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個稅申報工資與社保申報基數不一致,會給公司帶來什麼後果
社保的計費工資一般一年一變動,確定一個基數,一年之內都不改變,但一年的總額應該和申報個人所得稅的計稅工資一致。但實際工作中往往不一致,這是社保這一塊的工資基數管理監督還不到位,很多單位總是以最低基數繳納社保,而勞動部門大多也不查
計算社保費用的工資基數與用人單位申報的職工工資數額在實踐中往往不一致,其也是為了少繳納社保費用與企業所得稅。但社會保險法從今年七月一日起實施後,這種現象應當有所改變,至少在重慶會有改變的。因為幾個行政部門會聯合執法了,若發現有問題可能會對企業年檢造成影響的。
2. 社保繳費基數可以與個人所得稅不一致嗎
社會保障基數每年核定一次,一般按上一年的月平均收入核定,個人所得稅按月申報,上個月最遲上報一個月,兩者有可能存在差異。社會保障基礎的變更可以申請,也可以變更回。遵守最低工資標准顯然是違法的。
但是,情況比較復雜,主要是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有的個人繳納部分社會保險,企業繳納比例較高。因此,比例問題不應該對企業造成更嚴重的影響,我們應該與企業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達成一致。如果明年社會保障基數發生變化,那麼遵循最低工資標准顯然是違法的。
然而,情況更為復雜。為了減輕負擔,部分個人繳納部分社會保險,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比例。納稅後,收入會減少,所以你和企業需要達成共識。
(2)新舊社保基數差異個稅擴展閱讀:
1、社保繳費基數申報
每年7月,參保單位須到辦理參保登記的市社會保險費征繳管理中心或區社會保險所(以下統稱社保經辦機構)申報下一結算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參保單位申報的繳費基數,須經參保職工本人簽名或採用公示的方法確認。
繳費單位不按規定申報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暫按其上一年月繳費基數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確定。
繳費基數是參保人員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計算依據。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後,社保經辦機構為其建立一個終身不變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和醫療保險個人帳戶。
職工繳費基數越高,其個人帳戶儲存額就越多,可支配使用的醫療費用就越多,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就越高。而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瞞報、漏報、少報繳費基數,將直接降低參保人員社會保險待遇的享受水平。
社會保險的月繳費基數一般是按照職工上年度全年工資的月平均值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一旦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
2、征繳特例
西安市地方稅務局高新分局在個人所得稅專項檢查工作中,監控到某公司兩名股東的股權轉讓數額巨大。
經過近一個月的檢查,摸清了股權轉讓的來龍去脈。依據相關規定,對兩名股權轉讓者送達了相關的稅收文書,催繳個人所得稅,並向其進行了稅收政策和涉稅風險等內容的宣傳,取得了納稅人的積極配合。兩名股權轉讓者已按照相關規定,申報繳納了個人所得稅1.15億元。
3、社保繳費基數與個人所得稅
社保基數與工資交稅的關系如下:
當月工資先扣除五險一金,再扣除個稅,才是到手工資。一般職工工資計算公式:到手工資+個稅(個人所得稅)+五險一金繳費比例*個人繳費基數=當月工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保險基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個人所得稅
3. 社保基數與個稅不一致
首先,多交了的稅基本上回不來了。雖然從法理上稅務局應該退回,但是現實中……你可以試試想稅務局申請;
其次,原則上來講,社保基數應與個稅基數一致。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一萬家企業中,有一家一致的就不錯了。社保的工資申報還存在漏洞,另外,超過社保標準的工資,以社保基數上限為界,但是個稅工資繳納並無上限。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4. 個稅中社保扣除按新基數扣除還是按補差後數字扣除
這種情按補差後的進行扣除。繳納基數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扣除的。
5. 麻煩請問各位大神,個稅和社保繳費基數一致是什麼意思
社保繳納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
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內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容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6. 社保基數與個人所得稅繳費基數不符具體指什麼
社保基數是每年核定一次,一般按照上一年度的月平均收入核定,而個稅是當月上報,最多延遲一個月上報上個月的,因此兩者不同是有可能的。
社保基數的變動,可以申請改回來,都按最低工資標准顯然是不合法的。但情況比較復雜,主要是企業為了減輕負擔,社保部分個人繳納一部分,企業繳納更高的比例。所以,比例問題不要和企業較真,因此要與企業部門做好溝通,達成一致意見。
如果次年,社保基數應該變動,都按最低工資標准顯然是不合法的。但情況比較復雜,主要是企業為了減輕負擔,社保部分個人繳納一部分,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比例,
如養老金,個人8%,企業20%;所以如果要較真,那麼也許你就沒有30k了,企業會把企業負擔社保部分與你算一算,也許你只有25k或者更少,在繳納個稅後,到手的更少;所以你和企業要取得一致意見才好。
基本社保繳費比例:
1、養老保險:
