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戶口繳納新農合劃算還是城鎮社保劃算呢
農村戶口繳納新農合劃算?還是繳納城鎮社保劃算呢?這就要根據個人的經濟狀況來分析了,如果家庭的余錢比較多,還是繳納城鎮社保劃算,因為城鎮社保醫療保險也包括養老保險,還包括意外傷害險,失業險等等。一旦繳納充足和一定的年限以後,到老了也可以享受更高的退休金。
2021年繳納新農合的工作即將結束,你繳納新農合的嗎?為了個人的健康,為了家人,也為了社會,最好繳納新農合,現在交費非常的簡單,可以網上繳納新農合。
⑵ 新農保和新農合和社保醫保的區別
您好,城鄉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投保對象不同,繳費標准不同,報銷比回例和報銷范圍不同。答
1、投保對象
新農合是針對農村人口實行的醫療制度,醫保是針對城市居民及企業職工(分為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兩種)。
2、繳費標准
新農合和居民醫保的繳費雖然每年是固定的金額,但職工醫保則跟個人工資以及當地平均工資掛鉤。
3、報銷比例
多地已開始實行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統一的政策,新農合的報銷比例也在逐漸往醫保報銷比例上靠近。
4、報銷范圍
醫保報銷范圍比新農合廣,像新農合在一些大醫院門診就不能報銷,但也是上面提到了的統一政策,新農合的報銷范圍也正在向城鎮居民醫保靠攏。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⑶ 請問社保和農村合作醫療有什麼區別
新農合只是一種醫復療制保障體系,而社保除了醫療保險外,還有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所以社保和農村合作醫療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社保對大家來說是最基礎的保障,因此了解社保很有必要,不太懂的小夥伴可以看看這篇文哦:社保的最新解析,到底有什麼用途?
接下來奶爸再詳細的說一下社保和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的區別吧。
⑷ 新農合和社保交費多少一樣嗎
不一樣的呢
就目前來看,職工社保的話,是與員工的工資相掛鉤,選版擇對應的檔次進行權繳納;而新農合的話,是按年收費的,像答主所在地的新農合就是198元/年/人的收費標准。
對於報銷比例,也是不一樣的,職工社保能報銷的比例會比新農合的高。
⑸ 社保醫保與新農合報銷比例多大
城鄉居民符合辦理新農合醫療,居民符合辦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比例問題需內要咨詢當地新農合醫容保辦和社保醫保辦。因為各省報銷比例不一樣,高的省新農合可以住院費用到10萬報銷90%,低的省也有報銷50%-70%的,所以這個問題很專業,最好在當地咨詢。
農村養老保險男女退休年齡都在60周歲,現在辦理交到60歲也14年了,再交滿一年就可以退休。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需要繳費滿15年,退休年齡可能男60周歲,女55周歲,也有可能都是60周歲,這個需要問當地社保。
總之,需要按當地具體規定來確定,我的回答只是提供參考。
⑹ 新農合如何轉成社保
社保和新農合的區別
1、參保對象不同
新農合必須是農村戶口才可以辦理,社保不一定。
2、繳費不同
社保繳費遠高於新農合。
3、報銷范圍不同
新農合在農村鄉鎮醫院的報銷比例較高,到市級以上醫院報銷比例相對社保較少,但兩者都是隨著醫院的級別升高而降低。
4、兩者只能擇一報銷
用社保報銷,新農合就不可以報銷;用新農合報銷,社保就不可以報銷。所以兩者是沖突的。
5、門診醫療有區別
社保在門診這一塊幾乎是不怎麼報銷的,新農合在門診上的報銷比例相對較大。
關於新農合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範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在1974年5月的第27屆世界衛生大會上,第三世界國家普遍表示熱情關注和極大興趣。聯合國婦女兒童基金會在1980~1981年年報中指出,中國的「赤腳醫生」制度在落後的農村地區提供了初級護理,為不發達國家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提供了樣本。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把我國農村的合作醫療稱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典範」。
新農合門診的報銷范圍
(1)村衛生室及村中心衛生室就診報銷60%,每次就診處方葯費限額10元,衛生院醫生臨時補液處方葯費限額50元。
(2)鎮衛生院就診報銷4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葯費限額100元。
(3)二級醫院就診報銷3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葯費限額200元。
(4)三級醫院就診報銷2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葯費限額200元。
(5)中葯發票附上處方每貼限額1元。
(6)鎮級合作醫療門診補償年限額5000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