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9年東莞社保個人全保每月繳費多少錢
保險小編幫您來解答,更多疑問源可在線答疑。
養老保險:單位10%,個人8%。
失業保險:單位1.5%,東莞戶口的個人交0.5%,非東莞戶口的個人部分不交。
工傷保險:單位0.5%-1.5%.,個人不交。
住院醫療保險:單位2%,個人不交。
生育保險:單位0.5%,個人不交。只有莞城區和石龍鎮開展了該保險,其他鎮區的企業暫時不能參保生育保險。
繳費基數是960元。去年是890。
上全保的話,就是上面幾種了。也有些單位只給買工傷的。也行!
我公司就有些人只買了工傷這一項
㈡ 2020年東莞社保繳費交多少
東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調整是根據《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財政廳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關於印發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過渡方案的通知》有關規定而進行的。
根據東莞社會保險相關規定每年7月份,由於平均工資的調整,東莞社保繳費基數也作出相應調整!
7月1日,東莞市相關的社保繳費基數和社保待遇將按新公布的數據執行!
2019-2020年東莞市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基本養老保險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費以本人工資為繳費基數。職工本人工資低於全省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60%(現即3376元)的,按全省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的60%繳納;本人工資高於全省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300%(現即19014元),按全省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的300%繳納。
基本醫療保險、住院補充醫療保險
參加企業基本醫療保險、住院補充醫療保險的職工,繳費基數按照2018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4895元)確定。
醫療保險個人賬戶
參加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費以本人工資為繳費基數。上限按照2018年東莞市全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17484元)確定,下限按照東莞市全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60%(3497元)確定。
工傷保險
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繳費基數以本人工資為繳費基數,無上下限。
失業保險、生育保險
參加企業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的職工,繳費基數按照2018年度全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東莞最低工資標准確定。繳費基數下限為東莞最低工資標准(1720元/月),繳費基數上限為2018年度東莞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5135元)300%(17484元)。
㈢ 廣東省東莞企業社保扣費標准
根據東莞社保局最新通知規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東莞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下限調整為廣東省版2014年度全口徑在崗職工平均權工資的60%,即2408元。職工繳費比例為8%,繳費基數下限為2408元。
詳情咨詢0769-12333。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2018東莞社保每月交多少錢
2018東莞社保每個月的繳抄費如下:
按照個人工資比例繳納。
養老保險繳納和社保繳納一樣,需要在當地社保局繳納。
養老繳納情況:
基本養老保險費繳費比例為員工繳費工資的13%,其中員工按本人繳費工資的5%繳納;企業按員工個人繳費工資的8%繳納。員工個人帳戶為繳費工資的11%;其餘部分計入共濟基金。以上理解為每月交5%,計入個人養老帳戶的為11%。
新養老保險的繳納情況:
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
㈤ 2019東莞社保繳費標准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能不能補交,問參保的社保局,有些地方不是欠版費只是單純中斷是不允權許補交的。而且補交要比當年正常繳費要高一些,有一個補交系數相當於滯納金要收取
後面2019年,可以再按新標准參保繳費,不過繳費標准各地會不定時調整,要看2019年當地社保局公布的繳費標准決定
每年繳費你都可以根據自己經濟能力調低調高
㈥ 公司的社保一般是每個月什麼時候扣費呢
請問社保是每月申報的時間和扣款時間如下:
每月1-10日為社保經辦機構審核期,已經受理過的增減業務進行審核結算,並核定當月的徵收數據;每月11日至當月最後一個工作日為對單位受理申報時間。
繳費單位若有人員增減變化,須在當月及時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相關手續(每年年度申報當月不受理人員增減,當月新增單位除外)。每個地區的繳費時間有些差異,具體大家可以結合實際咨詢當地社保局。社保四險是當月生效扣當月,醫療是次月生效當月扣次月。
社保局一般在每月中扣費。如果公司給員工繳納社保,一般是月底做申報,月初1日-10日繳費,社保扣費時間每月月中進行,當月繳費當月社保。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為了預防和強制社會多數成員參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安全制度,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㈦ 東莞社保每月繳費時間
現在是銀行代繳的,只要你向社保局提供銀行帳號,每月20日前存足錢,社保扣費就不會出現扣費失敗,從而造成參保人欠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