①個人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最低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60%;最高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300%)的8%繳納。
②單位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22%繳納。2006年1月1日起,人社部將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
此前的政策是個人繳費全部和單位繳費的3%計入個人養老賬戶,單位繳納的19%劃轉為社會統籌,而新政策將單位繳費的3%也劃入社會統籌用來解決養老空賬問題。
2、醫療保險:單位10%,個人2%+3元。
(6)新舊社保基數差異個稅擴展閱讀:
職工在確定繳費基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單位從職工工資中直接代扣代繳的各項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和個調稅等,應納入繳費基數。
2、單位以現金或銀行存款形式支付給職工個人的交通補貼、電話補貼、午餐補貼、過節費以及支付高溫、高空、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崗位的津貼,應納入繳費基數。
3、單位通過稅後利潤提成或分紅的辦法支付給職工個人的工資,應納入繳費基數。
4、實行底薪制的職工,根據營業額或經營業績提成取得的收入,應納入繳費基數。
5、實行業務承包或費用包干,單位不再報銷差旅費用的職工,其承包收入中的60%應納入繳費基數。
7. 社保基數和納稅基數一致不一致
社保基數是每年核定一次,一般按照上一年度的月平均收入核定,而個稅專是當月上報,最多延遲屬一個月上報上個月的,因此兩者不同是有可能的。
社保基數的變動,可以申請改回來,都按最低工資標准顯然是不合法的。但情況比較復雜,主要是企業為了減輕負擔,社保部分個人繳納一部分,企業繳納更高的比例。所以,比例問題不要和企業較真,因此要與企業部門做好溝通,達成一致意見。
如果次年,社保基數應該變動,都按最低工資標准顯然是不合法的。但情況比較復雜,主要是企業為了減輕負擔,社保部分個人繳納一部分,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比例,
如養老金,個人8%,企業20%;所以如果要較真,那麼也許你就沒有30k了,企業會把企業負擔社保部分與你算一算,也許你只有25k或者更少,在繳納個稅後,到手的更少;所以你和企業要取得一致意見才好。
8. 關於個人所得稅和社保基數的計算
社保基數是根據員工上一年度月平均收入確定的;
而個人所得稅繳納基數是按照員工當月的應發工資(除去社保和公積金)-3500(免稅額)計算的。
一、工資為5500元每月,幫你分析一下,需要交納的保費的計算如下所示:
1、醫療保險:個人承擔2%,單位承擔8%; 5500*2%=110元,單位5500*8%=440元;
2、養老保險:個人為8%,單位承擔12%;5500*8%=440元,單位5500*12%=660元;
3、失業保險:個人為1%,單位承擔2%;5500*1%=55元,單位5500*2%=110元;
4、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1%;個人無,單位5500*1%=55元
5、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1%;個人無,單位5500*1%=55元
6、公積金:個人3.5%,單位3.5%;5500*3.5%=193元,5500*3.5%=193元。而工傷和生育保險的費用均由單位承擔。
因此個人總計為:802元,單位總計為:1650元。
計算的數據可能會與實際的有出入,但計算的方式是這樣的.
因此需要交納的稅率基數為5500-802=4698元,而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收入額-20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即
(4698-2000)*15%-125=279元
因此剩下的余額為:6000-802-279=4919元左右。
除去稅收和保險,應該代發工資為:4919元左右。
二、按國家規定,社保如果你是剛入公司那就以第一個月的工資為基數。如果你是入公司多年,按你上一年的平均工資為基數。
工資減去社保(公積金)之後再算個稅。
三、公積金與社保是一樣的。基數乘以百分之幾(這要看你們當地的比例,全國每個地方和每個地方不一樣,北京的12%)
(8)新舊社保基數差異個稅擴展閱讀:
1、社會保險基數簡稱社保基數,是指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
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社保費和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體數額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而定。
2、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英國是開征個人所得稅最早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試行差別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到了1874年才成為英國一個固定的稅種。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台以來第七次大修。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依據決定草案,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擬確定為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
2018年8月31日,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通過,起征點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最新起征點和稅率。
參考資料: 社會保險基數-網路 個人所得稅-網路
9. 社保基數 個稅 關系
個人所得稅的繳納基數和社保基數之間沒有必然聯系,一般社保基數高的人,繳納個人內所得稅也高。
社保容基數是根據員工上一年度月平均收入確定的;而個人所得稅繳納基數是按照員工當月的應發工資(除去社保和公積金)-3500(免稅額)計算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