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保基數的月平均工資是這么算嗎
社保基數是按照上年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所以你這樣算是不對的。如果是5天工資把它折算成每天工資數再乘以21個工作日(當月工作日),這樣換算成三個整月的工資再除月份。
Ⅱ 社保基數超過平均工資
社保基數按照抄稅前工資計算。社保扣除是稅前列支的。
但是基數的確定,譬如上海的話,如果你是剛到新公司,按你第二個月(也就是足額發放月份)為基數,如果你在此公司已經工作超過一年,基數調整時候按你上年月平均工資作為基數。(此處講的工資都是稅前工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Ⅲ 社保繳費基數是等於上一年度的實際月平均工資嗎上一年11月份才進公司,實際平均工資該怎麼算呢
一、去年11月進公司,11、12月的平均工資作為去年月平均工資。社保基數<月實際工資,是正常的。可查一下,社保基數應與合同工資一致。
二、該基數作為2017年交費基礎。如果簽字確認,那有責任。可對照確認的基數是否與去年11、12月的平均工資是否相同,若不同,可要求單位調整。單位說自願的而不補是不妥當的,關鍵是去年的交費工資與實際是否一致。不一致可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要求改正。
(3)社保基數月平均工資大於月工資擴展閱讀: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
(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Ⅳ 社保申報上一年月平均工資低於上一年度可以嗎
社會保險參保申報表上的上一年度平均工資不是社保繳費基數,而是上一年度平均工資的60%-300%。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工作人員讓你填寫的3000元,就是他核準的數據(或者是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而你實際的社保繳納基數一般是指你當月的工資。如果你的工資低於3000的60%,則按1800來作為你的繳費基數;如果高於3000的300%,則按9000來作為你的繳費基數;如果在1800-9000之間,則按當月實際工資為你的繳費基數。
希望這個回答能夠幫到你。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月平均工資申報金額,基本工資與社保繳費基數
社保基數是本人上年度的平均工資,不是基本工資。若沒有按此規定申報平均工資,經辦人員要承擔法律責任。申報時應有此明確提醒,單位敲章,也涉嫌違法。不能按最低工資申報,或擅自編造數據。
Ⅵ 社保繳費基數中的月平均工資怎麼算
一般社保中的最低月繳費基數是按去年全省平均工資的60%除以12個月確定的。
至於每月繳納的社保,如果工資低於社保最低基數,則按最低基數交;
如果工資高於最低基數,則按實際工資交。
如果單位比例下降,則意味著公司少交了,提高個人比例,不會意味著公司少交的。
Ⅶ 員工的平均工資跟社保繳費基數有什麼關系
根據相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職工按照上一年月平均工資確定繳費基數。
一般來說,工資越高、社保的繳費基數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繳費基數是存在上限和下限的。
對於收入過高或過低的人群,還相應地設定了繳費基數的上下限:
職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資低於下限的,以下限作為繳費基數;
高於上限的,以上限作為繳費基數;
月平均工資在上下限之間的,則按本人實際工資收入確定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7)社保基數月平均工資大於月工資擴展閱讀
社保的繳費基數,是指企業或者職工個人用於計算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用此基數乘以規定的費率,就是企業或者個人應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金額。
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時間,一般是在7月。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半則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Ⅷ 如果月平均工資高於社保繳納基數時怎麼辦
那就按照您實際發生的工資為繳費基數,但是不能超過社會平均工資的300%
超過的按社會平均工資300%為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