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社會保險由哪幾部分組成企業和個人各自的交費比率是多少
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社會保險、醫療社會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繳納比例如下:
養老保險:單位20%,個人8%(自己繳納的進入個人帳戶);
醫療保險:單位10%,個人2%(自己繳納的進入個人帳戶);
失業保險:單位1.5%,個人0.2%;
工傷保險:單位0.5-2%,個人不繳納;
生育保險:單位0.8%,個人不繳納。
Ⅱ 社保企業承擔部分嗎
借:其他應收款——個人社保(員工自己承擔部分)
借:管理費用——社保(企業承擔部分)
貸:其它應付款——社保(計提總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Ⅲ 社保單位繳費部分
以單位買全社保為准,計算如下所示:
醫療保險:個人承擔2%,單位承擔8%;
養老保險:個人為8%,單位承擔12%;
失業保險:個人為1%,單位承擔2%;
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1%;
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1%;
公積金:個人3.5%,單位3.5%。
而工傷和生育保險的費用均由單位承擔。
例:工資為6000元每月,那麼其需要交納的保費為:
醫療保險:6000*2%=120元,單位6000*8%=480元;
養老保險:6000*8%=480元,單位6000*12%=720元; 450
失業保險:6000*1%=60元,單位6000*2%=120元;
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6000*1%=60元
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6000*1%=60元
公積金:6000*3.5%=210元,6000*3.5%=210元。
因此個人總計為:870元,單位總計為:1650元。
計算的數據可能會與實際的有出入,但計算的方式是這樣的.
(3)社保企業部分擴展閱讀:
我國原有的保障制度,是企業保障制度。在這種制度之下,一切保障費用均由企業自行籌措和負擔,而各個企業發生風險的人數有多有少,退休人員與在職職工的比例有高有低,發生的風險的程度有大有小,因而在保障費用的負擔上畸輕畸重。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不可能平等競爭。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幫助企業卸掉包袱、輕裝上陣,為企業創造平等的競爭條件。
同時,實行社會保障制度,企業為職工交納的社會保障費用的費率是統一的,這就均衡了各個企業社會保障費用的負擔,為企業提供了平等競爭的條件。
此外,競爭必然導致優勝劣汰,通過社會保障能使失業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從而為企業競爭和資源優化組合配置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經濟的發展。
Ⅳ 企業為員工繳納社保會計單位部分和個人部分分別怎麼入賬
社保應先記入應付職工薪酬的明細科目,賬務處理如下:
單位部分:借:管理費用—社會保險(單位)
貸:應付職工薪酬—應交各項保險(單位)
個人部分: 借: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應交各項保險(個人)
銀行扣繳: 借:應付職工薪酬—應交各項保險(單位)
應付職工薪酬—應交各項保險(個人)
貸:銀行存款
如何計算保費:繳費金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社保繳費基數
社保的繳費基數,是指企業或者職工個人用於計算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用此基數乘以規定的費率,就是企業或者個人應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金額。
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時間,一般是在7月。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半則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2. 繳費比例
繳費比例,即社會保險費的征繳費率。我國《社會保險法》對社會保險的征繳費率並未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按照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相關政策的規定,對不同的社會保險險種,我們實行不同的征繳比例。
Ⅳ 社保企業承擔部分中斷
1、沒有做中斷,說明你還處於在保狀態,但你已經離職,你要通知原用人單位把原來的社保中斷,但還有個問題,就是沒有中斷,你現在的社保肯定處於欠費狀態。你必須把欠費部分補上,同時應該還有一定的滯納金。所以你應該和原單位交涉。要求承擔沒有報停辭職期間的社保單位部分。由你個人來承擔單位部分。
2、辦理完第一條的程序後,在新單位辦理續保就可以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Ⅵ 社保個人交一部分公司交多少
以單位買全社保為准,計算如下所示:
醫療保險:個人承擔2%,單位承擔8%;
養老保險:個人為8%,單位承擔12%;
失業保險:個人為1%,單位承擔2%;
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1%;
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1%;
公積金:個人3.5%,單位3.5%。
而工傷和生育保險的費用均由單位承擔。
例:工資為6000元每月,那麼其需要交納的保費為:
醫療保險:6000*2%=120元,單位6000*8%=480元;
養老保險:6000*8%=480元,單位6000*12%=720元; 450
失業保險:6000*1%=60元,單位6000*2%=120元;
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6000*1%=60元
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6000*1%=60元
公積金:6000*3.5%=210元,6000*3.5%=210元。
因此個人總計為:870元,單位總計為:1650元。
計算的數據可能會與實際的有出入,但計算的方式是這樣的.
(6)社保企業部分擴展閱讀:
我國原有的保障制度,是企業保障制度。在這種制度之下,一切保障費用均由企業自行籌措和負擔,而各個企業發生風險的人數有多有少,退休人員與在職職工的比例有高有低,發生的風險的程度有大有小,因而在保障費用的負擔上畸輕畸重。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不可能平等競爭。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幫助企業卸掉包袱、輕裝上陣,為企業創造平等的競爭條件。
同時,實行社會保障制度,企業為職工交納的社會保障費用的費率是統一的,這就均衡了各個企業社會保障費用的負擔,為企業提供了平等競爭的條件。
此外,競爭必然導致優勝劣汰,通過社會保障能使失業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從而為企業競爭和資源優化組合配置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經濟的發展。
Ⅶ 社保公司部分個人承擔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本月確認職工工資,
借: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等按職工部門計入)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2.本月按工資薪金確認企業應承擔的五險一金,
借: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等按職工部門計入)
貸:應付職工薪酬-養老保險(企業承擔)
-醫療保險(企業承擔)
-等保險(企業保險)
3.本月從工資中扣除個人應承擔的五險一金,
借:應付職工股薪酬-養老保險(個人承擔)
-醫療保險(個人承擔)
-等保險(個人保險)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個人承擔)
-醫療保險(個人承擔)
-等保險(個人保險)
3.下月初發放扣除五險一金後的工資,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4.下月企業繳納社保
借:應付職工薪酬-養老保險(企業承擔)
-醫療保險(企業承擔)
-等保險(企業保險)
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個人承擔)
-醫療保險(個人承擔)
-等保險(個人保險)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Ⅷ 社保分個人與企業部分
按工資計提分錄一樣,分員工部門計提入賬。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為了預防和強制社會多數成員參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安全制度。
企業為職工購買的基本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
目前,我國基本社保採取比例保險費制。這種方式是以被保險人的工資收入為准,規定一定的百分率,從而計收保險費。社會保險費的分擔主體是國家、企業和個人,其中,企業與個人按費率等比分擔制分擔。
財務處理中,個人部分直接從應付職工工資中扣除,企業負擔部分需計入產品成本、期間損益。
完整賬務處理會計分錄如下:
一、計提工資及企業負擔的社保費
借:生產成本(生產工人的應付工資和社保費)
借:製造費用(生產車間的應付工資和社保費)
借:管理費用(廠部員工的應付工資和社保費)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應付工資總額)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負擔部分)
二、從員工工資中代扣個人負擔的社保費用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個人負擔部分)
三、全額繳納社保費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部分加上個人部分)
貸:銀行存款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