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保費用繳納里的「單位劃入賬戶金額」和「單位劃入統籌金額」是什麼意思
1、單位劃抄入帳戶金額:指單位每月所繳納費用,劃入個人帳戶;
2、單位劃入統籌金額:單位每月所繳納費用轉進社保基金帳戶。
繳費比例
社保分單位繳納部分和個人繳納部分。具體社保費繳費比例分別為:
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20%、8%;
醫療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12%、2%;
失業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2%、1%;
生育保險單位繳納0.60%,個人不繳;
工傷保險單位繳納2%,個人不繳。
(1)單位繳納社保基數和做賬金額擴展閱讀
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社會平均工資存在虛高成分,並不能完全反映出社會群體平均收入的真實情況」。
因此,社保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聯動機制本身就值得商榷。此外,社保繳費基數上浮勢必加大企業和低收入群體的繳費負擔,如何平衡好參保對象的權利和義務,還需要統籌考量,拿出相應的配套措施。
社保基數
社保繳納基數一般是指當月的工資,社保繳費基數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繳納基數,比如社會平均工資是1000元,繳納的基數可以是600元--3000元。
各地普遍以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社保繳費基數,工資平均數不到下限的按照下限算,超過上限的按照上限計算。
Ⅱ 公司繳納幫員工繳納社保,社保基數是怎麼核算的
社保繳費基數是根據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的。
Ⅲ 工資發放繳納社保和稅務扣的數不一致怎麼做賬啊
你好樓主,作為會計記賬有一個首要原則你忽略了,就是真實性原則,這個是會計記賬的最根本的一條,你單位由於社保年審提交數據超時,是社保局提升了你單位社保繳納的工資基數,而不是稅務局。提升繳費工資基數以後,這個錢你們應該按照社保局核定的工資基數繳納,而你記賬就應該按照實際發生的金額進行入賬。這個原則確定以後,你肯定是要按提升以後的社保繳費工資基數進行計提,至於跟工資的不一致並不影響你的稅務報表和納稅申報,如果查賬你只需要向稅務機關提供社保局提升你單位社保繳費工資基數的相關證明材料即可,望採納!
Ⅳ 工商年報中社保模塊中單位繳費基數和實際繳費金額怎麼填寫
該工商年報中的繳費基數按申報的繳費基數進行填寫,實際繳費金額按照每月每人的單位和個人承擔總金額乘以相應月數進行填報就可以了。具體的填報方法如下:
1、在電腦上打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點擊年度報告填寫按鈕。
Ⅳ 我社保基數是2000, 社保單位和個人分別繳費多少啊具體金額
養老保抄險金:基數 *8%+ 基數 *20%
失業保險金:基數 *1%+ 基數 *2%
工傷保險金: \ + 基數 *1%
生育保險金: \ + 基數 *1%
醫療保險金:基數 *2%+ 基數 *8%
住房公積金:基數 *7%+ 基數 *7%
前面是自己繳納的後面是公司繳納的
自己繳納的2000X(8%+1%+2%+7%)=360元
公司繳納的2000X(20%+2%+1%+1%+8%+7%)=780元
Ⅵ 請教:關於社保繳納基數和入賬工資總額的問題
繳納社保基數和工資總額不相等,但與工資總額有關。
繳納社保基數內也叫社容會保險繳費基數,是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依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繳費比例=應繳社會保險費。
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工資總額由六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在社保繳納和工資總額的關系中,社保應該按照職工的實際收入繳納,職工的工資低於當地社會平均工資60%的,按照社平工資的60%繳納,高於社平工資300%的,按照社平工資的300%繳納,在兩者之間的,按照實際工資繳納,應該對比社會平均工資是否低於或者超過社平工資的60%或者300%,如果在兩者之間,應該按照實際3000元作為繳費基數填報,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不按時足額繳納,是要接受處罰的。
Ⅶ 社保個人與單位繳納金額的比例
繳費比例: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20%,個人繳納8%;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9%,個人繳納2%;
失業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1.5%,個人繳納0.5%;
工傷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1%,個人無需繳納;
生育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1%,個人無需繳納;
以北京市為例,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10%。2009年下半年起,北京市統一規定所有用人單位按工資的12%辦理繳納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都是工資的12%。
(7)單位繳納社保基數和做賬金額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以社保中的養老金為例,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1、企業在職職工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2、「新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按本人退休時上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按本人賬戶儲存額除以120計發。
註:由於客觀原因,全國某些城市的計算標准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