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保繳費基數比個稅基數高可以么
.社保繳費標準是以當地最低平均工資線朝上給你們繳納的,一般只交一個基本的社保,要多交一點,你工資就多扣一點。你自己扣的多,社保自然交的就多。是公司和你個人共同交這個社保的。你要想多交一點,跟公司商量去。
3.個人所得稅你們適用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稅目。適用9級超額累進稅率。你知道你的工資,在網上找一下稅率,自己算一下,別在這瞎懷疑。
『貳』 交納個人所得稅里包含了社保嗎
個人所得稅不包含社保。
個人承擔社保部分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基本養老保險費 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第一條「企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徵個人所得稅;
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規定,個人在社保中心繳納的社保費可以在計算個稅前扣除。
(2)社保繳費基數算了個人所得稅嗎擴展閱讀:
如何計算保費
繳費金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1、社保繳費基數
社保的繳費基數,是指企業或者職工個人用於計算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用此基數乘以規定的費率,就是企業或者個人應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金額。
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時間,一般是在7月。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半則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2、繳費比例
繳費比例,即社會保險費的征繳費率。我國《社會保險法》對社會保險的征繳費率並未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按照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相關政策的規定,對不同的社會保險險種,我們實行不同的征繳比例。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五險一金-起征點-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註: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
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叄』 社保基數與個人所得稅繳費基數不符具體指什麼
社保基數是每年核定一次,一般按照上一年度的月平均收入核定,而個稅是當月上報,最多延遲一個月上報上個月的,因此兩者不同是有可能的。
社保基數的變動,可以申請改回來,都按最低工資標准顯然是不合法的。但情況比較復雜,主要是企業為了減輕負擔,社保部分個人繳納一部分,企業繳納更高的比例。所以,比例問題不要和企業較真,因此要與企業部門做好溝通,達成一致意見。
如果次年,社保基數應該變動,都按最低工資標准顯然是不合法的。但情況比較復雜,主要是企業為了減輕負擔,社保部分個人繳納一部分,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比例,
如養老金,個人8%,企業20%;所以如果要較真,那麼也許你就沒有30k了,企業會把企業負擔社保部分與你算一算,也許你只有25k或者更少,在繳納個稅後,到手的更少;所以你和企業要取得一致意見才好。
基本社保繳費比例:
1、養老保險:
①個人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最低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60%;最高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300%)的8%繳納。
②單位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22%繳納。2006年1月1日起,人社部將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
此前的政策是個人繳費全部和單位繳費的3%計入個人養老賬戶,單位繳納的19%劃轉為社會統籌,而新政策將單位繳費的3%也劃入社會統籌用來解決養老空賬問題。
2、醫療保險:單位10%,個人2%+3元。
(3)社保繳費基數算了個人所得稅嗎擴展閱讀:
職工在確定繳費基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單位從職工工資中直接代扣代繳的各項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和個調稅等,應納入繳費基數。
2、單位以現金或銀行存款形式支付給職工個人的交通補貼、電話補貼、午餐補貼、過節費以及支付高溫、高空、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崗位的津貼,應納入繳費基數。
3、單位通過稅後利潤提成或分紅的辦法支付給職工個人的工資,應納入繳費基數。
4、實行底薪制的職工,根據營業額或經營業績提成取得的收入,應納入繳費基數。
5、實行業務承包或費用包干,單位不再報銷差旅費用的職工,其承包收入中的60%應納入繳費基數。
『肆』 社保繳費基數可以與個人所得稅不一致嗎
社保抄基數是每年核定一次,一般按照上一年度的月平均收入核定,
而個稅是當月上報,最多延遲一個月上報上個月的,因此兩者不同是有可能的。
如果次年,社保基數應該變動,都按最低工資標准顯然是不合法的。
但情況比較復雜,主要是企業為了減輕負擔,
社保部分個人繳納一部分,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比例,如養老金,個人8%,企業20%;
所以如果要較真,那麼也許你就沒有30k了,企業會把企業負擔社保部分與你算一算,也許你只有25k或者更少,在繳納個稅後,到手的更少;
所以你和企業要取得一致意見才好。
『伍』 關於個人所得稅和社保基數的計算
社保基數是根據員工上一年度月平均收入確定的;
而個人所得稅繳納基數是按照員工當月的應發工資(除去社保和公積金)-3500(免稅額)計算的。
一、工資為5500元每月,幫你分析一下,需要交納的保費的計算如下所示:
1、醫療保險:個人承擔2%,單位承擔8%; 5500*2%=110元,單位5500*8%=440元;
2、養老保險:個人為8%,單位承擔12%;5500*8%=440元,單位5500*12%=660元;
3、失業保險:個人為1%,單位承擔2%;5500*1%=55元,單位5500*2%=110元;
4、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1%;個人無,單位5500*1%=55元
5、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1%;個人無,單位5500*1%=55元
6、公積金:個人3.5%,單位3.5%;5500*3.5%=193元,5500*3.5%=193元。而工傷和生育保險的費用均由單位承擔。
因此個人總計為:802元,單位總計為:1650元。
計算的數據可能會與實際的有出入,但計算的方式是這樣的.
