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會保險個人繳費基數如何確定
社保費用,按工資總額計算。
單位方式參保,以實際工資作為交納基數。
以單位版買全社保為准,計算如權下所示:
醫療保險:個人承擔2%,單位承擔8%;
養老保險:個人為8%,單位承擔20%;
失業保險:個人為1%,單位承擔2%;
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1%;
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1%;
公積金:個人7%,單位7%。
而工傷和生育保險的費用均由單位承擔。
舉個例子,為了計算方便,以工資為2000元/每月,那麼其需要交納的保費為:
醫療保險:個人交納2000*2%=40元,單位2000*8%=160元;
養老保險:個人交納2000*8%=160元,單位2000*20%=400元;
失業保險:個人2000*1%=20元,單位2000*2%=40元;
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2000*1%=20元
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2000*1%=20元
公積金:2000*7%=140元,2000*7%=140元。
因此個人總計為:360元,單位總計為:780元。
計算的數據可能會與實際的有出入,但計算的方式是這樣的.
B. 怎麼交納社保,社保有哪些檔次
個人繳納社保兩種形式
1、由單位代交。
【說明】單位與個人按比例共同繳費,個人部分將按照個人的上年月平工資8%交納養老保險,2%交納醫療保險,0.5-1%交納失業保險;
2、個人以靈活就業人員交納社會保險。
【說明】按照規定的繳費基數及比例繳納,各地規定不同,一般養老保險在18--28%的比例繳費,醫療保險一般按當地上年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6--10%繳費。
異地人員自己如何繳納社保?
異地戶籍人員如果想要在當地辦理社保,需要申請「社保轉移」手續,其具體辦理流程如下:
1、參保人員在新就業地按規定建立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繳費後,由用人單位或參保人員向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提出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的書面申請;
2、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在15個工作日內,審核轉移接續申請,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向參保人員原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的社保經辦機構發出同意接收函,並提供相關信息;對不符合轉移接續條件的,向申請單位或參保人員作出書面說明;
3、原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社保經辦機構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個工作日內,辦理好轉移接續的各項手續;
4、新參保地經辦機構在收到參保人員原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社保經辦機構轉移的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資金後,應在15個工作日內辦結有關手續,並將確認情況及時通知用人單位或參保人員;
5、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是累計計算的,中間允許有空檔,可補可不補。
個人繳納社保政策規定
1、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為20%,其中8%記入個人賬戶,退休後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
2、醫療保險方面,自由職業者,個體戶參保,可以選擇只建統籌基金,不建個人帳戶,按當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4.2%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也可以選擇按當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8%繳納,建立個人帳戶!職工參加醫療保險是單位承擔6%,個人承擔2%;
3、在辦理結束養老保險手續後,帶著已辦理的養老保險手續,以及相關證件,到當地的醫保中心辦理繳納醫療保險;
4、養老保險最低交納年限為15年,醫療保險最少需要交納25年。並在達到退休年齡時就可以申請辦理養老金待遇和醫療報銷優惠。
社保繳費基數檔次介紹
參保人員社會保險月繳費標准分為最低檔(40%)、一檔(60%)、二檔(80%)、三檔(100%)四個檔次。
最低檔(40%)養老繳費由養老、基本醫療+大病互助(8.5%+1%)、生育險共同組成,月繳費金額共548.57元;
一檔(60%)月繳費金額為692.37元;
二檔(80%)月繳費金額為835.97元;
三檔(100%)月繳費金額為979.77元。
(2)職工社保繳費檔次確定擴展閱讀:
繳費比例
養老保險
1、個人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最低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60%;最高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300%)的8%繳納。
2、單位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22%繳納。2006年1月1日起,人社部將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此前的政策是個人繳費全部和單位繳費的3%計入個人養老賬戶,單位繳納的19%劃轉為社會統籌,而新政策將單位繳費的3%也劃入社會統籌用來解決養老空賬問題。
醫療保險
以北京市為例,醫療保險繳費比例(最低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60%):單位10%,個人2%+3元;
