數都不能低於這個下限,如果低了,也要按照下限做基數繳納。而這個平均工資的300%是指繳費基數上限,所有繳納社保的人的繳費基數都不能高於這個上限,如果高了,也要按照上限做基數繳納。
最後,說說你個人的社保基數,也就是你個人的繳費基數。
繳費基數就是你繳納社保的計算基數。(比如你在北京工作,新入職,工資5000,北京養老保險的個人繳納比例是8%,那麼你每月繳納養老保險個人部分5000*8%=400元。其中5000就是你的繳費基數。)
正常情況下,你新入職,公司為你繳納社保,繳費基數就是你的合約工資。比如2000元/月,前提是這個2000要在你們當地的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中間,如果你們當地的社保繳費基數下限已經高於2000,比如是3000,那你也要按照3000的基數繳納,而不能再按2000繳。
如果你不是新入職的,那麼社保局會每年重新核定一次你的社保基數,核定標准就是你自己上一自然年度的平均工資,比如你上一年每月2000元,公司發14個月工資,那麼你的繳費基數就是2000*14/12=2333.33元。當然這個數也要與你們當地的繳費基數上下限進行下比較,最後確定。
希望有幫到你~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I. 每年幾月份調整社保基數
每年4月份不一定調整社保基數,一般社保基數上調都是上年度基本工資有所變動,或者當地最低工資所有調整,這樣社保基數才會調整。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