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一致。
社保的繳費基數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不包括獎金、福利等。常規來看,公積金繳納基數比社保繳費基數更高一點。
在我國,公積金和社保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用此基數乘以規定的費率,就是企業或者個人應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金額。
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社保和公積金一起即常說的五險一金。隨著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合並,人們熟悉的「五險一金」或將變「四險一金」。
公積金繳存--網路
社會保險--網路
⑵ 五險一金要交多少年
1.養老保險,必須累計繳滿15年,達到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退休後才可以領取養老金。2.醫療保險必須連續不間斷的繳納15/20年,退休後才可不再繼續繳納仍可享受醫保待遇。3.失業保險至少要求繳滿1年,失業後才能領取。4.工傷保險對年限沒有要求,在繳納期間職工發生工傷就可以申請賠償。5.生育險需連續交滿12個月才能報銷,有的地方則是6個月或者10個月,具體以當地政策為准。6.申請公積金貸款,一般要求住房公積金的繳納年限滿半年以上。
⑶ 如果我月薪5000,那五險一金要繳納多少計算公式是什麼
不同地區不同時間的繳費比例不同,沒有辦法給你准確的數字,但建議你參考以下比例進行計算,實際拿到的工資應該是扣除五險一金以及個人所得稅後的工資。具體繳費比例以咨詢當地社管局為准。
社會保險中,各項費用是以職工上年的全年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新招用人員以第一個月工資或者勞動合同規定工資為繳費基數)按比例計算,並由單位和職工個人分別繳納的。
規定的比例大約是:
養老:單位20%,個人8%。
失業:單位2%,個人1%。
醫療:單位6-4%,個人2-4%。
工傷:單位1%,個人0%。
生育:單位1%,個人0%。
各地可能略有變動。
一金一般是單位8%-12%,個人也一樣。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011年9月1日起調整後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繳費比例:
五險一金,單位需要承擔一部分,這部分從單位銀行賬戶中直接扣除,員工也需要承擔一部分,從員工工資中扣除。因為各地不太一樣,我們以北京舉例,聘請一名月薪1萬元的產品經理,每月需要承擔的社保、公積金成本。
也就是說,對於企業而言,每月除了需要支付10000元的工資外,還需要為員工額外支出4310元的五險一金費用;對員工而言,10000元工資到手之前會先被扣除2223元的五險一金費用,之後還會被扣除個人所得稅,因此員工實際到手工資低於7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