失業保險
單位1%,個人0.2%;
工傷保險
根據單位被劃分的行業范圍來確定它的工傷費率,在0.5%~2%之間;
生育保險
繳費比例:單位0.8%,個人不交錢。
公積金
以北京市為例,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10%。2009年下半年起,北京市統一規定所有用人單位按工資的12%辦理繳納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都是工資的12%。
C. 社保繳費基數如何確定
一、社保基數的定義
社會保險基數(1)簡稱社保基數,是指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內社會保險繳費基容數。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D. 社會保險單位繳費基數如何確定
社會保險單位繳費基數是根據員工在上一年度1-12月的所有工資收入所得到的月平均數來確定的,剛進公司的新員工是以員工起薪當月的足月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的。而參保單位以本單位全部參保職工月繳費基數之和作為單位的月繳費基數。
社會保險消費基數是每年的7月份,參保單位到辦理參保登記的市社會保險費征繳管理中心或區社會保險所申報的。參保單位在申報繳費基數之前,是要參保職工本人簽名或採用公示的方法確認的。
員工繳費基數越高,其個人帳戶儲存額就越多,可支配使用的醫療費用就越多,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就越高。
(4)職工社保繳費檔次確定擴展閱讀:
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社會保險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養老保險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醫療保險單位承擔6%,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承擔2%,個人1%;生育保險1%全由單位承擔;工傷保險0.8%也是全由單位承擔,職工個人不承擔生育和工傷保險。
社會保險屬於強制性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施,勞動者個人和所在單位都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的繳費標准和待遇項目、保險金的給付標准等,均由國家或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規統一規定。
E. 社保繳費基數是如何確定的
用社保繳費基數計算社保,如下:
社會保險基數簡稱社保基數,是指職工在一回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答。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社保費和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體數額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而定。
(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F. 怎麼確認自己的社保繳費基數
社保繳費基數怎麼確定?
社保繳費基數是指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社會保險的月繳費基數一般是按照職工上年度全年工資的月平均值來確定的,但是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體數額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而定。繳費基數上限是指,職工工資收入超過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300%以上的部份不計入繳費基數;繳費基數下限是指,職工工資收入低於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60%的,以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的60%為繳費基數。舉個例子:
一個省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繳費的上限就是3000*300%=9000元,下限是3000*60%=1800元,如果一個人的上一年月平均工資在1800——9000這個區間內,他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月平均工資繳費即可,如果去年月平均工資超過9000元,只能以9000為基數進行繳費,如果低於1800元,則需按照1800元繳費。
當然,以上說的只是基數,具體要交多少社保費用呢,這就涉及到社保的繳費比率。目前,我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5項社保的繳費比例,企業為29.8%,其中養老20%,醫療6%,失業2%,工傷1%,生育0.8%;個人累計已達到11%左右,合計超過個人工資的40%。還以上面的例子說明:
如果一個人的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是5000元,那麼他需要繳納的個人費用是5000*11%=550元;如果一個人的月平均工資是1500元,低於月平均工資的60%,需要按照下限繳費,繳費金額是1800*11%=198元;如果一個人的月平均工資是10000元,高於社會月平均工資的300%,需按照下限繳費,繳費金額是9000*11%=990元。
討論:社保繳費費率究竟高不高?
社保繳費費率高不高?強國論壇今日一項調查顯示:超過9成網友認為自己目前的社保繳納負擔很重,有媒體更是指出提高社保繳費標准就是變相加稅。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董克用在接受強國論壇采訪時認為目前我國是低基數高費率,至於費率為什麼會這么高,董克用以養老保險為例進行了解釋:主要是為了填補以前的欠賬,現在已經退休的和即將退休的人沒有交這筆錢,計劃經濟時期大家把勞動貢獻給國家,形成了現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