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降低社保費率對個人自主交保的有什麼影響
肯定有,那就是個人帳戶不變,同樣繳費基數統籌基金比以前個人少繳錢了,繳費年限照算不誤!
2. 社保費率下調工資會受到影響嗎
1、由於養老保險金個人繳納部分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多繳多得」,在這次調整中國家並沒有要求調整個人繳費比例,只要求下調單位繳費比例。
2、我國基本養老金主要取決於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等因素,而和企業繳費比例無直接關系。
3、國務院對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提出了明確要求,前提就是要確保參保人員的各項社會保險待遇不降低和待遇按時足額支付。
4、所以社會保險降低費率對職工個人而言沒有任何影響。
3. 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好處有哪些
一,減輕企業負擔 二,增加企業競爭力 三,可以增加工人收入,就業崗位 四,促進社會和諧
4. 降低社保費率的好處
保險小編幫您解復答,更多疑制問可在線答疑。
目前我國社保費率超過了40%,近年來,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社保費率過高給企業和個人都帶來較大壓力。而由於企業離退休人員不斷增多,養老保險收支矛盾越來越突出。胡曉義指出,工傷、生育、失業保險的設計理念是現收現付,目前基金總體還有較充裕的結余,適當降低費率,不會影響保險基金的支付,同時可以減輕企業的負擔。醫療保險大體是收支均衡狀態,總體而言,進一步降低費率的空間不大,部分地區是有空間的,但全國性統籌降低的條件不是很充足。
對於養老保險,胡曉義表示情況比較復雜。「養老保險各地區發展非常不平衡,有的結余多有的少,有的動用歷年結余才能保證當年發放。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養老保險支付壓力會越來越大。我們既要減輕企業負擔,又要保障支付,還要提高水平。要兼顧這幾個方面,只在這樣一個體系框架內去降低費率,是難以行得通的,需要有其他的支撐條件。」
胡曉義告訴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劃撥部分國有資產充實社會保障基金,這就給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降低社保費率不只是內部調整問題,還需要有外部性結構調整。我們必須既要考慮企業負擔,也要考慮支付需求,才能取得平衡。」
關閉
5. 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對老百姓有什麼影響
繳存比例下調對於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超過12%的小夥伴,恐怕是逃脫不內了新規的容實施哀怨聲嚎嚎,但繳存比例本來就在12%及以下的小夥伴們就沒什麼影響了。
其實個人少繳存的部分還是回歸到自己工資上,等於是自己領到的工資現金增加了,減少的只是公司繳存的比例,如果從20%的繳存比例將至12%,實際上,真正損失的相當於是每個月少了8%的工資。
假如你月薪1萬,公積金繳存比例為20%。
每月單位存繳的公積金 = 10000 20% = 2000元
新規定實施後:
每月單位存繳的公積金 = 10000 12% =1200元
公積金繳存比例為20%的小夥伴,以後每個月的公積金將減少800元,一年算就減少9600元。而10年算就是少了9萬6!
6. 社保費率是否應該降低
? 多項數據支持社保費率過高的結論。世界125個國家中,只有個國家社保費率超過40%,中國是一個,社保費率高於德美日韓。 社保費率過高,企業負擔重,工薪階層收入增長受影響,中小企業及其職工受影響尤其嚴重。降低社保費率,有必要。 然而,降低社保費率,減少企業繳費,社保基金怎麼辦?前不久上海兩會上,有消息說上海市每年社保虧空超百億,正探索以國資、財政和土地收益等多元方式籌資補充。 上海發布社保虧空數據,高聲「叫難」,並表示社保水平低於北京、廣州等地,或有央地財政博弈的考慮。這就像廣州兩會上鍾南山代表高叫亞運欠債,國家要給予支持。但數據的真實性仍然使人警醒,即使像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社保基金尚且虧空嚴重,其他地區和城市情況又會如何? 社保面臨的困局,可謂深重。一方面是社保費率過高造成了嚴重的負擔,一方面社保基金總額不足,入不敷出。社保基金必須增加,企業社保費率需要下降,合乎邏輯的辦法只有一個,財政要加大對社保的投入。 人們早已知道,現代國家的財政支出,最重要的用途是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有數據說,發達國家社會保障往往佔到財政支出的40%以上,新興國家多在20%至30%之間。在中國,財政支出用於社會保障的部分,只佔11%。 中國的賦稅高還是不高,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一些國際組織和很多國內專家表示賦稅很高,但一些政府部門及其所屬的研究機構則認為不高。據說這有口徑差異,但大概更主要的是觀察的立足點不同。 放過這個問題不談,就算賦稅不高,賦稅的流向也是問題。賦稅中有多少用於社會保障,使公民直接受益,這個數據很關鍵。