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所有地方的住房公積金和社保繳存比例都是一樣的嗎
您好,可以的。
1.社保是社保,公積金是公積金,可以按照不同的基數進行繳納內。容
2.每個地方政策不一樣,如果出現特殊情況的要求要一致,所以您可以撥打12329問下您所在地的公積金管理中心,這樣您就可以放心辦理了。
希望採納能幫到您,如有需要可以追問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貳』 五險一金單位和個人繳納比例是多少
繳費比例社保公積金公司繳費比例為43.5%,社保公積金個人繳費比例為23%。
分別為養老保險是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個人工資的20%和8%;醫療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約10%和2%;失業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約2%和1%;生育保險單位繳納約0.8%,個人不繳費;工傷保險單位繳納約2%,個人不繳費。
五險一金是指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幾種保障性待遇的合稱,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在職職工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存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為「應當繳納「項目,法律上應當即為必須,同時繳納也表現出這是一項義務。
2016年3月23日「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並實施。這意味著,未來隨著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合並,人們熟悉的「五險一金」或將變為「四險一金」,醫療保險將與生育保險合並,有些大型企業會為員工購買福利,如人身意外險、重大疾病保險。
五險一金的作用:
1.養老保險是為了老有所養,退休的時候,領取退休金的;
2.醫療保險是職工生病作為醫療報銷用的;
3.失業保險是職工失業後,領取生活費的;
4.生育保險是職工生育作為生育報銷和有關待遇的;
『叄』 北京的住房公積金和社保,公司和個人繳納的比例是多少
北京 養老保險: 單位:20%;個人:8%; 醫療保險: 單位:10%;個人:回2%+3; 失業保險:答 單位:1.5%;個人:0.5%; 工傷保險: 單位:0.5%行業不同,比例不同;個人不繳納; 生育保險: 單位:0.8%限北京戶口;個人不繳納 公積金: 公司和個人各7% 繳費基數是不能低於上年度平均工資的60%,你說的1000塊應該是不夠的,不過如果就按照1000計算的話公司繳納的金額為398元,個人繳納178元
『肆』 單位和個人繳納社會保險的比例是多少
一、以單位職工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險種及其比例:
1.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
2.失業保險費:單位繳納2%,個人繳納1%。
3.醫療保險費:單位繳納8%,個人繳納2%。
4.工傷保險費:單位繳納,個人不繳納。
5.生育保險費:單位繳納,個人不繳納。
二、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險種及其比例:
1.養老保險費:個人繳納20%。
2.醫療保險費:個人繳納5%。
三,對職工而言,社保即通常說的"五險一金",具體五險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一金即:住房公積金。
1.「住房公積金」: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的比例是各承擔50%,那是按照個人全年平均工資計算的。國家規定的是:住房公積金不低於工資的10%,效益好的單位可以高些,職工和單位各承擔50%。所以說交住房公積金對職工很劃算啊!
2."五險"方面,按照職工工資,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般是:養老保險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醫療保險單位承擔6%,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承擔1%,個人1%;生育保險1%全由單位承擔;工傷保險0.8%也是全由單位承擔,職工個人不承擔生育和工傷保險。
(4)住房公積金和社保各交多少比例是多少擴展閱讀:
社保繳納額度每個地區的規定都不同,基數是以工資總額為基數。由於養老、工傷、醫療、生育、失業等社保5大險種的繳費基數與待遇補償基數均與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相掛鉤,因此,平均工資水平的提高,會帶來各社保險種的調整。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在我國,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伍』 公積金最低基數和繳費比例是多少
自2018年7月1日起,各住房公積金繳存單位(以下簡稱單位)應當調整並執行調整後的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繳存基數為2017年職工個人月平均工資總額。
單位和職工繳存比例最低不低於5%,原則上不高於12%(合計繳存比例為10%至24%),具體標准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計算到元,元以下四捨五入)+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計算到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各地最低繳存基數情況會根據經濟發展情況有所調整。
以深圳市為例:最低繳存基數2130元,最高繳存基數25044元,2017年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8348元。
調整後的繳存基數原則上不得超過本市統計部門公布的2016年度全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即不超過22440元(2016年度全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7480元×3倍);經濟效益好的單位,繳存基數最高不得超過37400元。
職工月平均工資總額(實行年薪制的按月均分)未超過上述限額的,以實際月平均工資總額作為繳存基數;超過上述限額的,以該限額作為繳存基數。調整後的繳存基數不得低於2030元。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10號)中規定,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單位和個人超過上述規定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應將超過部分並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這就是說,單位為個人繳納或者個人繳納比例超過12%的部分,將計入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按照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比如上海市目前的普通公積金繳存額為職工與企業各交工資總額的7%,如果有補充公積金,比例為工資總額的8%。兩項相加,單向繳存的最高額度為15%。如果12%以內的部分可以免徵個稅,那麼超過的3%部分則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5)住房公積金和社保各交多少比例是多少擴展閱讀:
公積金繳存比例:
2018年度上海職工本人和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為各5%至7%,單位可以在各5%至7%范圍內,自主確定公積金繳存比例。
2016年4月,住建部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曾聯合發文明確,階段性適當降低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政策從2016年5月1日起實施,暫按兩年執行。
2018年4月發布的《關於改進住房公積金繳存機制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的通知》,為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減輕企業非稅負擔,將階段性適當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政策延長至2020年4月30日。
2018年7月1日起,多地開始執行新年度住房公積金繳存政策: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政策執行期延長至2020年4月30日,規范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和上下限,調整公積金繳存基數上限或月繳存額上限,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可申請降低公積金繳存比例或緩繳。
全國范圍來看,北京、南京、濟南、麗水等少數城市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上限超過了6000元(對應公積金繳存基數為25000元)。其中,濟南和麗水兩地公積金月繳存額上限超過了北京。
『陸』 社保及公積金個人和公司繳納比例分別是多少
每個城市的基數都不一樣,把基數帶入計算即可 。上海社保費繳納單位按35%的比例:養老21%、醫療11%、失業1.5%、生育1%、工傷0.5%。 個人按10.5%的比例:養老8%、醫療2%、失業0.5%、生育0、工傷0。 住房公積金單位、個人各按7%繳納。
(6)住房公積金和社保各交多少比例是多少擴展閱讀:
五險一金下調 對員工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個人和公司分別按照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8%和20%繳納,必須繳滿15年,退休後才能按月領取養老金。如果工作及參保的地方在戶籍所在地,則在戶籍所在地領取養老金,如果工作的地方不在戶籍所在地,並且在該地繳納10年以上養老保險,則在工作的地方領取養老金,如果在多個地方工作並且累計均不滿10年,則回戶籍所在地領取養老金。
退休後養老金的領取金額與四個因素有關:1、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個人工作歷年來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3、繳費年限;4、退休時個人賬戶余額。
並不是說你繳的越多就領的越多,還要看你繳費時間長短、全省平均工資水平等。實際上養老金有一個「劫富濟貧」的效果,也就是工資高於省平均工資的人要補貼給工資低於省平均工資的人,小編的工資雖然不高,但怎麼著也要高於省平均工資啊,辛辛苦苦繳了那麼多年還要給別人補貼,小編表示不服。此外延遲退休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如果65歲之後才開始領,要到八九十歲才能領完,如果還沒領完人就掛了,只有個人賬戶中的錢可以繼承,公司繳的那部分都要上繳給社保基金,