因此需要交納的稅率基數為5500-802=4698元,而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收入額-20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即
(4698-2000)*15%-125=279元
因此剩下的余額為:6000-802-279=4919元左右。
除去稅收和保險,應該代發工資為:4919元左右。
二、按國家規定,社保如果你是剛入公司那就以第一個月的工資為基數。如果你是入公司多年,按你上一年的平均工資為基數。
工資減去社保(公積金)之後再算個稅。
三、公積金與社保是一樣的。基數乘以百分之幾(這要看你們當地的比例,全國每個地方和每個地方不一樣,北京的12%)
(5)社保繳費基數算了個人所得稅嗎擴展閱讀:
1、社會保險基數簡稱社保基數,是指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
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社保費和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體數額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而定。
2、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英國是開征個人所得稅最早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試行差別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到了1874年才成為英國一個固定的稅種。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台以來第七次大修。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依據決定草案,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擬確定為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
2018年8月31日,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通過,起征點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最新起征點和稅率。
參考資料: 社會保險基數-網路 個人所得稅-網路
『陸』 社會保險與個人所得稅繳費基數是否一致
社保基數是每年核定一次,一般按照上一年度的月平均收入核定,而個稅是當月上報,最多延遲一個月上報上個月的,因此兩者是有可能不同的。
社保基數的變動,可以申請改回來,都按最低工資標准顯然是不合法的。但情況比較復雜,主要是企業為了減輕負擔,社保部分個人繳納一部分,企業繳納更高的比例。所以,比例問題不要和企業較真,因此要與企業部門做好溝通,達成一致意見。
如果次年,社保基數應該變動,都按最低工資標准顯然是不合法的。但情況比較復雜,主要是企業為了減輕負擔,社保部分個人繳納一部分,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比例,
(6)社保繳費基數算了個人所得稅嗎擴展閱讀:
社保繳費基數計算:
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時間,一般是在7月。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半則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保險
網路——個人所得稅
『柒』 績效考核工資要不要納入社保繳費基數和個人所得稅
社保交納抄的基數包括績效考核工資,基數一般是以上一年11月的打卡工資作為調整依據,而個人所得稅以上當月打卡工資作為依據扣除。(扣除社保以後)
補充:由於薪酬都是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的,並且第二年會以此作為交納社保的依據,因此很多公司通過各種調整方式,將一部分薪酬作為福利來發放,例如使用購物卡發放等。
『捌』 請問社保的繳費基數是不是需要和個稅申報的工資保持一致
社保的計費工資一般一年一變動,確定一個基數,一年之內都不改變,但一年專的總額應該和申報個人所得稅的計屬稅工資一致。但實際工作中往往不一致,這是社保這一塊的工資基數管理監督還不到位,很多單位總是以最低基數繳納社保,而勞動部門大多也不查
計算社保費用的工資基數與用人單位申報的職工工資數額在實踐中往往不一致,其也是為了少繳納社保費用與企業所得稅。但社會保險法從今年七月一日起實施後,這種現象應當有所改變,至少在重慶會有改變的。因為幾個行政部門會聯合執法了,若發現有問題可能會對企業年檢造成影響的。
『玖』 關於社保繳費基數和個人所得稅
根據我國稅法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可以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目前,上述「三險一金」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付,因此對於單位按照規定的繳費比例實際繳付的,免徵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規定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簡而言之,個人在取得單位發放的工資薪金所得時,其收入額中就不需包含單位繳付的部分,而個人從當月工資中繳付的個人繳費部分,則允許從應稅收入中扣除。如某人單位和個人各按規定繳付基本養老保險560元、320元,11月實發工資4000元(不含單位繳付的基本養老560元),則扣除後的收入為3680元。
值得注意的是,允許免稅和稅前扣除的「三險一金」是有規定標準的,對於超過標准繳付的部分,需並入職工的當月工資薪金中合並納稅。一方面,扣繳義務人在扣繳納稅申報時,對單位繳存的「三險一金」,如果計入了工資單發放總額,就可以在規定比例和標准范圍內扣除;但企業通常的簡便做法是,直接不將該部分計入工資單發放總額,因此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也不能再次重復扣除。
另一方面,對於扣除標准,「三險」的規定是其繳費基數為員工上月工資總額,繳費比率為「基本養老保險」單位14%(非深戶13%)、個人8%,「基本醫療保險」單位6.2%、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1%、個人1%。而住房公積金的扣除標准則相對復雜,其繳費基數為員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且該平均工資不能超過我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繳費比例則為該基數的12%,即上述3倍、12%的兩個標准都不能超過。如我市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均工資的3倍為15654.8元,某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20000元,繳存比例為15%,則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為20000×15%=3000元,繳存基數與扣繳比例均超過標准,則准予扣除的住房公積金為15654.8×12%=1878.6元。而若繳存比例為10%,則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為20000×10%=2000元,但其繳存基數超過了規定標准,故可准予扣除的住房公積金為15654.8×10%=1565.5元。
據介紹,「三險一金」屬於稅法規定的免稅所得和法定稅前扣除項目,在單位為個人提供相關養老、醫療、就業和住房保障的同時,稅法也給予了相應計稅優惠,減輕了納稅人的稅負。但地稅部門也提醒繳存單位,對於超出標準的繳存部分需依法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