賦稅高也好,低也好,財政支出中投向社會保障的比例低,就是問題。 財政支出為什麼不能更多投向社會保障,直接擴大公民福祉?在中國,稅收一向被解釋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種「取用模式」,與現代稅收「征納經人民同意,使用由人民決定」有所不同。即使我們認同「取用模式」,如果財政寬裕而不擴大社會福利,那是政府的宗旨發生了偏差;如果財政緊張,那麼擴大社會福利就可以算有心無力。較為善意的理解,可以認為財政緊張制約了社保投入。 那麼接下來可以分析的是,財政為什麼緊張到無法滿足社保要求,為什麼要支出的總盤子中,社保投入只能佔到一成的份額,而不能達到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無法保證的不只是社保費用,還有教育投入、公共衛生投入等等。而總支出中,行政費用所佔的比例很大。行政費用,既包括正常的辦公費用,也包括養人頭,還包括著名的「三公消費」。換言之,國民創造的價值,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各種權力體系和公務機關維持自身運轉上,而無法用於公共福利的改善和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 有報道援引財政部綜合司的數據,1978年到2006年,行政管理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4.7%提高到18.3%。而相應數據,在日本是2.38%,英國是4.19%,韓國是5.06%,法國是6.5%,加拿大是7.1%,美國是9.9%。 到此,我們還沒有論及兩個難以計算的財富黑洞,一個是公共財政中因決策不當而造成的無效乃至負效耗費,另一個是難以被任何統計所涵蓋的腐敗流失。國民以低工資、低福利支撐了高速增長,企業也在付出高稅費和高交易成本的代價,財政收入迅猛增長,但仍緊張到不足以承擔基本的社會保障。 如果行政成本不能降低,財政預算不能受到約束,腐敗現象不能有效遏制,那麼社保基金虧空、企業稅負沉重、公共投入不足等問題無解。問題的指向,表面而言是財政分配比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深刻的體制問題。(劉洪波)
7. 降低社保費率政策對保險行業有什麼影響
沒有什麼影響的啊!
這個是兩個平行線的,是相互做為補充的!
一個是社會保險、一個是商業保險的。
對個人而言,只是降低了社會保險成本,將理有利人民將部份資金投入商業保險部份的。
對商業保險來說應當是好的方向!
8. 降低社保費率對參保人員的影響
保險小編幫您抄解答,更多襲疑問可在線答疑。
1、由於養老保險金個人繳納部分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多繳多得」,在這次調整中國家並沒有要求調整個人繳費比例,只要求下調單位繳費比例。
2、我國基本養老金主要取決於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等因素,而和企業繳費比例無直接關系。
3、國務院對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提出了明確要求,前提就是要確保參保人員的各項社會保險待遇不降低和待遇按時足額支付。
4、所以社會保險降低費率對職工個人而言沒有任何影響。
9. 社保繳費比例下調對個人工資有什麼影響
我們個人社保的繳費比例大約是養老保險需要承擔8%,醫療保險需要承擔2%,失業保險需要承擔0.5%,然後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個人是不需要承擔的。那麼作為企業單位需要承擔社保的比例,大約是養老保險需要承擔20%,醫療保險需要承擔60%業保險需要承擔0.5%,工傷保險需要承擔0.5%,生育保險需要承擔0.4%。所以說我們個人和單位相加的一個社保繳費比例幾乎可以達到40%,這在世界范圍之內也是比較高的一個繳費比例。
我們社保部門提出降低這個社保費率,那麼既然不會降低我們個人的一個社保費率,所以說我們倒數的工資是不會有什麼根本性的改變的,因為你之前交納多少的社保費用,那麼今後降低社保費率以後還是應當扣除多少的社保費率,所以說並不會對我們公司產生任何的影響。
但是提出的這個降低社保費率,主要是針對企業所承擔的這個養老保險的比例過高來降低一定的繳費比例,從三年前就已經實施了這個降低社保費率。並且很多地區已經從20%降到19%了,甚至有的地區達到18%養老保險這樣一個交費,所以說這也對我們企業單位所承擔社保費率,減輕一定的企業負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那麼企業的用工成本壓力降低,實際上為企業的經營利潤提高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當然2019年社保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社保稅務改革,那麼以後的社保由稅務開始徵收,所以說就要求園所在的企業單位按照員工的一個總數和員工本人的工資標准來購買社保,實際上這樣一個改革又無形中增大了企業的一個繳費壓力,因為很多企業單位他之前並沒有按照員工的本人工資標准來繳納社保,那麼這樣一來,如果要按照員工本人工資來繳納社保的話,就增加了企業和員工方向的一個購買社保的費率。那麼相應的我們如果提高個人的一個繳費,實際上到手的工資不但不會增長,而且還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